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達文西的最後時光 ——《蒙娜麗莎》也許未完成,就是因為這種病奪走了他的生命

神奇海獅 2023-06-12
名留青史的《蒙娜麗莎》到底完成了沒,一直是歷史上許多人討論的主題。(Source:Heather Cowper/CC BY 2.0)

1516年,夏天。

長年積雪的阿爾卑斯山終於出現短暫的融雪期,64 歲的李奧納多・達文西帶著簡單的行李和僕人,從義大利跨越到法國。這是他這輩子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出國,不過就一位已經享譽國際的大師來說,他的行李有點過於樸實了:幾匹騾子載著家具、衣物和他的各種筆記,還有至少三幅他不斷修改的畫作,其中一幅就是有名的《蒙娜麗莎》。

是的,名留青史的《蒙娜麗莎》到底完成了沒,一直是歷史上許多人討論的主題。有人認為蒙娜麗莎的背景似乎有點過於簡單、衣服也有一些細節沒有完成。不過也有些人堅信蒙娜麗莎如今的樣子,就已經是大師腦中的完美型態。但重點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討論?是什麼阻止了達文西?究竟,那抹微笑如何見證了達文西最後三年的病痛與榮耀,她又為什麼成為永恆的傳世之作呢?
 

文藝復興大師達文西(Source: Morton1905/公有領域)

首先我們就先來看看,文藝復興大師是怎麼煉成的。
 
和那個年代的許多藝術家相似,達文西的出生很卑微。1452 年他出生在佛羅倫斯附近的一個小村莊,而且還是個私生子,也就因為這樣的緣故,就算達文西的律師老爸很富有,他也沒辦法繼承父親的地位與財產。根據達文西自己的回憶,他年幼時是睡在屋外的嬰兒床裡,白天看到鳥兒在身旁的樹梢啁啾、而晚上就看著夜幕逐漸降臨他的頭頂。但也許就是這樣平靜安逸的童年,養成了達文西從小就有的觀察力與好奇心。
 
等到 14 歲時,一件事情突然顯露出達文西的天賦。雖然這件事的疑惑點實在是蠻多的,但還是把它寫下來:當時,他的父親受到一位窮人的委託,請他在自己的盾牌上畫像(為什麼窮人會有盾牌?窮人的盾牌上為什麼要畫畫?重點是為什麼要請律師畫畫?),後來他父親就把這個任務丟給了達文西(答應人家後轉手就扔給14歲的兒子這樣對嗎?)後來,達文西就畫了一幅精美的.....噴火怪物。搞到老爸嚇的連忙再去買個類似的盾牌、在上面畫個愛心(真的是心型圖案)再送回去給人家。
 
但後來,達文西畫的那副盾牌卻被佛羅倫斯的一位藝術品經銷商高價買走、後來甚至賣給了米蘭公爵。這件事讓父親覺得,也許小小年紀的達文西的確是有畫畫的天賦。所以沒過多久,父親就懇(ㄕ)求(ㄧㄚ)佛羅倫斯的一位藝術家、請他將達文西收為學徒,就這樣,達文西開始走上了長達一輩子的藝術+接案人生......
 
轉眼間,十年就這樣過去了。
 
20 多歲的達文西開始接受私人委託案。他所畫的第一幅署名作品,就是一張阿諾河河谷的素描。他用細膩的筆法,刻畫出河水在流過雄偉山谷時的水流狀態;觀察著山谷上的樹葉如何捲曲、向上伸展,而這也是所有文藝復興大師裡,我認為一項最重要的共同特質,那就是一種近乎飢渴的想看到、想知道、想了解的慾望。
 

火山爆發似的好奇心

歷史上,所謂文藝復興運動的本質,就是一種好奇心慾望的徹底爆發。中世紀時的基本信條是追求永恆的來生,因此對於這世界的一切,基本上都採取一種漠視的態度。然而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那種已經被壓抑千年的好奇心突然間被徹底釋放,所以無論是對於藝術、自然、科技,所謂的「文藝復興人」都渴望了解。
 

