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一手拿著桌球拍,一手持著切肉刀──阿媽國手林白菊的乒乓球人生

2021-04-12

 

臺史博臺灣女人口述歷史拍攝計畫
自 2008 年開始,臺史博以此計畫記錄不同世代與族群的女性生命史,跳脫以往「大歷史」的觀點,聚焦於女性日常生命中的「變遷與適應」。本專欄將持續分享此計畫的成果。

商家皆已歇息的民生市場,光線微微刺入攤位的裡側。林白菊坐在她工作四十餘年的豬肉攤前,將型式各異的菜刀,花一般攤落在乾淨的砧板上。


桌球國手、教練、「鎮市之寶」,愈老愈是出名的她,顯然對鏡頭並不陌生;微笑、眼睛有神,雙手平放桌上,儼然一代宗師。「看,這是上次採訪我的報導。」她從攤位後方櫃子翻索出一本《鏡周刊》,指著有她的那頁說。照片上的她手持菜刀,在豬膀子、肩胛與五花肉之間,孩子一般開心地彈著球。我們央她現場示範一次,她彷彿早就預料到會有這個環節,從不知哪個抽屜中摸出一顆桌球,掄起一把菜刀,旋即乒乒乓乓地打起球來。


走進豬肉攤

林白菊與她的菜刀。(Source: 劉維瑛攝影)

「這其實沒有很難啦。」83 歲的林白菊笑笑說。


家中 13 個小孩,排行第 7,尚未懂事便被過繼給阿姑,憶起小時候,林白菊沒有太多困難的跋涉。她記得自己的日本名字叫「菊(kiku)」,但真正開始學會識字,已經是戰後的事。好不容易讀到國小畢業,15 歲,父親過世,哥哥想到外面闖盪,豬肉攤的責任遂落到母親與少女林白菊的肩上。


「因為媽媽比較軟弱,她也不會(處理豬肉攤的工作),所以就請一個師傅來幫忙。」少女林白菊不怕生,師傅在拔骨、刮豬毛、切肉的時候,她在一旁邊看邊學。沒想到「出師」的時間來得很快,由於師傅常常下午在攤位上和人對弈賭錢,「左鄰右舍看了不舒服,就跟我媽媽說,如果他不想待了,不要留他啦。」


但師傅走了工作沒人接,怎麼辦?鄰居自告奮勇來幫忙。他開始手把手教林白菊拔骨的步驟與眉角:怎樣從最上方的排骨、龍骨拔起,繼之大骨;拔完以後換小刀,將屠宰場沒清理乾淨的豬毛刮淨。隔天林白菊現學現賣,將豬肉處理得妥妥當當。


「他(鄰居)就說哪有那麼厲害的,我昨天才教,你今天就拔起來了,沒有人這樣啦,沒有人這麼厲害的。什麼原因我這麼快就拔起來?因為以前那個師傅在做的時候,我都有看他怎麼拔,但是我不知道怎麼下刀而已,所以他跟我說完,我就可以馬上拔起來。」一樣是「沒什麼難」的口吻,林白菊話語中難掩得意。殺豬是一項需要極大手勁、膽量與專注的工作,她 16 歲的時候便接下了,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血、肉與死亡,從此成為她的日常風景。

 

拿起桌球拍

(Source: 劉維瑛攝影)

差不多也 16 歲的時候,一位家中經營桌球館的國小同學,邀請林白菊去打桌球。從小便是田徑隊,短跑、跳遠、鉛球跟鐵餅通通有獎的少女林白菊,開始和朋友作伙玩起了乒乓。沒有老師,也沒有什麼前輩指導,林白菊觀察別人打球,從模仿他人的動作開始練起。


「那時候輸一局要繳四角,贏不用繳,輸的人繳。」說起自己的桌球新手階段,林白菊咧嘴一笑:「我一開始都要繳錢。」還好球館當時有伯樂,見林白菊有打球天份,每當他要離開彰化至南部工作時,便預付給櫃檯 300 塊,說以後她打輸都從這裡扣。受到鼓勵的林白菊,半年後便和國小同學打下彰化縣的桌球雙打冠軍。


