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愚守傳統騎士道,以狂妄掩飾自卑: 納粹元帥戈林的矛盾後半生

江仲淵 2024-07-16
戈林在一戰後整頓德國空軍,被希特勒重用;然而,後來一連串剛愎自用的作為,導致他淡出德國軍隊。戈林於1945 年 5 月 9 日向美軍投降,隨即被開除納粹黨籍,並遭受軟禁。( Source: 公有領域 / Wikimedia Commons )
 

赫爾曼・威廉・戈林( Hermann Wilhelm Göring )出身貴族、生性叛逆,順從自己的意志行事。戈林的軍旅生涯,因為貴族身分扶搖直上;然而,他不安定於此,反而願意違背軍法,只為了練習飛行,又加入戰場的偵查任務。當他碰到難關,毫無猶豫就一頭撞上,撞出「鐵人赫爾曼」的美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成為德國空軍名將。
 


看了戈林風光英勇的前半生,或許你會覺得:「戈林不就因為是貴族才人生順遂嗎?」階級無疑是保護了戈林,同時餵養著戈林有恃無恐的性格。當眾人與他自己不停吹捧「戈林」, 一再膨脹「戈林」這位空軍王牌—像不停地吹氣球,終將會爆炸—英雄的外衣破掉之後,顯露的是戈林的惡棍內裡。一戰之後,戈林攜著英雄、惡棍這相互矛盾的性格,繼續順從自己的意志——這次,就沒有前半生那麼順風順水了。
 

矛盾大對決 1 :根深柢固的騎士道精神

一戰結束後,里希特霍芬聯隊遭到解散,隊長戈林因此遭到軍方解雇,返回慕尼黑與母親居住。由於戰後的經濟影響,戈林母親的生活變得非常困窮,教父也在奧地利無法聯絡。正當戈林正為生活費發愁時,英國空軍上尉法蘭克・博蒙特( Frank Beaumont )向他提供了資金援助。博蒙特曾於一戰時為空軍飛行員,被德軍擊落後成為俘虜,當時德軍食物極其缺乏,多數人都表示應該避免浪費,將他就地處死,而戈林卻抱持著貴族的騎士道精神,力主保護,使博蒙特得以存活。
 
戈林的貴族意志跟了他一輩子。二次大戰之初,戈林還將戰爭視作中世紀式的「騎士道」對決,他曾試探性地問過戰鬥機總監阿道夫・加蘭德( Adolf Galland ):「如果我要你對從戰鬥機跳傘降落中的飛行員開槍,你會怎麼做?」加蘭德深知戈林的性格,裝模作樣道:「報告國家元帥,我認為這是謀殺,我不會執行此命令,也會盡可能阻止這條命令傳到下面單位去。」戈林對這答案非常高興。
 
另一次,英軍的王牌飛行員──「無腿飛將軍」道格拉斯・巴德( Douglas Bader )遭到德國空軍擊落而成了戰俘,由於巴德之前出過意外,沒有雙腳,行動十分不便,他請求能否聯絡英方送來義肢,而戰俘營的長官卻將他當作笑話:兩軍交戰如火如荼,這怎麼可能呢?這件軼聞傳到了戈林的耳中,戈林高興地笑了起來:「我們當然會幫助他,加蘭德,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我們一直是這麼做的!」於是,二戰中出現史無前例的一幕:德國人專門開辟一條安全通道,通知英國空軍,讓巴德急需的假肢空降過來。
 
戈林的窮困生活並沒有持續很久,靠著一戰留下的名氣,他受到各國航空公司的表演邀請,他的特技飛行表演大獲好評,此一事業為戈林賺進了大量的財富。波登紹茲後來回憶道:「這時的戈林過著就像一位冠軍拳王的生活,有著大量的財富和美人作伴⋯⋯戈林還曾在信中提到他在倒滿香檳的浴缸裡度過了一夜。」戈林在這段時期賺足了大批銀子,跑到瑞典享受度假,遇見了貴族之女卡琳,卡琳當時已經是一位男爵的妻子,但由於戈林兒時教父與母親的特殊關係,戈林對於戴綠帽這事放得很開,絲毫沒有感到這是件見不得人的事, 1923 年 2 月 3 日,在卡琳退婚以後,心滿意足的戈林牽著卡琳的手,返回慕尼黑舉行盛大婚禮。
 
