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往山裡去,是這位日本山岳畫家一輩子的心之所嚮──那須雅城與他獻給臺灣神社的《新高山之圖》

漫遊藝術史 2020-11-06

沿著臺北市中山北路,越過中山橋,會看到高聳的圓山大飯店坐落在劍潭山麓,這是臺北人熟悉的風景。在 100 年前日本統治的時代,這裡曾是臺灣神社的所在地。

 

1930 年 6 月 27 日,一位日本畫家那須雅城(約 1880-?),在神職人員的引導下,沿著臺灣神社的參道走向拜殿。神職人員雙手舉著畫卷,在殿前舉行奉告祭,將畫家的自信之作——《新高山之圖》【圖 1】敬獻神明。這是一幅筆觸精緻細膩、設色高雅的日本畫。


這一天,是臺灣神社一個月一次的例行祭典,也是畫家人生的重要轉折。


【圖 1】那須雅城,《新高山之圖》,1930,國立臺灣博物館藏

山岳畫家的青春

那須雅城出生於依山傍海、風光明媚的四國香川縣,家族世代擔任神職。他自幼隨父親習畫,長大後前往東京,師事畫壇名家橋本雅邦(1835-1908)。這位橋本雅邦同時也是橫山大觀(1868-1958)、下村觀山(1873-1930)及西鄉孤月(1873-1912)等重要畫家的老師。【圖 2】


【圖 2】1905 年,那須雅城(最後一排左 3 著和服者)於橋本雅邦(第 3 排左 4 )所指導的二葉會合影。《日本美術院百年史 三卷上》,頁 11

明治時代,作為世界藝壇中心的巴黎,是許多畫家趨之若鶩的夢想之地。那須雅城一邊潛心習畫,一邊懷抱著未來要前往巴黎,向世界發揚日本美術的夢想。橋本雅邦過世後,傾心山岳之美的那須,決心遊歷海外,親訪各地名山勝景,透過寫生將山岳收攬入畫。


於是 1909 年他以「豐慶」為號,載筆南遊,旅經長江、廣州珠江等地,最後來到日本統治下的臺灣。這位才華洋溢的年輕畫家,在臺灣舉辦畫展、販售作品,與石川欽一郎(1871-1945)、魏清德(1887-1964)與尾崎秀真(1874-1952)等文化人士交遊。他曾沿著東海岸的峭壁斷崖旅行,深入理蕃事業如火如荼的高山,寫生各地美景。直到 1911 年左右才結束遠行,返回東京。


山岳畫家的覺悟

返日後那須步入婚姻,育有二子。再經過十餘年的沉潛,他想起青春年少曾踏訪的臺灣山岳,興起故地重遊的念頭。他告別妻子及年邁的父母,只帶著兒女——經彥與富士子,啟程前往。

 

集中心力畫出真秀之國(マホロバ)的生命讓國人驚嘆
月夜鳥鳴的時候踏上旅路
—那須雅城離開日本前所作和歌。筆者譯自〈旅の父と子〉,頁45-46頁。


【圖 3】那須雅城,《靈峯映春陽》,1926,第5回朝鮮美術展覽會出品。《朝鮮美術展覧会図録第 5 回》,頁16

來臺途中,他先前往朝鮮京城(首爾),探訪朝鮮山岳,足跡包含金剛山、長白山等地,取材作品先後入選第 5、第 6 回朝鮮美術展覽會。【圖 3】 一年多後,那須雅城才回到年少時踏訪的故土——臺灣。恰逢 1928 年底昭和天皇即位的「御大典」,那須決定要描繪臺灣的山岳作為祝賀天皇的禮物。


時隔多年再次來臺,臺灣的友人們並未遺忘他,報紙特別撰文介紹那須雅城,稱他為「臺灣的老朋友」。為了深入高山作畫,尾崎秀真引介那須加入臺灣山岳會,這是由日本官員、教師等愛好者所組成的登山團體。透過山岳會,那須得以深入山地,他曾帶著兩個孩子參與山岳會舉辦的新高山登山活動,或是參加花蓮太魯閣的觀光團。他所描繪的高山風光,也在臺灣的美術展覽會中受到矚目,之後也參與臺灣當地的畫會活動。【圖 4】

 

