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我要找的歌並不存在,我得自己來寫。」主婦歌后 Helen Reddy 與第一首女權主義聖歌的誕生

2021-10-09

在 1973 年的葛萊美獎頒獎典禮上,嘉賓們屏息等待,究竟,今年的「最佳流行女歌手獎」會獎落誰家?
 

這是葛萊美獎最重要的獎項之一 [1] ,典禮前夕,人們不斷的討論、猜測,卻沒人敢肯定。因為,當年被提名的歌手,包括已經贏得三座葛萊美獎的流行天后芭芭拉.史翠珊 (Barbra Streisand),和有著「靈魂樂女王 」(The Queen of Soul)稱號的艾瑞莎.富蘭克林(Aretha Franklin),競爭者可以說是「個個有希望、人人沒把握」。
 

終於,答案揭曉。上臺領獎的,是三十一歲的澳洲歌手——海倫.芮蒂(Helen Reddy)。
 

臺下的眾人或許有些驚喜,但不意外。儘管海倫.芮蒂沒有芭芭拉.史翠珊的天后氣質,但讓她獲獎的那首〈我是女人〉(I Am Woman),已經在美國告示牌百大單曲榜(Billboard Hot 100) 上蟬聯 22 週,更在 1972 年底衝到第一名。海倫.芮蒂實至名歸,成為葛萊美獎史上第一位獲獎的澳洲籍歌手。
 

然而,真正讓人驚訝的,是她接下來的得獎感言:
 

我要感謝丈夫,是他讓我的事業成為可能。我也要感謝主,是她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And I would like to thank God, because SHE makes everything possible.

單程機票 One Way Ticket [2]

1941 年海倫.芮蒂出生在澳洲墨爾本的一個演藝世家。
 

她的父親馬克斯(Max Reddy) 是一位演員,曾在二戰期間,擔任澳洲軍隊娛樂單位的士官;而她的母親史黛拉.坎貝爾(Stella Campbell) 則是澳洲歌舞雜耍劇(Vaudeville) 女星,不僅能歌善舞,更曾經進入電視圈,在電視影集中扮演過許多角色。另外,芮蒂同母異父的姊姊托妮.拉蒙德(Toni Lamond) 也是澳洲知名的全方位藝人,跨足演員、歌手、諧星以及舞者,演藝事業正好始於海倫.芮蒂出生這年,後來更拓展到美國與英國。
 

出生在一個這麼星光熠熠的演藝世家,海倫.芮蒂在四歲就被推上舞臺,跟著母親學習唱歌跳舞。母親更是不斷告訴小芮蒂:妳會成為明日之星。父母的光環和家庭的養份,奠定了海倫.芮蒂的演藝基礎,卻也給了她相當與眾不同的叛逆期。由於家人經常在各地巡迴演出,聚少離多的生活時常伴隨著爭吵;青春期的海倫.芮蒂認為自己不適合這樣的生活,於是下定決心長大之後要成為一名「家庭主婦」與「母親」。
 

懷著這份叛逆,海倫.芮蒂在二十歲,就選擇放棄進入演藝圈的機會,和年齡有些差距的肯尼斯.維特(Kenneth Claude Weate) 結婚,並生下女兒崔西(Traci)。但離婚接踵而至。
 

成了單親媽媽的芮蒂,為了負擔自己與女兒的生計,又再次回到舞臺上。不同於小時候的現場歌舞雜耍,芮蒂這次選擇利用大眾媒體的力量。她開始在廣播、電視上展現歌喉,並且參加電視臺的歌唱選秀節目。終於,芮蒂憑藉自身的實力,在澳洲九號電視臺(9 network) 的選秀節目「Bandstand」中,贏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海倫.芮蒂在1965年的澳洲選秀節目「Bandstand」中演唱〈I Belong〉↑↑)

第一名的獎賞,是一次前往美國水星唱片(Mercury Records) 錄製單曲的機會。對於剛踏上星途的芮蒂來說,這無疑是最好的禮物。於是在 1966 年,海倫.芮蒂帶著三歲的女兒和一個手提箱來到紐約,希望可以在這裡履行她的第一份唱片合約。
 