比較中世紀和文藝復興的聖母與聖子畫像,很明顯就能看出文藝復興呈現的人物形象比較生動(Source:美國大都會博物館wikimedia/公有領域)
比較中世紀和文藝復興的聖母與聖子畫像,很明顯就能看出文藝復興呈現的人物形象比較生動(Source:美國大都會博物館wikimedia/公有領域)

對達文西來說,繪畫讓他急需觀察這世界的一切,不過對於委託人來講就是個惡夢了:達文西基本上就是個拖稿大師,他甚至會先研發適合的顏料,然後才開始作畫;他也發展出了「透視法」這種繪畫技巧,就是在二維平面上呈現出立體三維空間的表現手法。而為了能夠更生動地表現出人物形象,文藝復興時代的人們甚至會做出一件過去的人完全無法想像的事情──那就是解剖。
 

為了畫畫解剖人體聽起來好像很不可思議,然而對那時代的藝術家來說,這樣的行為卻有助於他們了解人體的強壯與脆弱。時間快轉到了 1508 年,這時的達文西已 50 多歲,早就畫出《抱貂的女士》、《最後的晚餐》等不朽名作,成為一名德高望重的藝術家。然而這時他的好奇心依舊旺盛,就在這年的某天深夜之中,他來到社區的一個老舊醫院裡,拜訪一位年過百歲的老人。
 
老人親切的與達文西聊天、交談,說自己從未生過任何的疾病。幾個小時以後,老人平靜而安詳的離開了人世,這是個幸福的結局——由於戰爭與瘟疫的關係,文藝復興時代的人們死法往往很悲慘,達文西恭敬地將老人如沈睡般的表情記錄下來,而接下來他就拿起了解剖刀,在老人身上劃下了第一刀。
 
達文西沒有特別的目標,他只是每切開一塊地方,就將那個地方詳實紀錄下來。這不是一個愉快的過程,在那個防腐劑還沒發明的時代,每一分鐘屍體的腐敗氣味都越來越濃厚,「......你可能會受到腸胃阻饒;假若腸胃未曾阻撓,在令人震懼的剝皮切割屍體陪伴下共度深夜時分也可能讓你打退堂鼓......」然而這種行為,卻讓達文西獲得了巨大的知識震撼,他像個小男孩,在一個未知而深幽的洞穴中獨自前行,無論前方如何黑暗都阻止不了他。
 

前往人體的未知之處

達文西運用了所有素描的技巧,紀錄下每部分的血管、肌肉、肌腱與骨頭。他尤其有興趣的,就是人如何透過控制面部肌肉來傳達自己的種種情緒,尤其是嘴唇。達文西發現,人運動唇部的肌肉數量,遠遠超過其他所有動物。當人們在憤怒、沮喪時,會各自牽動臉頰上的某部分肌肉,而當他一步步深入、移除部分顎骨時,他看見了頰肌。
 

達文西曾詳細描繪過人體各部位的肌肉細節(Source: Internet Archive Book Images/公有領域)

這就是「微笑」開始的地方。在一個人開心時,這塊肌肉就會牽動嘴角、進而形成微笑。

不過,達文西筆記最突出的成就不是肌肉與骨骼的描繪,而是血管與心臟的精確記敘。對於一個畫家來說,血管與心臟原先並不是他最會關注的重點,但血管對達文西來說,有一種說不出的吸引力——就像他年輕時描繪湧動的河流,血是如何在人體內流動的?它們通往何方?那裡才是血液的起源之處?而那裡,是不是就是生命的起源之處?
 
