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臺灣通史】早期清代臺灣旅行看這本準沒錯!編纂《諸羅縣志》、遊歷四方的逍遙奇男子──陳夢林

席名彥 2024-05-09

如果你即將前往一個未曾踏足的陌生之地,你會用什麼方法,來開始認識那個地方呢?

大膽的你,可能打算到了當地再直接問人,說不定能因此認識幾個新朋友;細心的你,也許會事先查閱旅遊網站的文章,來規劃最完美的旅遊路線;老派的你,說不定還會在背包裡放上一本介紹手冊,一路上按圖索驥,輕鬆實現自由行。

而在古代中國,也有一種類似於「地方介紹手冊」的書籍,專供讀者迅速了解帝國版圖中的任何一個地方,這種書籍稱作「方志」。

清朝統治臺灣的兩百多年間,官員們至少編纂了 33 本方志,其中評價最高的一本,即是成書於康熙五十六年(1717)的《諸羅縣志》。當時的諸羅縣,範圍「東界大山、西抵大海、南界鳳山縣、西南界臺灣縣、北界大雞籠山」,也就是說,現在的臺南以北、基隆以南,大約三分之二個臺灣都屬於諸羅縣!究竟是什麼人,能在三百年前寫出這本囊括大半片臺灣,更被譽為「歷代第一方志」的《諸羅縣志》呢?

那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漳浦奇男子、「他齋先生」──陳夢林。
 

要到早期清代臺灣旅行看這本準沒錯!編纂《諸羅縣志》、遊歷四方、心性逍遙的漳浦奇男子──陳夢林-1
《諸羅縣志》中的山後圖(Source: Wikimedia Commons)

遊學四方,備受賞識

康熙二年(1663),福建沿海一帶動盪不安,陳夢林的家人因此從故鄉福建漳浦,遷徙到閩粵交界之處的潮州避難,陳夢林因而在潮州出生。兩歲時,陳夢林失去了母親,無依無靠的他,被一名僑居潮州的浙江人林雄收養。成年後,陳夢林將自己命名為「夢林」,便是為了紀念其養父林雄。

在陳夢林的成長歲月裡,閩粵長期處於戰亂之中,明鄭軍隊與三藩之中的尚可喜、耿仲明等勢力先後起兵抗清,對地方影響甚鉅。因此在讀書之餘,陳夢林也留心經濟、軍事方面的學問。他在 14 歲時就曾親身出入戰地,即便面對戰地中漫天飛舞的投石、箭矢,陳夢林也絲毫不感到畏懼。

康熙二十五年(1686),陳夢林到貴州遊學,在諸多學生之間小有名氣,朋友慫恿他參加由學政官主持的縣試,他首次應試就考出第一,讓時任貴州黔西知府的黃秉中非常驚艷,打算推薦他進入太學。不過,受限於清代的省籍法規,黃秉中勸陳夢林應該回到籍貫所在地才能有所發展,陳夢林便輾轉前往他陌生的故鄉:福建漳浦。

當時的漳浦知縣陳汝咸,曾任職於中央的翰林院,學識相當淵博。陳汝咸在漳浦地方執政之餘,也熱心地開辦學術講堂,召集漳浦文人一同研究文學,不少人慕名而至,學生包括有藍鼎元、蔡世遠、阮蔡文等人,陳夢林來到漳浦後,便加入了陳汝咸的講堂,與上述漳浦文人結下深厚友誼。在陳汝咸主編《漳浦縣志》時,陳夢林也參與了相關工作,從中獲得尋訪地方、撰寫志稿的經驗。這段期間,陳夢林受到許多學者賞識,聲名愈廣,曾入選為福建最高學府「鰲峰書院」的講師,唯一的遺憾,是陳夢林始終無法在科舉上更進一步。
 

獻策立功卻遭遇變故

康熙五十年(1711),黃秉中升任福建巡撫,特地延攬陳夢林來當他的幕僚。那時,有一個叫做鄭盡心的大海盜,在官兵追捕下跑到閩浙一帶竄逃,行蹤難以捉摸,黃秉中為此貼出告示,懸賞千金。豈料,陳夢林一看到告示,便勸告長官說:「這樣是抓不到海盜的。」黃秉中錯愕問道:「為什麼?」陳夢林解釋道:「海盜逃上陸地,平民哪裡認得出來?就算認得出來,恐怕也因為擔心會被報復,而不敢通報。與其向民眾懸賞,不如以重金收買盜匪,讓他們出賣自己人,這才是抓賊的辦法。」於是,黃秉中依照陳夢林的計策行事,不久後,鄭盡心果然遭到同夥出賣,生擒大綁,押送北京。
 

捕盜之計立下大功,陳夢林卻無法開心地接受眾人掌聲,因為與此同時,他接到一則過於突然的消息:他的養父林雄過世了。林雄另有一名親生長子,也已不在人世,僅留下孫子一人住在浙江,陳夢林曾多次前往探望。至親逝世,加上本身年近半百,似乎讓陳夢林忽然對人生有了不同的感悟,他決定變賣掉大部分的田園土地,把所有錢財都帶到浙江,贈予林雄的遺孫,自己則一路上遊覽閩浙江洋、觀察地理,並一一拜訪過往恩師及其家屬後人,頗有從此淡泊官場之意。

在各地雲遊了幾年,直到康熙五十五年(1716),陳夢林才接到了一個讓他感興趣的新任務——前往臺灣,主編《諸羅縣志》。
 

臺灣山川、風俗盡收《諸羅縣志》!

