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成為幫助別人的人】從臺灣醫師到秘魯社區重建志工的斜槓人生:專訪 HOOP 創辦人李尚儒

2022-10-20

阿雷基帕當地孩童的笑容,是李尚儒永遠難忘的珍貴回憶。

 

許多臺灣人對於秘魯的印象,或許只停留在「一個位於南美洲、遙遠又神祕的國度」。不過,在 2012 年有一位臺灣的年輕人,不遠千里飛往秘魯的第二大都市阿雷基帕(Arequipa)並募資成立非營利組織。他們不僅協助當地孩童解決學習的問題,也在社區進行各種重建計畫、提供醫療協助甚至幫忙推動平權運動。這個由臺灣人共同創辦的組織叫做「HOOP」(Helping Overcoming Obstacles Peru), 創辦人是來自宜蘭、現正於美國關懷基金會(Americares Foundation)擔任監測與評估資深總監的李尚儒。

一切是從「推翻慈善機構」開始?

我們問李尚儒,當初為什麼會選擇到秘魯這個臺灣人比較陌生的國家?「2008 年,我看到一個英國的組織在阿雷基帕招募英語教育志工,想說先累積一些經驗,所以就報名了。但我到了後,發現這個組織在財務與任務定位都有許多問題,所以我和幾個當地志工和工作人員聯合起來,有點類似推翻原來的組織吧,再繼續和同個社區合作。」李尚儒笑談這段十幾年前的往事。

 

「這種事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只是志工通常是短期服務,可能兩週、最多幾週就走了,遇到不公平的事摸摸鼻子算了。但和當地居民逐漸熟稔後,才發現蹊蹺。我覺得這個社區純樸可愛、想繼續為他們做點什麼,才決定開啟系統性的改變。」這也成為他 2012 年和當地幾個朋友成立 HOOP 的契機。在秘魯待了快 4 年後去美國念研究所。畢業後,他雖然留下來從事全球公共衛生和非營利組織安全有關的工作,不過也一直持續為 HOOP 不定期協助各種計畫,「疫情之前,我每年大概會回去兩次,COVID-19 疫情之後比較不方便,大概一年一次。」
 

從醫師到慈善組織創辦人的斜槓人生

訪談中,我們才知道當年李尚儒是放棄穩定高薪的醫師工作、飛去秘魯,不免問他是否曾後悔過?「我完全沒有後悔過,但和家人難免有些不愉快,畢竟他們很難理解我真正想做的事情,但基本上我就是個先斬後奏的人,辭職了、機票買了才公布消息。他們也只能接受。」李尚儒說。


計畫服務的當地居民不多,只有 250 到 400 戶,類似幾個里的規模。「一開始我們繼承舊有組織,從事與教育相關的計畫,提供小朋友英語教育、尋找師資和實施課輔計畫;後來因為我的醫療背景,也開始當地衛福醫療單位合作推動心理健康計畫,結合 UNSDG 的婦女平權運動等。」目前組織有 7 個在秘魯的正職員工,包含專案管理、社工師、心理諮商師,還有一些訓練人員。「我們的定位是小規模、社區型 NGO,社區的任何問題都會協助,其他臺灣、英國和美國分部,主要從事招募志工、募款、倡議工作,疫情之後,主要業務就集中在宣傳。」
 

橫跨一萬八千公里的社區重建之路-2

當地社區媽媽組成的「婦女會」

 

從教英語、修水電到平權運動,居民與組織的雙向協力

這個社區屬於許多住不起市中心的居民組成的外圍都市,「有點像三不管地帶」,李尚儒說,「我們就是在其中一個小小的地方服務,也沒有打算往其他地方擴大發展,因為我們的目標不是炒短線,只有長期穩定耕耘才對居民最有幫助。」


我們也好奇,會有居民團體和 HOOP 一起合作嗎?他點頭說,「像社區媽媽們有一個委員會,我們會一起不斷討論和修訂孩子的教育計畫,後來她們也提出醫療需求,甚至想要學習婦女平權、微型金融等知識。我覺得我們的雙向溝通真的都進行得不錯,彼此都有成長。」這些團體一開始也算是由 HOOP 幫忙推動,起初他們比較是聽著建議照做,但李尚儒不是很喜歡這樣的模式,所以才在學校建立類似家長會的組織,再以相同的模式,慢慢擴散到社區事務的推動。「目的是希望讓居民彼此多分享與思考:他們自己想要為自己的居住地做些什麼?」


