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外人陌生的基隆謝家三代史:坐擁「二信集團」,衣住育樂都有雨港世家蹤跡?

何昱泓 2024-06-26
與基隆緊密相關的「二信」,背後是一段基隆地方勢力扎根史(Source: 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 3.0 TW)

地方勢力在政商間斡旋,幾乎是八點檔定番一般的臺灣日常。但在 2024 年 2 月,以基隆市長謝國樑為首的市府團隊,強制接管原先由 NET 承租的東岸商場,使得港都重躍焦點時,多數非基隆市民的討論裡,常忽略基隆市民心照不宣的重要連結——市長的家族背景:出身於掌握「二信集團」的「基隆謝家」——這也讓其所代表的二信集團,成了其中一項討論焦點。

相較於許多大眾熟悉的臺灣顯赫家族,「謝家」的涉足範圍看似囿於這座港都,卻同時跨足金融(如二信集團)、教育(如二信中學)、建設(如國揚建設)、甚至是運動休閒與紡織;許多對臺灣地方勢力感興趣的人都常不免好奇,在基隆發跡的謝家,如何在相對短的時間裡成就一方霸業?而這樣的基礎,又如何讓曾任基隆立委的謝國樑,在疏遠政壇後以市長身份重返呢?
 

基隆市長謝國樑
現任(2022-)基隆市長謝國樑(Source: Wikimedia Commons

面向帝國的窗口,孕育政商世家的基隆

臺灣大家族的故事,多半與日治時期發展有關——「謝清雲」便是故事的濫觴——意外的是這位開創基隆謝家的始祖,竟在和雨都打不著關係的風城新竹有段歷程。

1915 年生於農家的謝清雲,在師長鼓勵下考取了新竹中學,既改變了人生,也改變基隆的命運。從目前留存的學籍資料,我們可以發現在地緣關係下,長崎醫學大學(今長崎大學前身)是臺灣人飄洋過海,精進醫藥學識的重要選擇;從新竹中學畢業後,謝清雲也乘著這股浪潮,於 1939 年前往長崎求學,成為這些人中的一員[1]
  作為離殖民母國最近的港口,基隆由於地利之便,獲得帝國大量資源挹注;早在 1896 年便有與日本各大港埠的定期航線,而航線的競爭與頻繁,從當時大阪商船、日本郵船兩間大型輪船公司皆有經營,亦能略見一斑[2]。對於接受西式新教育的臺灣人而言,日本「內地」理所當然成為追求高等教育的首選,也為一個地方勢力家族墊下踏腳石。
 
基隆市大觀
金子常光描繪 1935 年基隆市的〈基隆市大觀〉(Sourc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畢業返臺後,謝清雲並未一躍為基隆地方要角,而是以其所學開設了「三功西藥房」(謝家三功集團前身);能夠進入基隆商界佔有一席之地,或許是因為與妻子杜院連的婚姻有關。「門當戶對」是傳統社會延續勢力與財富的手段。杜院連的父親杜潭中,是日治時期於基隆大竿林及臺北石碇等地擁有礦坑的富豪。而出身基隆八斗子的杜家[3],是最早於此開枝散葉的移民望族,如北海岸俗諺所云:「水尾許,八斗仔杜,三貂吳」[4],與「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學成歸國的謝清雲,固然也稱得上相應。
 

變局的年份下,第一代何以「平步青雲」?

謝清雲一返臺開業,就碰上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基隆也在戰爭末期,受到毀滅性的空襲與破壞。隨著日本人搭上引揚(遣返)的船隻,基隆的權力結構也重新洗牌——躲過盟軍的無情轟炸,基隆許多地方菁英卻沒能躲過隨之而來的二二八事件而殞命。事件過後,國民黨政府急於尋求與本省菁英與知識分子合作[5],躲過災厄的謝清雲,在社會劇變之際,選擇支持同樣身為「謝氏宗親」,外省背景的市長謝貫一[6],此後逐漸形成一股「謝派」在地勢力。
 
基隆市長謝貫一
時任基隆市長謝貫一(Source: 基隆舊夢.綠都心)
在「宗族」極具影響力的傳統社會,即使沒有血緣關係,只要相同姓氏,很高機率就能視為是「自己人」;在這樣的人脈下站穩腳步,讓謝清雲有餘裕逐漸壯大事業,不只持續經營西藥,更積極從事進出口貿易,於商業上頗有斬獲;一個小插曲是,當時他前往日本訪友,發現一種效果強勁的洗碗精,興起引進國內產銷的念頭——那就是由其旗下日星化工生產,佔據家家戶戶流理臺的「沙拉脫」。

檯面上可見的影響力,在臺灣省商業聯合會、進出口公會、藥劑師工會理事長,都由謝清雲擔任要職;但其中最舉足輕重的角色,莫過於至今仍赫赫有名的「二信集團」。

「二信」全名為「基隆市第二信用合作社」,歷史同樣得以前溯日治時期。1913 年,臺灣總督府頒佈產業組合法,希望以官民合作促進地方產業與經濟發展——如今的基隆「一信」(有限責任基隆第一信用合作社)就源於日人實業家為主所組成的「基隆產業組合」。而為與「內地人」一別苗頭,因礦業一舉成為基隆鉅子的顏雲年,便與本島人仕紳合資,組成基隆商工信用組合——今日基隆二信的前身。

