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新時代要有新婦女!被男性與國家權力塑造的「上海摩登女性」

林皓賢 2020-09-22
首圖來源:Wikipedia

民國時期是中國社會從傳統走向現代的一個關鍵轉型時期,自清末以來,各種西方思想傳入對中國傳統社會,造成重大衝擊。辛亥革命締造了共和之餘,也促使舊有社會逐步解體。在過往的傳統社會裡,女性一向被視為男性的附屬品,但到了清末開始出現「新婦女」的女權風氣,民國時期更有向摩登女性作標準的各種女權運動。


然而,這些女權運動表面上是提高及男女地位,讓兩者變得較為公平,但實際上仍是受當權者所規訓,體現國家權力對女性的支配關係。本文嘗就民國時期出現的婚姻轉變情況、女性身體建構及摩登生活三種女性轉型風潮,討論當中的意義及與國家權力之關係。


從媒妁之言到我可以自由結婚了!

民國時期,一個最重要的改變就是出現婚姻自由權,這與當時的社會制度出現重大變遷有關。傳統中國是建構於宗法制度和聚族而居的農業生活型態,在這種架構下,家長有合法權威控制子女的生活,包括其婚姻。


傳統婚姻重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的婚姻生活是由父母所定,自身並沒有話語權,而婚姻在傳統中國社會來說,有其重要的繁殖生育功能,女子得為男子繼後香燈。

 

因使在婚姻關係中男子的地位是遠比女性高得多,例如有各種條文規範婦女,如「三從四德」的婦學、為了確保夫家血緣的永續而有「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好馬不配二鞍,烈女不事二夫」的觀念。官方為了捍衛傳統觀念,亦有頒發「貞節牌坊」,提倡婦女節烈的做法,為的便是要確保傳統禮教及社會風氣。


江門市白沙祠內的貞節牌坊。(Source: Limingqimonkey / CC BY-SA 3.0

然而,清末中國門戶洞開後,中國社會開始走向工業化發展,新興的工廠大大衝擊了中國的農村手工業,農村男女為了謀生也轉移至都市工廠謀職,特別是女工數量增長驚人。


上海是中國當時最接近西化的城市,風氣大開下的情況下,婦女因而獲得了經濟獨立權力,既增廣了見聞,也擴展了人際關係。另一方面,清季提倡女學以來,婦女能接受教育的機會增多,城市中的小康之家更認知到女兒不接受新式教育,將來在婚姻上必有困難,社會開始揚棄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


民國時期的女子,特別是華洋雜處的上海,婦女的識見已不是農村婦女般盲守傳統,她們起而爭取自身的婚姻自由權,甚至是在婚姻上男女平等,自由戀愛的觀念。例如 1925 年上海女界國民會議促成會就提出女子應有「結婚自由權」。


基本上,她們爭取的是反對傳統婚姻那種盲婚啞嫁,逼婦女守節,早婚早聘的不平等地位,爭取的是現代擇偶自由,甚至乎上海社會更出現了姘居及妻子棄夫的現象,這些可說是十分現代性的表現。


不再束縛,解放婦女身體之美

作為家庭組成必要元素的婚姻制度受到如斯衝擊,其他傳統社會對於婦女的各種規範觀念自然亦無可避免地被瓦解。傳統中國社會對於女性的身體規範,最主要的首推纏足及束乳。從社會學的觀念看來,身體加工、衣服等都是社會所給予的身份象徵或地位。在傳統社會中,纏足不單是風氣,更是社會對女性貞節的實踐及大戶人家身份的象徵。

 

纏足的女性。(Source: Wikipedia

同時,從性觀念來說亦是對男人「未知的誘惑」;又如束胸,中國女性向以狹小偏平的「平胸觀」為美,其中一點可能與傳統社會認為女性應是「弱不勝衣」的「病態美」有關,文人士子也大力提倡平胸為美。可見這些看法都是建基於父權社會下,為男性而服務的觀念。


然而,民國時代的新文化運動健將與歸國派學者們,不少人對此提出質疑。他們認為,在追求國家現代化與文明憧憬的社會氣氛下,纏足與束胸可以說是野蠻的行為,甚至認為這些規範本身就是使國人身體不夠西方強健的主因。


於是文人學者如胡適、朱家驊撰文痛陳這些守舊方氣的害處,他們一方面從健康角度出發,認為纏束胸對女性血氣不順、月經不調,以致身體不健,因母體不健康以致下一代也不能吸收足夠營養,故此國人被外國笑指病夫。為此部分人士也提出放足及「天乳運動」,甚至官方也明令禁止纏足束胸。但最重要的是,時人對西方健美觀念的提倡,成為了當時「文明」、「現代」新女性的重要標準,而體現此一標準的舞台,就是上海。


