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國家的希望全靠你了!──瓦斯科.達伽瑪尋找印度之旅(上)

Alex Lou 2018-03-13
瓦斯科.達伽瑪(Vasco da Gama)

十五世紀最後的十年,位於歐洲邊緣的兩個國家正悄悄地改變世界,葡萄牙和西班牙正積極向大西洋拓展,並創立了第一代的殖民帝國。正如「羅馬非一天建成」,兩國起始的第一步是探險海洋:西班牙在 1492 年由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發現美洲,而葡萄牙人則由達伽瑪「發現」印度。


瓦斯科.達伽瑪(Vasco da Gama)航行到印度的航程,被後世認為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航行之一。


這次航行開創了歐洲通往亞洲的航線,亦為日後歐洲國家在亞洲殖民奠定重要一步。雖然這次航行是非常成功(難度可以堪比登陸月球),但達伽瑪的航行並非進入無人之地,他的任務是與卡利卡特(Calicut)的「基督教國王」建交,為即將來臨的末日聖戰鋪路。然而,他不僅與卡利卡特交惡,更在沿途的國家留下惡名,往後數十年裡,葡萄牙人在印度洋留都被視為無惡不作的海盜。


有人把這次外交上的大失敗歸咎於葡萄牙人的橫蠻無理,以及與當地的宗教衝突。這樣解釋可是原因的一部分,而更重要的是達伽瑪對印度洋世界的不信任。的確,對生活在歐洲邊緣小國的葡萄牙人而言,這次印度之行的經歷幾乎是有毀三觀的威力,與他們認知的世界完全不相同。在這陌生可怕的世界,人心冷漠無情,只有武力能讓人有些許安心。


搞亂計劃的哥倫布

雖然達伽瑪的航行名流千代,但卻不對外公開,很多當時的記錄被視為機密而封存起來,並在戰亂和災難中被毀了。封存機密是有必要的,畢竟向未知大海進發的不只有葡萄牙人,還有隔壁的西班牙人。當中讓人疑惑的問題之一是,為何葡萄牙人在發現好望角後,突然停頓了八年之久,才又開始出航船隊重新探索印度呢?


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João II),擁有「完美君王」之稱呼。

在達伽瑪航行的八年前(1487 年),國王約翰二世(João II)曾派遣迪亞士(Bartolomeu Dias)探索非洲南部,並成功發現最南端的好望角。與此同時,國王也派遣科維良(Pedro or Pêro da Covilhã)從北非潛入阿拉伯地區,打探東方的資訊,包括科澤科德的消息。


現在,約翰二世相信已經掌握足夠情報,是時候向印度作最後一次探索,一切只差一點點……當大家為印度全力準備時,1493 年 3 月 3 日,一艘爛船駛入里斯本的港口,徹底打亂國王的大計。


從船裡出來的人是哥倫布,一個被葡萄牙宮廷視為水怪只會吹噓的傢伙。


當年,哥倫布來到葡萄牙宮廷,向國王推銷向西航行到印度的大計,國王諮詢由地理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航海家等組成的委員會意見,認為哥倫布的計算嚴重錯誤,加上傲慢無禮的態度,所以不被國王約翰二世所重用。


不過,約翰二世並沒有無視哥倫布的方案,畢竟 Everything is permitted ,向西航行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約翰二世容許哥倫布進入葡萄牙宮廷拜見國王,亦因為這個原因,他才有份見證迪亞士回國報告發現好望角的消息。深感失去國王信任的哥倫布決定離開葡萄牙,轉到西班牙宮廷繼續推銷航行方案。數年後,他重返里斯本港口,向葡萄牙人宣示自己發現「印度」。對約翰二世而言,他不太相信這個「吹噓鬼」的說話,但萬一這是事實,那麼一直以來的努力就全部白費!


葡萄牙一方的《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

約翰二世大概心想:是我,是我先,明明都是我先來的……探索大西洋也好,還是派人尋找印度也好。憤憤不平的他於是馬上向西班牙統治者——費爾南多二世(Ferdinand II)和伊莎貝拉一世(Isabella I)投訴哥倫布侵犯葡萄牙的領土,要有需要會以武力捍衛。


幸運的是,雙方最終展開協商,並於 1494 年簽訂《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Treaty of Tordesillas)一起「瓜分世界」。對於這份條約,歐洲其他君王認為他們是在搞笑的。約翰二世平息了哥倫布帶來的震撼,準備為航向印度作最後衝刺之際,這位「完美君王」卻在 1495 年駕崩……


瓦斯科.達伽瑪?誰啊?