邀請陳夢林到臺灣的人,名叫周鍾瑄,出身於貴州,25 歲中舉,43 歲被派任為諸羅知縣。來臺一段時間後,周鍾瑄發覺臺灣島上社會變化十分迅速,曾經是捕鹿的獵場,現在是民眾的居處;曾經是荒蕪的草地,現在是豐收的田園。然而,當時介紹臺灣的方志,僅有康熙二十四年(1685)編撰的《臺灣府志》,其後雖歷經不同官員的多次修纂,但許多記載都已不符合現狀,對地方郡縣的描寫也不夠詳細。周鍾瑄因此動念,希望在他的任期內,編修一本專門介紹諸羅縣的方志。
 

這時,周鍾瑄想起了曾於貴州遊學的陳夢林,陳夢林既富文才,又有修纂漳州、漳浦方志的經驗,正是適合擔任主筆的人選。於是周鍾瑄備妥請帖,請人送到陳夢林手中,而陳夢林欣然答應,渡海來臺,兩人一拍即合,共同展開《諸羅縣志》的編修工程。從康熙五十五年(1716)8 月開工,到隔年二月寫出文稿,僅僅耗費 7 個月的時間,陳夢林與周鍾瑄等人就完成了 12 卷的《諸羅縣志》。

編纂方志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抄錄前人已經寫好的資料,頂多再追加一些闕漏部分,但錯誤的資訊也可能因此一抄再抄、一錯再錯。陳夢林在編纂《諸羅縣志》時,使用的方式卻不同於前人,他一面參考舊文獻,一面細膩地考究查證,更正了不少舊版《臺灣府志》中的錯誤,足見其態度之嚴謹。此外,《諸羅縣志》也收錄了相當多以前未詳加記載的資訊,尤其是卷首附上的〈山川總圖〉與〈番俗圖〉,特別令人驚豔。
 

《諸羅縣志》山川總圖中,北部區域的部分(Source: Wikimedia Commons)

陳夢林認為,山川地理、文化風俗只靠文字難以傳達,而過去雖有輿圖,但太多錯謬之處,因此他特地重新勘查、測量,再命人繪製成圖,便是希望能讓讀者宛如親身經歷、親眼目睹。《諸羅縣志》中的圖畫確實相當可信,例如〈山川總圖〉在淡水河口地區所描繪的地形地貌,便與現在的臺北關渡一帶頗為吻合;而十幅〈番俗圖〉,描繪出臺灣平埔原住民插秧、會飲、舂米、捕鹿、採檳榔等生活景象,也成為極為難得的文化紀錄。
 

要到早期清代臺灣旅行看這本準沒錯!編纂《諸羅縣志》、遊歷四方、心性逍遙的漳浦奇男子──陳夢林-3
《諸羅縣志》中的番俗圖,描繪平埔族原住民採檳榔的樣子(Source:開放博物館)

完成《諸羅縣志》之後,陳夢林儼然已是「臺灣專家」,對當時的臺灣瞭若指掌。幾年後,朱一貴事件爆發,陳夢林為了保衛鄉土,應福建巡撫覺羅滿保之邀請隨軍出征,出謀劃策。最終,朱一貴在逃亡的過程中被庄民出賣,活捉獻官,一如海盜鄭盡心被捕的劇情又再度上映,雖然未有明確依據,但這或許又是陳夢林的計策再次奏效也說不定。
 

逍遙心性,不願出仕:天地何處非「他齋」?

平定朱一貴事件之後,陳夢林不願接受獎賞,提前回鄉。雍正皇帝即位時,有官員想要以孝廉推薦陳夢林成為舉人,他也推辭不就。陳夢林的諸多文友,後來都當上中央大臣,如蔡世遠,官至禮部侍郎;黎致遠,官至大理寺卿;沈近思,官至吏部左侍郎,這些好友們曾邀請陳夢林一起上京,陳夢林卻以腳不舒服為由,堅持不赴,可見其不願出仕的心意已決。

陳夢林的逍遙心性,也表現在他奇特的外號「他齋先生」上。據說陳夢林經常搬家,不論搬到哪裡,他都會把書房命名為「他齋」,意思是「別人的房子」。蔡世遠曾問他為何如此命名,陳夢林只回答道:「這就是別人的房子。我只是租下來住一下,但這終究是別人的。」

晚年陳夢林依然雲遊四方,甚至曾三度遊覽臺灣,寫下《臺灣遊後草》、《遊臺詩》等作品,可惜至今多已散佚,只有〈檨圃〉、〈望玉山記〉等少數詩文,因為收錄在縣志中而流傳後世。若有機會,不妨閱讀看看陳夢林的文章,以及經典的《諸羅縣志》,藉著這位奇男子的視角,重遊三百年前的臺灣吧!
 

延伸閱讀:
1.《臺灣通史─原文 +白話文注譯》
      
連橫著,蔡振豐 、 張崑將等譯,點此購買
2.《臺灣通史》
      連橫著,點此購買
文章資訊
作者 席名彥
刊登日期 2024-05-09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