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百人說書034】金鐘視后嚴藝文:看完《俗女養成記》就好像洗了三溫暖

第一次看完《俗女養成記》有什麼心得呢?

我決定要做編導後,就一直在找適合的議題,只是一直沒有找到。後來在去年陳長綸導演推薦《俗女養成記》給我,也促成這齣戲。當下看到這本書就覺得很有趣,一般我們都是講「淑女」,但是書名卻是「俗女」,給人一種價值觀的反差。


《俗女養成記》是一系列的短篇散文,看了第一篇後不知不覺就看到最後一篇。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在洗三溫暖,一開始會笑,但是笑到後來又覺得心裡酸酸的、眼眶熱熱的,從感性層面來說,整個心情起伏是這樣的感覺。


從心理層面來說,這些故事其實都是我也經歷過的,對我們那個年代的女生來說都是很平常的事,但這個作者卻可以用文字讓我洗三溫暖,真的很厲害。


最後會決定要改編《俗女養成記》的原因是,我在看完的時候,感覺好像有人從背後深深地抱住我,讓我很溫暖很有共鳴。後來我們聯繫上原著江鵝,提出想要拍成電視劇的想法,她也很有意願,雖然她沒有加入編劇,但也一起創作了這齣戲,例如:劇中人物的名字幾乎都是她取的。


閱讀劇本和閱讀小說的差異為何?

閱讀小說可以比較感性,因為文字想像的空間比較大,沒有人規範你,你可以自由自在地想像、探索。


但是在閱讀劇本會比較理性,因為我是演員,要演這個角色之前我必須先用旁觀的角度看她。我通常都是不放感情地冷讀劇本,演得時候才會放感情,但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我的屬性比較偏編導。


有些演員在演戲時可以愛上自己的角色,但是我沒有辦法,我會很理性地去分析為什麼編劇要這樣寫、他想要表達什麼,但是像我這樣全知觀點對演員不一定好,因為當演員是上帝視角時,演起來就會失去新鮮感。


我覺得改編小說最難的是要把文字傳達的力量轉化成影像,把這本書說故事的口氣、筆觸保留到劇本裡面。我不希望大家看《俗女養成記》時是沉重的,所以不能很直白地把女性被壓迫的事情寫出來,會用輕盈的外層包裝它,讓它是有點戲謔的喜劇。


影視、劇場、書,三者之於讀者有何差異?

我必須說,對讀者而言最有想像空間的還是文字,因為沒有人可以知道你腦中勾勒的角色、風景是如何,這也是為什麼常常改編作品在選角上容易受到批評。但是這並沒有誰對誰錯,因為三者的共通點都是「說故事」,書是用筆;影視和劇場則是演員和編導用全身、靈魂在創作。


不過,影視和劇場雖然都是演出,但呈現的媒介上不同,而劇場的想像空間再更大一些,因為你要讓觀眾在觀影的三小時,相信這個黑盒子的時光、場景是真的有在變化。


另外一點是,我覺得影劇光靠對白就要呈現書中的場景是很困難的,所以對白之外,演員如何詮釋,加上導演、編劇、服裝、音效、剪輯等等都很重要,大家都是創作的一份子。也是因為這樣,讓我覺得作者真的很厲害,她靠一枝筆就能完成的故事,我們要靠一整個團隊。


如果有機會的話,你最想參觀誰的書房?

我想選日本女性作家─吉本芭娜娜。女性在這個身兼的身分比男性多,因為傳統觀念還是會覺得女生要顧好家庭。但是作家是一個需要有自己空間、時間可以任性的職業,所以我對於女作家如何兼顧家庭和工作很有興趣,也很好奇她們工作的書房長什麼樣。


如果漂到荒島只能帶一本書的話,會帶哪一本?

我會帶《百年孤寂》,因為可以反覆看,但同時也會擔心會不會看了之後很厭世。這本書厲害的地方在於,不管在什麼階段看,都能投射出不同的感受,而且看的時候可以脫離時間,比較沒有現實感,好像可以忘記我正在荒島上。


我第一次看《百年孤寂》時覺得很難懂,再加上以前比較沒有耐心,所以沒有好好品味。但經典就是經典,這些書等你過了一定年紀再回去讀,又可以有不同體會。


閱讀習慣上有沒有什麼怪癖?

我一定要看到實體的書才能買,所以博客來我不行,要去書局才可以。另外一點是,我看書時會很在意行距,太密或太寬都會影響到我閱讀,總支不要壓迫到我就對了。


如何形容閱讀這個行為?

身為一個演員,透過表演,我可以更深層的了解自己,但是透過閱讀,我更能知道自己正在經歷人生的哪個階段。


現在喜歡看的書,會希望是那種作者想說的話跟文字呈現有反差,就像是明明在講悲傷的故事,卻用很開心的方式說。



受訪者

嚴藝文,臺灣女演員及編導,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演員代表作有《愛。回來》;《在河左岸》、《天使的收音機》、《雙城故事》等等,其中以《天使的收音機》榮獲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編導代表作為近日紅遍全臺的《俗女養成記》,六年級女孩的故事引起大眾共鳴。

文章資訊
刊登日期 2019-09-28

文章分類 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