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夢已經做完了:約翰藍儂的婚外情、迷幻藥與六〇反戰運動

神奇海獅 2020-04-17

1961 年的某個清晨,火車緩緩駛進空曠的德國漢堡火車站。


辛西亞鮑威爾(Cynthia Powell)和朋友滿身狼狽的跳上月台,等待正在這座城市駐唱的男友約翰來迎接他。等約翰出現以後,樣子居然比她還糟:眼袋浮腫、滿身酒氣、而且衣服聞起來好像一個星期沒換了。


但見面就已經夠了,兩人興奮的在月台邊又抱又跳。幾年後他們結婚,辛西亞從此冠起夫姓叫辛西亞.藍儂;而她的丈夫則是之後紅遍全球的披頭四(The Beatles)靈魂人物:約翰.藍儂(John Lennon)。


約翰.藍儂與第一任妻子辛西亞 (Source: abc news)

他們是整個 1960 年代的縮影:叛逆年輕、懷抱夢想、義無反顧,但這樣的狂放最後也吞噬了他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接下來我們就從他們的故事來看看:夢,是怎麼結束的。


第一幕:在紅燈區發跡的搖滾天團

1940 年,約翰.藍儂出生在英國利物浦,而且很早就開始了自己的音樂路:15 歲時,藍儂就創建了披頭四的前身「採石工人(The Quarrymen)」樂團,原本他們演奏的是五〇年代英國正夯的噪音爵士(skiffle),但隨著美國傳來的搖滾樂越來越流行,他們也開始演奏起了搖滾樂。


 
 
(↑↑採石工人的演出↑↑)

就這樣唱唱跳跳了五年以後,機會終於在他 20 歲的時候機會降臨了──經由別人推薦,剛成軍不久的「披頭四」受邀前往德國漢堡紅燈區駐唱。


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為了讓大家了解這有多冒險,我來解釋一下:漢堡紅燈區是北德最大的紅燈區,2011 年我去了那個地方,才剛走在街道上,突然就被一個樣貌兇狠的警察喝住,一番比手畫腳後我才明白:為了治安因素,這裡禁止攜帶玻璃瓶。整個街區充斥色情秀和脫衣舞表演的俱樂部,有些甚至直接會在台上表演活春宮(我聽別人說的)。不過諷刺的是整個紅燈區中心竟然豎立著一座絕美的巴洛克式教堂,根據我的猜想,大家在禮拜六瘋了一個晚上,剛好可以在星期天早上去一下彌撒、洗清自己的罪孽之類的。


而在披頭四前往漢堡的 1960 年代,這個地方恐怕只會比現在更加恐怖:當時漢堡正在戰後重建的階段,街上時不時就有人掏出彈簧刀,侍者更必須帶著棍子才能維持秩序。果然,當披頭四抵達俱樂部準備演出時,一整個傻眼,因為在他們上台表演前,一組脫衣舞孃才剛脫完。


……這種情況到底誰會想聽搖滾樂啦??


漢堡紅燈區(Reeperbahn)是披頭四的成名之地(Source: James Davies via Flickr)

果然他們一上台,觀眾席噓聲四起,甚至有人拿東西丟他們。


這種情況持續了一段時期吧,人在漢堡的約翰.藍儂,當時最大的慰藉,就是寫信給在英國的女友辛西亞。每天他都寫長達十頁以上,裡面充滿各種紅唇圖案和情詩,甚至在信封上寫著:「郵差郵差動作快,我愛小辛所以請你趕快。」


辛西亞讀著男友約翰寄來的信,發現他雖然滿口抱怨住的有多糟,但其實很享受這一切。漢堡之行的確是披頭四一個重要的成長時期,就是在這種嚴酷的環境下,披頭四不得不更加努力磨練自己的技巧與台風。


1960年,披頭四的攝影助理 Astrid Kirchherr 為團員在漢堡拍了一系列照片。 (Source: morrisonhotelgallery /Astrid Kirchherr)

漢堡時期斷斷續續的持續了兩年,最後藍儂回到了英國,和靈魂伴侶辛西亞結了婚、也認識了披頭四最重要的經紀人布萊恩・艾普斯坦(Brian Epstein)。在經紀人的力捧下,披頭四開始一飛沖天。


第二幕:在成名旋風中,陷入嗑藥幻境

1963 年開始,披頭四就以一種雷霆萬鈞的氣勢讓世界認識了自己。他們的第二首單曲攻佔幾乎所有英國排行榜榜首,第四首單曲〈She Loves You〉創下了在四周內賣出 75 萬張的驚人紀錄。