然而,事實卻是殘酷的。
 

水星唱片的承辦人否決了「錄製單曲」一事,表示芮蒂的獎賞,頂多是獲得水星唱片的一次「試鏡」機會。而唱片公司也已經透過「Bandstand」的節目畫面進行試鏡,對他們來說,海倫.芮蒂的演唱表現並不足以獲得任何唱片錄製機會。
 

儘管結果令人失望,但這位單親媽媽在來到紐約前就已經鐵了心,決定不回澳洲去了。於是,她用僅剩的兩百元美金,為自己和女兒在紐約租了間廉價套房,準備在這個陌生的環境,從零開始。
 

她相信,要發展音樂事業,在紐約總是會有機會的。
 

相信音樂 I Believe in Music [3]

1960 年代的西洋流行樂壇,是男子搖滾樂團的時代。舉凡披頭四(The Beatles)、海灘男孩(The Beach Boys)、滾石樂團(The Rolling Stones)、傑佛森飛船合唱團(Jefferson Airplane)、清水合唱團(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 等族繁不及備載,男子團體當道,也就壓縮了許多個人歌手的發展空間。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1961 年海灘男孩在加州出道,發行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是海灘音樂的經典代表樂團↑↑)
 

在這個時間點,海倫.芮蒂想要隻身打入樂壇並不容易。沒有工作許可證的她,只能暫時在紐約三河旅社(Three Rivers Inn) 的酒廊裡駐唱。
 

不過,1960 年代也是反主流文化運動 [4] 風起雲湧的年代。動盪的國際政經局勢,反而讓流行音樂獲得全新的能量,人們不再關心那些小情小愛,許多歌手也不再無病呻吟、賦新詞強說愁。他們開始在歌詞中結合社會議題,唱出對大同世界的嚮往,同時抗議現實的不公不義。
 

這股創作風氣,在 1970 年代初期達到高峰。像是 CSNY 紀錄肯特州立大學槍擊事件 [5] 所寫下的反抗議聖歌〈俄亥俄州〉(Ohio),約翰.藍儂(John Lennon) 期盼世界和平的經典名曲〈想像〉(Imagine)、柯提斯.梅菲爾德(Curtis Mayfield) 聚焦少數族裔生活困境的黑人剝削電影 [6] 原聲帶《超級蒼蠅》(Super Fly),當然也不能忘記馬文.蓋伊(Marvin Gaye) 回應越戰、種族歧視、環境保護、貧窮與藥物濫用議題的專輯《發生什麼事》(What’s Going On)。
 

流行音樂與現實社會的連結越來越緊密,成為當時樂壇的顯學。早期那些白白淨淨、只唱情歌的鄰家男孩樂團模式於是逐漸式微;在 1970 年代的樂壇裡,只要能唱出特定族群的心聲,甚至在形象上成為他們的代表,你就有機會大放異彩。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1970 年代風格強烈的艾爾頓.強↑↑)


看看艾爾頓.強(Elton John) 和大衛.鮑伊(David Bowie) 的華麗服裝與充滿個性的演出模式,以及艾瑞莎.富蘭克林為民運人士支付保釋金的舉動 [7], 都一再向大眾傳遞了他們的身份認同,這樣的身份,更成為他們在樂壇發光發熱的主要原因。
 

那麼,海倫.芮蒂呢?
 

我是女人 I Am Woman [8]

時間回到 1968 年,海倫.芮蒂來到美國的兩年後。在酒廊的駐唱生涯,並沒有為她的生活帶來多少改善。不過,她倒是在紐約認識了不少朋友。

同樣來自澳洲的催眠魔術師馬汀(Martin St James),決定為海倫.芮蒂舉辦一場贊助派對。參加派對的賓客每人必須支付 5 美元,來資助芮蒂的生活與演出活動。在這場派對上,芮蒂也認識了 22 歲的傑夫.華德(Jeff Wald),並很快與他陷入熱戀。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海倫・芮蒂和傑夫.華德↑↑)
 

傑夫.華德的志向是當樂團或歌手的經紀人。他以好萊塢「威廉.莫里斯經紀公司」(William Morris Agency, WMA)秘書的身份出現在芮蒂的贊助派對,並答應芮蒂要擔任她的經紀人。不過,誰也沒想到,在兩人認識沒過多久後,華德就被任職的經紀公司炒魷魚了。
 

