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中國西南邊的霸主,「雲南王」龍雲的傳奇(下)

余杰 2018-12-12

「雲南是有著光明前途的省份之一」

龍雲主政雲南 18 年,知人善用,刪繁就簡,建立新稅制,充裕金融財政,支持生產事業,鞏固財稅,以安民生。[1]龍雲的改革措施,振興了雲南的經濟,為養兵割據打下基礎。他以建設「新雲南」為願景,《大公報》大幅報道其政績,將雲南描繪成「自然資源的大寶庫」,「是有著光明前途的省份之一」。


民國初年的護國運動和護法運動,都是從偏遠的雲南打響,使默默無聞的雲南在全國政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全中國看來,雲南是窮鄉僻壤,但這個省份卻有其軍事基礎。滿清在雲南練了兩個國防師,編制仿照歐洲的師,一師約有一團砲兵、七十二門大砲,後來雲南的聲望都是靠這兩個國防師闖出來的。此外,清廷還在雲南建了一座造幣廠及兵工廠,準備許多裝備,甚至到抗戰時,軍官所用的毛呢衣和士兵所穿的皮夾,都還在使用清末的貯藏。[2]


雲南人民有尚武精神,一向愛槍,抗戰以前,民間的槍枝本就不少。抗戰期間,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告訴龍雲:「人民的槍太多了,不應任其發展。」想要收繳自衛隊的槍枝。龍雲答覆說:「他們又不拿政府當敵人,我不需要接收他們的槍枝。能自衛總是不錯的。」[3]這個想法跟美國憲法保護人民持槍權的思路不謀而合。所以,雲南寓兵於民,一旦發生戰事,徵兵頗為迅速。


龍雲主滇後,第三十八軍編轄六個師。1931 年 3 月,廢師改旅,縮小軍隊規模。龍雲仿效黃埔軍校,將「雲南講武堂」改為「雲南教導團」,親任團長。「教導團」培養出四千餘名軍官,分派部隊擔任幹部。1933 年 6 月 16 日,為紀念黃埔軍校成立九週年,中央統一全國軍事教育,龍雲將「雲南教導團」改為「中央陸軍官校第五分校」。名稱變了,實權仍牢牢掌握在龍雲手上。


雲南陸軍講武堂(Source:Wikipedia)

龍雲重視軍事教育,每次教導團舉行入團儀式時,都親自出席並發表演講,教導軍人要懂得政治:「國家的目的不外保障公安,及促進人民福利。軍隊設立之目的,即為捍衛國家,若軍中服務人員,於國家之整個目的,及軍隊與政治之關係,昧焉未覺,則鮮有能恰如其分,克盡使命者,故軍人不諳政治,不應以為得意,而當引為恥辱,軍人果不諳政治,必有感於人言,而不克舉其責任者,故健全之軍人,要當深悉政治。」[4]


龍雲讓軍人瞭解政治,在當時的軍頭中獨樹一幟。獨裁者往往害怕軍人懂政治,矇昧的軍人方能被驅使去屠殺人民,就像中共驅使軍人屠殺參加天安門民主運動的學生和市民一樣。龍雲鼓勵軍人研究政治科學,至少說明他不那麽獨裁。


雲南的教育,自龍雲接掌省政後有長足發展。首先保障教育經費之獨立,義務教育和民眾教育兼顧,使小學、中學得以逐漸展佈,並鼓勵創辦私立小、中、高三種學校,「凡對教育有應當盡力的地方,自己總要盡力」。[5]龍雲促成「國立雲南大學」的成立,推舉清華大學教授、數學家熊慶來[6]任校長,並聘請許多留英、法、美的專家學者來滇任教,雲大由此享有「小清華」之美譽。


龍雲也送子女留洋,但由於教育背景和知識結構的限制,其思維方式仍深陷於儒家傳統之中。他成立演講會,提倡舊道德:「中國數千年來,能夠存在,也就是受舊道德的維繫,並不是僥倖存在的,自海禁一開,西方文化逐漸輸入,舊有道德,漸次喪失,而國勢亦日趨危殆。馴至演成今日嚴重的國難,所以自己認為舊道德對於國家存亡,實有重大的關係,我們應有提倡的必要。」[7]


