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祖宗若厲害,子孫講話就大聲:馮諼幫孟嘗君買義的薛地,背後驚人不凡的身世

野蠻小邦周 2021-03-24
(Source:《大秦帝國2》中的孟嘗君劇照)

大家聽過「馮諼買義」的故事嗎?


這個來自《戰國策》的故事,描述鼎鼎大名的孟嘗君底下有位名為馮諼的門客,有天,馮諼代替孟嘗君去「薛」收錢,馮諼問孟嘗君收完債款,是不是要幫他買些什麼東西帶回來呢?孟嘗君說:「你看我家缺少什麼,就買什麼吧!」沒想到,馮諼卻自發性的幫孟嘗君做功德,把討債券燒光光,讓孟嘗君整個傻眼。


孟嘗君雖然不是滋味卻也只能算了。一年後,齊湣王廢掉孟嘗君的相國職務,孟嘗君只好回到自己的封邑薛地,此時離薛城還有一百里,孟嘗君便見到百姓扶老攜幼在路上迎接他。孟嘗君感動的對馮諼說:「先生為我買的『義』今天才看到了。」


《大秦帝國2》中的孟嘗君劇照

這個孟嘗君所前往的屬地「薛地」是戰國時候的薛,那時候的薛國已經成為齊國的所有物,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位在山東的薛國,曾是一個諸侯國,國雖不大,但是小國外交有勇有謀,《左傳》記載的薛國,國雖小但志氣高,留下了史稱「薛侯爭長」的篇章。


我國小,但我要排前面

時間來到春秋時期,魯隱公十一年。那年,在魯國附近的兩個小國,滕國和薛國,同時來拜訪魯隱公。拜會的時間到了,誰先?是個關乎面子的問題。


薛侯說:我先受封,應該我先!


滕侯說:笑話,我是周的卜正,你不過是旁姓,我怎麼可以排你後面!


旁姓是什麼呢?西周有一套以姓區分血緣的傳統,這血緣不是今日所謂一家人這麼親近的血緣,而是源自同一祖先。所以一個姓,如姬姓,是一個包含了很多家族的血緣集團,有些家族之間的關係是緊密的,有些是鬆散的,這種或緊密或鬆散的關係構成了西周時期的政治與身分認同,所以滕侯在薛侯不肯讓他排前面時,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你又不姓姬!我可是姬姓男兒!


但滕侯這麼威,不只是因為他姓姬,更因為他們有個重量級的老祖宗──周文王!滕國的始祖是文王的兒子,比起不是姬姓的薛國,就算你老薛早幾百年受封,現在是我大周人的時代,文王後代的滕侯當然是走路只差沒刮颱風!

 

這薛侯與滕侯吵個沒完,魯國的會議助理公使羽父只好出來排解糾紛,他很客氣地跟薛侯說,「哎呀,真是很抱歉啊,您們來見我家老大,我們很榮幸,但是我大周國的規矩是同姓的人先,不同姓的人排後面,不是瞧不起您,是我們一向老規矩這樣,如果我們到您的國家去,也不敢和您同姓的人爭先後呀!是否請您退讓一下,讓滕國排前面呢?」薛侯聽了公使羽父一番話,覺得還蠻有那麼點道理,就點頭答應了。


那薛侯為什麼也能毫不退縮地大聲說話呢?這個先封又是多先呢?


說起那從前從前,我阿公的阿祖的太祖……

薛國有什麼背景,讓薛侯講話可以那麼大聲?


這要從魯定公即位那年,宋國惹薛國生氣氣那件事說起。那一年,晉國把大家叫來,說周王所住之成周城牆太破了,大家一起來修修。大家沒說什麼,但宋國想偷懶,就回話說:「滕國、薛國和郳國是我的小弟,有小弟出馬,就算是我有參加了!」


宋國想這樣混過去,薛國的宰就不開心了,站出來問晉國代表說:「宋國讓我們沒辦法直接和周王室對話,只能聽他的,之前開了踐土大會,說讓我們復舊職,大家都回去做自己原本做的工作,這個約定還算不算數?還是要聽宋國的嗎?」


踐土大會是晉國主持的,晉國當然要支持一下,晉國代表說:「踐土大會的約定當然算數啊!」


晉國代表的意思是,讓薛國不要吵,聽宋國代表的話,但薛國代表打的可不是這個主意,薛國代表從他阿公的阿祖的太祖再太祖開始算起:「我薛國的皇祖奚仲在夏朝當的是王室的車正,還有個祖先仲虺可是當商朝開朝之祖商湯的左相!要我們復舊職,那我們可要當王室的官,誰要當諸侯的小弟!」


這段話一出來,當然大家又吵吵鬧鬧去了。這段話讓我們知道,薛國雖然是小國,但是有很久遠的歷史淵源,所以當薛侯和薛國的宰嗆聲的時候,大家也無法斥責他說得不對,因為人家沒(ㄧㄡˇ)說(ㄉㄨˊ)錯(ㄕㄨ)啊!