「聽起來好像很簡單吧?但實際上要花很多時間討論」李尚儒笑著說,「如果到一個社區,居民不認識你,很多事情都不好辦,但我待得夠久,和居民熟悉後,工作就順利許多,也比較清楚什麼樣的計畫對彼此才是可行的。」像 HOOP 這種社區型 NGO,不像大型國際組織只待一下就離開,所以也比較有辦法和社區凝聚共識。
 

當地居民的真誠善良是支撐李尚儒的動力之一,「以前我幫忙家裡沒有廁所的居民,重建、修繕設備,後來他們有時候看我週六還很辛苦的在修水電,會拿食物過來,或是提醒我要注意安全。這種被社區接納的感覺很好,尤其是在語言不那麼相通的情況下。」
 

橫跨一萬八千公里的社區重建之路-3

距離阿雷基帕市中心 40 分鐘車程、位於 Villa Flora Tristan 的社區活動中心,同時也可當作學校使用,2021 年開始興建,也在當年順利完工。

 

秘魯援助計畫持續發生!疫情下的調適與展望

近年來影響全球的 COVID-19,也波及到他們的日常工作。「直到今年,我們沒有打算再招募任何人力,因為很難確保這些志工的健康狀況,所以目前就是持續募款和幫助當地居民。另外,我們也全數轉為線上課輔教育與提供各種教材,讓小朋友在家中可以自己學習或手作,老師也可透過線上通訊來輔導。」李尚儒又補充,「2019、2020 年疫情爆發,我們先做了很多像是緊急預備金的協助,因為當地很多商家或工廠都歇業,許多家庭因此斷炊等;還有一些參加課輔的小朋友,他們沒錢買書包、文具,我們也是想辦法募集物資。」
 

最近比較大型的實體計畫,是當地甫完工的社區活動中心,「舊的社區活動中心原本只是一層樓4間教室的建築,大概 270 平方公尺,活動空間完全不夠,所以我們跟臺商及一些朋友合作,重建了三層樓建築。」
 

橫跨一萬八千公里的社區重建之路-5

一同參與活動的臺灣人舉著當地孩子製作的感謝海報

橫跨一萬八千公里的社區重建之路-1

HOOP聖誕節活動中,志工與孩子的燦爛笑容


希望愛與救助永遠零距離

「如果當初沒有居民的大力支持,或許也不會成功吧?」訪談中,李尚儒不斷提到與居民的深厚情誼,「我真的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像我現在從事的公衛計畫,許多常識或知識,基本上都是那幾年和 HOOP 在社區打仗才有的寶貴經驗。比如我要怎麼協助某個地方規劃衛生計畫、會遇到什麼困難,有些事在已開發國家真的難以想像,但在未開發或開發中國家,因為當地有各自的節奏,而這些細節就是蹲過點才會知道,所以我很感謝社區居民那幾年教導我的一切。」

即使現在李尚儒人在美國,但他依舊沒有錯過 HOOP 的大小活動,先前提到的社區中心興建計畫,他甚至拍了好幾支影片上傳到 YouTube,個人網站也幾乎都是與居民有關的小故事。近年來他也透過社群,在世界各地發起募資活動或宣傳倡議,期望讓更多人了解與持續幫助,這個他心目中最美麗善良的地方。

 

觀臺灣第 55 期(2022.10):成為幫助別人的人

《觀・臺灣》第 55 期《成為幫助別人的人》為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發行之季刊,全臺各地實體書店均有販售,線上購買點也將持續更新!
  1. 購買連結 博客來
  2. 購買連結 三民書局
  3. 購買連結 國家書店
  4. 購買連結  聚珍臺
  5. 購買連結  readmoo讀墨
  6. 購買連結 臺灣吧

 

文章資訊
訪談 許乃文
李尚儒
刊登專欄 觀‧臺灣|臺史博
刊登日期 2022-10-20

文章分類 觀‧臺灣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