【圖 4】1930 年,栴檀社試作展合影,前排:左 2 為那須雅城,左 4 為木下靜涯。後排:左 1 為鄉原古統,左 2 為林玉山,右 2 為郭雪湖。《蓬萊.大觀.鄉原古統》,頁 50

然而,在臺灣開啟繪畫事業第二春的那須,並未忘記年少的夢想:前往地球另一端的巴黎。


山岳畫家的夢想

為了前往歐洲, 那須透過舉辦畫展募集旅行經費。1930 年的 6 月下旬,那須在友人及贊助者的支持下,舉辦畫展賣畫,展出這段時間他所描繪的臺灣山岳美景。除了募款的現實考量,也能視為來臺寫生的創作成果。


就在展覽結束沒多久,那須來到臺灣神社,向神明獻上自己的畫作《新高山之圖》。從獻畫的時間來看,這幅《新高山之圖》,不僅表達敬神的誠心,也可視作畫家離臺前的紀念,告別年少青春的紀念作。


構圖方面,《新高山之圖》應是那須選擇冬末春初,從主峰向東峰眺望的視角作畫而成。畫家刻意凸顯東峰的陡峭跟高聳,不但符合畫軸的格式,也讓整幅畫顯得氣勢磅礡。用色方面,畫面敷以金銀岩彩,金色的山壁熠熠生輝,雪白的冰晶凝結在樹枝上,粉銀色的松蘿垂掛著,隨著風勢緩緩擺動。


這幅畫被神社慎重地收藏著,直到戰後才輾轉來到國立臺灣博物館。


1931 年,那須雅城抵達嚮往已久的巴黎。熱愛山岳的畫家並且穿過平原、翻過山麓,前往近代登山運動發源地——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朝聖。他抬頭仰望,眼前是高聳入雲且潔白的馬特洪峰(Mont Cervin)。最後,那須藉由秀麗細緻的日本畫,將阿爾卑斯山描繪下來,完成他長久以來的夢想。【圖 5】

 

火山微弱的光火,燃燒父母的心,激勵我的決心

我以天地為家,喜馬拉雅山與阿爾卑斯山為枕

—那須雅城離開日本前所作和歌。筆者譯自〈旅の父と子〉,頁45。

【圖 5】那須雅城,《西歐アルブス﹑マツタ-ホルンの圖》,1932,第 6 回臺展出品。臺灣美術展覽會(1927-1943)作品資料庫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

百年前,臺灣現代美術的潮流蓬勃發展,參與創作、鑑賞美術被年輕世代視為追求現代化的一環,也是實現新時代文明社會的象徵。黃土水、陳植棋、陳澄波⋯⋯等藝術家前仆後繼,遠赴海外留學。他們燃燒生命致力創作,除了揭開台灣現代美術的序幕外,他們竭盡心力創作的結晶,也超越時代的政治紛爭,成為臺灣的文化記憶寶庫。

本次展覽展出 47 位臺籍及日籍藝術家,74 件作品,展現百年來這輩藝術家透過藝術創作追求「精神不朽」的時代精神。「再發現」不僅指涉曾被認為佚失作品的新出土,同時也意味著對已知作品新史料的「再挖掘、再認識」,期許透過展覽讓我們能與過去對望並對話,讓文化的邊界擴展至最大程度的開放性。

▌時間:2020 年 10 月 17 日至 2021 年 1 月 17 日
▌地點:MoNTUE 北師美術館

那須雅城《新高山之圖》將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展出,展覽訊息請關注美術館官網公告。本文為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贊助之研究成果一部分,謹致謝忱。

參考資料
  1. 臺灣神社社務所編,《臺灣神社誌》第八版(臺北:同編者,1934)。
  2. 日本美術院百年史編集委員會,《日本美術院百年史 三卷上》(東京:日本美術院,1992)。
  3. 林育淳,《蓬萊.大觀.鄉原古統》(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
  4. 朝鮮寫眞通信社,《朝鮮美術展覧会図録第5回》(漢城:景仁,1982)。
  5. 不著撰者,〈旅の父と子〉,《皇國の道》第11 號(1942年11月),頁 44-50。
文章資訊
作者 劉錡豫
刊登日期 2020-11-06

文章分類 故事
標籤
收錄專題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