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將進酒,杯莫停。」自稱酒仙的李白,與他越醉越有靈感的飲酒詩

廖泊喬 2021-05-31
(李白劇照)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將進酒〉[1]

「來來來,兩位先生!趕緊喝酒,別停下酒杯!」


聚會中,少不了像李白這種熱情招呼大家喝酒的「好」朋友,他又是斟酒、又是勸酒的,簡直忙不過來!


李白和朋友們聚會就是要喝酒,酒除了助興、增加歡樂氣氛外,也拉近了朋友之間的距離。酒後,李白常抒發自己的情懷,將想講但平常沒機會說的話,用詩把它寫出來,就成了「飲酒詩」。李白的飲酒詩算一算,還超過了一百首!


若再加上聚會飲酒沒作詩的日子,實在難以計算李白喝酒的日子到底有幾天?難怪,李白有點不好意思地對妻子說自己「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他自稱「酒仙」,酒後發詩興,詩中又談酒,人生幾乎是酒與詩交織的杯酒人生。


哥喝的不是酒,是快樂!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將進酒〉

李白聚會喝酒寫出來的詩,被統稱為「宴飲詩」,其中從詩題就表明要「請人喝酒」的〈將進酒〉是最知名的幾首之一。趁難得的美好時節與朋友相聚,在有限的年華暢飲,李白寫下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千古名句。在詩裡,李白不斷地宣傳飲酒的妙處,高聲讚揚及時行樂的必要。這或許是李白的腦部受到酒精影響,瀰漫著舒服愉悅的感覺。


另一首〈山中與幽人對酌〉也是李白有名的一首宴飲詩。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

我們倆在山中開滿花的美景裡喝酒,一杯又接著一杯,實在是人間樂事。當我喝醉想睡時,你就自行離開吧!如果還有餘興,明早你再抱著琴過來。


在李白的聚會中,不需要來很多朋友,只要有人和自己對飲就足夠。喝下一杯又一杯酒的李白,最後提到「明朝有意抱琴來」,請朋友明天再過來一趟,不知李白是否打算明天繼續喝呢?


從宴飲詩可以看出,李白和朋友喝酒的當下通常都很快樂,醉了之後更是熱情異常。描寫這樣情況的詩有很多首,「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李白與朋友盡情談笑、放鬆休息,也暢飲美酒、頻頻舉杯。


在李白心中,面對好友、樂事、良辰、美景等美好事物,他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喝酒!除了自己暢飲外,也樂於與大家分享。「勸酒相歡不知老。」來,敬一杯,開心地喝就不覺得老了!


喝酒時,李白的勸酒可真是不遺餘力,若是同座友人不喝酒,可是會被李白好好曉以大義。「勸君莫拒杯,春風笑人來。⋯⋯君若不飲酒,昔人安在哉!」李白奉勸他的朋友,千萬不要拒絕這一杯酒,請看!春風正笑著歡迎我們,怎麼可以不喝呢?他甚至強調,想想那些古人吧!他們現今又都在哪裡呢?還不喝起來!?


為了和朋友喝得盡興,李白花招百出。〈待酒不至〉詩裡頭說:「春風與醉客,今日乃相宜。」若友人收到邀請還不赴宴,李白就藉口春日暖風,正好適合酩酊大醉!若是朋友來了,但對喝酒面有難色或示意擋酒,李白則:「君今不醉將安歸。」


朋友若今不暢飲酣醉一番,哪有地方可以回去呢?若是朋友求饒地說不能再喝了,李白還會揶揄他:「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2]。」若是不把杯子裡的酒喝光,可是會被陶淵明嘲笑的啊。

 


李白:敬你最後一杯酒!

離別的情緒總是複雜又難消,何以抒解?在李白心裡的答案,不外乎讓酒精來麻痺自己吧!也因此李白的「送別詩」中總是反覆提到酒。


這些「送別詩」中,李白高喊著:美好景物就要有好酒來配啊!「看花飲美酒,聽鳥臨晴山。」將周遭美好的景色與酒鑲嵌在一起;有時不一定需要喝酒的緣由,因為「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既然人都來送了,就來喝一杯吧!不過,李白大部分的詩句都反映了他及時求一醉的行樂心態,下面這段「蘭陵酒」的詩文也是。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客中行〉

蘭陵出產的美酒,透着一股濃郁的香草芬芳,將它盛在玉碗中,晶瑩地看來就像是琥珀一樣。只要主人和我一同暢飲,醉後我哪管這裡是故鄉還是異鄉呢!


