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古人也酒駕!歷史上文學家的酒駕排行榜 TOP 5

廖泊喬 2021-02-04

農曆春節即將來臨,過年親朋好友相聚,難免飲酒作樂,除了在家聚會,出遊與拜年應酬更不可少,一不注意,就有可能帶著醉意開車上路,而春節期間酒後駕駛的肇事率,也往往是全年度最高。然而,不是只有現今社會才酒駕,歷史中也有各種酒駕故事,讓我們一同看看歷史上文學家們酒駕排行榜吧!


第五名──劉禹錫

劉禹錫(Source: Wikipedia

 

寂寂獨看金燼落,紛紛只見玉山頹。自羞不是高陽侶,一夜星星騎馬回。

──《揚州春夜,李端公益、張侍御登、段侍御平路、密縣李少府畼、秘書張正字復元、同會於水館,對酒聯句,追刻燭擊銅缽故事,遲輒舉觥以飲之,逮夜艾羣公沾醉,紛然就枕,余偶獨醒,因題詩於段君枕上,以志其事》

 

劉禹錫和幾位朋友聚在一起,限時相互作詩比賽,超過時間就要罰酒。限時的方式是以蠟燭燒盡時,大家「共叩銅缽」作為停筆的時間標準,因此又叫作「擊缽詩」。


由此觀察,雖然詩中劉禹錫沒提到自己喝酒,但以這樣的聚會場合看來,不可能不喝。如同詩題提到的,若是罰酒,常常一不注意就喝到自己的酒量臨界值。半夜劉禹錫的朋友們醉倒的醉倒、睡著的睡著,劉禹錫可能詩寫的快一些,被罰的酒也少一點,他自認還清醒著,所以寫完這首詩,就偷偷騎馬回家了。


大家看看,這就是酒駕啊!!!


一般對酒駕的定義是「在酒精、酒類飲品的影響下,控制並駕駛機動車輛(有時也包含單車、具發動機之機械以及騎馬)。」也就是說,只要體內還存有酒精,只要是開車上路,就算是酒駕。而酒駕在現今社會絕對是違法的行為,可能觸犯「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或「刑法」。


劉禹錫的情況正是最常不小心酒駕的時機點──「朋友聚會」後。讓我們想想,若是在臺灣,有可能是在居酒屋、熱炒店、薑母鴨、羊肉爐等常見加酒料理的餐廳裡,一群好友開心相聚,就會有人主動起頭,一手一手的叫酒,一杯一杯的乾杯,甚至一桌一桌的敬酒,酒酣耳熟後,原先大家是怎麼來到聚會場合的,便容易被忽略。


坐車來的坐車回,開車來的開車回,一切似乎安排有序。然而,身上酒精濃度達到一定的量又再開車上路,將使身體與精神都受到酒精的影響,就成了酒駕!若劉禹錫身在今日臺灣社會中,警察一臨檢,他可就麻煩大了。


第四名──賀知章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退隱時的劇照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杜甫《飲中八仙歌[1]》


杜甫的詩中寫道,賀知章醉後騎馬,騎得東倒西歪如同開船一樣晃,他一時眼花往井邊晃了過去,不小心掉進井裡,竟然就在井底睡著了。


晚年的賀知章善飲酒是當代有名的,他身旁個個都是酒量大的名人,李白是他換帖的喝酒兄弟,兩人瀟灑的金龜換酒故事現仍流傳著,而杜甫竟然還巴結他,尊稱他一聲酒仙,在《飲中八仙歌》詩中還將他排在第一位。


若杜甫的詩屬實,那賀知章的命算是撿回來了。試想,酒駕而自撞的賀知章不知是撞暈了或是太醉了,掉到井裡竟然不感疼痛,井水冰涼的刺激也沒有讓他醒來,若再久一點,性命安全實在堪憂。(杜甫也真是的,這樣寫出來真的好嗎?)


