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一間肉品公司排碳量,居然超過全義大利!畜牧業發達是用「加劇全球暖化」的代價換來的?

2023-12-12

每當提及「氣候變遷」,大家的焦點總是集中在化石燃料和工業排放上,但其實畜牧業也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大規模的畜牧業,大量的溫室氣體

理解畜牧業的本質是非常重要的。在工業革命和食品工業化的推動下,傳統的畜牧業經歷劇變。全球人口的增長和消費模式的改變使畜牧業不再僅是地方小生意,而已成為一個需要大量資本投入的大規模工業。為了生產足夠的畜牧產品,過程中會排放許多不同溫室氣體,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這些氣體來自各個畜牧業的環節,例如飼料生產、消化發酵、肥料管理等。尤其是畜牧業的甲烷排放,已經成為溫室氣體主要的來源之一。誠然,簡單地將牧場標籤為全球暖化的罪魁禍首可能並不準確,但「大規模的工業化畜牧業」所產生的大量溫室氣體排放,對於全球暖化確實至關重要。


綠色和平(Greenpeace)在文章〈畜牧業為何與糧食及氣候危機有關?溫室氣體不只來自牛放屁!〉中,深入整理了畜牧業的影響。文章參照紀錄片《畜牧業的陰謀》,揭示畜牧業對全球水資源的龐大消耗,涵蓋飼養動物、生產動物產品、種植穀物飼料等方面。這些生產活動不僅耗用大量資源,還對空氣、土地和水造成污染。聯合國氣候與乾淨空氣聯盟(CCAC)也提醒,畜牧業引發的碳排放值得重視。這主要是因為某些動物,特別是牛和羊,在消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甲烷。甲烷是第二大溫室氣體,吸收的熱量是二氧化碳的 86 倍,在大氣中的增加速度迅速,並會造成空氣污染。全球超過 60%的甲烷排放量源自人為活動,主要來源包括農業(42%)、化石燃料營運(36%)及廢棄物(18%)。畜牧業的碳排放不僅包括甲烷,還包括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甲烷的主要來源是腸道發酵,而氮氧化物主要來自於肥料的使用。此外,畜牧業也會因為森林砍伐、過度放牧和土地退化,間接導致二氧化碳的排放。
 
甲烷的結構式(source:  Benjah-bmm27/ 公有領域

「食品工業化」的影響不只如此,更與地球的永續發展、社會公正和全球食物安全息息相關。糧食生產中很大一部份是為了肉類消費,全球肉類需求的持續增加,不僅帶來了高碳排放、資源消耗和環境破壞等問題,而且更凸顯了全球必須共同努力解決這一議題的急迫性。根據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和 海因里希.伯爾基金會(Heinrich Böll Stiftung)的〈肉食輿圖〉,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預估到 2029 年,肉類產量每年將增加 4000 萬噸,達到每年約 3.66 億噸,這意味著更多的土地將必須被用來種植動物飼料。當我們談及食品工業化及其對環境的影響時,以下這些具體的數據和事例,能讓我們更了解「過度的肉品消費」如何與氣候變遷和環境破壞有關:

 

一、直接溫室氣體排放:肉品生產對氣候和環境有巨大的影響,根據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特別報告,農業、森林和其他土地使用(包括食品生產)占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的約 24%。以全球肉品巨頭 JBS 為例,其產生的溫室氣體甚至超過整個義大利的年排放量。

 

二、森林破壞:肉品需求驅使了對亞馬遜、阿根廷等地森林的大規模砍伐。這些森林被轉化為農田,導致生物多樣性嚴重流失,大量土地被轉變為種植飼料的耕地,大規模破壞天然生態系統。

 

三、土地使用效率降低:種植穀物飼養牲畜提供人類營養,遠不如直接種植食用植物有效率。此外,大規模生產肉類不僅增加了對土地的需求,也使土地退化變得更為嚴重,可能減少地球碳匯能力(自然捕捉碳的能力)。最後,肉品的產量還意味著巨大的水資源需求、更高的化肥和農藥使用,以及大量的動物飼料需求。
 

羅馬一間超市中的肉品(source: Mattes/ CC BY-SA)