胡適。(Source: Wikipedia

出於地理因素,上海婦女追求的健美標準大多沿於當時的電影明星及雜誌的影響,最出名莫過於《玲瓏》雜誌、《婦女雜誌》、《良友》等,又例如電影〈健美運動〉及其宣傳字眼:「含有偉大教育意義的少女藝術聲白鉅片…」。上海婦女對健美的追求主要是健康的身體、天然的肌膚、有知識、好運動等。


《良友》雜誌(Source: Wikipedia

這些觀念對當時的社會有很大的衝擊,女性希望藉由健康美追求兩性平權,但這些健美觀念同時亦是時人強種保國的表現。值得注意的是,放足及天乳運動本身不完全是女性自發的表現,反而更大程度是政府的提倡,可以說所謂「新女性」的說法,其實仍是男性主導下的社會,對女性在民國時期新的身體規訓。


上海的摩登女性

婚姻自由、現代健美觀念等具體行為,表現在上海婦女對於現代女性形象的追求,亦即是俗稱的「摩登女性」。當時的雜誌如《玲瓏》,透過文章與圖片展現了一幅幅全新的摩登女性形象──女性不再守於閨閣,在雜誌上建立了她的公共空間。

 

她們踏著高跟鞋,平日出入百貨公司、各大飯店的舞廳舞池(亦要懂得舞場的禮儀),頭上吹了新的髮型(早期是剪髮,後來又是捲髮)、身穿學生裝及運動裝等等。


《玲瓏》(Source: Wikipedia

《玲瓏》雜誌上對摩登女性的條件描述是:

 

她的外表既要美,但不能過份打扮變得庸俗妖艷;她要有內在修養,有相當的學問;她的行為舉止大方且不討厭,要懂得一點舞蹈;也要入得廚房出得龐堂,可以管理家政。

而為了讓婦女們能有途徑追隨,雜誌亦會有時裝及美容術的介紹,甚至經常報導荷里活及上海電影明星(當時的上海是東方荷里活)的新聞及形象,當時的女明星阮玲玉、蝴蝶等都被視為是摩登女性的典範,社會上也舉辦不少選美活動如「名媛選舉」等。


阮玲玉(Source: Wikipedia

由此看見,這些摩登女性的目標客群是城市中的中產女性,雜誌也鼓勵其他女性階層以此為目標努力。當時的商品廣告利用摩登作為賣點,吸引女性消費。最著名的四大百貨公司──先施、永安、大新、新新的廣告就曾有以時尚女性與農村婦女形象作對比的宣傳手法,突顯摩登的魅力來帶動商品消費。由於摩登女性在上海成為了新的消費群體,且其消費力龐大,甚至一些國產貨品亦以美人與愛國作為賣點,嘗試在摩登女性這個群體中分一杯利潤。


不管是早期的放足、天乳運動,或是到上海的摩登女性,女性的角色都是雙重及矛盾的,一方面女性的解放代表了進步及現代性,但與此同時這個形象實際上亦是被權力掌握者建構出來,她們一方面是消費者,但同時也是被消費的一群。回過頭來看,不也是權力透過傳媒、教育及家庭觀對女性身體的再規訓的一種手段嗎?


近代中國的新思潮湧入,衝擊著傳統中國的各種價值,從上述的女性審美觀轉變,以及塑造女姓成為「摩登」女性的各種因素,可以看出權力在社會是如何利用不同的渠道規訓人。


有趣的是,經過了一百多年的發展,這種規範形式不單沒有減退,反而變本加厲發展,不單只有女性要變得摩登、健美,對男性亦有另一類的身體要求,以達到社會期望的男人形象,在這個角度來看,究竟社會是真的是繼續向前發展,還是根本沒有進步過呢?

 

參考資料
  1. 劉慧英:《遭遇解放》(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
  2. 羅蘇文:《女性與近代中國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 田伊婷 :〈天乳運動與 1920-30 年代月份牌〉,《議藝份子》,第 28 期(2017 年 3 月),頁 21-31。
  4. 李克強:〈《玲瓏》雜誌建構的摩登女性形象 1931-37〉,載《二十一世紀評論》,總第 60 期(2000 年 8 月),頁 92-98。
  5. 梁惠錦:〈婚姻自由權的爭取及其問題(1920-1930)》,載呂芳上:《無聲之聲I:近代中國的婦女與國家(1600-1950)》(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頁 103-128。
  6. 游鑑明:〈近代中國女子健美的論述(1920-1940 年代)〉,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無聲之聲II》(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
  7. 楊念群:〈從科學話語到國家控制〉,載汪民安主編:《身體的文化政治學》(河南大學出版社,2003),頁 1-50。
  8. 劉正剛、曾繁花:〈解放乳房的艱難:國民時期“天乳運動”探析〉,載《婦女研究論叢》,2010 年 9 月,頁 66-72。

 

文章資訊
作者 林皓賢
刊登日期 2020-09-22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