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普通人也能參與能源轉型!「陽光伏特家」教你簡單上手使用綠電

2022-12-04
(Source: 新北市SDGs/政府網站開放資料宣告)

眼看全世界乾旱、暴雨、熱浪、野火頻傳,極端氣候早已成為你我每天面對的威脅。但身為一個下班後只想躺平滑手機的普通人,我們也能幫助地球免於毀滅嗎?
 
近幾年,「能源轉型」與「SDGs」等概念不斷提醒我們,人類必須尋求新的發展方式。1970 年代以來,各國紛紛意識到人們雖然正邁向更有效率的生產,卻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消耗自然資源。國際間因而開始思考:在文明發展的同時,要如何保護、存續自然環境,並兼顧整體社會的公平正義?2015 年聯合國發佈的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便由此誕生。
 
其中,SDGs 的第七項:「確保所有的人都可取得負擔得起、可靠、永續及現代的能源」,就是因為全球對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不僅造成環境污染、加劇氣候危機,也即將耗盡自然資源,故而向全世界警示能源轉型的迫切性。
 

石化工業染黑了地球,該如何把純淨的天空找回來?(Source: Robin Sommer from Unsplash/公有領域)

這些願景看似遙遠宏大,但其實即便「普通」如你我,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參與這場變革,為自己預留更永續的未來。普通人怎麼做到能源轉型?讓我們從陽光伏特家創辦人陳惠萍的故事說起。
 

臺灣「普通人」使用綠能的困境

↑↑↑陳惠萍分享接觸綠能的歷程↑↑↑

 

社會學出身的陳惠萍坦言,自己也曾是個「能源小白」。直到讀博士班時,參與有關未來智慧住家的研究計畫,才接觸到永續能源議題。她在過程中發現,臺灣明明具備很強的綠能科技製造技術、更是全球前幾大太陽能板生產國,但當時九成以上都銷往國外。那麼,臺灣人自己是否使用綠能產品呢?
 
於是,臺灣民間使用光電的經驗與困難,成為陳惠萍一路以來關注的焦點,後來更以「臺灣太陽光電的在地使用與常民參與」作為博士論文題目。然而她笑稱,「在闔上論文的那一刻,我發現題目定錯了⋯⋯。」原來,臺灣的現實處境其實是:太陽光電的在地「不」使用,與常民「不」參與。
 
臺灣民眾參與綠能發展的困境有兩大來源。第一,建置一座電廠動輒上百、上千萬,一般民眾沒有這樣的資金。第二,許多租屋族沒有自己的房子建置太陽能電廠。即使民眾想支持、共同參與綠能的發展,卻無計可施。
 

一間電廠動輒上千萬,是普羅大眾跨不過的門檻。(Source: Green Prophet/CC BY 2.0)

這讓陳惠萍進一步思考,什麼樣的科技發展可以對社會更好?在能源轉型的道路上,要如何讓所有人都能共享它的好處,而不遺落任何一人?
 
2015 年,以人文社會為關懷的她,遇到來自資訊工程、機械工程等背景的夥伴。他們結合各自的專長,打算以「創業」作為解決社會問題的方式──「陽光伏特家」希望透過創新的商業模式,讓臺灣的每位「普通人」一起參與再生能源的發展、享有綠能的利益。
 
他們的目標,是利用公民電廠、綠電交易、綠能公益三大產品策略,讓能源永續走入日常。
 

公民電廠:讓能源永續走入每個人的日常

2009 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政府要求公用電力公司必須以優於市電的價格,收購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陽光伏特家看見了這份綠色商機,而且想要將它變為共好的經濟模式──「公民電廠」。
 
陽光伏特家的公民電廠,大幅降低了參與再生能源發展的門檻:民眾只要花 2 至 3 萬元購買一片太陽能板,就能和其他參與者一起,共享整座電廠 20 年售電期間的收益。這個過程遠比想象中簡單:透過陽光伏特家的網站,民眾能隨時掌握最新電廠的建置消息,手機滑幾下,便能買到太陽能板。至於蓋電廠所需的冗長流程,以及後續售電金流分配、電廠建置維運、模組回收處理,皆由陽光伏特家處理。參與者還能從手機 APP 上,隨時隨地了解太陽能板的發電表現,陳惠萍說某個參與者告訴她,這「就像養電子雞一樣」。
 