1964 年 2 月他們在美國進行電視演唱,創下 34% 的收視率;6 月他們開始進行國際巡迴演出,接連在荷蘭、香港、紐西蘭開了 37 場演唱會;8 月之後他們又在美國開了 30 場。1965 年,辛西亞和藍儂收到一封不可思議的信:女王要頒發「大英帝國爵位勳章」給披頭四所有的成員!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據辛西亞回憶,女王頒獎的那天,約翰.藍儂只用一句話表達自己的感覺:酷斃了(cool be)。


這群年輕人,創造了一股真正的「披頭四狂熱」。如果說 1960 年代是青春風暴的時代,他們就是在風暴的正中心。1962 年經紀人布萊恩曾說披頭四總有一天會比貓王艾維斯・普萊斯利(Elvis Presley)還要紅,大家聽到了只是笑笑,但到了 1965 年,披頭四火紅的程度,早就讓貓王及其他所有的歌手相形失色。


如果說 1960 年代是青春風暴的時代,披頭四就是在風暴的正中心 (Source: wiki)

不過,這同時也是約翰.藍儂內心最為徬徨的時期,他擔心自己江郎才盡、擔心因歌迷尖叫聲太響而聽不見音樂、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演奏什麼。逐漸有人問:披頭四是否已經過氣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夫婦倆偶然在一場聚會接觸到 LSD。


LSD 是一種強烈的致幻劑,在嬉皮盛行的六〇年代是常見的毒品。藍儂吃了以後,周圍整個世界好像都不一樣了:在深夜的倫敦街頭,周圍的花草好像都在發光、並且在對他微笑著。一直到很久以後,藍儂都還記得第一次吸食的感覺,「簡直就像置身仙境一樣」。


六〇年代興起的嬉皮文化和 LSD 等致幻劑關係密不可分,圖為嬉皮朝聖地伍玆塔克音樂祭(Woodstock) (Source: United Archive )

藍儂立刻迷上了這種新型的迷幻藥,一剛開始沒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沒過多久,藍儂就開始把一些閒雜人等帶回家。這些人清一色都是吸到茫的狀態,到處散亂在家裡的沙發、床和地板上。


妻子辛西亞苦苦哀求藍儂停止吸食,她不想讓兒子看見家裡出現一大堆奇怪的陌生人。藍儂其實也討厭毒品讓整個家庭陷入緊張,不過他的解決方法很特殊:他哀求辛西亞跟他一起吸。

 

這對我們倆都好,將讓我們更親密。

在盧不過藍儂的情況下,辛西亞終於嘗試了一次 LSD。不過隨後的幻覺卻將她嚇壞了:她看到鏡子裡的自己變成白骨,當有人朝她走來關心她,她卻感覺對方像一隻鱷魚、發出怪物的吼聲朝她撲來。等到醒來以後,她堅決的告訴藍儂,自己絕對不會再碰這玩意,並且暗暗祈禱有一天他能自動失去興趣。


但並沒有。接下來,披頭四的作品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迷幻元素,1968 年,披頭四推出了和單曲同名的動畫電影《黃色潛水艇》(Yellow Submarine),奇特的視覺風格,象徵披頭四迷幻時代的最高峰。


 
 

除此之外,有更多的東西引起了藍儂的注意,包括一本叫做《葡萄柚》的小書。有一天,辛西亞無意間看到藍儂在看這本書,當時的她當然不知道,這本書的作者最後徹底改變了兩人的生命軌跡。


第三幕:反戰運動到達高峰,墜入愛河的藍儂

《葡萄柚》的作者,就是小野洋子(Yoko Ono)。


即使在狂放不羈的 1960 年代,小野洋子也是個夠驚世駭俗的日本藝術家。約翰藍儂第一次對她有印象,是她在 1966 年發表的一場藝術影片《小野洋子4號》,當時她為了表達「對所有弊病的抗議」,發表了一部6分鐘、裡面只有 365 個屁股的影片。當時藍儂和辛西亞第一次在家裡討論這個藝術家時,只說了一句:「她腦筋一定有問題。」


小野洋子才華洋溢、剛直不羈的氣質,深深吸引藍儂 (Source: NeilFraudstrong via Flickr)

不過之後,小野洋子就和藍儂搭上線了(有趣的是,小野洋子當時也還有老公)。同時在家中,辛西亞卻越來越痛苦:毒品讓藍儂越來越憔悴,並且在兩人之間築起了一道高牆,辛西亞明顯感受到丈夫的冷落,卻又不知道該如何挽回。最後在藍儂的建議下,辛西亞決定前往希臘度兩個星期的假。


「度假會讓妳的心情好起來。」藍儂說。


辛西亞就這樣離開了,事實上這趟假期也的確讓她的心情爽朗了起來。回程的日子,正當她開開心心地回到家,打開門,看見的景象是丈夫約翰盤腿坐在地上,而小野洋子正穿著辛西亞的睡袍,坐在藍儂面前。兩人的反應,好像一副辛西亞打擾到他們的樣子。


