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動力,乃國力之根本!」推動臺灣工業現代化,日治時期亞洲最大的日月潭發電廠

廖品硯 2021-12-16
日月潭水力發電工事的取入口及洪水路(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 CC BY-NC 3.0 TW)

宜人的氣候、廣大的湖體、陡峭的山川地貌,自日治時期開始,日月潭即深受臺灣人以及日本人所愛。但除了美景,日本政府更注意到日月潭足以帶動全臺、推展現代化工業的潛力,乃至於日本在 20 世紀初就許下一個遠大的心願:在日月潭建造一個世界規模的水力發電廠!

 

到了 1934 年,這份願望終於付諸實現,日月潭電廠成為全臺供電的重心,穩定輸送大量電能,寫下臺灣經濟及工業發展的新頁,甚至持續運作到現在。回頭來看,我們不免好奇,這座屹立不搖近 90 年的電廠,究竟怎麼開始出現?

 

這一切,還得從日治初期開始談起……。


 

後藤新平的電力建設藍圖

在發掘日月潭的發電潛力以前,奠定臺灣發展基礎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老早就明白電力事業的重要性。在後藤任職的八年任內,他從調查並丈量臺灣的山川田野開始,思索著有關埤圳、水力發電廠的可能性,替日後的建設計畫打了草稿。此外,臺灣電力公司最早的前身「台灣總督府電氣作業所」,還有臺灣第一座發電廠「龜山水力發電廠」,都是在後藤的參與下完成,可見他對電力事業的重視。

 

不僅如此,後藤新平返回日本後更將臺灣的經驗反向輸出,在日本繼續推行水力發電事業,並多次就電力、動力議題發表演說。後藤不斷強調「『動力』乃國力的根本」,國家要能夠製造低廉、高效的動力,才能推行現代化大規模工業,並有更進一步的發展。而後藤新平在臺推展電力事業,也不外是希望藉由電力與動力,驅使臺灣朝工業化的趨勢發展,躋身現代化城市之列。


 

建造臺灣工業心臟──日治時期的臺灣現代化發電廠發展02
後藤新平(Source:wikipedia

 

後來,總督府依循後藤的電力藍圖規畫電氣事業,造起一座座水力及火力發電廠、裝設並普及電燈、擴大電話與電報線路網絡,讓臺灣終於能夠享受摩登與現代化的生產與生活。

 

但是,總督府並不就此止步,他們渴求的,是一個更龐大、更長遠的大夢。


 

耗時 15 年!一波三折的日月潭水力發電工事

時間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位於亞洲的日本受到的衝擊較小,甚至因為向歐洲輸出工業製品而發起戰爭財。於是,開始有不少日本企業,希望能到工業剛起步的臺灣投資發展;另一方面,臺灣的工業雖有初步進展,可是當時的發電規模,還不足以應付需要仰賴大量動力的工業或其他產業。因此,在日臺兩方的呼聲之下,總督府興起建造大型發電廠的構想。

 

總督府土木局於 1916 年開始調查適合發展水力發電的水源,很快就看上了地勢險峻但水量充沛的日月潭。總督府原以為找到地點就可以準備開工,但一經估算才發現,包含壩體的興建、透過人力運送重達 145 公噸的發電機組及鋼筋建材,還有挖築超過 15 公里的飲水水路隧道等,林林總總的建設細節加起來,讓整體工程費飆破 4800 萬日圓!

 

總督府實在無法獨自擔下這筆超出預想的建設費用,於是在 1919 年決議成立半官方的企業──「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現臺灣電力公司前身,後簡稱臺電),一方面接收企業主、總督府的贊助,另外也向臺、日大眾公開募集 750 萬圓的股票。沒想到,消息公布後,應募者蜂擁而來將股票搶購一空,可見大眾對電力建設計畫的熱衷程度。

 

在臺日官民的引頸期盼下,日月潭發電廠於 1919 年底動工,原本計畫在 5 年後,也就是 1924 年完成這座臺灣工業化動力生產的里程碑。不過,事情並沒有想像中的順利,在解決資金問題後,日月潭發電廠的建置又受到大時代的阻撓。

 

1918 年一戰結束後,全球性經濟恐慌回頭影響日本,再加上 1923 年駭人的關東大地震,天災與人禍同時重挫日本經濟,連帶使得發電廠工程的工資與物價飛漲,工程費在通膨的壓力下,甚至一度上看 8000 萬日圓!資源的縮限更讓工程進度變得十分緩慢。雖然臺電與總督府努力堅持,不過,1926 年仍不敵社會現況,只好宣布日月潭電廠暫時停工,完工期限於是一延再延。

 

建造臺灣工業心臟──日治時期的臺灣現代化發電廠發展03

日月潭電氣工事一景(Source:wikipedia)

 

重新整頓再出發!

停工後,臺電和總督府相當難堪,不僅要重新規劃水庫建設的下一步,還要面對各種外界的質疑。一再停工的水庫,讓民眾質疑起水庫的發電與建設安全,於是,臺電必須不斷延請日本中央,乃至於國外技師評估電廠的建設工程,並為此背書,重拾大眾對於電廠工程的信任。

 

安撫著大眾情緒的同時,臺電也持續不懈地摸索經費解決之道。臺電鎖定地質、工程設計、集水面積與財務收支四方面再進行精細的評估,並偕同總督府官員遊說東京中央政要,甚至請到總督石塚英藏親自出馬斡旋。幸好最後努力沒有白費,1929 年日本議會通過預算提案,決定由日本政府擔保,向美國商借外債來支付工程費。

 