2016 年,陽光伏特家的第一座全民陽光電廠,「臺南擔仔 1 號」誕生了。作為這場創新商業模式的第一步,臺南擔仔 1 號的規模並不大,僅有 11.44 千瓦、44 片太陽能板,一片太陽能板 1 萬 5600 元。然而,當時陽光伏特家還未打響名號,民眾也不認識再生能源政策,推動過程並不容易。所幸有其他關心環境的民間團體一同倡議,例如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參與部分認購,以及社會大眾的支持,最後在兩週內成功募集資金,讓臺南擔仔 1 號的行動成真。
 

陽光伏特家。擷取自陽光伏特家網站
↑↑↑第一座全民陽光電廠:臺南擔仔 1 號。(Source: TEIA/flickr 嵌入)↑↑↑

 

此後幾年,陽光伏特家在民眾的支持下穩健成長,陸續推動數座公民電廠建置。2018 年的「臺南擔仔 6 號」,總規模有 500 千瓦、約 1600 片太陽能板,約兩個月售完。2019 年,「嘉義阿里 14 號」更創下 2 分半鐘售完 1500 片太陽能板的紀錄。
 
2016 年至今,陽光伏特家已經建置超過 450 座全民陽光電廠、超過 2 萬 8000 人次參與,以及  20 百萬瓦等級以上的設置容量,每一年都能發出 1500 萬度的綠色電力,相當於 4500 個家戶的用電量。回顧當年的博士論文,陳惠萍肯定地說,「臺灣光電在地不使用、常民不參與」的狀況,已經在這幾年間有了正向的改變。
 
陳惠萍認為,參與太陽能公民電廠,不僅是投資自己的口袋,也是投資一個永續的未來。太陽光電的效益不只經濟,更在於社會、環境、能源教育等面向。例如臺北市關渡國中的「干豆好」公民電廠,正是在陽光伏特家與主婦聯盟等民間團體的遊說下,使政府優先把公有屋頂打造成社區公民電廠,並作為市民能源教育的場域。
 
又例如,北海岸的「翡翠 1 號」公民電廠,讓過去在能源轉型中面臨犧牲的人,可以成為綠電的生產者,並以收益支持在地地方創生的團隊。此外,電廠的屋主還在當地運作弱勢家庭課後輔導班,公民電廠的利潤也被轉為用來支持弱勢家庭。陳惠萍認為,每一座公民電廠都應該具有多元價值,唯有當人們能參與其中、共享其利,能源轉型政策才能獲得大家的認同。
 

20180313 公民電廠
↑↑↑公民電廠的誕生,讓民眾距離綠能更進一步。(Source: TEIA/flickr 嵌入)↑↑↑

綠能售電:落實負責任的能源消費

過去再生能源發電只能賣給臺電,但 2017 年《電業法》修正後,也開放了綠電自由交易。陽光伏特家也跟上這波政策轉向,在 2019 年取得售電執照,成為臺灣第一家綠能售電業者。
 
作為售電業者,陽光伏特家負責媒合綠能的供給與需求,不只努力讓大家買得到綠電,也致力於服務更多元的用戶。陳惠萍認為,不光是用電大戶需要綠電,臺灣的中小企業也可能在國際減碳、企業 ESG 的趨勢下採用綠電。陽光伏特家盡力讓這些用電需求被滿足──截至今年( 2022 )第一季度,包含欣銓科技、gogoro、台灣大哥大⋯⋯等 2、30 家企業,陽光伏特家在國內中小企業綠電轉供市場佔比已超過五成。
 