納粹元帥戈林與卡琳兩人在瑞典一見鍾情
戈林與卡琳兩人在瑞典一見鍾情( Source: Henry B. Goodwin,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
 
 

矛盾大對決 2 :認識德國工人黨

戈林在歸國後,戈林在慕尼黑國王廣場的一次政治集會中,與後來的納粹領導人阿道夫・希特勒( Adolf Hitler )見了面,希特勒對初次見面的戈林熱情發表政治觀,戈林深被其個人魅力所折服,希特勒也將這位功勳彪炳的空戰王牌視作可以利用的人才。 1922 年 12 月,戈林加入了納粹黨,或許是因為戈林的名氣因素,希特勒在戈林入黨後的短短四個月內,便將他任命為衝鋒隊總指揮。戈林在短時間內為衝鋒隊量身打造了軍事化訓練課程,大大改善了這支團體的素質,據聞,當衝鋒隊在路上行軍時,已有路人會向其鼓掌送行。希特勒對戈林頗為讚賞,他說道:「我交給他的是一群粗野的烏合之眾,但他在很短時間裡就把他們打造成一支為數 11,000  人的師。」
 
 1923 年,納粹黨員發展到三萬餘人,成為德國一支引人矚目的新興政治力量。這時,正值德國馬克暴跌,金融界一片混亂,法國、比利時又出兵占領了魯爾,激起了德國人民對政府的憤怒情緒和愛國熱情。希特勒認為奪取政權時機已到,他聯合德軍前總參謀長埃里希・魯登道夫( Erich Friedrich Wilhelm Ludendorff  ),企圖仿效墨索里尼向羅馬進軍,利用暴力推翻威瑪共和國。 1923 年 11 月 8 日晚上,一座位於慕尼黑的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特別熱鬧,為了慶祝即將到來的德意志共和國國慶日,慕尼黑政界和社會上的名流都參加了這場集會。希特勒眼見機不可失,在戈林率領二十五位武裝衝鋒隊人士的助陣之下前赴集會,發動「啤酒館政變」。
 
一起參與啤酒館政變的德軍名將埃里希・魯登道夫
一起參與啤酒館政變的德軍名將埃里希・魯登道夫( Source:  Alexander Binder,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
 
1923年納粹在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舉行會議
 1923 年納粹在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舉行會議( Source: Bundesarchiv, Bild 146-1978-004-12A / Hoffmann, Heinrich / CC-BY-SA 3.0, CC BY-SA 3.0 DE, via Wikimedia Commons )

 11 月 9 號,起義群眾魚貫離開啤酒館,準備在希特勒的帶領下前往慕尼黑政府奪權,但在半途中便遭到了大批軍警軍阻擋,形成僵持局面。正當情勢漸利於起義軍時,不知是哪位警察太過緊張,竟擦槍走火地開了一槍,隨後,警察們聞風開槍,站在最前方的戈林大腿和小腿都中了彈,大腿那顆子彈還貫穿了他的鼠蹊部,離動脈僅有幾公釐的距離。衝鋒隊隊員將他抬上車逃離現場,好在有一家猶太商人主動提供醫療幫助,戈林血流如注的傷口才得以止住。

 

矛盾大對決 3 :值得同情的癮君子

啤酒館政變失敗後,戈林為了逃避追捕而逃到了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在奧地利的這段時間,戈林為了取出那兩顆子彈開了好幾次手術,這時醫院用了嗎啡作為麻醉藥,使得戈林在傷勢痊癒後對嗎啡產生依賴,成為嗎啡成癮者。由於各項藥物的副作用加強了戈林對食物的慾望及吸收,戈林的體重因而飆升,從原本的壯碩身材,變成三百磅(約 136 公斤)重的大胖子。
 
