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報》充斥著 1930 年代日本通俗文化的關鍵詞──「エロ・グロ・ナンセンス」(色情・離奇・無厘頭),其中女性照片便是「エロ」(erotic)的主力。鏡頭底下的女性非常多樣、五花八門,除了海內外名人、明星之外,還有臺灣島上的臺人女性、日人的新嫁娘和名門千金等。刊物前期幾乎每期刊登〈結婚アルバム〉(新婚專輯,有時改為〈新婚アルバム〉)、〈令孃セクション〉(千金專區),介紹臺灣名門的新婚夫妻或單身千金,例如總督府評議員許丙的女兒「許氏碧霞」,嘉農棒球隊隊長吳明捷的妹妹「吳氏坤妹」,第 16 任臺灣總督中川健藏的女兒「壽子」和「田鶴子」,還有著名日人作家西川滿的妹妹「和子」等。
此外,除了以〈臺灣也有這種美腿〉為題刊登的藝妲照片外,原住民女性也被冠上「蕃山之花」、「modern girl」等標語躍上版面。甚至還有報導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今中山女中)女學生一日生活的套圖,標題為〈制服處女的一天〉,在當時想必引起讀者的各種想像。但不知為何,從 1934 年第五期以降,上述固定專欄消失了,除了少數女性照片如「台中州下專賣品小賣人主催美人人氣投票」參賽者半身照外,僅有疑似美國時尚雜誌《浮華世界》(Vanity Fair)的轉載照片。
被「消費」的女性形象
不僅是圖片,《畫報》中也經常以女性做為離奇報導的對象。例如女服務生的「同性戀事件」、男教師與女學生的「師生戀」、出身臺灣人望族卻淪落愛愛寮的「公主乞丐」等,以煽情的文字吸引讀者目光。雖然有時會刊登具有啟蒙或說教色彩的文章,如匿名臺灣女性的投書〈女性無知而成為男性的奴隸〉提倡「女性解放」,還有臺籍女牙醫師林氏招的訪談〈本島人婦人亦投身職業戰線〉等。但整體而言,無論其觀看的態度是同情或好奇,《畫報》上的女性普遍是通俗刊物「消費」的對象。
大師的少女時期
最後跟讀者分享一位穿著袴(和服寬褲)的女性獨照,她是出身嘉義的莊氏無嫌(1909-1998 年),歸化日本後改名為「莊司雅子」。莊氏專攻教育學,是研究福祿貝爾的權威,也是日本首位女性文學博士、國立廣島大學首位女教授。根據《畫報》圖說,該照片攝於 1935 年,當時她報考廣島文理大學(戰後併入廣島大學),是 17 名考生中唯一的女性,這是她考上後返臺,在臺北車站拍攝的照片。1945 年 8 月 6 日,美軍在廣島投下原子彈,她當時住在廣島,但很幸運地逃過一劫。
終生單身的她,在戰後選擇日本國籍、收養了被原子彈奪走雙親的孤兒,一生致力於兒童教育、和平教育的研究。拍攝這張照片時,她萬萬沒想到自己後來會成為日本教育學權威吧!如上一期介紹臺灣田徑好手林月雲般,由於《畫報》的通俗、八卦性質,有時會忽然出現這些後來成為名人者在無名時期的舊照,這或許也是翻閱通俗刊物的樂趣之一。
(本文作者為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後研究員,文藻外語大學日本語文系、長榮大學應用日語系兼任助理教授)
邁入50期的《觀・臺灣》以「過去整理術」為題,介紹6種過去整理術、5部關於記憶的電影。
首篇〈當臉書經營者面對爭議性歷史議題〉以「每刊必吵」的臺灣史爭議議題,理解不同版本的故事所為何來。臺灣史圈內熱議的話題,一般人其實無感,但可從身邊的地名、教科書的替換,〈政權更替如何影響地名的調整?〉、〈教科書中的臺灣史人物〉看改朝換代後政府如何打造集體記憶;而也有一些人,試圖蒐集所有可供追憶的素材,包括在海外遍尋史料〈到世界盡頭找回失落的臺灣〉、致力於開放政治監控檔案〈談促轉會如何準備「監控檔案之開放」〉、〈從學院臺灣史到大家的臺灣史〉,鼓勵大眾說自己的歷史,奮力對抗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