一旦酒精濃度超標,人就可能會昏迷到不省人事,賀知章的這個「眠」相當有可能就是這樣。雖然每個人體質不同,但大部分人若是呼氣酒精濃度(「酒測值」)達到每公升 0.75 毫克以上,就可能有嗜睡表現,若是酒測值達到每公升 1.5 毫克以上,則可能陷入昏迷狀態。


一個人在昏迷狀態中,對於外在的聲音刺激、疼痛刺激都沒有反應,也就是捏也捏不痛、叫也叫不醒,這不管是不是在開車,都是影響生命安全的。


然而,臺灣酒駕法規訂的標準,與上述提到導致昏迷的酒測值相比,低了許多。現行臺灣對於酒駕的規定是,若呼氣酒精濃度達到每公升 0.15 毫克至每公升 0.24 毫克之間,會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進行罰鍰、移至保管車輛與吊扣駕駛執照。然而,若是呼氣酒精濃度達到每公升 0.25 毫克以上,依照刑法之公共危險罪,則可能要面臨罰金、有期徒刑與沒收車輛。


可能有人會覺得為什麼要訂得如此嚴格?明明酒測值 0.75 以上才有嗜睡表現,為什麼 0.15、0.25 就有相關罰則?由於統計研究指出,酒測值若達到 0.25,駕駛肇事的機率會是一般駕駛肇事的 2 倍,這是因為駕駛在酒精的影響下,對速度、距離的判斷都會變差,即時反應也變得遲鈍,因此酒駕的法規會相對嚴格許多。


回到賀知章,他已經醉到不省人事還騎著馬,濃度肯定不低,若賀知章生長在現今的臺灣,除了要被罰錢外,他的車,不對,他可憐的馬或許也要被「移置保管」了。

 


第三名──杜甫

杜甫(Source: Wikipedia

甫也諸侯老賓客,罷酒酣歌拓金戟。騎馬忽憶少年時,散蹄迸落瞿塘石。⋯⋯向來皓首驚萬人。自倚紅顏能騎射。⋯⋯不虞一蹶終損傷,人生快意多所辱。職當憂戚伏衾枕,況乃遲暮加煩促。明知來問腆我顏,杖藜強起依僮僕。語盡還成開口笑,⋯⋯何必走馬來為問,君不見嵇康養生遭殺戮。

《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2]》


杜甫我啊喝著酒、唱著歌,高舉著手中武器作樂。當我騎上馬,忽然回憶起年輕時縱橫馳騁的樣子,當時馬蹄竟把瞿塘的石頭都踩碎了。⋯⋯許多人看到騎馬的是蒼蒼白髮的我,好像都很吃驚,但我倒覺得自己現在酒後的紅潤臉色,就如同年少時紅撲撲的臉蛋,當時能騎馬射箭,我自認現在也可以!⋯⋯沒想到一不注意,我就從馬背上跌了下來,挫折與羞辱總在人生特別得意時相應而生。正當我憂心忡忡地躺在床上,想到年紀已大,就更苦悶煩燥。


然而我這些朋友們,明明知道我的狀況,還(帶著酒)來拜訪,我也只好厚著臉皮、拄著拐杖,請人把我扶起來招待大家。沒想到當我說完來龍去脈後,大家都笑成一團,⋯⋯大家問我喝酒騎馬的原因?我也只能回答:「你們沒看到嵇康好端端地在家養生延壽,也是被人殺害了啊。」


杜甫除了記錄賀知章醉後的誇張行為外,自己竟也不遑多讓。賀知章因酒駕而落井,杜甫也因酒駕不小心落馬受傷。特別的是,杜甫的好朋友(酒友)們聽說杜甫受傷躺在床上,竟然「攜酒相看」,還在他面前大吃大喝,以絲竹樂助興。


杜甫當下心情應該很複雜,無怪乎他最後會說「君不見嵇康養生遭殺戮」,我杜甫酒駕雖然危險,但與其在家養生卻惹禍遭害,不如飲酒駕馬,好歹這是自己選擇承擔的啊!


杜甫代表的情況是,就算體內酒精濃度不是非常高,酒駕也存在著其他危險。酒精十分影響大腦的功能,若在酒測值為每公升 0.15 毫克到至每公升 0.24 毫克之間,就很有可能失去判斷力、降低控制力與影響感覺的接收。


失去判斷力,指的是對周遭環境和車況變得缺乏警覺,且對相對速度及距離的判斷力變差,因此,無論是保持距離、是否煞車與轉彎的判斷力都會減弱;降低控制力則反映在加速與煞車中,駕駛當下是否超車、是否煞車等待紅綠燈、警察攔檢是否要拒絕,在控制力減弱之下,駕駛會做出與平時不同的舉動。


影響感覺的接收則包含身體平衡的協調能力減弱與視聽覺的靈敏度下降。醉酒的人走起路來東倒西歪,若是騎機車,則容易摔車滑倒(臺語:犁田),開車更可能因為視聽覺的靈敏度下降、空間感覺改變、與方向盤的掌握度不佳,導致車禍的可能性增加。