於是,結了婚的芮蒂和華德,帶著女兒崔西一起過了一段貧困的日子。隨著華德在芝加哥找到一份星探的工作,全家也一起搬到這裡,芮蒂也因為華德的關係,在當地一間夜總會「Mr. Kellys」裡,獲得駐唱機會。在這裡,芮蒂的歌喉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也為她帶來真正的唱片合約。終於,芮蒂在方塔納唱片(Fontana Records) 錄製了她的第一首單曲〈單程票〉(One Way Ticket),實現了她當初離鄉背井來到紐約時的願望。然而,這首歌曲並不受歡迎。
 

相對於芮蒂毫無起色的歌手事業,華德卻在國會唱片(Capitol Records) 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工作,開始擔任硬式搖滾樂團「深紫」(Deep Purple)和歌手小提姆(Tiny Tim) 的經紀人。於是,一家人又為此搬到了國會唱片的總部所在地:洛杉磯。
 

隨著華德的工作越來越穩定,芮蒂漸漸發現她雖然一直迎合華德到處搬家,但自己的歌唱事業卻一籌莫展。丈夫每天為其他歌手奔波,自己卻只能當個家庭主婦,和那贊助場派對上的承諾完全不一樣。經過十八個月的等待,芮蒂終於決定向華德發出最後通牒,要他在「扮演一個好經紀人」和「從此退出」之間做出選擇!
 

華德選擇了前者。他花了五個月的時間,天天打電話給國會唱片的高階主管亞提.莫古(Artie Mogull),要求對方給芮蒂一次錄音的機會。不堪其擾的莫古最後終於開了金口,願意為芮蒂錄一張單曲,只要華德不再打電話騷擾他。於是,芮蒂終於進了錄音室,翻唱鄉村歌手麥克.戴維斯(Mac Davis) 的〈I Believe in Music〉,以及音樂劇「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當中的歌曲〈我不懂如何愛他〉(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
 

〈我不懂如何愛他〉這首歌曲相當成功,在 1971 年 6 月,榮登告示牌百大單曲榜的第十三名。這讓海倫.芮蒂終於一嚐成名的滋味,同時國會唱片也開始重視芮蒂,要讓她再錄幾首單曲,然後發行專輯。
 

不過,要發行專輯,那也意味著芮蒂必須要有屬於自己的作品,終於圓夢的芮蒂回首這幾年的煎熬,以及眼下的成功。她突然有了靈感,動筆創作出足以改變一生的歌曲——〈我是女人〉(I Am Woman)。
 

對抗世界 You and Me Against the World [9]

這首經典之作得以誕生,靠的不光是芮蒂個人的才華,還有每天生活中所累積的經驗。未成名的日子裡,海倫.芮蒂除了每天盡力完成母親與家庭主婦的職責,也在加州洛杉磯大學(UCLA) 學習心理學與哲學;更重要的是,她和住在紐約的好友莉蓮.蘿森(Lillian Roxon)時常保持聯繫。
 

莉蓮.蘿森是誰? [10] 她除了是芮蒂的同鄉好友,同時也因鮮明的女性主義立場而為人所知。她相當熱中於 1970 年代初期的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更親自參與了 1970 年的紐約女權遊行,並把過程與想法詳細記錄在報紙專欄裡。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1970 年代的美國女性運動四起,圖為 1970 年 8 月發生在華盛頓的女性解放運動↑↑)
 

當然,她也把這一切分享給遠在洛杉磯的好友海倫.芮蒂。
 

所以,當唱片公司邀請海倫.芮蒂發行專輯時,芮蒂第一時間想起了好友與她分享的故事。芮蒂決定要唱一首充滿女性力量、展現女性正面形象,並且讓所有女性聽了都能產生共鳴的歌曲。然而,她找遍所有歌手的錄音,沒有一首歌符合她的要求。
 

「我要找的歌並不存在,我得自己來寫。」
 

(↑↑海倫.芮蒂於1971年的電視節目上演唱〈我是女人〉↑↑)

最初,由男性主導的唱片公司並不認為〈我是女人〉一曲會紅。不過華德發揮了他高超的宣傳本領,為芮蒂安排了許多現場與電視演出,激起觀眾對歌曲的好奇心。也正如芮蒂所料,這首歌唱出了許多女性的心聲,為她們帶來自信與力量。於是,詢問〈我是女人〉的人變多了,在廣播中的點播率也漸漸升高。
 