那便是報章雜誌所報載的,桌球國手之路的起點;從縣賽、省賽到代表國家比賽,林白菊斬獲了無數獎項。談起來一帆風順,但那些真正艱困的、日復一日的練習,和工作後的體力調配,林白菊卻沒什麼提及,只是淡淡地說,自己喜歡運動。


於是一切疲累都成為自我實現的肯認,總是在豬肉攤的工作忙完後,下午緊接著去打桌球。


那時林白菊也練習國術,少林北派,從基本馬步蹲起,一練便是數十年。從練拳到桌球的腳步、拔骨剁肉練就的力氣與運動所需的體魄,國術、桌球乃至殺豬,看似不相干的三者實互為支持,織就了林白菊生活的表裡。


獎盃之外的那些

林白菊身後的民生市場壁畫,左側畫的正是一手持桌球拍、一手切豬肉的她。(Source: 劉維瑛攝影)

但生活總必有其取捨。曾經合作金庫邀請林白菊加入球隊,「但這(豬肉攤)沒人顧啊。有過要請人啦,但是不划算啦,因為那時候請人,問說來幫我們做要多少,他說要三千多,進去合庫兩千多啊,我說這樣不划算,」林白菊搖搖頭,「他那邊錢比較少啊,我這邊請人反而賠啊,所以我就沒有進去合庫了。」


除了經濟壓力,林白菊沒提的是,作為一個女人,在那樣的時代氛圍與社會環境下,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總要比男人多了些需要面對的問題。譬如結婚。年輕的林白菊,對「女人」被社會課予的責任有自覺,「我想說結婚後,有孩子就很不方便啦,要參加比賽都不方便,所以我就一直拖啦。」母親沒催他,倒是她現在的丈夫沉不住氣;看著林白菊桌球一打 12 年,連交朋友的想法都無,直到他以死逼婚,林白菊這才終於點頭。


幸好,結婚、育子並未如林白菊擔心的那樣,扼殺她的桌球夢。丈夫、母親支持她,她以更多獎盃回報自己付出的那些練習時光。如今,83 歲,成了阿媽的林白菊,生活仍然一如既往:早上忙豬肉攤工作,下午打球。她開始教導、栽培桌球新芽,「算是我們會的東西,傳給別人,留著對自己也沒有什麼效果,但你如果讓人進步,人家會很高興。」另一方面,她亦持續在比賽中磨練自己。「160 歲」組的全國混雙,當然,也是全國冠軍。女兒問她怎麼不退休?「我退休太閒要做什麼?」林白菊以另一個問題做為答覆。


或許重複,真的便是她最大的幸褔。離去時,她不忘提醒我們,民生市場牆上的壁畫,一位白髮阿媽掛圍裙,腳踩金雞式、右手持拍左掌心放桌球向天,正是她。對生活懷抱數十年如一日的熱忱,其實不像她說的,是一件不那麼困難的事。我在心底暗暗想著,一邊替站在壁畫前燦笑的林白菊,按下快門。

 

 
《觀・臺灣》第 49 期「他們的人生主場」為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發行之季刊,除了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商店販售外,全臺各地均有實體書店購買點,線上購買點也將持續更新!
臺灣吧:購買連結
博客來:購買連結
聚珍臺灣:購買連結
TAAZE讀冊:購買連結
讀墨電子書:購買連結
誠品網路書店:購買連結
國家網路書店:購買連結
三民網路書店:購買連結
五南網路書店:購買連結
文章資訊
作者 張桓溢
刊登專欄 觀‧臺灣|臺史博
刊登日期 2021-04-12

文章分類 觀‧臺灣
收錄專題
【Editor's Pick 06】賽事,超展開!
追逐聖火的賽事與故事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