陽光伏特家也持續優化服務,讓參與再生能源變得越來越簡單。今年 6 月推出的「中小企業綠電採購平臺」,就是針對用電需求更小、約每個月 5000 度的中小企業,只要上網三個步驟,就能買到所需的綠電額度。
 
陳惠萍認為,無論是透過公民電廠,讓大家一起參與綠電的生產,又或者是經由售電鼓勵更多民間綠電使用,都希望最終達成「全民參與綠電使用」的目標,並且在生活中,落實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綠能公益:讓綠能的好處回饋到弱勢群體

作為努力推動臺灣綠能的社會企業,陽光伏特家希望綠能的經濟效益,也能幫助到臺灣的弱勢族群。從 2016 年開始,陽光伏特家將民眾和企業的愛心捐款匯集,用來建置電廠或購買太陽能板,其產生的 20 年售電收益,可以提供非營利組織一筆永續的資源與支持,而非一次性的贊助。
 
即便這樣的綠能公益模式看似吸引人,但陳惠萍坦言,一開始四處向企業提案,都石沈大海。直到第一個成功的案子:幫助家庭失能兒童的桃園國際兒童村,得到了37位民眾的小額捐款,才給了他們信心。回想起來,陳惠萍感謝這些「普通人」的支持,也許捐款只是一件小事,但對當時的陽光伏特家而言,卻是促成行動最重要的第一步。
 
2017 年,終於有企業注意到陽光伏特家的行動,因而有了與企業合作的綠能公益計畫。例如每年與台灣大哥大合作「種福電」計畫,號召企業、供應鏈廠商與民眾一同參與,幫助全台各地的公益團體。2018 至 2019 年,陽光伏特家協助宜蘭聖嘉民長照中心建立自發自用的綠電。不僅節省社福單位的龐大用電支出,也可以將每 1000 度發電所得到的綠電憑證,賣給 RE100 企業。
 
能源轉型的目的,是為了回應氣候災難。所以陽光伏特家也找到一座屏東永久屋的屋頂,與國泰金控合作建造 100 千瓦的太陽能電廠。建廠所需的 500 萬元資金,由國泰金控號召員工減重達成:只要員工減 1 公斤,公司就捐 100 塊。陳惠萍笑著說,當她站在永久屋屋頂上,看見那麼多的太陽能板,她看見的是一場「燃燒體脂肪,點亮社會」的行動。

↑↑↑參與購買綠電不僅可以拯救環境,更能享有被動式收入,何樂不為呢?↑↑↑

 

此外,即使臺灣電力普及率約有 98%,但部分偏鄉部落因為位在電網末端或是歷史因素,仍常面臨供電不穩、電費高昂的情況。陽光伏特家便在桃園比亞外部落、南投伊達邵部落建置再生能源發電與儲能設備,讓部落可以因應氣候災難,並降低電費的支出。
 
2016 年至今,陽光伏特家已發起 20 次以上的綠能公益行動、募集 1 萬人次捐款、幫助超過 3000 位弱勢族群。
 
淨零碳排與能源轉型,是全世界共同的目標。但是,能源轉型的過程不只是技術轉型,更重要是人與社會的轉型。你我也許只是「普通人」,但已是時候開始思考,未來想要生活在怎樣的地球?我們又能如何為永續且正義的資源,做出改變的第一步?
 

本文內容來自【改變!零碳未來】普通人的能源轉型:如何簡單上手使用綠電

人類正站在全球氣候劇烈變遷、自然資源漸枯竭、生物多樣性耗損、疾病頻仍等關鍵十字路口上。為此,2015 年時,聯合國發布了「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poment Goals, SDGs),敦促全世界在 2030 年以前為地球與人類社會努力,邁向永續。
More SDGs ⇨ https://storystudio.tw/sdgs

百靈佳殷格翰與故事 StoryStudio 攜手響應聯合國 SDGs,用故事來讓 SDGs 在臺灣的發展有根可尋,讓發展被記錄、被看見並可被壯大,與臺灣社會一同實現永續發展。
文章資訊
作者 李嘉
刊登日期 2022-12-04

文章分類 副刊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