熱門搜尋

有病要看醫生⋯⋯藥包、藥籤、吃漢藥的年代

故事百寶箱 2021-01-26
Wikimedia

對現代人而言,如果覺得身體不舒服,大概不是去診所看醫生,就是去藥房購買成藥。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究竟怎麼來的呢?

 

例如現在看完醫生,領藥時拿到的藥包,都已經是機器自動化包裝了;但在此之前,藥房的主人會將西藥的膠囊、藥錠均分成四、五份,放在正方型的白紙上,並在折成藥包的形狀後,放入白色或透明的夾鏈袋交給客人。藥房也經常備有開水,方便民眾立即服藥。


紙藥包(Sourc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館藏號2004.028.5761

長安堂鎮咳散藥包(Sourc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藏號2006.003.0258.0002

那個神明也是醫生的年代

對於過去的人而言,如果生病了要怎麼辦?在西醫、西藥沒有今日普及的當時,前往廟裡抽藥籤,就是一種方式。


抽藥籤,簡單來說,就是拿著藥籤記載的藥名,前往漢藥店抓藥。藥籤也如同醫院,有著像是內科、外科、男科、婦科、幼科、目科等不同的科別。在過去,如果你想前往廟求藥籤的話,必須要先花一點錢購買蠟燭、金紙,接著到神前燒香拜拜,告訴神明你的所求。如果接著駁得聖杯的話,就可以搖一搖籤筒,依照掉落的籤的號碼,去藥店取相對應的藥方。或許對現代人來說很不可思議,但是在過去科學與醫藥觀念剛起步的時代,不少民眾仍相信藥籤的療效。


藥籤由籤詩與處方構成,以幼科藥籤為例,首先是籤詩:「兒科本無思 清心下其食 家中需檢點 本非小兒知」,接著用藥的處方:「茯苓兩分 查炭一分 使君肉一分」。不過求藥籤雖然有便利性與優點,卻也可能會有服錯藥,或延誤病情的風險。


藥籤木刻印版第六一至第六四首(Sourc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館藏號2003.008.0758.0025

抽藥籤的錢遠較看醫生來的便宜,但其實許多開業醫生若面對窮苦人家,常常是不予收費。不過到了日治中期,臺灣的民風已逐漸改變,許多有智之士紛紛認為,在寺廟求藥籤,是落後迷信的行為,各地開始禁止求藥籤。《台灣日日新報》上亦出現呼聲:  

 

(前略)然觀藥籤上所載藥品,有多少激藥,甚至時而毒藥亦加入在內,又有以頭痛之病,而抽得眼藥者,事殊滑稽,是故當局,除台北新竹而外,皆已嚴禁。

這篇報導也提到,此時有智識的臺灣人家庭,已經不太相信藥籤了。


新竹客雅庄莊家所用治病藥方手冊(Sourc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館藏號2015.039.0017

 

漢醫與疾病

日治初期,漢藥曾被用於治療傳染病。以大稻埕知名的漢醫黃玉階、葉煉金為例,這兩位持有臺灣總督府核發的醫生許可證的漢醫師,在某次臺中的葫蘆墩爆發嚴重傳染病疫情時,攜帶了飛龍奪命丹、紫雪丹、安宮擴牛丹等藥物南下駐診,以治療當地的鼠疫病患,也獲得地方官民盛情的歡送。說到他們用的這幾種藥,功效無非是「清熱解毒」,甚至據說還能治療腦炎、腦膜炎等病毒感染。至於像是飛龍奪命丹,浮誇的藥名指的並不是服用後會奪人性命,而是藉由這種玄怪、富想像力的命名,使民眾相信好像真的恰有其事,可以治一切惡性疔瘡。



漢醫處方簿(Sourc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館藏號2011.019.0061

現代西醫的養成

臺灣的西醫養成,一開始與總督府醫學校的關係密不可分。為了要建立一套新的醫療系統,以與過往的江湖郎中、術士做出區隔,並降低社會的染病死亡率,總督府設立了一座新型態的醫學校(臺大醫學系的前身),要求學生在五年的學制期間,修習滿各式醫學相關的科目,像是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內科學、外科學等。待學生修畢通過後,即可在臺開業。由於臺灣僅有一間總督府醫學校,入學競爭又激烈,所以許多家長就將子弟送往日本,像是臺南小鎮醫師吳新榮就是一例,他後來前往東京醫學專門學校求學,其後返回臺南佳里執業。


楊漢川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口試通過證明文件(Sourc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館藏號2012.045.0277

當時的總督府醫學校,可說是臺灣人的菁英聚集地。像是臺灣文化協會的蔣渭水、臺灣首位醫學博士杜聰明,都是其校友。但在這些人之外,還有許多人在臺灣各地開設私人診所,成為一般民眾生病時的看診選擇。在過去,其實還有一種方式稱為「往診」,往診指的是醫師直接到病患家中,為病患診治。往診的費用較前往診所貴。