看看李白將酒形容得多好,他想說的是:別傷感了!酒喝完就不需要清醒了。為了排解情緒求一醉,他身體力行,建議朋友在離別時喝酒「別管了,就喝吧!」李白對好友杜甫說:「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我們就像隨風飄盪的蓬草一樣各自飄遠,暫且痛快淋漓地飲盡手杯中的酒!


李白送別其他朋友時,也時常以酒相送,「相看不忍別,更進手中杯。」我不忍心你將要離開,不如再把手上的酒乾了吧!不僅如此,他還說:「二崔向金陵,安得不盡觴。」你們都要走了,怎麼能不好好喝光杯中的酒呢?


對於即將來臨的離別,李白感到萬分孤獨,因為不知道下次見到朋友是何時何地了,這時候只能把握相聚時間,共飲美酒,透過酒精來解決依依不捨的離情。 不僅如此,李白有次更豪邁地說:「暫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他暫且先向東山借個皓月清光,用一整晚的暢飲歡歌來為朋友送行。看來,將送別的悲傷情緒,轉化成喝酒之樂是李白的慣用手法。

 
《李白》劇照

酒有多棒?李白最知道

為了讓大家都知道酒有多好,李白使出渾身解數、用盡奇招,就是要推廣酒的好!李白先是運用色彩,呈現出繽紛的視覺饗宴。從還沒有濾過的葡萄酒與和水的顏色互相比擬「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醱醅。」


到各種色彩鮮明的酒杯「金樽淥酒生微波。」、「昔贈紫騮駒,今傾白玉卮。」,有各色美酒美器當前,客群們還不怦然心動嗎?除此之外,李白也用了各種誇大的數字,製造聳動的效果。有形容酒的數量非常多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也有形容買酒的花費量大的「好鞍好馬乞與人,十千五千旋沽酒。」


特別是,李白向大家保證:「百年三萬六千日, 一日須傾三百杯。」他喝酒的時間長,酒量又極好,他能做得到,大家也都做得到!這些數字不僅驚人,更是抓住了世人的目光,能讓人感受到李白不拘束的帥氣與喝酒的豪邁。


李白:我就是酒的最佳代言人

一定要和朋友聚會喝酒才有趣味嗎?沒有聚會或沒朋友時該怎麼辦?李白想了想,沒關係,自己一個人也能喝的很愉快,李白還親自示範給大家看,寫了一些「獨飲詩」。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李白在〈月下獨酌四首其一〉中寫到:我在花叢間飲酒,知道沒有人能相陪,便獨自酌飲。沒人也沒關係,舉起酒杯,月亮就是我最好的酒友,再加上我的影子,正好是三個人。


雖然月亮本來就不懂飲酒,影子也僅是跟在我前後,但沒有關係,暫且以明月與影子來作伴,趁此春夜我要及時行樂。我唱歌時月亮跟著我徘徊移動,我起舞時影子也在前後搖擺。在清醒時我們共同歡樂,當我酒醉後三人各奔東西,但願能永遠忘情地漫遊,期待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見。


看來,李白很能勝任酒類代言人的角色,酒後連月亮與影子都被他相邀,一同伴歌伴舞。


從李白〈月下獨酌[3]〉共四首詞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李白酒後的心情。他在〈月下獨酌〉第四首中,提到喝酒的實際妙用:「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所以知酒聖,酒酣心自開。⋯⋯」李白的憂愁有千頭萬緒,美酒卻僅有三百杯。即使愁多酒少,只要一杯美酒喝下肚,憂愁就不會再來,能體會到過去酒中聖賢醉酒後盡興而酣醉的舒服狀態,心情自然就開朗起來。


而喝酒的樂趣是什麼呢?〈月下獨酌〉的第二首寫道,「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酒後的李白很有自信地提到,自己喝下三杯酒,可通曉人生大道理;而喝下一斗酒,就能與自然萬物合而為一。他得到了這樣喝酒的趣味後,提醒大家這趣味絕對不可以向清醒的人說!

 

另外,李白也把喝酒的樂趣和其他樂趣做了比較,他在〈月下獨酌〉的第三首末段寫到,一樽齊死生,萬事固難審。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李白說,一杯酒喝下去後,生與死就沒了差別,更何況萬事萬物根本沒有是非定論。無論清醒時自己狀態如何,喝醉後在孤枕中睡下,就像是失去天地般的處身所在,也沒有關係。


最後,李白提出了他的結論:沉醉時,不知道自己身處何處,沒有什麼事情比這樣更快樂了!