後世許多人對戈林服用嗎啡的習慣抱持戲謔的態度,不過以戈林的角度來看,頻繁吸食嗎啡的這段時光,可說是他一生最不願提起的灰暗歲月。在康復前,坐臥病床的他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體態逐漸走樣,向來喜愛攀登高山的戈林,現在卻連下床都有困難!他試著停藥,不過即使傷口已經恢復,身體卻已經對藥物產生依賴性;他試著放下,街上的異樣眼光卻一再戳痛戈林的傷疤。不願接受現實的他,最終罹患嚴重憂鬱症。在一次自殺未遂後,戈林在妻子卡琳的鼓勵下進入精神病院醫治,經過一年多的治療後成功出院。 (許多人將精神病解讀為嗎啡的副作用,但在筆者看來,對於向來重視軍人儀態的戈林,體重飆升所帶來的負面衝擊,或許遠比毒品的恍惚來得恐怖。)

 

矛盾大對決 4 :手握空軍大權的動保魔人

啤酒館事變的失敗轉變了納粹的思路,戈林說:「我們再也不會發動政變了,我們只需把國內的局勢攪得更糟,這樣人們就會要求由國家社會主義者統治了。」果然,隨著經濟大恐慌的爆發,德國的經濟又回到了剛簽署凡爾賽條約時的低靡,希特勒大刀闊斧的政見受到民眾的愛戴,使納粹黨終於在 1932 年 7 月份獲得了 230 個國會席次, 1933 年 1 月 30 日,興登堡總統任命希特勒為總理,戈林成為內閣中僅有的三名納粹部長之一,地位隨著希特勒的崛起一路飆升,成為了國家航空部長。(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不准擁有空軍,於是戈林換個方向,將空軍稱為「國家航空部會員」,對外宣稱這是民間團體,而非軍事團體,這樣鑽漏洞的方式讓希特勒開心不已。)
 
戈林以國會議長的身份進入國會大廈
1932 年 8 月 30 日,戈林以國會議長的身份進入國會大廈( Source: Bundesarchiv, Bild 102-13803 / CC-BY-SA 3.0, CC BY-SA 3.0 DE, via Wikimedia Commons )
 

戈林在擔任航空部長後大肆狂言:「我要在兩年內使德國從一個毫無防禦能力的國家,變成一個令人生畏的軍事強國,而我的目標是在 1935 年底,擁有世界最強大的空軍編隊。」戈林以吹牛聞名於世,但這話他還真的信守承諾了——雖然實踐方式並不是身體力行,而是靠著與希特勒的親密關係,勸薦將空軍經費比例增高,或是削弱海軍的軍事力量,藉此分食海軍部分經費。最終,在戰爭開打前,納粹政府撥款的 640 億馬克,在軍備上有 40% 是用在空軍!
 
戈林對小動物有著難以言喻的愛惜之情。 1934 年,戈林在擔任普魯士邦內政部長時,通過了由他親自起草的「普魯士動物管制法」,規定嚴禁捕殺未成年的幼獸和懷孕的母獸,後來這法案經過增減後又推廣到了全國,成為了「帝國狩獵法」,這是史上最嚴苛的動物保護法。比如不准私自將狗培養成獵犬、不准強迫灌食禽類、以及不人道的屠宰方式,也禁止在不使用麻醉藥的情況下就剪短狗的尾巴和耳朵。更奇葩的是,戈林還規定要先將魚麻醉後才能宰殺、宰殺龍蝦時不准活活放進滾水,必須一刀斃命。嚴厲的法律遭到當時民眾的大力反對,戈林卻說:「我保證會將那些繼續把動物當作資產看待的人送到集中營。」此話不虛,他曾將一位漁夫送進集中營,原因僅因為他去釣魚時忘記買魚餌,抓起了一旁的青蛙切碎做魚餌。

 

矛盾大對決 5 :戰爭門外漢

從閃擊波蘭開始,無論是橫掃丹麥、入侵挪威,還是佔領表示中立的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甚至是對付號稱歐洲第一軍事強國的法國,德國軍隊所向披靡,然而,往往大戰打響以後,地面裝甲部隊總是大顯身手的往前推進,而空軍部隊只是個配角,戈林對此很不是滋味,還好,隨著德軍逼近敦克爾克後,陸軍的補給線脫得太長,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更重要的是,由於敦克爾克一帶是沼澤地形,坦克開入只會變成一團廢鐵,戈林於是毛遂自薦,向希特勒表示自己的空軍將會將留在敦克爾克的殘兵敗將給一概收拾,不料空軍支援過慢,主力空軍難以在第一時間接替陸軍攻勢,最終讓三十三萬聯軍從海上逃走,可以說,戈林的虛榮心成就了邱吉爾的「敦克爾克奇蹟」。不久後,德國空軍又在英國本土發起了不列顛空戰,在航程過長、燃料不足、精神耗弱、地勢陌生的劣勢下,掌握人數優勢的德軍最終慘敗,三千餘名訓練精良的飛行員僅因戈林的戰術錯誤而遭到了殲滅。
 
