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講到萬華飲食文化,會想到傳統市場、廟口夜市,與庶民小吃。如臺北城的蔬果魚肉彈藥庫:環南市場、第一果菜批發市場,幾座最知名的夜市:華西街夜市、廣州街夜市、西門町,還有古老的街廓,以及龍山寺等傳統信仰。奠基此上,觀光攤商、禮神敬品小販,與騎樓下的小吃店面,也由此因應而生。萬華,可以說是臺北最生猛有力的吃食區域,不只滿足我們日常走傱(tsáu-tsông)的飽肚需求,吃著吃著,我們彷彿置身歷史與時代場景之中,深刻感受到這片土地跟過去的連結。
川菜街、茶餐廳、咖啡店——西門吃的是鄉愁與老派
萬華舊稱艋舺,其源自康熙 48 年(1709)由陳天章等五人申請設立之陳賴章墾號,率領民眾至大佳臘(即今之臺北市大同與萬華區一帶)荒地開墾,因當地平埔族居民習以獨木舟(音 Mankah,漢人作艋舺)往來淡水河載運農土產,與漢人交易,船舟雲集的景象,便讓此地有了「艋舺」之稱。曾有著「臺北第一街」稱號的貴陽街,也是因為當時獨木舟的番薯買賣而崛起,最初可是叫做「番薯市街」呢!
如今貴陽街是西門町梗概,從賣蕃薯的街,走入西門町,瞬間被觀光客浪潮捲上。西門一帶鄰近中山堂等表藝中心,過去有許多戰後外省移民在此落腳生根,從事餐飲業小生意。比如川菜館子「黔園川菜餐廳」、「真川味」,庶民江浙館子「開開看」,體現出此地族群前後移入的多元底蘊。2020 年後,西門町更是移居來臺的港人熱愛開店營生的場所,比如茶餐廳、酒吧、獨立書店。在小巷內的獅鬥酒吧,螢幕總播著香港街景,牆上效法九龍皇帝書法畫滿白牆,老闆娘提供正宗港式週末茶餐廳的 AB 餐,自製魚餃跟蘿蔔糕,是在臺港人的鄉愁。
不過,若要帶初次拜訪的朋友逛西門,第一站通常約在成都路上的「蜂大咖啡」。經營一甲子的蜂大咖啡,好在經年不變。老派烘豆子風格,由在店家服務多年的叔叔阿姨萃出一杯一杯咖啡,搭配可到店頭巨大玻璃罐內找的桃酥、加了肉鬆的雞仔餅、鮑魚形狀甜餅等點心,體驗懷舊感十足的華洋飲食混搭。另一個成功將外來文化與臺灣味完美結合的店家,是日式料理店「美觀園」。時下臺灣不乏正宗日式料理、板前精緻體驗,但到美觀園吃手捲、炒烏龍麵,有點臺、有點日,非常親切。
西門町因應娛樂生活而生,在商業大樓與小巷,藏著許多政商名流、文人墨客聚會的愛店。比如年年入米其林必比登指南的劉山東牛肉麵,是許多臺北人的共同回憶;旁邊的加爾各答印度料理店,林懷民老師曾去吃過。獅子林大樓樓上有態度數十年不變的金獅飲茶,推車送點心,將時光凍結在隱密的樓層中。
藥草、鹹粥、珍珠餛飩——接地氣的臺味在廟口
接著轉往龍山寺,剝皮寮方向,街區大有可觀。
許多第一次來的旅人,會因為龍山寺公園空地眾多的無家者所震驚,但仔細觀察,這些無家者們已經發展出了一套適應露天的生活方式。而在這個街區做餐飲生意的人,販車走卒也好,商家也好,也大多反應著勞動生活所需,販售的食物常常是俗又大碗。
來到龍山寺門口,當你正嗅聞著禮佛花香,小巷深處悠悠飄出乾燥怪奇的青草茶香。在這裡,可以買到乾燥土藥草,以及煮好的涼茶——各種深淺褐色的草藥茶中,特別推薦嘗試一款透明的「地骨露」,這是蒸餾後所致,涓滴透明,氣味濃,清熱解毒。而龍山寺旁的中草藥文化,還不只於這種日常人們自己抓藥草健身飲而已。走到東三水市場外圍,與剝皮寮歷史街區相對的騎樓下,中藥行提供代客煎藥的服務。於是行走於此,時常伴隨白煙裊裊藥香。