杜甫的這個「一個不小心」啊,不外乎就是判斷力、控制力和接收感覺的能力受酒精影響下的結果啊。

 


第二名──李清照

李清照的畫象(Source: 清人摹 / Public domain)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

 

我時常記得在溪邊的亭臺遊玩,玩到傍晚,喝醉了酒,不知道回家的路在哪。我玩的盡興,天黑時往回划,卻誤划到荷花池的深處。我划呀划的,驚動了滿灘的水鳥,他們一時都飛了起來。


這是李清照的代表詞作,較為可信的寫作時間應是出嫁之前,尚未 18 歲時的作品。未成年少女李清照所謂的「沈醉」,不知道醉到多深,她玩得盡興,醉得連回去的路都分辨不出來,想駕船回家卻被荷葉絆住了。李清照並非駕車或駕馬,而是駕船,很顯然地,她酒駕,還是未成年酒駕。?


誤入藕花深處」算是自撞。還好駕船時一切平安,僅僅撞到荷花池,不然嚴重到出了什麼事,我們可能就沒有這麼多詞需要背了(咦)。詞中「爭渡,爭渡」,似乎突顯了找不到路而著急的心情,正當醉酒的李清照邊划邊思考怎麼樣才能划出荷塘時,忽然,水鳥被她打擾而撲翅驚飛,李清照不知道是否因此嚇到?是否因此清醒一點,終於找到回家的路?


一般人若是酒駕初犯,可能要強制參加酒駕違規「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同時吊扣駕照,一直要等到扣留期限到了,才能領回駕照重新駕駛。


不過,李清照若是在現今社會酒駕被抓到,可能更為麻煩,因為她未滿18歲,很可能根本是無照駕駛。雖然她無照可被吊扣,但未來還是會被限制考駕照一年,將更讓李清照擔心的事是,不只李清照本人要上課,連李格非(李清照父親,此作為監護人)也都要請假陪同她來上道安講習,回家後,她的處境可能不太妙⋯⋯ 為了預防李清照酒駕自撞,我們試著幫她想些方法。


如果回到那時,李清照或許可以問問有沒有喝酒的朋友,請朋友幫忙駕船回家,或是在溪亭多睡一會兒,酒退後再作打算,可惜她不能直接打電話回去,不然請家人接送也是好主意。


若是在現今,李清照喝完酒要回家,她可以請計程車(船)司機送她回去,隔天再來取船。或是,現今臺灣大城市有「代理駕駛服務」,李清照一通電話,就有代駕司機來接她,開她的船、送她回家,李清照原本划槳的雙手正好空出來寫詞,這樣不是一舉數得嗎?

 

第一名──山簡

山公出何許,往至高陽池。日夕倒載歸,酩酊無所知。時時能騎馬,倒著白接䍦。舉鞭問葛疆:何如并州兒?

《晉書・山濤傳》(2021)


這段歌謠出自於史書《晉書》之中,《世說新語[3]》也有收錄,而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則單把這首歌謠收在雜歌謠辭內,又作《襄陽童兒歌》。當時襄陽兒童會哼唱這首歌謠。他們唱著:山簡先生要出門,要去哪裡呢?一定是要去高陽池(喝酒)吧。


傍晚時他會被車載回官署,酩酊大醉什麼也不知道。有時候山簡先生還想騎馬,但仍醉著,竟然把白帽戴反了。他策馬揚鞭、向身旁的隨從葛疆問道:「我和你故鄉并州的遊俠比起來,誰比較厲害呢?」


山濤是有名的「竹林七賢」之一,號稱能喝八斗的酒。他的兒子山簡也不遑多讓,附近常去的園池就被他命名為「高陽池[4]」。山簡喝醉後,若不是路倒後被撿屍載回,就是衣衫不整、連帽子都戴反,兒童們這樣唱著歌謠,他也不以為意,不知道有沒有對旁人造成什麼麻煩。


難以想像當時的山簡是鎮守襄陽的將軍,就算政權不穩定,他還是終日喝酒。更不要說他年輕時勤奮積極,升官快速,還多次上奏皇帝舉薦賢才呢。


讓山簡的聞名於世的不是他的功績,而是他的醉態。無論是庾信的《楊柳歌》「不如飲酒高陽池,日暮歸時倒接籬。」或李白的《襄陽曲》「山公醉酒時,酩酊高陽下。頭上白接籬,倒著還騎馬。」甚至是蘇軾詩中的「無弦且寄陶令意,倒載猶作山公看。」(《歐陽晦夫遺接䍦琴枕,戲作此詩謝之》)與辛棄疾詞中的「昨夜山公倒載歸,兒童應笑醉如泥。」(《定風波》)歷代文學家不斷傳唱著「山簡醉酒」的形象。