繼承葡萄牙皇位的是曼紐一世(Manuel I),他被後人稱為「幸運國王」。他的超高校級幸運絕非誇張,單是能夠繼承皇位已經是出乎意料,因為六位繼承人先後死亡或流放,包括其父皇太子阿方索(Infante Ferdinand);而他繼承不僅是日益興盛的國家,更包括多年來航海事業的成果。這位年僅 26 歲的國王,可謂是命中注定帶領葡萄牙走出邊緣,面向整個世界。然而,事情可沒有這樣順利。


曼紐一世(Manuel I),人稱「幸運國王」,在他的統治時期,葡萄牙人進入印度洋並在亞洲拓展勢力。

「陞下,大西洋航海實在是不智之舉啊!」、「搞遠航風險大,費財又費時,為何不在摩洛哥發動聖戰?」、「諸位公爵大人認為只有戰爭才是帶來榮譽,請陞下停止航海冒險!」這些反對聲音一直傳到曼紐一世的耳裡。


反對者主要來自北部和內陸地區、與西班牙有密切關係的舊貴族,他們害怕皇室因大西洋冒險得到財富,加強自身的權力。當初,約翰二世為了鎮壓他們的聲音,不惜處決和流放眾多大貴族,來加強自己的統治。現在,年青的新王繼位,反對派於是極力阻止皇室的海上探索活動。


不過,國王也存在他的盟友。南部和沿海地區的貴族,以及從城鄉地區攀升的新派貴族(稱為 Fidalgos)成為國王的重要力量。另外,摩爾人、猶太人、意大利人和德意志人都為皇室提供資金和技術。藉著這股支持力量,年輕的國王壓倒一切反對力量,開展先王未成的計劃。


瓦斯科.達伽瑪接受曼紐一世的遠航指揮權,並賜予他一面基督騎士團(Order of Christ)的紅十字旗幟。

到底由誰來指揮探險船隊呢?


按約翰二世的計劃,遠航印度的指揮官由埃斯特旺.達伽瑪(Estêvão da Gama)擔任的,但事隔多年,他已經卧病在床。指揮之位改由其長子保羅.達伽瑪(Paulo da Gama)擔任,他卻把職位推給弟弟瓦斯科.達伽瑪(但他還是參與這次航行),就這樣達伽瑪就成為一代探險船隊的指揮官,指揮這一偉大的航行。


不過,達伽瑪何德何能讓國王允許擔當指揮,這與他的身世一樣是一個謎團;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是一個靠爹的富二代,而是一個虔誠的貴族騎士,曾經擁有航海經驗。


在出發前,達伽瑪先拜見曼紐一世,接受船隊的指揮權。曼紐一世向達伽瑪發佈命令,這次航行的任務是前往印度一個名為「卡利卡特」的城市尋找基督教國王,並向他呈交一份用阿拉伯語和葡萄牙語寫成的信件;同時,國王又要求達伽瑪與當地的香料和奢侈品產地建立貿易關係。另外,達伽瑪還有一份寫給傳說中的「祭司王約翰」(Prester John)的信件。毫無疑問,達伽瑪的航行結合了十字軍聖戰和商業競爭的意味。


達伽瑪船隊的三艘帆船:右下的是旗艦「聖加百列」號、上面 是 「聖拉斐爾」號,以及左下方的「貝里奧」號。

1497 年 7 月 8 日,距離迪亞士的航行 8 年後,葡萄牙終於再次踏上前往印度之旅。曼紐一世為了組織這次航行,幾乎不惜用上大筆資金,組建最強大的船隊。船員們在的神父和僧侶進行遊行和告解,然後登上在太加斯河(Tagus)的克拉克帆船(Carrack),分別是「聖加百列」號(São Gabriel)、「聖拉斐爾」號(São Rafael)、「貝里奧」號(Berrio),以及一艘不明的補給船,她們是葡萄牙多年來探索世界的結晶。開航之時已至,水手上乘坐小船登上大船,離開熟悉的歐洲,航向未知的大海。


什麼!一路向西?