殊不知,演講會這種形式是西方公民社會的組成部分,與封閉僵化的舊道德並不相符。龍雲的思想不出張之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範疇。有趣的是,作為「舊道德」的儒家思想,其崩潰是從此一文明的中心地帶開始(在中國,是作為皇權政治中心的北京、以及孔孟之鄉的山東等地);反之,越是邊陲地帶,越是少數民族,反倒以保存舊文化為榮,如雲南、如韓國。


抗戰期間,北大、清華、南開等三所大學遷到昆明,成立西南聯合大學。龍雲幫助西南聯大安排校舍、提供物資。西南聯大被稱為民主堡壘,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客觀有利條件,就是聯大地處昆明,龍雲在政治上比較開明──龍雲本人於 1944 年秘密加入民盟。如果西南聯大在四川或其它蔣介石直接控制的地方,不可能保持學術自由、兼容並包,也不可能成為民主堡壘。[8]為了保護了西南聯大的民主派教授,龍雲多次與國民黨特務機構發生衝突,「反對國民黨獨裁的聯大教授從地方軍閥雲南省主席龍雲得到支持,他阻礙了中央政府代理人控制大學校園政治思想的措施」。


西南聯合大學(Source:Wikipedia)

當然,龍雲未必對民主的價值多麽熱愛、未必對共和理念多麽認同,他更多是出於利害關係而支持民盟對抗蔣介石。他主張三權分立、多黨思想,認為地方與中央應均權,因為地方上許多情形中央不清楚,各省的情況也不相同。他不主張中央集權,這是他與蔣介石的根本分歧所在。[9]


龍雲不懂經濟,卻善用經濟專家整理財政、發展實業。1932 年,雲南成立富滇新銀行,龍雲任命留美歸來的繆嘉銘[10]為負責人,以本省銀幣為本位,又發行富滇新紙幣,穩定金融,投資省營企業。雲南可自行發行紙幣,表明其擁有半獨立的地位。


雲南也領先全國清丈土地,改田賦為耕地稅。創立「財政廳清丈人員養成所」計 27 期,招收高中學生接受一年制培訓,另有簡易測丈計的半年制培訓共計 10 期,培育清丈測量幹部 2000 餘人,實施全省土地清丈,改革土地利用,傳為佳話。


雲南交通落後,龍雲認識到,「修筑公路,整頓交通是一切民生建設的基礎,是替我們民眾自身謀生財之道」,「有錢自然是辦,沒有錢當然還是應該刻苦奮斗的去辦」。[11]龍雲執政期間,雲南修築了京滇、滇川、滇桂、滇緬、中印、滇康等多條公路,尤以滇緬公路享譽世界、對中國抗戰貢獻良多。


不過,鴉片種植和貿易仍然是雲南財政的支柱。1930 年代中期,雲南鴉片種植面積為 90 多萬畝,實際上可能達到 200 萬畝,有外國旅行者發現,「從昆明到大理之間的那些壩子,大約有一半用來種植大煙」。僅 1935 年一年雲南輸出的鴉片總值就在國幣 2000 萬元以上。龍雲成立「特貨統運處」,對外獨家壟斷出口,對內則強迫收購,該機構成為雲南歷史上最骯髒的名稱之一,也是雲南官場的一大肥缺。[12]


龍雲對雲南建設所做之貢獻,得到南京政府的肯定。1935 年,蔣介石攜夫人宋美齡來到昆明視察,發現昆明社會秩序良好、街道整齊清潔。宋美齡讚歎説:「昆明城的街道十分乾淨整潔,建築物都是同一色彩,和我們在其他地方見到的那些雜亂的建築物相比,使人感到更舒服。」尤使蔣介石注意的是,龍雲在當地威望很高,「雲南政府全體成員的團結一致,是四川無法相比的」。由此,埋下蔣介石逼迫龍雲交出權力的伏筆。

我們相信「人文知識」是重要的
我們相信「認識歷史」該是全民運動
我們相信「脈絡與思辨」才能好好理解世界


——每日 5 元,今天就成為「人文知識」的守護者!——

49TWD/一篇
我只想讀這篇,支持好內容
訂閱故事,可以得到什麼?
文章資訊
作者 余杰
刊登專欄 一九二七的大變局
刊登日期 2018-12-12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