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讀後敢

讀了什麼,能夠變勇敢?讓我們召喚平時隱身在書頁背後的讀者,聽他們的故事──
(the ideas and opinions of the common reader)insignificant in themselves, yet contribute to so mighty a result.
──Virginia Woolf, The Common Reader

4 月 23 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所訂定的「世界閱讀日」,但在閱讀已經成為陳腔濫調的今天,我們不聊閱讀本身,而是想來談談正在閱讀的你。

身為一名普通讀者,你覺得閱讀是什麼?

許多人透過閱讀,在迷茫的人生道路上,找尋一縷可以穿過迷霧、指引方向的朝陽;也有許多人因為閱讀,在庸碌的日常生活中,停下來略作休息,摒棄繁雜瑣事,進入純粹的閱讀領域中,哭笑皆是向世界傾訴的訊號。

有些人在閱讀之後,甘冒生命危險也想將書本的意志傳遞給世人;有些人在閱讀之後,即便被送上宗教法庭也希望繼承他所堅信的真理;有些人在閱讀之後,獲得了再一次舉起武器、走上戰場的力量。

或許,閱讀從不虛無飄渺,而是能實際在每一位讀者身上產生有形的改變。這次專題,讓我們召喚那些「讀後敢(讀了____,就會變勇敢)」的人,讓平時隱身在書頁背後的讀者現身,聽他們的故事──

因為,現在此刻,正在讀著這些文字的你我,皆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行動的讀者。
 
非死 BOOK 的傳奇:到底是哪本書,讓全天下出版者「就算死了都要讓它問世」?
1991 年,日本筑波大學教授陳屍在校園裡,頸部被利刃刺中;兩年之後,挪威的出版人在上班路上中彈,倒臥自己的血泊中⋯⋯而他們,可能都是為了同一本書而惹禍上身。
「知識就是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戰裡,捐書的贏了燒書的,到底發生什麼事?
1933 年 5 月 10 日深夜,柏林歌劇院前,數以萬計的民眾齊聚一堂,要見證一場瘋狂的焚書儀式。同一時間,在美國境內,卻正在為戰場上的士兵募捐消遣的書籍。「書本是記憶的守護者,是來自過去的使者。」戰爭中兩個國家、截然不同的行動,竟是最後成敗的關鍵?
從望遠鏡開始的政治風暴:他是哥白尼日心說的最強讀者,憑著一本《對話錄》撼動整個天主教
哥白尼的「日心說」作品出版之後,世人的反應其實是──毫無反應。要等到伽利略上場,才真正將這本書推進眾人的視野中,可隨之而來的種種風暴,伽利略可以承受嗎?
其他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