經費與質疑終告落定後,臺電基於先前慘痛的經驗,開始研擬更全盤、周詳的工程來節省經費,並決議在 1931 年復工。工程期間,臺電不只是通盤規畫工程事項,還替工人及其家屬打理好食衣住行與醫療,甚至連休閒中心、員工子女就學也安排到位;此外,當地居民為了日月潭工程搬家、改葬、毀壞農田的補償費,臺電也一律派發。臺電在工程內外都如此的細心,目的就是要讓員工、居民,以及放大檢視工程的大眾心服口服,一同見證偉大電廠的誕生。

 

從開工、延宕、停工又開工,中間經歷超過 15 年的時間,直到 1934 年,日月潭水力發電廠終於落成,正式開始服役發電,一下多了十萬瓩的電力,​​臺電社長松木幹一郎於是下令調降電費,甚至招攬日本中小型工業來臺設廠投資,推動臺灣進入工業新紀元。其中,不僅食品、樟腦加工和水產,這類因臺灣農業基礎而生的產業,因為電力出現而產量大增,像是合金、硫酸、石灰等重化工業,也都因日月潭電廠帶來的低廉電價,得已在臺灣急速發展。

 

建造臺灣工業心臟──日治時期的臺灣現代化發電廠發展04
日月潭發電所全景(Source: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 CC BY-NC 3.0 TW)

 

回頭來看,儘管日月潭發電廠的建築過程相當曲折,但它最終仍達成推動臺灣工業的使命。甚至到了 1980 年代,臺電進一步開發抽蓄技術,利用離峰剩餘電力抽回白天的放水,更讓日月潭水力發電廠與當時其他發電方式相比,成為真正偱環永續的電廠,全力推動臺灣民間及工商業發展向前邁進。
 

水力之外,更多的電力試驗

除了水力發電,日治時期的臺灣電力建設還有其他嘗試。比如1939 年建成,坐落於基隆八斗子的「北部火力發電廠」(後簡稱北火),一開始即是清楚地以「補充中部冬季發電量」的定位興建,填補水力發電枯水期的電力空缺。當時的北火引進德國最新技術,只須少許人力放入煤炭即可輕鬆發電,受到日臺兩地的關注,當時甚至被稱作「日本最初新式機械」,直到 1983 年才因為機組年齡老舊停止運轉。

 

不只有火力,日本在臺灣也曾計畫過其他實驗性電力替代方案。譬如總督府在苗栗開採油田時,就曾嘗試發展地熱發電。在日治時期臺電與總督府的發電課資料中,甚至還能見到風力發電計劃的參考資料。不過,因為經費與技術限制,這些案例都只停留在試驗或發想階段,沒能在當時具體發展。

 

如今我們能在史冊中,看見北火、地熱、風電等日治時期所發想的新穎計畫。雖然最終只有日月潭發電廠持續到今天,仍是臺灣重要的電力來源。不過,我們也可以發現,從日治時期開始,政府就已了解必須規劃與發展多元的電力生產方式,才足以負擔日漸增長的電力需求。


 

建造臺灣工業心臟──日治時期的臺灣現代化發電廠發展05
1934 年時臺灣的電力路網圖(Source:wikimedia

 

展望:建造臺灣的永續發電未來

日治時代結束以後,臺灣工業持續發展,用電需求已無法和百年前同日而語,隨著科技進步,我們開始研究和發展更多新的發電可能,而在日治時期就曾進行實驗的風力發電,也在今日得已落實。

 

受惠於臺灣海峽得天獨厚的風力條件,使臺灣成為離岸風電的絕佳設址地點,不僅能無障礙地擷取良好風力,也降低對陸域住民的影響。儘管離岸風場開發初期的挑戰重重,不過就如同百年前建設日月潭發電廠的遠見,目前再生能源的開發也正是為了實現永續未來的願景。回顧日治時期電力建設為臺灣發展所奠定的基礎,我們也正創造歷史,為新世代的未來製造乾淨電力,讓臺灣生生不息。

 

臺灣的離岸風機風景(Source:海洋風電提供)

 

本文由故事StoryStudio 編輯部與 Jera 捷熱能源共同製作
參考資料
  1. 〈日本最新大發電所 六百萬圓建於基隆 全部自動式人員極省〉,《臺灣日日新報》第13017號,第四版。
  2. 北波道子著,薛芸如譯,〈日月潭電源開發與工業化的起始〉,收入薛化元主編《發展與帝國邊陲:日治臺灣經濟史研究文集》。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3,頁317-353。
  3. 〈日月潭抽蓄發電成典範 光輝歷史 風華再續〉,《台電月刊》第690期,2020
    年6月,臺北,頁6-11。
  4. 吳政憲,《台灣來電 近代能源開發的故事》。臺北:遠足文化:2005。
  5. 李悅華,〈從無到有的雄心 讓台灣風電領先全亞洲〉,https://reurl.cc/ZjkAeg,檢索日期:2021年11月29日。
  6. 林炳炎,《台灣經驗的開端: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發展史》。臺北:林炳炎,1997。
  7. 林蘭芳,《工業化的推手──日治時期的電力事業》。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8. 程倚華,〈台灣風場條件亞洲第一!從興建到維運、逾2萬人力缺口,離岸風電人才成迫切需求〉, https://reurl.cc/YjavEo,檢索日期:2021年11月29日。
  9. 鄭金龍,〈​​臺灣電力 百年淬鍊〉,《台電月刊》第 640 期,2016 年 4 月,臺北,頁 6-21。
  10. 鹿島的軌跡——一些從歷史中發現的東西
  11. 着工から15年がたってようやく完成。台湾全島に電気が通る

 

文章資訊
作者 廖品硯
刊登日期 2021-12-16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閃亮亮的日子
日治時期臺灣電力發展與生活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