食品工業化所帶來的挑戰並不僅限於這些。土地的擴張和化學物質的過度使用可能導致土壤退化,使得土壤營養流失,進而影響食品的產量和品質。更嚴重的是,由於這些土地主要集中在開發中國家,它們經常導致當地資源的不均等分配,使得已經飽受飢餓之苦的人們處境更加困難。

 

總而言之,當我們享受食品工業化帶來的便捷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它所帶來的環境、社會和經濟代價。食品工業化不僅是一個食物或營養的問題,更是一個全球性的挑戰,涉及到人類文明和地球的未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集體的努力和承擔,以實現更加永續和公正的未來。

 

畜牧業減排,國際新趨勢

全球各界越來越重視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一些國家已開始積極應對針對此議題,例如衣索比亞決定用氣候影響較小的家禽和牲畜取代部分肉牛的養殖;然而,這種策略需要來自國際的資金支持。畜牧業大國丹麥更進一步制定了明確立法目標,承諾到 2030 年時,農業排放將縮小至 1990 年的 50% 至 65%。

 

美國氣候特使約翰.凱瑞(John Kerry)在 2022 年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7)提及,全球甲烷承諾(Global Methane Pledge,GMP)是目前減緩暖化的最快方法。其目標包括在 2030 年前將甲烷排放減至 2020 年的 70% ,以控制升溫在 1.5°C 以內,並促進能源、糧食的安全以及健康和發展。自 2021 年 COP26 會議啟動GMP後,簽署國家已從 100 多個增至 150 個,並已有超過 50 國正在制定「國家甲烷計畫」,並開展三種甲烷減排途徑。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COP27發表演說(source: White House/公有領域)

2022年6月,「主要經濟體能源和氣候論壇」(Major Economies Forum on Energy and Climate,MEF)由美國、歐盟和 11 個國家聯合啟動「GMP 能源途徑」,以推動化石能源部門的甲烷減排,並加速潔淨能源轉型,也利用衛星數據追蹤超級排放源,更調度多邊資金用於甲烷行動。同年 11 月,COP 27 上又推出了「GMP 糧食和農業途徑」和「GMP 廢棄物途徑」,前者強調支援小農戶,後者則旨在減少糧食損失與食物浪費,並動員投資建立區域平臺。

 

除了這些國際合作之外,各國的國家甲烷計畫也至關重要。95%提出國家自主貢獻(NDCs)的國家已經或即將在下次修訂時納入甲烷減量,更有超過 50 個國家已經或正在制定自己的甲烷行動計畫,不但涵蓋重要的新政策和措施,也支援正在進行的國家規劃。

 

臺灣甲烷排放量也正逐年下降,但仍需持續注意

在臺灣,近年來甲烷排放雖然只佔整體溫室氣體排放不到1.7%,但仍不容忽視。這主要是因為甲烷的全球暖化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極高,溫室效應大約是二氧化碳的 80 倍──根據 IPCC 的推估,這是甲烷在釋放到大氣後 20 年內的影響。因此,即使臺灣已明確訂立2050 年達到淨零碳排放的目標,甲烷排放的問題仍應受到關注。

 

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的數據,臺灣的總溫室氣體排放量從 2017 年的 299,460 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下降到 2020 年的 285,131 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不過,這些數據並未包括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及林業方面(Land use, land-use change, and forestry,簡稱LULUCF)。至於甲烷排放量, 2017 年至 2020 年也持續降低,分別為 4,922 千公噸、4,891 千公噸、4,775 千公噸和 4,618 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在這四年間,甲烷排放量占總溫室氣體比例分別為 1.64%、1.64%、1.66%和 1.62%。

 

進一步觀察各部門的甲烷排放情況,可以發現前三年甲烷排放最高的部門均為廢棄物部門。然而,在 2020 年,由於廢棄物部門的改善,農業部門成為甲烷排放占比最高的部門,達 41.97%,其次是廢棄物部門,占 41.68%,第三是能源部門,占 15.82%,最後是工業製程及產品使用部門,占 0.54%。
 

