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正義不死,真理不滅」當殖民體制遞出橄欖枝,為何黃旺成最終選擇成為文協中堅?

2021-10-28
收藏

臺灣身為位於世界最大陸地(歐亞大陸)與最大海洋(太平洋)之間的島嶼,在近現代史上,其地緣政治重要性足以影響帝國的興衰(例如大清帝國、戰前日本帝國與戰後美國);同時,近現代世界思潮也曾經深刻影響臺灣島上的住民,特別是日治時期的一九二〇年代期間。 

 

一九二〇年代臺灣社會同時受到民族自決與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而開展出政治社會文化運動;國際的民族自決思潮經林呈祿等自治主義派留日學生先行引入臺灣,並於 1921 年分別從政治面向開展出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以及從文化面向開展出臺灣文化協會,這股壯闊的自治主義思潮主導了一九二〇年代前半期的臺灣政治文化運動;相對的,社會主義思潮則稍晚進入臺灣,並在一九二〇年代後半期快速成為運動的主導力量。 

 

臺灣文化協會第一屆理事會合影(Source:Wikimedia

 

黃旺成作為一九二〇年代中後期的政治文化運動參與者,他的私人日記(1912 - 1973)見證個人如何經歷當時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及個人置身歷史事件複雜情境中如何進行選擇。 

 

在這裡我們首先想問的是,新竹公學校教師出身的黃旺成,在辭退教職後如何在殖民體制與臺灣文化協會之間進行選擇,而後成為致力於思想文化啟蒙的行動家?其次,在一九二〇年代中後期的政治文化運動脈絡中,黃旺成又如何在代表馬列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左右翼運動勢力之間,進行思想與行動的自我定位與抉擇? 

 

黃旺成辭去新竹教職後,於 1920 年至 1925 年間,在臺中仕紳蔡蓮舫家擔任財務管理與家庭教師工作,在臺中期間,他受到以霧峰林家及蔡蓮舫家族為中心的朋友圈的影響,以及 1923 年治警事件的衝擊,加上大量閱讀啟蒙讀物,這些因素重塑了黃旺成的思想世界,使他成為一位反殖民並具有國族意識的臺灣人,同時他的思想框架中也延續漢族意識以及對社會主義思想漸增的興趣,這是他在 1925 年 3 月辭去臺中工作後回到新竹時的思想狀態。

 

治安警察法違反檢舉事件,或稱治警事件。圖為治警事件二審公判辯論後的合影(Source: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開放使用)

但是,回到新竹的黃旺成當時並未馬上加入反殖民的臺灣文化協會陣營;因為,接下來的九個月期間,他在殖民體制公部門與反殖民體制的文化協會這兩個對立陣營之間,經歷一次相當艱難的個人生涯選擇,最後於 1925 年年底決定投入林獻堂主導的臺灣文化協會陣營。在這個個人抉擇的過程中,包括殖民地方政府、親官方的新竹青年會以及反殖民的臺灣文化協會等三股勢力,皆曾積極拉攏黃旺成,而黃旺成也曾在日本郡守及新竹友人建議下一度決定到「郡役所就職」,準備進入殖民地方政府擔任公職(10 月 19 日)。

 

然而,之後的戲劇性發展是,文化協會分別派出蔡式穀與蔡培火等友人「極力勸予就文協本部講演團新竹駐在員」(10 月 29 日;11 月 4日),加上數日之前(10 月 26 日)彰化二林爆發蔗農抗爭事件,瞬間升高殖民體制與反體制之間的緊張關係,也正是這個社會氛圍觸動了黃旺成思想世界中的核心信念(包括反殖民的臺灣人意識以及同情弱者的社會主義思維),認為臺灣文化協會才是真正體現「正義不死,真理不滅」理念的陣營,因此最後做出加入文化協會陣營的個人選擇。 

 

黃旺成往後在文協陣營中,成為臺灣政治文化運動的積極行動者,但隨著 1927 年文協內部的左右分裂,因之創立的臺灣民眾黨卻在 1928 年納入工友聯盟後轉趨左傾的發展,乃至於到了 1931 年初,臺灣民眾黨在蔣渭水主導下通過無產階級黨綱而遭到殖民政府的解散;在上述持續數年的歷史過程中,黃旺成經常處於左右意識形態的緊張對立之中。

 

臺灣民眾黨竹南支部發會式紀念,黃旺成為前排右三(Source:Wikimedia

若以民眾黨的綱領修改事件為例,可清楚看到黃旺成在左右對立中的個人選擇;1931 年 2 月 8 日,民眾黨先召開中執會討論蔣渭水主導的綱領修改案,但黃旺成反對將原黨綱的全民運動精神修改為無產階級屬性,在日記中他描述當日開會情形:

 

「午后續開,為綱領修改問題予大苦戰。晚六時頃,採決多數,棄權而外以十二對十六,予案不通過。」

 

十日之後(2 月 18 日),民眾黨召開全島黨員大會討論黨綱修改案,黃旺成當日日記寫道: 

 

「⋯⋯對綱領改修試案,予述一場意見,與盧丙丁相反對。大勢已定,予乃聲明退席。」

 

當日稍後,在蔣渭水與盧丙丁等多數成員支持下該黨綱修改案獲得大會通過,但日本殖民當局隨即在當日晚間,依據〈治安維持法〉禁止臺灣民眾黨的結社。 

 

黃旺成體現清晰的臺灣人意識,也是個社會主義理念的同情者,當他面臨不同階段左右意識形態的緊張對立時,傾向選擇堅持較為溫和包容的、基於全民主義原則的政治路線。雖然,黃旺成全民主義路線的個人選擇,在當時殖民地臺灣很快被淹沒於日本帝國法西斯主義對外擴張的歷史洪流之中,但對於今日已經成為國際民主大家庭一分子的臺灣而言,他當時的個人選擇卻是一段特別值得闡揚的過去。 

 

同樣重要的是,學界多數認為臺灣國族主義開始出現於一九二〇年代,而黃旺成在一九二〇年代 (一百年前) 即體現清晰的臺灣人意識,此一基於尊重個人意願、帶著「反抗強權」性格的臺灣人意識,正是支撐臺灣國族主義的基礎。

 

❐ History does no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
#故事ê文協百年檔案夾
 📁

 

去年疫情爆發以後,我們才發現,小小的臺灣也能和世界共存共榮,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這和百年前臺灣文化協會成立的初衷不謀而合。這個月,故事將帶你一起認識那個熱血澎湃,啟蒙臺灣人的 1920 年代。

本文出自《掛號10x10:文協百年紀念特刊》
2021 年是文協百年,本期《掛號》以「文協百年專刊」方式製作,透過 10 篇臺灣 1920 年前後的日記文本解讀作為引言,並以 10 個多元面向的議題作為深入閱讀素材,呈現出 1920 年代的文化運動到 2021 年的新文化運動的演進與同異。本書共以文化協會的影響為核心,拓展至社會、文化、生活的發展,進而探討歷史、時代與人的連結、對話,作為 2021 年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對於文協百年的回應。
文章資訊
作者 曾士榮
刊登日期 2021-10-28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