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怪談】「傳說,只要看到就會發生不幸...」那些年,讓人不敢半夜起床上廁所的影視怪談

2022-07-26
《倩女幽魂Ⅲ道道道》(館藏號2004.021.0554)

怪談、傳說一直是人類最喜愛的故事類型,過去透過文字、聲音、圖像傳達的恐怖刺激,到了影視工業日漸發達的現代,隨著影音技術的進步,也誕生出一大批以此為題材的影視作品。

綜觀 1940 年代以來臺灣觀眾接觸到的恐怖影視作品,由臺灣本地所拍攝的電影數量並不多,但臺灣觀眾對這類題材情有獨鍾,所以片商和戲院持續努力引進這一類的作品,或是在每年的鬼月安排上映。

本文初步整理臺灣曾經製作、上映的怪談影視作品,並搭配臺史博的相關蒐藏進行分類與介紹。
 

傳統怪談:從犯罪刑案找到靈感

綜觀臺灣本土拍攝、製作的怪談電影,初期多取材於傳統誌異故事、犯罪刑案,觀眾在這些恐怖、殘忍的觀影經驗中得到刺激或娛樂。以 1957 年的電影《基隆七號房慘案》為例,它取材自日治時期的男性與妾合謀,殺妻並分屍的謀殺案。由於案件相當殘忍而受到世人關注,曾被改編為歌謠、出版歌仔冊、拍成電影,到了 2010 年代以後仍然有許多電視節目、劇集持續改編這個案件。
 

《基隆七號房慘案》(館藏號 2006.006.0889)

1970 年代,臺灣曾經拍攝過多部以《聊齋誌異》、《太平廣記》等古典小說為底本,講述倫理、因果報應的恐怖片。直到被稱為「鬼片之王」、「恐怖大師」的導演姚鳳磐拍攝第一部時裝鬼片《鬼嫁》,跳脫改編文學的框架,作品又在國際影展屢獲好評,臺灣的恐怖電影才出現另一番發展。1980 年代香港的殭屍電影蒐集民間傳說,混合武打、戲劇電影的類型,形成另一種獨特的類型。同時代《周成過臺灣》、《林投姐》等電影的出現,反映出電影取材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臺灣在地元素進入電影的領域。
 

《林投姐》(館藏號 2006.002.2870)

直到現在,傳統故事、犯罪刑案仍然是恐怖、怪談電影的重要素材,除了臺灣本土的故事,世界各地的怪談、案件透過電影、電視節目來到觀眾的眼前。1993 年的電影《人肉叉燒包》,在宣傳上強調「改編自真實刑案」,提高了整部電影的恐怖感,影評認為,這部電影不只切開了人體,也赤裸地呈現了現代化社會的現實與殘忍。
 

《人肉叉燒包》(館藏號 2004.028.2968)


飄洋過海的異國怪談

除了來自本土的傳統故事,帶有異國神秘的外國傳說也隨著怪談、恐怖電影來到臺灣觀眾眼前,這些電影不僅具有恐怖片的架構,更加入了異文化的在地元素或是時事命題,為不同時代的觀眾打造專屬的恐怖經典。1973 年的電影《大法師》,用恐怖片的類型講述了親情、信仰的內涵,故事中的小女孩因為各種奇怪的表現,從就醫治療,到被認為是惡魔附身而須進行驅魔,電影透過這個題材,展現出現代科學和宗教信仰的並存與衝突,以及當時的美國社會環境。
 

《歐洲大法師》(館藏號 2006.002.1851)

當然,提到異國恐怖電影,就不能不提影響全世界恐怖電影的日本和泰國。由於臺灣與日本的歷史淵源,臺灣觀眾對於日本怪談較為熟悉,片商也持續引進各種日本電影,例如以傳統怪談故事為本的《牡丹燈籠》、《四谷怪談》。1998 年日本恐怖片《七夜怪談》混合了現代科學與靈異恐怖的內容,不僅票房亮眼,也將這種電影類型帶到美國,掀起日式恐怖片的浪潮。
 

《四谷怪談》(館藏號 2004.021.0333)
《變蠅人》(館藏號 2004.021.0745)

早期臺灣觀眾對於泰國怪談的認識,可能是來自於港片、國片中點綴性的泰國元素如降頭、詛咒,直到 1999 年電影《幽魂娜娜》,將傳統泰國鬼妻傳說拍得幽怨、淒美,被認為是泰國電影產業的復甦之作;而產生國際影響力的電影作品則是以 2004 年的《鬼影》為代表,被認為是泰國最恐怖的鬼片。
 

現代怪談:在生活裡取材

在前述幾部經典恐怖電影,都加入了現代化元素,製造出生活中無所不在的驚悚場景。相較於傳統怪談故事,這些作品的背景更貼近現代城市,表現出現代人對於生活中各種事物的懷疑與不安。