2020年各部門甲烷排放量占比(Source: 卓如吟(2023)〈《全球甲烷承諾》:把握時機,邁向時勢所趨〉/CC BY SA4.0)

我們的選擇:如何以飲食拯救未來氣候危機

食品工業化加劇氣候變遷,而氣候變遷也回過頭來影響食物供應。去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揭露了一個驚人的事實:氣候變遷已成為近年來導致飢餓急劇加劇的重要因子,這背後的原因很多,包含極端氣候事件變得越來越常見,土地退化、沙漠化逐漸嚴重、可用的水資源減少等等。關懷生命協會伍冠瑋專員的專文中也談到,這些因素除了削弱食物供應,也讓食物價格飆升,更使得許多農民失去收入,這些都導致更多人陷入飢餓和營養不良的境地。此外,氣候變遷的衝擊對於貧窮國家來說,比對於富裕國家更為劇烈。這主要是因為貧窮國家通常缺乏足夠的資源來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並且他們很大一部分的經濟依賴農業。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地區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亞和東南亞的沿海和低地區域,這些區域的食物供應此刻都正面臨巨大的威脅。

 

氣候變遷對食物系統的挑戰遍及土地、種植、收穫、加工、運輸和消費等各個環節。為此,許多國家已開始推動低碳畜牧方式,並增加畜牧廢棄物回收利用,作為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措施之一。歸根究柢,畜牧業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僅次於能源生產部門,而大片的熱帶雨林為畜牧業所犧牲,更已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危機。採取素食生活方式能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不僅有益於我們的健康,也有助於減輕地球負擔。

 

我們的選擇在此刻尤為重要,如果我們過度消費肉品、加工食品、浪費食物,就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加劇全球暖化;而全球暖化又惡化糧食供應,陷入無限循環當中。面對氣候變遷對食物供應的影響,我們必須共同努力,學習適應和創新,做出能確保未來生產、生活和生態平衡的永續發展選擇。讓我們通過跨領域合作和長遠的眼光,攜手應對這場氣候危機,找到一個平衡點,讓飲食成為拯救未來氣候危機的關鍵一環。
 

本文為【〖Start Green 永續綠行動〗永續1+1實踐綠生活第一步】專題文章


人類正站在全球氣候劇烈變遷、自然資源漸枯竭、生物多樣性耗損、疾病頻仍等關鍵十字路口上。為此,2015年時,聯合國發布了「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poment Goals, SDGs),敦促全世界在 2030 年以前為地球與人類社會努力,邁向永續。


More SDGs ⇨ https://storystudio.tw/sdgs

百靈佳殷格翰與故事 StoryStudio 攜手響應聯合國 SDGs,用故事來讓 SDGs 在臺灣的發展有根可尋,讓發展被記錄、被看見並可被壯大,與臺灣社會一同實現永續發展。

參考資料
  1.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Tackling Climate Change through Livestock,2013。
  2. 綠色和平,〈畜牧業為何與糧食及氣候危機有關?溫室氣體不只來自牛放屁!〉,2022。

  3. Climate and Clean Air Coalition ,"Mitigating Methane Emissions from Livestock and Agriculture." ,2021。

  4. Climate and Clean Air Coalition,United States and European Union. ,“Global Methane Pledge : From Moment to Momentum.”,2022。 Friends of the Earth,MEAT ATLAS,2021。

  5. World Wildlife Fund, "Soy and Deforestation",n.d.
  6. Business Insider. "World’s largest meat company, JBS, increases emissions by 51% in five years despite 2040 net zero climate target, continues to greenwash its huge climate footprint",2022。

  7.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SPECIAL REPORT: Climate Change and Land,2019。
  8. 卓如吟,〈《全球甲烷承諾》:把握時機,邁向時勢所趨〉 ,2023。

  9. 伍冠瑋,〈畜牧業搶走全球人類的糧食,還讓地球發燒了〉 ,《聯合報》倡議+,2019。

  10. 魯皓平,〈全球暖化的隱形元凶!畜牧業不能說的祕密〉 ,《遠見》,2019。

文章資訊
作者 周桂田、王瑞庚
刊登日期 2023-12-12

文章分類 副刊
收錄專題
抱歉了!普羅米修斯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