希特勒又將侵略的目光,投向了東方的蘇聯,發起了歷史上最大型侵略行動──巴巴羅薩行動,然而對英國皇家空軍作戰受挫的陰影,始終籠罩在戈林的心頭。為了給戈林打氣,希特勒以遺囑的形式,正式確立戈林為納粹政府的唯一接班人。為了這張空頭支票,戈林再次使出渾身解數,組織空軍對蘇聯展開了瘋狂進攻。正如大家所知,德國在軍事能力方面遠超過了蘇聯,一時將蘇聯打得落花流水,但隨著戰區的深入,德軍的補給線越拖越長,最終陷入了泥淖般的停滯。
 
 1942 年 11 月 19 日,蘇軍對在史達林格勒的德軍實施了反包圍,將 25 萬德軍圍困在城內,有經驗的將領都知道,在這鳥不生蛋,處處是彈坑廢墟的破地方,德軍是撐不下去的,因此一致要求立刻突圍,但戈林卻表示他的空軍可以向被包圍的德軍空投足夠的彈藥和糧食,這與希特勒「吃進去堅決不吐出來」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力排眾議,同意了他的行動。事實上,戈林對希特勒的承諾根本無法兌現,根據前線要求,空軍需要空投的物資每天至少需要七百五十噸,然而當時停留在東部戰線的運輸機過少,無法滿足於前線的需要,最終導致了德軍在史達林格勒災難性的失敗。
 
德軍後勤馬匹困在泥巴中
德軍後勤馬匹困在蘇聯境內的泥巴地中( Source: Bundesarchiv, Bild 101I-289-1091-26 / Dinstühler / CC-BY-SA 3.0, CC BY-SA 3.0 DE, via Wikimedia Commons )

在戈林的領導之下,德國空軍從無到有,一直到後來超英趕美,顯現戈林在軍隊建設上有天才般的效率,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在指揮作戰這方面高人一等。戈林缺乏戰略思考能力、崇尚騎士道精神、好大喜功,這三個點導致了德國空軍經常遭受本可以預防的失敗。他之所以能夠當上空軍元帥,除了在空軍建設上的貢獻,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對於希特勒的忠誠。

 

矛盾大對決 6 :備受冷漠的邊緣人

史達林格勒會戰後,戰爭的天秤倒向了盟軍一方,從 1943 年開始,同盟國空軍對德國本土實施戰略轟炸,一座座重要城市和工業重心毫無例外地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從前戈林曾經說過:「敵人的飛機不可能到魯爾(德國最大的工業區)上空,如果有一架飛機,那麼我戈林就改姓邁耶——赫爾曼・邁耶。」
 
「赫爾曼・邁耶元帥」一如往常轟炸別人,這次終於嚐到被轟炸的滋味。隨著戈林食言,以及戰略思維的無能,越來越多人開始不信任他,從這時開始,戈林開始從納粹高層的視線中消失。在高層的作戰會議上,戈林只是象徵性地出席一旁,鮮少有發言機會,甚至連希特勒也開始無視這位帝國元帥的存在,對他日益冷漠。戈林對自己的處境大發牢騷:「元首對我願來越疏遠,我對元首已經談不上有什麼真正影響了。」
 
隨著德國的敗局已定,戈林已對軍事不抱有任何希望,在被冷落的時光中,戈林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搜刮藝術品上。不知是附庸風雅,還是出於對藝術品的真心熱愛,戈林像一隻永遠吃不飽的獅子,大肆掠奪被占領區的藝術品,在二次大戰開打至 1944 年末,從西歐運到德國的波蘭文物共裝了 137 輛鐵路貨車,共計 4,174 箱, 20,973 件,單繪畫就有 10,890 幅,其中絕大多數為名家傑作。戈林在分給納粹政府沒有價值性的藝術品後,便把少數的珍貴畫作標註上 G (戈林的姓名簡寫)占為己有。戈林對此並不害羞,還專門買了幾棟別墅放置藝術品,大方邀請朋友來家裡參觀。戰後,戈林一部分的藝術品被盟軍繳獲,但大多數的珍品被他藏匿和掩埋,這些藝術品的去向,至今仍是不解之謎。
 