達伽瑪的船隊離開里斯本後,一直沿非洲海岸南下,但船隊卻因大霧而走散了。考慮到天氣可能變壞,達伽瑪早已下令萬一船隻分散,但在佛得角島(Cape Verde)聚集,所有船隻在 7 月 26 日集合,並在島上停留一星期為日後超超超艱苦的航程作補給,然後向西航行,駛入大西洋……


大家可能會問「什麼!為什麼是向西航行?只要沿著非洲海岸慢慢南下,這樣船隊不就能隨時從陸地補給了?而且達伽瑪的目標在東方,為何學哥倫布向西航行?」如果是這樣想,大概表示你對大西洋的力量一無所知!


達伽瑪選擇向西航行當然不是學哥倫布,而是八年前迪亞士的做法。


過去,葡萄牙的探險船隊沿著海岸航行,反而因為逆風和逆流的衝擊,造成船隻受損而被迫回航。迪亞士的船隊於是放棄沿岸航行,大膽地順風駛向大西洋,再借助信風的力量南下,順利抵達非洲南端。他們破解了大西洋的這股「神秘力量」,成為歐洲人得以前往亞洲的重要一步。


順帶一提,葡萄牙人之後發現巴西,就是因為向西航行時無意地穿過了大西洋,並抵達美洲。


葡萄牙探險家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於 1487 年率領船隊發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除了提供經驗之外,迪亞士的另一功勞是設計達伽瑪船隊的「布里埃爾」號和「聖拉斐爾」號。他考慮遠航印度的船隻必須相當堅固才能抵抗大西洋的風浪,船艙也需具備足夠空間儲放補給物資。雖然這位老前輩未能達伽瑪同行,但他卻把一切經驗和心機注入自己的帆船上,並將之交托給達伽瑪:雖然我未能與你共赴印度,但願這艘帆船助你完成本人未了的心願……


進入大西洋後,領航員只能依靠太陽和星星來判斷方位。雖然船上盡力提供食物給船員,但再好的食物也有變壞的一天,漸漸地船員們患上壞血病,而在第 84 日後,開始有人死亡……正當船隊駛向死亡之際,終於在 1497 年 11 月 4 日,他們再次見到陸地,船員們熱烈地鳴炮慶祝。相較於哥倫布船隊離岸航行 37 日(並開始鬧回航),達伽瑪的船隊一共在海上連續航行 93 日,這是相當厲害的成績。


一根長矛的教訓

十九世紀的探險家繪畫的科伊科伊人

這時候,達伽瑪的船隊尚未抵達好望角,而是在好望角西北面的一個海灣。船員登陸後趕快維修帆船,也有人去狩獵和補充食水。當然,這裡並非無人之地,他們遇上當地的土著——科伊科伊人(Khoikhoi)。


為了更好地「了解」他們,葡萄牙人捉了一個科伊科伊人男孩,把他帶到船上招待,但是翻譯人員根本無法與他進行溝通。在停留期間,葡萄牙人與科伊科伊人初時的交流尚算友好,但後來雙方卻爆發衝突。在衝突之中,一名非洲土著拿起長矛擊向這些歐洲人,把達伽瑪打成輕傷,他們於是回到船上。


老虎不發威,便看作病貓。葡萄牙人深信這些土著看到他們沒有武器,所以才襲擊他們。這雖然是整個航程中的一件小事,卻對葡萄牙人造成深遠的影響。自此以來,葡萄牙人登陸時會處於備戰狀態,登陸人員全副武裝,船上的火炮隨時待命,只要發現勢色不對,全體馬上以武力控制場面,他們要向對方發出警號:我們有能力傷害你們,請不要迫我出手。


經歷千辛萬苦後,達伽瑪船隊終於駛過好望角,但是「聖拉斐爾」號的桅杆受損,而且船上缺乏淡水,加上船員受到壞血病困擾,達伽瑪於是讓船隊在贊比西河整休一個月。現在,他們已經進入印度洋,不久便會接觸到伊斯蘭世界的背面……

 

參考資料
  1. Reger Crowley著,陸大鵬譯,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2. Sanjay Subrahmanyam著,何吉賢,葡萄牙帝國在亞洲(1500 - 1700:政治和經濟史),澳門:紀念葡萄牙發現事業澳門地區委員會,1997。
文章資訊
作者 Alex Lou
刊登日期 2018-03-13

文章分類 故事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