讓你看看我的族譜!(拉布條)

薛國的宰在國際大會上嗆聲宋國,把他大薛國的有名人物搬出來嗆了一輪,晉國代表傻眼,只好說:「讓(ㄨㄛˇ)我(ㄇㄟˊ)回(ㄅㄟˋ)去(ㄓㄜˋ)查(ㄇㄜ˙)查(ㄉㄨㄛ)。」薛國真的這麼厲害?!


讓我們看看薛國的證據──傳世的薛侯鼎。目前,薛侯鼎的器型、拓片都已亡軼,只有宋人的摹本。這鼎的銘文是這樣的:

 

薛侯某作父乙鼎彝。[史]

這位薛侯為他的父親作了一件鼎器,上面刻有他的父親的日名「乙」與族徽「史」。以前大家還不那麼了解日名和族徽時,沒有多想,現在商人慣用日名和族徽已經是眾所皆知,這件薛侯鼎就顯得有其意義,有日名、有族徽,我們可以推斷薛可能是一個源自商朝的諸侯。


 

再後來,考古團隊在山東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了很多有「史」族徽的銅器,推斷這應該是一個以「史」為族徽的氏族居地,薛國又被大大注目了一番。前掌大墓地有雙墓道大墓、單墓道大墓等高規格墓葬,顯示「史」在商代是地位與階級不可小覷的大氏族。


 

滕州同時也有另一個重要的遺址,就是春秋至戰國時期的薛國故城。「史」族與薛國故城同在滕州,有地緣關係,又有傳世銅器薛侯鼎表明薛國源出「史」族,這一來一往,就揭露了薛國確實可能有個顯赫的祖先,薛國是歷史悠久的諸侯國。


前掌大墓地出土銅鼎與銘文

這樣說起來,薛國有個赫赫有名的祖先好像不成問題,但有個小問題,就是薛國和「史」族有關的證據就只有薛侯鼎的宋人摹本這一條。


摹本是什麼呢?相比拓片是直接轉印銘文,摹本就是照著銘文描一次,摹本很吃模仿筆跡的技術。宋人雖然有會寫詞的,有會創作的,也有會講大道理的,但可能不太會模仿筆跡,所以宋人摹本老是怪怪的。因此,這薛侯鼎雖然畫得還可以,但大家總是心裡毛毛的,看這摹本就像看著一張少了題目的答案紙。


宋人摹本的分數常常不是很高

雖說如此,薛國故城還是有一些能讓我們更了解薛國來歷的資訊,像是 1 號墓在棺槨底挖了腰坑殉人,與墓主頭部前方修建放置隨葬物的二層台兩特點。


挖建腰坑殉葬人或動物是晚商至西周中期商人常用的葬俗,薛國故城 1 號墓的腰坑可能是重現老祖宗傳統,讓薛國與前掌大「史」族之間的連結加強很多。但西周晚期,大部分人都不在墓底修腰坑,反而山東地區有一波小復興,薛國故城 1 號墓的腰坑有可能是老祖宗還魂,也有在地因素影響。


至於 1 號墓只在頭部前方的二層台放隨葬物品,二層台是在棺木與墓室牆壁之間有一層高起的台階(請見下圖),是商周時期的墓葬相當常見的設計,但通常圍成一圈。


1 號墓只有頭部位置有二層台,這是受東夷文化影響。山東地區的土著,有在墓室裡修築器物廂或器物室的習慣,隨葬品通常擺在這些專為隨葬設置的 VIP 空間,不像商人、周人,棺木外哪裡有位置就放哪裡(喂)。


總而言之,薛國應該是有古老來歷的諸侯國,曾經顯赫,但到了西周已經沒有過去的光彩;後來的春秋時期,雖然還保留了一點老祖宗的影子,但是人要往前看,很多文化特徵已經與時俱進。


先別說薛國背後有誰,薛國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示範,就是一個小國如何運用既有資源,在國際大會上也說得上話。至少我們可以說,讀歷史,並不是那麼沒有用吧?!


 

薛國故城 1 號墓平、剖面圖

 

參考資料
  1.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9。
  2. 王迅,《東夷文化與淮夷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3. 山東省濟寧市文物管理局,〈薛國故城勘查和墓葬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91 年第 4 期(北京),頁 449-494。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滕州前掌大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5. 張慶久、楊華,〈從腰坑葬俗的延傳軌跡看東夷─華夏文明的融合過程〉,《文物世界》2008 年第 3 期,頁 25-32。
  6. 趙青青,〈春秋時期東夷族墓葬習俗研究〉,濟南: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
文章資訊
刊登專欄 你不知道的中國古代文明
刊登日期 2021-03-24

文章分類 故事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