山簡不問世俗的眼光、不拘繁瑣的禮節,酩酊醉酒後騎馬,馬上說出的狂言豪語,都成為文學歷史上不斷再現的主題。不過,認真思考,他還是算酒駕啊。

當山簡酒醉被載回後,因為自覺酒退了,所以短時間內又跑去酒駕(騎馬),其實這在現今社會中也蠻常見的。主要是因為逐漸退酒時,有些人會自認意識已經恢復,駕駛應該沒有什麼問題而錯估形勢開上路,但由於當下這些人的判斷力、控制力與平衡感還沒有全然恢復,這時候冒然駕駛,其實極為危險,肇事機率也隨之增加。


退酒要退得乾淨,得根據酒精在體內的代謝速度。一般建議喝酒後至少半天(12 小時)到一天(24 小時)再開車才較安全,不過,個人體質和喝酒量也會影響退酒速度。也就是說,前一晚飲酒,隔天一早駕駛時也可能還沒退乾淨,即使酒精濃度已經降至零,仍可能會有注意力不集中、判斷力較差等表現,此時駕駛還是比較危險的。


像山簡這樣反覆酒駕的人,在現今臺灣社會中,可能會被吊銷駕照。若他想重新駕駛,必須重新考照,考照前他要完成酒駕防制教育訓練,同時可能也要搭配酒癮治療。而在山簡考照通過後,必須在車(馬?)上加裝「酒精鎖」(車輛點火自動鎖定裝置),為期一年內,山簡只能駕駛裝置酒精鎖的交通工具。


酒精鎖會連結交通工具的啟動系統,要解鎖才能行駛,而解鎖的條件就是駕駛對酒精鎖吐氣時,沒有被檢測出酒精濃度,才能正常啟動行駛。山簡若是知道有這些規定,不知道能不能在酒駕前多想一下呢?


酒後不開車

以上這些詩詞裡的古人酒駕小故事,正好都與今日酒駕情形有所呼應。酒駕造成的影響是無法預測的,酒後當下的判斷力、思考力、空間感將無法控制地下降,但當下要不要喝酒、適不適合喝酒,則是自身可主動控制的決定。


醫師提供臨床經驗與研究,公衛學者亦針對酒駕相關的肇事與傷亡事件加以檢視,並細緻地提出可接受的酒精濃度上限,法學專家則研究制定相關罰則,共通點都是希望能降低酒駕造成的影響。


2019 年 7 月酒駕相關新制正式實施,包含汽、機車駕駛人酒駕的罰鍰加重、同車乘客連坐處罰、加裝酒精鎖、自行車等慢車酒駕也訂立相關法條等,再再都是為了減少酒駕與其造成的傷害。無論過不過年,大家還是要記得經典的這句:「酒後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1] 《飲中八仙歌》: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2] 《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甫也諸侯老賓客,罷酒酣歌拓金戟。騎馬忽憶少年時,散蹄迸落瞿塘石。白帝城門水雲外,低身直下八千尺。粉堞電轉紫遊韁,東得平岡出天壁。江村野堂爭入眼,垂鞭嚲鞚凌紫陌。向來皓首驚萬人,自倚紅顏能騎射。安知決臆追風足,朱汗驂驔猶噴玉。不虞一蹶終損傷,人生快意多所辱。職當憂戚伏衾枕,況乃遲暮加煩促。明知來問腆我顏,杖藜強起依僮僕。語盡還成開口笑,提攜別掃清谿曲。酒肉如山又一時,初筵哀絲動豪竹。共指西日不相貸,喧呼且覆杯中淥。何必走馬來為問,君不見嵇康養生遭殺戮。


[3] 《世說新語・任誕》: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莫倒載歸,茗艼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箸白接籬。舉手問葛彊,何如并州兒?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中,也提到形容山簡醉酒的這段歌謠,然文字些許不同,可能為口語相傳,可互相做為參考。


[4] 高陽:出自於「高陽酒徒」,漢初酈食其對劉邦自稱「高陽酒徒」,讓劉邦接見了他。其後,高陽酒徒用來指嗜酒而放蕩不羈的人,高陽也成為酒的代稱。

文章資訊
作者 廖泊喬
刊登日期 2021-02-04

文章分類 故事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