據說,當時許多電臺 DJ 的反應是:「我實在受不了這首歌!但你知道嗎?我老婆超愛的!」
 

最後,〈我是女人〉成為各地女權運動的主題曲。國會唱片則臣服於它的高人氣,在1972 年將「I Am Woman」當作海倫.芮蒂的第三張個人專輯名稱,並將這首歌曲重新發行。而再之後的事情,你們也知道了。


 

安捏母湯 Ain’t No Way To Treat A Lady [11]

在湯瑪斯.歐尼爾(Thomas O'Neil) 所寫的《葛萊美獎:音樂最高榮譽的終極非官方指南》一書提到,在葛萊美獎歷史上最著名的得獎感言,就來自於海倫.芮蒂「是讓這一切成為可能!」這句話讓主辦單位收到許多男性與宗教人士的抗議。
 

不過,這並不影響海倫.芮蒂的地位。因為〈我是女人〉一曲,她成了「主婦界的歌后」,在 1970 年代又陸續推出〈Delta Dawn〉、〈You and Me Against the World〉、〈Angie Baby〉和〈Ain't No Way to Treat a Lady〉等膾炙人口的歌曲,更參與了許多電視演出與電影製作,一切新事物對芮蒂來說游刃有餘,畢竟她可是出生演藝世家,從小就受過相關訓練。
 

但是,成名的代價隨之而來。跟著芮蒂一起聲名大噪的王牌經紀人華德,享受著名氣所財富,甚至染上毒癮、沈迷享樂,於是和每天忙著演出的芮蒂漸行漸遠,加上兩人對於未來的想法不同,最終導致他們在 1983 年正式離婚。
 

這場分離更重創了芮蒂的演藝事業。據說,華德動用他的人脈向媒體和演出場所下達封殺令,讓芮蒂的演出機會大減。同時,芮蒂也自知 1980 年代的流行音樂風向,隨著一個個反主流文化運動的落幕,又出現新的改變。 1981 年發行的〈I Can’t Say Goodbye to You〉成為芮蒂最後一首進入告示牌百大單曲榜的歌曲。之後,芮蒂決定慢慢淡出歌手的角色,轉向劇場發展。
 

儘管絢麗的歌壇離她越來越遠,過去曾追尋的星光也漸漸暗淡;但海倫.芮蒂並不消極。她知道世上依然有個舞臺需要她,那就是女權運動的集會現場。
 

在〈我是女人〉成為女性主義聖歌之後,每當有相關的遊行活動,海倫.芮蒂總是會被邀請的對象。她清楚知道這首歌能夠讓不同世代的女性站在一起,為她們注入力量。一如它的歌詞:
 

If I have to, I can do anything 如果有必要,我什麼都能做

I am strong(strong) 我是堅強的

I am invincible(invincible) 我是無敵的

I am woman 我是女人

不說再見 I Can’t Say Goodbye to You [12]

2002年,海倫.芮蒂宣布正式告別歌壇。
 

她隨即搬回故鄉澳洲,並且完成了臨床催眠治療學位,成了一名臨床催眠治療師,她同時也是澳洲臨床催眠治療師協會(Australian Society of Clinical Hypnotherapists) 的贊助者之一。
 

之後的日子,每當有人詢問芮蒂是否會重返舞臺,她總是堅稱自己不會這麼做。因為她認為那個時期已經過去了,她的歌喉也不如以往。她說:「我現在已經有非常廣泛的興趣。所以對我來說,要在一首歌裡重複唱 43 次一樣的歌詞,已經不有趣了!」
 

不過,海倫.芮蒂因為歌曲成為女性主義的象徵人物,爭取女性權利也成為她一生努力完成的責任,2017 年美國的婦女大遊行,[13] 已經退休的芮蒂仍現身洛杉磯的抗議會場,再次站上舞臺,在七十五萬名抗議者面前,清唱了〈我是女人〉。也因為這首歌曲,再次鼓舞了現場所有女性。
 

2017 年的「婦女大遊行」旨在抗議川普諸多不尊重女性的舉動與發言(Source:Ted EytanCC BY-SA 2.0

海倫.芮蒂於2020年辭世,不過芮蒂的音樂永不缺席,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我是女人〉一曲也將繼續提醒著所有女性:
 