辛西亞驚嚇過度、心痛到不能自己,提出離婚。不過對於離婚後的贍養費問題,儘管辛西亞的律師說可以爭取到藍儂一半的財產,不過藍儂願意給出的數字只有 7 萬 5 千英鎊,根本不到他財產的零頭。

 

告訴妳,妳只值這麼多。

辛西亞的回憶錄裡,他這樣對她說。


1969 年 2 月,小野洋子也跟丈夫離婚成功,一個月後她和約翰.藍儂就再婚了。在他們共赴蜜月的時候,藍儂和小野洋子啟動了那場長達兩週、知名的非暴力反越戰運動:「床上和平運動」。約翰和小野洋子邀請各大媒體進入他們的蜜月套房,穿著睡衣,接受記者採訪。


約翰.藍儂和小野洋子躺在阿姆斯特丹和蒙特羅的飯店床上,召開記者會,以非暴力手段抗議越戰 (Source: wiki)

1955 年,美國總統艾森豪決定正式參戰,越南戰爭拉開序幕。隨著戰爭邁入第 13 個年頭,歐美越來越多人反對這場無止盡、毫無意義的戰爭。1968 年 1 月,共產黨發動了「新春攻勢」──他們利用棺材之類的東西,將武器運送到南越各大城市定點,等待時間一到,北越方的 55 萬大軍立刻對南越一百多座城市發動攻擊。這是越戰最大的地面軍事行動,但更重要的是隨著電視轉播,戰爭的殘酷一覽無遺的展露在世人面前。


西方各國反戰、厭戰的情緒從來沒有這麼強烈過。

 
反戰運動席捲各大校園,圖為柏克萊(UC Berkeley)的學生反戰運動(Source: Tommy Japan 79 via Flickr)

美國的反戰精神象徵:瓊拜雅(Joan Baez)與巴布狄倫(Bob Dylan) (Source: wiki)

約翰.藍儂也是蔓延整個歐美反戰人士的其中之一。


在轉播的記者會中,藍儂首先表達將退回自己的大英帝國爵位勳章,抗議英國政府支持越戰。當記者問他們,究竟想從「躺在床上」這個行為藝術表達什麼理念時,藍儂本能地回答出:「給和平一個機會」(Give Peace a Chance)。幾個月之後,藍儂就把這段話譜成歌曲,成為最著名的反戰歌。


〈給和平一個機會〉製作現場(Source: Roy Kerwood via wiki)

在影片上,一切都很美好。藍儂坐在床上,彈著吉他唱著「給和平一個機會」,小野洋子專注的看著他,嘴裡也跟著復誦歌詞。這場反戰運動、這支錄影帶,讓約翰.藍儂成為最著名的反戰明星。


然而,這一切看在某個人的眼中,都只是讓人心碎而已──當時,藍儂才六歲的兒子朱利安,從電視上看到了轉播畫面,問媽媽:「爸爸在床上幹什麼?」


辛西亞回答:「他想告訴大家:和平很重要。」


這句話對辛西亞母子來說,諷刺的不可思議。藍儂的兒子日後寫道:

 

他(約翰藍儂)追求的是世界和平、鼓勵世人相愛,但他卻難以與他的第一個家庭──母親和我和平相處,無法給我們足夠的愛。

終場:夢做完了,朋友,你得自己過下去

然而,這也就是披頭四最後的光輝歲月了。


1970 年 4 月 11 日,全世界的樂迷都收到一則消息:保羅・麥卡尼宣告單飛,「披頭四」正式解散。


在這短短的十年內,披頭四創造了舉世無雙的樂壇神話,然而對當時 30 歲的約翰.藍儂來說,自己早就不堪「披頭」身份、還有整個六十年代神話的重負了。在那之後約翰藍儂接連成為反戰活動家、家庭主夫,一直到 1980 年被槍殺,結束他短短 40 年的人生。


也許他的故事就是告訴我們,一個人再怎樣功成名就,終究也只是個普通的凡人,一個過度的神話終將壓垮他們,正如他在 1970 年代所寫的那首《God》一樣──

 

我曾是織夢的人/ 但現在我已重生

所以親愛的朋友/ 你得自己過下去

夢,已經做完了…

本文與臺中國家歌劇院合作刊登。
2021 NTT-TIFA 瑞克・米勒《爆發年代》

演出資訊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院
時間|4/24(六)14:30、19:30、4/25(日)14:30 更多資訊
► https://wenk.in/ntt07fKC4 精采影片
► https://youtu.be/uNw2UdTp0L4 
文章資訊
作者 神奇海獅
刊登專欄 有問題要跟海獅說
刊登日期 2020-04-17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改變世界的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