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登月五十周年】女人比較適合上太空?(上): 水星 13 女傑和 NASA 的人體極限實驗

胡芷嫣 2019-09-13

今年七月,阿波羅號登月滿五十周年。為了紀念這個人類的大日子,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 正式宣布「阿提米絲計畫(Artemis Project)」: 2024 年,要送第二批太空人上月球。


希臘神話中,阿提米絲是阿波羅的姊妹,憑這個名字,你大概能猜到 NASA 新計劃別有用心。果不其然,NASA 宣稱,2024 年登月的太空船上,將會有一個專屬女太空人的位子。


「女人將會登陸月球!」「人類史上又一大進步!」沒有意外的,國內外媒體接獲消息普天同慶,競相報導,彷彿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進步創舉。


這確實是一個進步。根據 NASA 資料,從 1961 年第一個成功進入太空的 Alan Shepard 開始算起,近 60 年來,347 個進入太空的美國太空人中,只有 49 名女性。[1] 這並不令人意外,畢竟 NASA 是冷戰時期美蘇太空競賽背景下由艾森豪總統直接成立的機構,早期領導人多具有作戰背景,太空人幾乎清一色為男性,組織具有濃濃的軍事雄性色彩。


但話說回來,這也不算是什麼多進步的創舉。仔細想,女性其實在各方面都比男性適合上太空:生理層面而言,女性體型比男性嬌小,所需的食物和水份較少,在多一公克都意味著多支出龐大成本的太空飛行裡,女性先天就佔有優勢。嬌小的另一項好處是,需要的氧氣、排放製造的太空廢物相對低量,也間接減輕太空艙循環設計上的複雜度。


就心理層面而言,有些研究指出,女性比男性更能承受長時間的孤獨作業。近年針對沙漠、極地作業團隊的研究發現,比起男性擅長短程、衝刺目標型的任務,女性更適合長程、漫長例行性的工作,當然也包括飛到光年之遠的宇宙某處,和一小群人,日以繼夜擠在密閉艙室裡,執行長達數年的太空任務。[2]

 

如果女人更適合上太空,為何直到 1983 年美國才有第一名進入太空的女性 Sally Ride?(Source: U.S.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換句話說,女太空人不需要 NASA 保留一個專屬位子給她們。從來都不用。

 

我們只是要在國家的太空未來中,尋求一個沒有歧視的位置。

 

1962 年 6 月,打破三項飛行世界紀錄、12 歲就開始開飛機的女飛行員考柏( Jerrie Cobb )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身著洋裝腳踏高跟鞋,戴著醒目美麗的耳環,聲音輕柔而冷靜地,對滿室男議員說。

洛夫雷思醫生的密室實驗

考柏,以及美國 1960 年代另外 12 位女飛行員──這一群被稱為水星13(Mercury 13)的卓越女子──再加上一個洛夫雷思( Randolph Lovelace )醫生,在冷戰太空競賽的背景音樂中,彈奏出最深邃、最星河璀璨,也最洶湧艷麗的變奏。


故事要從 1957 年開始說起。那年,蘇聯接連發射兩顆人造衛星 Sputnik 一號和二號(上面載著全宇宙最有名的小狗萊卡),美蘇太空競賽正式展開。隔年總統艾森豪成立 NASA ,廣大召募自願者到華盛頓面試太空人。他們開出的條件包括:年齡 20 至 40 歲,海軍或空軍試飛學校畢業,擁有 1,500 小時的飛行時數,工程背景,體重不超過 81.6 公斤──以上看起來都還好,最最最關鍵的一條是:艾森豪將甄選太空人的資格範圍,限定在具有戰鬥機經驗的測試飛行員,理由是他們最具挑戰極限的冒險精神。


而女人被阻擋在開戰鬥機飛行的門外。


確實,當時已有不少女子擁有豐富飛行經驗。20 世紀上半葉,全球航空科技和機構蓬勃發展,飛行員人力需求很高,加上二戰、韓戰接踵而至,男性勞動力短缺,讓當時不少胸懷天空的女人有機會從事飛行事業,擔任民間飛行員,或是在飛行訓練場擔任教官。雖然如此,女飛行員從未正式參戰。


但這並不代表女飛行員沒有作戰經驗。二戰後期戰況人力吃緊,全美第一個駕駛噴射機的女飛行員柯蘭( Jacqueline Cochran )(這個人很重要請保持耐心我們等下會再聊到她),組織「美國女子航空勤務飛行隊( WASPs)」[3],結集了一批優秀的美國女性飛行員,運送物資、武器到前線補給。


這些女人飛上天際,開著軍機,與空軍並肩作戰,為她們的國家執行危險任務,卻一直被視為「平民」;這意味著,即使她們在任務中不幸死亡,也不會有任何勳章、保險、撫卹金。戰爭一結束,WASPs 就被美國政府草率地解散。


WASPs 開著空軍飛機(包括B-17、B-29轟炸機)執行勤務共 9,000 多萬公里,但一直到 1977 年才被政府追認為「軍人」。( Source: NASA archives)

人類上外太空?會爆炸嗎?