 
公醫林田醫院給唐文與唐玉來診察券(Sourc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館藏號2015.020.0024

日治時期的醫師,相對於今天的醫師而言,比較具有威嚴,如果病患不按醫囑吃藥,回診時甚至會受到醫師責罵,相對的,許多醫師也會視情況,不對貧苦的民眾收費,許多民眾感念在心,甚至會將自家飼養的牲畜送給醫師。總督府對於這些奔走各地的醫師們,當然也有所掌握,例如成書於 1925 年的《日本醫籍錄》,便記錄了當時臺灣主要的醫院,以及開業醫師們的名單。



日本醫籍錄(Sourc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館藏號2015.011.0054

 

不過,即便如此,日治時期的醫師也是有被民眾誤會的時候。1927 年 5 月 29 日,《台灣日日新報》報導了一則醫師為嬰兒注射,但是卻意外造成嬰兒死亡的新聞。這則新聞發生在臺北市宮前町,4 月底時有一名男子廖振昆,將罹患肺炎的兒子抱往太平町的仁安醫院診療,但他兒子送到醫院時已奄奄一息。後來由醫師為他打針注射藥物,不料回到家時,廖金田卻已經氣絕身亡。使得地方民眾紛紛傳言是醫院注射,導致幼兒過世。但是後來調查,才發現致命的原因是肺炎,無關乎注射。


相對於西醫,總督府則是透過考試的方式,將執照發給通過的漢醫師,才允許執業,否則就是密醫。當時的臺灣,漢醫並沒有相關的學校能就讀,多半還是師徒制。


一間小鎮藥房與戰後的社會互動

日治時期的個人診所,大多也附設調劑部,患者可直接在醫院領藥。進入戰後,坊間也有許多西藥房林立,這些西藥房先後受到全民健保制度的實施,以及連鎖藥妝店的衝擊,生意已不若以往。但是在此之前,臺灣的西藥房曾有一段榮景。例如成立於 1959 年的宜蘭以文藥房,正是見證了臺灣地方民眾與醫藥的變遷的絕佳例子。


這間藥房的營業時間,從早上七點半到晚上九點半。打烊的時間不僅比其他藥房晚,即便打烊了,藥房的木門也不會全關,以方便深夜急用藥的民眾可以隨時來買藥。所販售的商品當中,以感冒藥與提神飲料銷路最佳。感冒藥在氣候變化時熱銷,提神飲料的旺季則在夏天。此外,知名的保力達公司,也曾派女郎在以文藥房的騎樓,向往來的民眾推銷新商品,活動非常成功。

 
 
獨一散藥包紙袋(Sourc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館藏號2010.003.0287

進入九十年代後,以文藥房逐漸走向尾聲,剛好在全民健保開辦的前一年歇業。


中華電信A902A04全民健康保險辦四周年紀念電話卡(Sourc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館藏號2004.028.0612

歇業之前,曾出現一名特別的客人。根據藥房負責人的長子回憶:這名客人是位留白鬍鬚的長者,一來到店裡,就說是神明要他來以文藥房買藥,以文藥房的藥可治病。由於求藥籤的時代已過,以文藥房既非漢藥店,也沒與廟宇往來。不過這顯示傳統的醫療觀念,仍根植於臺灣人的心中。


更多相關藏品

家庭藥包袋(Sourc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館藏號2004.025.0089
 
 
松雲軒藏版《囘生良訣》(Sourc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館藏號2006.002.1545
 
藥房調藥桌(Sourc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館藏號2004.026.0042
 
本文由故事編輯部與臺史博典藏網藏品故事百寶箱共同製作

(本文作者為政大台史所碩士)

參考資料
  1. 張麗俊著,許雪姬、洪秋芬、李毓嵐編纂解讀,《水竹居主人日記(2)》,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
  2. 〈寺廟藥籤將禁〉,《臺灣日日新報》1924.9.18,第 8745 號,4 版。
  3. 〈注射後旋斃 為肺炎致命〉,《臺灣日日新報》1927.5.29,第 9728 號,4 版。
  4. 医事時論社編,《日本医籍録》,東京:医事時論社,1925。
  5. 林確堂,〈過渡期における醫藥界と本島人〉,《臺法月報》第十一卷第一號(1917),頁 24-29。
  6. 陳力航訪問、紀錄,〈陳明亮先生訪問記錄〉2018 年 8 月 8 日,電訪。
  7. 陳力航訪問、紀錄,〈陳明典先生訪問紀錄〉2018 年 8 月 8 日,電訪。
  8. A+醫學百科 (2020.08.24 閱覽)。
文章資訊
作者 陳力航
刊登日期 2021-01-26

文章分類 故事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