《七夜怪談》中運用了當時最普遍的影片傳播媒介「錄影帶」,將「散播詛咒」穿上了現代化的外衣,打造出新時代的怪談。這樣的類型也影響到之後的電影,2003 年上映的《鬼來電》是以手機作為恐怖媒介,運用聲音細節的處理,將觀眾逼到無處可躲的境地,畢竟有幾個現代人沒有手機呢?泰國電影《鬼影》結合靈異照片與因果報應的觀念,主角透過追尋照片的源由而拼湊出故事的全貌,有別於一般恐怖片的設定,這部電影中的鬼魂常出現在白天或是明亮的地方,更加強了觀眾的心理壓力。
 

《七夜怪談》(館藏號 2004.021.0080)
《見鬼》(館藏號 2004.021.0231)
《鬼來電》(館藏號 2004.021.0010)

恐怖喔!靈異節目談鬼

根據目前所見的資料紀錄,臺灣電視上的靈異、怪談節目出現於 1980 年代後期,初期多為電視節目中的單元,如 1988 年華視《連環泡》節目在農曆七月時推出「鬼月談鬼故事」單元,邀請怪談作者司馬中原講鬼故事;1990 年代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臺視《玫瑰之夜》節目中的「鬼話連篇」單元,不僅講鬼故事、分析靈異照片,彙整節目內容的系列出版品書籍,亦有不俗的銷售成績。

第四臺開放之後,許多電視臺也開始製播靈異談話節目,並標榜親身經歷,甚至與風水、民俗、犯罪案件等話題結合,如《暗光鳥新聞》、《第六度空間》等。而在戲劇方面,也出現了以靈異題材為主的節目;混合新聞旁白、戲劇演出類戲劇《玫瑰瞳鈴眼》、《戲說臺灣》,在初期多以刑案為腳本的型態之後,逐漸加入靈異、鬼怪的元素,形成另一種樣貌。

有趣的是,這些在 1990 年代風行一時的節目,也促成了一批新時代的怪談故事,例如透過靈異節目而廣泛傳播的幽靈船、紅衣小女孩、玉山小飛俠傳說,也成為影視作品的改編基礎。
 

1946 《驚魂樓》
1954 《後窗》
1957 《基隆七號房慘案》
1959 《新里見八犬傳》
1960 《驚魂記》
1963 《鳥》
1964 《大武士大戰三頭龍》
1965 《四谷怪談》
1966 《畫皮》
1969 《怪談牡丹燈籠》
1970 《雨中怪客》
1973 《大法師》
1974 《歐洲大法師》
1974 《秋燈夜雨》
1974 《德州電鋸殺人狂》
1975 《藍橋月冷》
1976 《鬼嫁》
1976 《魔女嘉莉》
1977 《隔山有眼》
1978 《蛇郎君》
1978 《月光光心慌慌》
1979 《六朝怪談》
1979 《異形》
1980 《鬼店》
1980 《鬼打鬼》
1980 《十三號星期五》
1981 《鬼屋禁地》
1981 《屍變》
1982 《人皮燈籠》
1982 《台北大怪談》
1983 《陰陽魔界》
1985 《殭屍先生》
1985 《打鬼救夫》
1986 《天靈靈地靈靈》
1986 《五府千歲與囝仔公》
1986 《變蠅人》
1987 《周成過臺灣》
1987 《養鬼吃人》
1987 《倩女幽魂》
1988 《林投姐》
1988 《新奇門遁甲》
1988 華視《連環泡》「鬼月談鬼故事」單元
1989 《禁入墳場》
1989 《一眉道長》
1990 《第六感生死戀》
1991 《倩女幽魂III道道道》
1991 臺視《玫瑰之夜》「鬼話連篇」單元
1992 《雙峰:與火同行》
1993 《人肉叉燒包》海報
1993 電視劇《X檔案》
1994 《科學怪人》
1994 《夜訪吸血鬼》
1994 《四谷怪談》
1994 國興衛視《世界奇妙物語》
1995 《回魂夜》
1996 《驚聲尖叫》
1996 臺視《臺灣變色龍》
1997 華視《臺灣靈異事件》
1997 《是誰搞的鬼》
1998 《七夜怪談》
1998 《魔法阿嬤》
1998 GTV《神出鬼沒》
1999 《靈異第六感》
1999 《幽魂娜娜》
1999 東森《鬼話連篇》
1999 三立《戲說台灣》
2001 《神鬼第六感》
2002 《咒怨》
2002 《雙瞳》
2002 《THE EYE見鬼》
2002 《惡靈古堡》
2003 《咒怨》
2003 《鬼來電》
2004 《鬼影》
2005 《宅變》
2006 《詭絲》
2015 《紅衣小女孩》
2018 《粽邪》
2019 《返校》
2020 《女鬼橋》
觀臺灣第 54 期(2022.):怪談

《觀・臺灣》第 54 期《怪談》為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發行之季刊,全臺各地實體書店均有販售,線上購買點也將持續更新!
  1. 購買連結 博客來
  2. 購買連結 三民書局
  3. 購買連結 國家書店
  4. 購買連結  聚珍臺灣
  5. 購買連結  readmoo讀墨
  6. 購買連結  臺灣吧
文章資訊
作者 邱芊樺、陳慈蓉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刊登專欄 觀‧臺灣|臺史博
刊登日期 2022-07-26

文章分類 觀‧臺灣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