1960 年,謝貫一卸任市長後,「黨外」的林番王在國民黨壓力下逆轉勝選[7],四年後更擊敗謝清雲而連任,使謝清雲即使實為「謝派」接班人,卻只得以基隆市議員、省議員的身份留在政壇;直到「二信」1965 年在省政府指示下改組,最終由謝清雲出任第四任理事主席[8],經營權也從基隆顏家易主謝家,也讓佈局各項產業的謝家,在擁有二信後實力大增。
 
基隆二信總社
基隆二信早期的總社建築(Source: 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 3.0 TW)

接班的二代目,在穩健從政中擘劃版圖

1972 年,謝清雲在省議員任內過世,由時年僅 29 的大兒子謝修平接手家族政經事業。

延續其父政商雙棲路線的謝修平,繼承了「謝派」的政治路,從省議員回任市議員,以最高票當選後就任議長,再到國大代表,選舉幾乎不曾敗戰過。而前面提到「門當戶對」的聯姻,謝修平也不例外——其妻便是臺灣玻璃創辦人林玉嘉之女林曼麗。

當時的基隆已非戰後待興的門戶,而是在越戰下成為美軍的補給港口之一——酒吧、委託行、甚至情色服務都順應而生。70 年代臺灣經濟政策轉為發展重工業的背景,加上港口擴建工程,都使從事運輸、倉儲與報關行的人數增加,讓基隆因港口而發達[9],也使謝家第二代站在風口——謝修平在擔任臺航公司董事長時,便主導購買貨櫃船以擴張公司業務,抓緊時勢。
  逐步擴大事業之際,謝修平也跨足教育界與營造界,1979 年以二信理事主席的身分,接手了基隆首間私立中學立德中學[10],並改名為二信中學,至今仍為基隆知名的私校。到了 1987 年國揚建設也被謝修平納入旗下,至此求學、住房、儲蓄、民生,幾乎都有謝家的影子,儼然成為基隆最具影響力的家族。
 
基隆二信中學
基隆市二信中學(Source: 二信中學)

勢力到了第三代,地方仍是鐵板一塊嗎?

90 年代的臺灣政治變動甚巨——反對黨成型、民主化浪潮,都影響到基隆的政局。在國民黨以「派系整合」應對民進黨的策略下,謝修平退居市長候選人之外,之後國大代表任期屆滿便淡出政治圈,回守家族大小企業。整整十幾年間,基隆人對謝家的認識,也因第三代的謝國棟與謝國樑兄弟長期於海外求學[11],在謝國樑當選立法委員前,反而是以其家族事業為主。

2004 年,謝國樑投入基隆市立委選舉,並以最年輕立委之姿佔據當時的新聞版面,也讓謝家重回政治領域,更順利連任三屆立委。不過在 2014 年,謝國樑在第三屆任期間遇上了三一八學運,也因為該會期質詢率過低,遭公督盟列入待觀察立委名單,一度成為「割闌尾行動」點名罷免的立委之一。隔年因國民黨在基隆市長選舉落敗,謝國樑宣布不再連任,接手家族的娛樂與電影事業,離開政治圈。

直到 2021 年,謝國樑宣布投入基隆市長選舉。他以「利用過去從政、經商與作公益的經驗,創造政府、民間、企業的三贏局面」為主軸[12],試圖喚起市民對於父執輩經營基隆的記憶;這個策略也確實順利勝選,彌補了父祖皆沒能選上基隆市長的缺憾。然而,選上不久後的政策爭議,以及其兄謝國棟近日捲入的內線交易事件等,果真讓近期的基隆謝家再度成為地方焦點。

回顧基隆謝家的發跡,可以說是臺灣許多地方家族,橫跨日治到戰後的發展縮影。藉由經濟、政治、婚姻,擴大其在地方上的影響力,並延續其家族的事業規模。透過基隆的例子,我們也能回頭深思地方政治的複雜性,並不只從單一人物的表現去評斷——深耕地方多年而擁有的家族名望,亦可能是影響在地政治的重要變數,也能用以爬梳地方政治的張力,超越選舉政治的原因。

[1] 見城悌治,〈長崎医学専門学校・医科大学で学んだ留学生とその特色―千葉医学専門学校・医科大学留学生との比較―〉,《千葉大学国際教養学研究》3(長崎:2019),頁19-35。
[2] 鄭智則,〈日據時期台灣的海洋貿易政策發展-以大阪商船會社與日本郵船會社的營運為中心-〉(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頁93-101。
[3] 基隆市志卷七人物志列傳篇,p45。
[4] 《基隆市中正中山區誌》,基隆:基隆市政府,p5。 
[5] 趙永茂,〈台灣地方派系的發展與政治民主化的關係〉,《政治科學論叢》7(臺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系),頁44-45。
[6] 高永光,2003.12.14,〈「地方派系政黨支持變遷之研究----基隆市個案分析〉,2003 年台灣政治學會暨「世局變動中的台灣政治」學術研討會,台灣政治學會主辦。
[7] 王拓《黨外的聲音》
[8]關於二信」(基隆二信)。
[9] VERSE編輯部,《在基隆:城、海、山與未來》》,臺北:青鳥文化,2020。
[10]「校史沿革」(二信中學)。
[11] 二十四歲的總經理 四十歲的老卷商 P.37 - 今周刊
[12] 王朝鈺,〈謝國樑宣布參選基隆市長盼打造世代共榮台灣頭〉,2021.10.14,中央社。
文章資訊
作者 何昱泓
刊登日期 2024-06-26

文章分類 故事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