李白為什麼愛喝酒?

綜合李白的詩來看,李白不僅愛喝酒,也極力勸他人喝酒。不過,為什麼是喝酒,而不是吃或喝其他食物呢?


酒示意圖(Source: inorsis / CC BY-NC-ND 2.0)

對於這個情形,我們可以從化學與生物精神科學的角度來理解。首先,酒精的學名叫做「乙醇」,化學式是 C2H5OH,分子量是 46,算是蠻小的分子。也正因為乙醇本身分子量小,所以乙醇進入身體後不需要經過消化,就可直接穿透腸胃道的黏膜進入血液!


更厲害的是,乙醇只要進入胃部就會開始吸收,胃可吸收 10%至 20%的乙醇。因此,當酒精進入喉嚨,只需要 5-10 分鐘便會進入人體血液中,開始發揮作用影響身體了! 


而乙醇進入血液後,還無法立即影響大腦,要經過大腦時才會有所謂的「效果」。從血液到腦內,需要經過一道稱為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簡稱 BBB)的關卡,這個關卡負責保護好腦袋,不隨意讓物質進進出出,只允許特定分子通過進入腦中。因為乙醇的分子夠小,加上一些分子特性,能夠很容易且非常快速地通過血腦屏障,影響大腦的神經傳導功能。


進入腦中後,酒精可以抑制中樞神經,產生安眠、鎮靜、放鬆的效果。或許有人覺得「不對啊,明明喝完酒會比較敢做什麼!」那是因為在飲酒量不高的情況下,酒精會先抑制負責「控制衝動」的腦區功能。因此,當衝動控制減弱時,說話會不自覺地變大聲,更有自信、動作也較大,喝酒後的「微醺感」其實就是輕度的酒醉狀態。


人在微醺時,情緒表現會變得更豐沛,起伏也更大,常伴隨歡快、亢奮的感受。這些情緒表現主要來自於酒精使腦內多巴胺(dopamine)短暫增加,讓人產生興奮、愉悅的情緒,進入陶醉、飄飄然的狀態。同時,也會引發強烈的渴望感,讓人難以抗拒繼續喝下去的慾望。


這個感覺若要用文字去形容,古人說且「樂」生前一杯酒、人生得意須盡「歡」,或是目「酣」神「醉」、如「癡」如「狂」都算。而酒後憑藉一顆「酒膽」,想做什麼就「一股腦兒地」去做,甚至出現一些難以解釋的酒後表現,就是一般常說的「發酒瘋」。李白的「三杯容小阮,醉後發清狂。」就是極具代表性的例子。


在微醺過後,酒精的影響漸漸擴散到其他腦區,影響層面更多也更複雜。酒精所產生的短暫鎮靜效果,可能會減少入眠所需的時間,讓人誤以為喝酒可以助眠。


然而,除了入睡的作用時間快速,酒精反而會影響睡眠週期,增加淺眠與作夢的比例,因而惡化整體睡眠品質。這也是為什麼「醉」與「夢」時常同時出現,飲酒導致多夢、醉酒而淺眠,無怪乎會有如「醉」如「夢」、「醉」生「夢」死這樣的形容,兩個狀態常被緊密地連結在一起。


惟有李白留其名

我們試圖以現代的神經生理學來解析,為什麼李白會選擇喝酒,酒的功效及其對生理的影響又是什麼。而李白長期好飲酒的習慣,讓他在古典文學界中,博得「酒仙」、「醉聖」、「詩仙」之名,也達成了〈將進酒〉中的「惟有飲者留其名」的願望。


儘管飲酒後時常讓人產生愉悅感,使人快樂得不自覺喝下更多,但長期來說,「舉杯銷愁」對身體的影響反而讓人「愁更愁」。究竟是李白發現了酒的美好,抑或酒長期潛移默化影響了李白的喜好,又或兩者皆是?最後的答案只有李白知道了。

 



[1]〈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2]〈嘲王歷陽不肯飲酒〉: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空負頭上巾,吾於爾何有。


[3] 〈月下獨酌四首其二〉: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已聞清比聖,複道濁如賢。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月下獨酌四首其三〉:三月咸陽城,千花晝如錦。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窮通與修短,造化夙所稟。一樽齊死生,萬事固難審。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月下獨酌四首其四〉: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所以知酒聖,酒酣心自開。辭粟臥首陽,屢空飢顏回。當代不樂飲,虛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


文章資訊
作者 廖泊喬
刊登日期 2021-05-31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