1945 年春,歐洲大陸基本上已經被盟軍給占領,開始由東西兩線直搗柏林,納粹德國的末日已經來臨。當失敗中不可避免地來到時,戈林決定拋棄希特勒逃出柏林,並親自以第三帝國全權代表的身分與盟軍媾和,在談判前,戈林向希特勒和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德語: Ulrich Friedrich Wilhelm Joachim von Ribbentrop )分別發去一封「逼宮」電報,戈林沒想到,這兩份為了第三帝國存亡而發起的電報,卻為自己的政治生命提前劃上了句號。接到電報的希特勒,認為這種行徑是叛變,他親自下令撤銷戈林一切職務,並開除了他的黨籍,黨衛軍也在第一時間踢開戈林的豪宅大門,逮捕了戈林全家,戈林遭到了軟禁。有趣的是,戈林被開除空軍元帥後,希特勒為了不影響德軍士氣,於是謊稱戈林體態肥胖導致心臟病發作,於是主動請辭。

 

矛盾大對決 7 :末路梟雄之死

 1945 年 5 月 8 號,德軍正式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條約,但是對戈林來說,這並不是振奮人心的救贖,亦非喪權辱國的悲痛,只不過是換了關押他的對象罷了。 11 月 20 號,戈林被美軍押往紐倫堡接受審判,戈林的案子特別難判決,他在戰爭結束時並沒有任官,且有與盟軍媾和,這使得軍事法庭頗為頭疼,但由於簽署過屠殺猶太人的協議,戈林難以逃脫,被選為第一位處以絞刑的戰犯。
 
戈林對於這項判決感到十分憤怒,並不是因為被判死刑,而是因為繩子與子彈:「我是一名軍人,一生都以軍人的身份度過,對於被其他軍人的子彈射早有覺悟。因此,能否以敵人組成的行刑槍隊來處死我?這絕非一個無理的要求。」然而,這項看似無傷大雅的請求卻被法庭卻一口拒絕。
 
「我絕不會死在絞刑架上,帝國元帥應該要有帝國元帥的死法。」 10 月 15 日晚,紐倫堡審判法庭將於凌晨對戈林實施絞刑,做完祈禱的戈林顯得格外沉靜,他躺在床上,將藏在衣服上的氰化鉀取出,將手臂抬到與臉同高處,做了個像是要遮臉的動作,嘴裡發出了「喀!」的一聲,三分鐘後,氰化鉀隨著血液的流通開始發作,戈林的呼吸開始急喘了起來,一旁的美國大兵立即大叫:「戈林牢房發生了緊急狀況!」在醫生趕到牢房之前,戈林已經斷氣。美軍搜了搜他的口袋,發現裡頭除了對牧師的道歉文、妻子的訣別書,還有兩個頗為戲謔的遺書。一篇給了典獄長,上頭話語頗多,重心卻只有一點:「你們的檢查制度非常嚴格,我很佩服,但可惜的是我還是偷帶氰化鉀成功了」;一篇給了拒絕以槍斃代替絞刑的委員會,開門見山的說道:「我本對你們槍斃我不存異議,然而想要將一位德國國家元帥施以絞刑是不可能的!」
 
戈林身上有著許多英雄和惡棍的本質,是一位融合諸多矛盾的人物,儘管戈林在表面上看起來奢華無度、古怪荒誕、妄想自大到有時候甚至像個小丑;實際上他能幹又機敏狡猾,就連紐倫堡主審法官諾曼・伯基特( William Norman Birkett )都曾評價:「戈林溫文爾雅、精明幹練、足智多謀,他很快就能看清狀況。」不過他在軍事戰略上的不切實際以及不思革新,最終加速了第三帝國的覆亡。
   
本文摘自江仲淵,《希特勒與帝國十大信徒》(秀威出版),文句、段落經故事 StoryStudio 編輯部調整。

文章資訊
作者 江仲淵
刊登專欄 江仲淵的歷史話本
刊登日期 2024-07-16

文章分類 故事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