1959 年,NASA 將他們精挑細選的七名準太空人公諸於世──世人熟知的「水星七傑 (Mercury 7)」,七名一字排開端正俊美、笑容燦爛的年輕(男)人。當時,蘇聯即將要送史上第一個人類上太空的傳言甚囂,隔著一道鐵幕,美蘇冷戰逐漸白熱化,「水星七傑」被視為太空競賽的國家明星隊,一舉一動都引起大眾媒體瘋狂追逐報導。


而從數百名戰鬥飛行員中篩選出這最後七人的航空醫學專家,就是這位記者會時總是站在一旁,濃眉大眼、寬額闊耳,笑起來很溫厚的洛夫雷思醫生。


洛夫雷思畢業於哈佛醫學院,為美國航空醫學貢獻良多。(Source:NASA archives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那時候,從來沒有人類上過太空;因此沒有任何一個醫學專家可以確切知道,在火箭高速飛行、穿越氧氣層、強烈輻射又無重力的外太空環境中,於地球環境演化數十萬年的人體究竟會出現什麼反應。


外太空中,人體組成會不會改變?神經壓力會不會爆表?生理功能會不會崩潰?各界眾說紛紜,也急切想知道答案。有科學家認為無重力環境會造成血液停止流動、眼球內爆;也有科學家覺得人腦神經網絡在外太空無法正常運作,人會失去理智。


作為 NASA 生命科學顧問委員、受委託進行太空人篩選測試,洛夫雷思醫生在他的民間診所,動員所有科學想像力,逼使、探測飛行員的人體承受極限。針對這個挑選太空人的水星計畫,他制定了一系列異想天開、鉅細靡遺、甚至帶有強烈侵入性的人體測驗,以篩選最後合格者──包括將攝氏負 12 度的液體直接注射進耳朵裡面,實驗嚴重暈眩狀態。

 

洛夫雷思的實驗包括將攝氏負12度的液體注射進飛行員耳裡(Souce:  NASA archive

在成功篩選出水星七傑後,洛夫雷思醫生想把他的測驗往前推進一步:他想要用同一套標準,測試女性飛行員。


一場秘密實驗,還是一場騙局

當時 NASA 對女太空人並不感興趣。不過,洛夫雷思診所的董事長,可是美國戰前薪水最高的 CEO,1930 年代全美十大富人,赫赫有名的歐德朗( Floyd Odlum) 。


歐德朗多有錢呢?根據記錄,1941 年他光賣掉手中部分股票,就手握 1,400 萬美金「現金」──提醒大家,根據美國勞動部資料,那個年代的美金 1 元,購買力等同今天的美金 18.32 元。


而巧上加巧的是,歐德朗的妻子,就是前文提及很重要的,全美第一個開過噴射機,同時也是第一個飛行時速打破音速的美國女飛行員,人稱「空中第一夫人」的柯蘭(她叫賈桂林,和甘迺迪總統夫人同名)。


「空中第一夫人」 Cochran(Source: Wiki Commons

柯蘭來自南方普通家庭(雖然對外宣稱自己是被領養的),她獨立、好勝、勇往直前,在連當今美國大法官 Ruth Bader Ginsburg 畢業時都因「女流」身分找不到法官助理工作的美國 1960 年代, 柯蘭靠自已的力量爬到社會頂層。除飛行專業之外, 柯蘭還擁有自己的化妝品品牌,連瑪麗蓮夢露都曾代言她的口紅產品。


某次廣播受訪,主持人挑逗性地問她:「妳先生是不是在事業上有幫助妳?」 柯蘭瀟灑的直接回答:「這個啊,我在結婚之前事業就很成功了。」


作為多項「女性第一」的飛行記錄保持人, 柯蘭公開表示非常想要上太空。因為這樣,當洛夫雷思私底下提出測試女飛行員的構想時,時年已經 54 歲的她,毫不猶豫地答應參加他的一連串「恐怖人體實驗」,並和老公一起出資給洛夫雷思作實驗經費。


有了歐德朗夫婦的私人資助,在完全沒有正式知會 NASA 的前提下,洛夫雷思就以「女太空人候選人(female astronaut candidates)」為名,秘密邀請全國女飛行員到新墨西哥州接受測試。


在這裡,我們並不知道,究竟洛夫雷思是樂觀地認為,女人通過同樣的測驗後,也可以進入 NASA 成為太空人;或是洛夫雷思為滿足自己對人體科學實驗的好奇心,刻意隱瞞部分事實;也很有可能是,他謹慎地覺得要等實驗結果出爐後再向 NASA 報告,計畫成功的機率較高。


以上我們都無法確知。我們只知道,受邀的 25 名頂尖女飛行員,都是抱著「成為女太空人」的決心,延後婚期、辭掉工作,離家參與為期五天的測試。在那五天中,她們每一顆牙齒、每一根骨頭、每一個角度都被照射 X 光,身上每一個開放孔洞都被侵入檢驗,每天早晨浣腸,在洛夫雷思診所進行無止盡、筋疲力竭的人體極限測試。


因為,男人做得到的,她們覺得自己也做得到──她們想上太空。



 
本文收錄於故事九月關鍵字專題:「科技,明日的想像競技」,全文開放分享給所有讀者。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這個專題,歡迎加入☞故事會員 

[1]One of these 12 women astronauts will go to the moon(CNN)


[2]Here’s why women may be the best suited for spaceflight(National Geographic)


[3] Women Armed Services Pilots

文章資訊
作者 胡芷嫣
刊登日期 2019-09-13

文章分類 副刊
收錄專題
2019|九月關鍵字:「科技,明日的想像競技」
再遙不可及的想像,都起於自身腳下。科技是人類發明的,而人類是矛盾可愛的。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