「是讓一切成為可能。」
 


▍WOW高雄2021世界女性藝術節  ▍

WOW 是 WOMEN OF THE WORLD「世界的女性」的縮寫,由曾任英國南岸藝術中心藝術總監的裘德.凱莉(Jude KELLY)於2010年創辦。今年衛武營首度將WOW世界女性藝術節引進臺灣,以 #連結對話 、#換位同理 、#歡慶共創 為核心精神,推出講座、參與式演出、身體工作坊等超過數十場精彩活動與節目,期待共構對女性更友善的社會。

▍ 場次時間:2021/11/5 – 2021/11/14
▍ 活動地點:衛武營線上平台+衛武營音樂廳
▍ 更多資訊:點擊這裡了解更多

 

[1] 葛萊美「最佳流行女歌手獎」(Best Female Pop Vocal Performance)目前已經停止頒發。2012年起,葛萊美獎將流行樂的最佳男歌手、女歌手及器樂獎項,統合成「最佳流行歌手獎」(Best Pop Solo Performance)。

[2] 海倫・芮蒂於 1968 年發行歌曲 《One Way Ticket》。Youtube 歌曲連結

[3]《I Believe in Music》一曲由美國鄉村歌手麥克.戴維斯在 1970 年發行,後來被海倫・芮蒂翻唱。Youtube 歌曲連結

[4] 196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運動」(Counterculture movement)泛指當時發生的一切抗議活動,包括反戰、婦女解放、黑人民權、同性平權等改革運動。

[5] 1970 年 5 月 4 日,俄亥俄州肯特城的肯特州立大學正在舉行反越戰抗議活動。當天俄亥俄州國民警衛隊向抗議的學生發射了 67 發子彈,造成四名學生死亡、九名學生重傷。民謠搖滾樂團 CSNY(為 David Crosby、Stephen Stills、Graham Nash、Neil Young 四位歌手的簡稱)把這件事紀錄在歌曲〈俄亥俄州〉裡,成了當時最有名的抗議歌曲與反主流文化聖歌。

[6] 剝削電影(Exploitation film) 多以露骨且誇張的暴力、性愛、毒品、犯罪和非主流文化元素作為賣點。而黑人剝削電影(Blaxploitation) 則是1970年代初期出現的新類型,其主要角色多是非裔美國人、經常在少數族裔的貧窮社區進行拍攝。黑人剝削電影也是在電影配樂中,使用放克和靈魂樂的先驅。

[7] 黑人民運人士安吉拉.戴維斯(Angela Davis) 在1970年入獄,歌手艾瑞莎.富蘭克林隨後公開表示願意為其支付 25 萬美元的保釋金。她說:「這個錢我有。我從廣大的黑人同胞那兒取得的,我希望這筆錢能帶給他們幫助。」

[8] 海倫・芮蒂在 1971 年發行歌曲〈 I am woman〉,收錄在她 《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 專輯中。Youtube 歌曲連結

[9] 1974 年發行的〈You and Me Against the World〉,被收錄在海倫・芮蒂第五張專輯《Love Song for Jeffrey》中。Youtube 歌曲連結

[10] 莉蓮.蘿森與海倫.芮蒂一樣來自澳洲,是知名的女性樂評人,隸屬於雪梨晨鋒報(Sydney Morning Herald) 紐約分部。她完成了史上第一本「搖滾樂百科全書」 (Lillian Roxon's Rock Encyclopedia) ,這讓她被人們稱為「搖滾教母」。書籍於 1969 年出版,大獲好評且不斷再版。不過繁重的寫作工作也讓莉蓮.蘿森得了氣喘,成了她早逝的原因。

[11]〈Ain’t No Way To Treat A Lady〉一曲,被收錄在芮蒂 1975年發行的《No Way to Treat a Lady》專輯中。Youtube 歌曲連結

[12]〈I Can't Say Goodbye to You〉一曲被收錄在海倫・芮蒂 1981 年發行的《 Play Me Out》專輯中。 Youtube 歌曲連結

[13]2017 年的「婦女大遊行」在美國前總統川普的就職典禮隔天舉行,為抗議川普諸多不尊重女性的舉動與發言。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單日抗議活動。

文章資訊
作者 Joey Lu
刊登日期 2021-10-09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WOW man!看這些發光發熱的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