一千年來,人們都相信古羅馬醫生蓋倫(Galen)的理論,認為血液是來自於肝臟、流向心臟,最後在肺臟用盡。然而在達文西的觀察下,他卻發現千年來的錯誤:血液的起點並非是肝臟,而是心臟!這是我們一切生命的起點、也是活著最重要的先決條件。同時,達文西也注意到血液是如何單向的通過心臟瓣膜、來到心臟動脈。
 
最後,達文西甚至解答出了老人甜蜜死亡的原因:他比對了老人與另外一名兩歲嬰孩的血管,發現男孩的血管更柔軟有彈性。達文西看見老人蜿蜒而變窄的動脈,看見那段血管變得如此狹窄、血液幾乎無法通過。也就因為這樣,血液無法將必須的養分運往身體各處,身體也就這樣死亡了。
 
達文西描繪的就是所謂的動脈粥狀硬化。如今我們知道這就是冠心病與缺血性中風的主要原因。最後抱著這樣的知識,達文西在1516年抵達了法國。
 
當時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çois I)是一個典型的文藝復興君主,他熱愛藝術、音樂、文學,更喜愛科學與數學,也就因此,他對達文西推崇備至,最後也在他的熱情邀約之下,達文西終於抵達了法國,一個他從未涉足過的未知之處。
 
一來到法國,弗朗索瓦一世馬上將達文西封為「王下首席畫師、工程師與建築師」、並將他安置在精巧別緻的克盧城堡(Château du Cloux)裡。這座紅磚建造成的小城堡座落在三公畝的花園和葡萄園中,距離國王所住的昂布瓦斯城堡只有短短五百公尺。弗朗索瓦一世甚至從不要求達文西必須按時交出什麼作品,因為對法王來說,比起偉大的藝術作品、他更欽佩的是達文西的知識。無論國王想要知道什麼,從眼睛是如何運動、一直到天上的月亮為何發光,達文西都可以對答如流。在法國的這段時光,達文西依舊一點一點的在自己最知名的作品添加畫筆:《蒙娜麗莎》。
 

傾盡所有完成的傳世名作

蒙娜麗莎的原型是佛羅倫斯的一位貴婦人,名叫吉爾孔達(Gioconda)。1503年,達文西接下了這件委託案,然而他並沒有將這幅畫交出去,直到達文西最後生命階段的1517年,他依舊把這幅畫帶在身邊、並持續添加、維繫筆觸與輕盈的層次。(另有一說是他交出去了,但在1513年又畫了第二版的蒙娜麗莎)
 
無論是哪種情況,這幅畫都是達文西一生的集大成之作,也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首先在畫面上,達文西完善了文藝復興常用的暈塗(sfumato)技法,直譯過來就是「消失或蒸發」。在蒙娜麗莎與背後的自然風景間,沒有一條明顯的邊界,而彷彿是蒙上了一縷薄霧。不過這種技巧非常花功夫,達文西在這幅畫上經過長時間、塗上了多達30層的細膩上色,才創造出這樣近似柔焦的質感。
 

蒙娜麗莎可謂是達文西集一生精華所完成的作品(Source:wikimedia/公有領域)

圖畫的背景也運用了科學的視覺技巧。達文西深度研究了天空、大氣和光線的關係,並且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繪畫裡面:距離越遠的地方,使用的地方就越柔和、輪廓也越模糊。而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蒙娜麗莎那如謎一般的微笑。後世如此稱讚蒙娜麗莎的微笑:「.....玫瑰色柔嫩鼻子彷彿是真的.....與嘴唇的紅色聯在一起,把面部變得栩栩如生,顯得已經不是顏色、而是真肉。」另外更玄的一件事是:當我們凝視蒙娜麗莎的嘴唇時,你會發現她似乎笑的沒那麼開心;然而當我們把視線放到其他地方,比如說背景或蒙娜麗莎的手上時,你就會發現她彷彿笑的更開心。
 
……等等這聽起來也太毛骨悚然了吧??
 