走在剝皮寮,不能錯過鹹粥。萬華的鹹粥,琥珀色湯水常多過米飯,輕灑一抹油蔥脂香與芹珠,很少人只喝一碗的;而造訪鹹粥,人們通常意在紅燒肉,以紅麴醃成的炸紅燒肉搭配解膩嫩薑絲,還有豬肝與黑白切選,老派艋舺萬華風情。
在這一帶吃臺味點心,特別推薦餛飩。
臺式餛飩之精妙,在於個頭小,靈動,肉餡不多但充滿空氣感,細嫩的薄麵皮柔軟無方。在湯裡點上白胡椒和芹菜珠,就美味非常。超過 50 年的「好味老店珍珠餛飩 1968」是一絕,另一頭西園路騎樓上的「藍居古早味餛飩麵」也不能錯過這裡的餛飩一樣包得渾圓小巧,樂趣是可悠閒遙望青山宮。
建於咸豐六年(1856)的艋舺青山宮,奉祀泉州人的靈安尊王,每年的艋舺大拜拜,講的就是熱鬧騰騰的青山王祭典,是臺北宗教信仰生活不能錯過的風景。廟口小吃之美,還有冰果攤,當季各色水果斷面排列在冰涼結上水珠的玻璃面裡,引誘人坐下來吃一盤醬油薑汁番茄,喝一杯臺味木瓜牛奶。說到萬華廟宇,還有一間位於舊時河道旁,歷史比龍山寺、青山宮、清水巖都還悠久的媽祖廟「啟天宮」,原是經營木料行虔誠信徒家的神明,因為靈驗,讓小舟來往運送生意蒸蒸日上,被暱稱為「紅船媽祖」。紅船媽祖外頭就是廣州街夜市步行區。走去參拜的路上有得吃,首選蚵仔煎、白甘蔗汁、刈包、四神湯。
麵包、滷味、酒場——舊市場的新生命
走完上述這些古老的街區,如果想要體驗都市設計更新過的歷史建築,那必定是走到東三水街市場與新富市場一訪。路口的麵包烘焙店,除了賣麵包、漢餅,還有過節用的壽桃、拜神用的紅棗米糕、米龜;給神明吃,也給人吃。東三水市場整理得井然有序,攤攤陳列如展覽。這裡可以買到很美味的炸物,滷好煮好的雞胗、雞肝、油雞,也有外配開設的水餃舖子,同販售噴香辣油。
新富町文化市場乃是 1935 年落成,彼時導入先進的設計思維,把建築蓋成馬蹄形,中間有長型天井,市場中備有製冰室,以保採光、通風、保鮮。如今經過忠泰基金會經營管理,已經變成了都市策展交流空間,其中的萬華世界下午酒場,歡迎來客下午就外帶市場熟食進來喝一杯。可說是以策展空間思維,讓老派街區、老派吃食有了不同出場的方法!
萬華延河流而生的貿易歷史,古老的信仰與傳統文化,讓街區在臺北城市裡特別有活力。如果找一地區說明穿越時空的臺北滋味,那萬華必是不能錯過的。從清晨到夜晚,從小吃到大餐,日常買菜到飲酒作樂,都有氣味十足的城市風景。來萬華,得美味!
展覽|城市結所:交織萬華記憶的體驗設計
— 15 人生活故事 x 10 個創意靈感 x 3 種在地新玩法
展期|2023.11.3(五)-12.17(日)10:00-18:00(週一休館)免費參觀
地點|新富町文化市場(臺北市萬華區三水街 70 號,近捷運龍山寺站 3 號出口)
你上次來萬華是什麼時候?擁有逾百年薈萃歷史的城市,在外地人眼中,它是大臺北離神最近的地方,總是帶著心願造訪;青草巷、花街與夜市小吃,則是大眾印象深刻的特色標籤。然而在疫情過後,人們又該如何發掘這個雜亂繽紛的城市「裏」魅力呢? 2023 年,新富町文化市場推出年度展《城市結所:交織萬華記憶的體驗設計》,將燈光聚焦於 15 位萬華在地生活者,以他們的日常故事作為核心,並邀集國內外 4 組創作團隊,發想 10 個創意靈感,以香氣、聲響與飲食等體驗媒介,設計 3 組不同以往的城市遊程,探索城市與人們之間,複雜多樣的交織「結點」,解鎖萬華文化的光譜萬千,創造通往未來的新體驗。即日起至 2023/12/17,邀請你與萬華再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