原來這也是達文西的技巧。原來,達文西在蒙娜麗莎的嘴角邊畫上極為細微的下彎,當我們整個視線都聚集在嘴角的細節時,我們就會注意到這個細節、也讓她顯得沒那麼開心。然而當我們把視線重點放到其他地方時,這個下彎的細節就被我們忽略了。也就因為如此,蒙娜麗莎看起來似乎就更開心了。
 
在這個每天都能在社群媒體看到無數自拍的時代,我們也許覺得這種圖畫沒什麼。然而不難想像,在那個作畫技巧都還不純熟的文藝復興時代裡,當人們看到一塊白楊木畫板上重現一個栩栩如生的人時,究竟會有多麽訝異。也難怪到最後,這幅畫被認為是達文西的代表作之一。他一筆一筆,耗盡人生中的無數光陰,將一位絲綢富商夫人的肖像畫,轉變為一幅揉雜了人類面部表情、情緒表達、自然風景描繪等所有技巧的傑作。因此後人是這樣評論這幅畫:「科學、繪畫技巧、對自然的執著與精神啟發,都在這幅畫中完美平衡。」
 
如果再繼續下去的話,蒙娜麗莎是否會更臻至完美呢?可惜的是我們永遠無法知道了,因為就在達文西抵達法國短短一年後,他就因為某些原因、再也無法使用右手了。
 

謠言或事實?達文西的未解之謎

 那就是,達文西生病了。
 
達文西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直到現在也沒人能確定。一種普遍的說法是,達文西中風了導致右半邊身體癱瘓。然而根據2016年的最新研究,達文西遭遇的其實是一種神經傷害。那時他抵達法國之後不久曾暈厥過一次,而在倒下的過程,達文西的右手可能遭到重擊,最後也傷到控制手部複雜動作的尺骨神經。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可以確定的是達文西的右手已無法使用自如了。雖然達文西是左撇子,但由於他習慣用右手作畫,導致許多作品也就此停止。就在1519年5月,辛勤工作一輩子以後,一代文藝復興大師即將迎來人生的終點。
 
根據他同一時代的傳記作者瓦薩里(Giorgio Vasari),達文西虔誠的進行了最後的聖事。在神父離開以後,達文西最忠實的贊助者:弗朗索瓦一世跟著進入寢室,在作者美好的敘述中(也可能混合了一些想像),達文西在國王的懷抱中過逝。「當一陣發作後,死亡的信使攫住了他。國王起身扶住了他的頭.......達文西.....在國王懷中呼出最後一口氣。」

到底是什麼病奪走了達文西呢?根據後世的研究,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中風。如果真的是這個病症,那麼曾經被達文西精確描繪下來的血栓情況,最後也在他自己的身體內部發生:隨著年紀增長,他的血管變得越來越窄、越來越硬,最後血栓堵住了血管。當中風中斷器官特定區域的血液供應時,腦細胞會在幾分鐘內開始死亡,最後也奪走了大師的性命。此時達文西剛過完他67歲的生日三週左右。
 
對當時的人們來說,中風、心血管疾病仍舊是個謎團。什麼原因會造成這種病症?哪種飲食習慣、生活型態特別容易引發這種疾病?種種原因尚須經歷無數人的摸索、探究,直到20世紀,人體內最神祕的面紗才得以被揭開——
 

本文由故事編輯部與百靈佳殷格翰共同製作
參考資料
  1. 李清晨,《心臟的故事 : 比小說還精彩的心臟外科發展簡史》,香港 : 香港中和,2012
  2. Jauhar, Sandeep,《心臟的故事: 令人著迷卻又難以捉摸的生命核心》,台北市 : 究竟,2019
  3. Dunn, Rob,《心臟 : 從演化、基因、解剖學看兩千年探索和治療心臟疾病的故事》,新北 : 真文化,2019
  4. 克莉絲汀娜.克里斯托弗洛,《達文西》,台北 : 天培文化,2022

 

文章資訊
作者 神奇海獅
刊登專欄 有問題要跟海獅說
刊登日期 2023-06-12

文章分類 故事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