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一個原本屬於男性的顏色──粉紅色的極簡史

走進任何一間童裝店或玩具店時,很容易可以發現女童區總是粉紅色,而男童區則是水藍色,似乎暗示女孩就是適合粉紅色,男孩就是適合藍色,甚至在公共廁所的標誌上,我們也能看到女生圖示使用粉紅色,男生圖示使用藍色的情形,這種特定顏色適合特定性別的迷思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事實上,從歷史來看,粉紅色原本是個屬於男性的顏色。然而,隨著社會不斷地演變,粉紅色逐漸從多數男性使用的顏色,轉變成了現代認為的女性化顏色。究竟,「粉紅色」是如何在近三個世紀間有如此極端的改變?


粉紅色的性別意識

十八世紀中期左右,西方開始流行粉紅色,歐洲上流階級的男女們喜歡穿著淡粉色的服飾,來作為奢華和階級的象徵,尤其是路易十五(Louis XV)最著名的情婦龐巴度夫人(Pompadour),非常喜歡這個顏色,甚至讓法國極致瓷器工藝代表的皇家官窯賽佛爾瓷器(SÈVRES),在 1757 年將它的經典粉紅色稱之為「龐巴度玫瑰」。


The Wallace Collection
龐巴度夫人穿著粉紅色服飾的肖像(圖片:Flickr

不過,由於當時粉紅色被視為彩度低的紅色、或比較淡的陰影,因此其意涵也直接與紅色有關。紅色是血液的顏色,在西方文化裡代表犧牲、勇氣、危險與好戰等意義,也象徵軍事和烈士等角色,使得粉紅色被認為是帶有「男子氣概」的軍事色彩,更適合小男孩,而不是女孩的顏色。舉例來說,英國和加拿大等國家都曾以紅色作為軍人制服主色。


到了十九世紀中葉,隨著西方越來越多男性穿著深暗樸素的顏色,隨行的女性則朝向選擇明亮與柔和的服飾色系來搭配,粉紅色開始「女性化」,被社會賦予了優雅嬌嫩和甜美的意味。知名文學作家露意莎.梅.奧爾柯特(Louisa May Alcott)於 1868 年創作的世界經典的《小婦人》(Little Women),裡面就寫到最小的女兒艾咪(Amy)為了區別姊姊所生的龍鳳胎性別,特別幫女嬰打上了粉紅色的緞帶,而男嬰則是藍色的。

 

1763 年一名穿著粉紅色上衣的法國公爵肖像(圖片:Wikimedia Commons

正也是在這個粉紅色「被女性化」的時代,粉紅色延伸出情色的內涵,粉色內衣暗示著裸體,而許多文學、藝術裡的粉紅色,也都與女性身體有關。


1767至1768年間所繪的經典洛可可風格繪畫《鞦韆》(The Swing)
圖片取自Wikimedia Commons

直到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之交,粉紅色成為主流的幾個顏色之一,加上工業化進展和大量生產帶來了便宜的化工染料,粉紅色出現了更明亮、更鮮艷的版本,如:紫紅色、桃紅色等,有許多性工作者開始穿著類似或相近的顏色,更加深了粉紅色與女性的連結。於是,粉紅色從上流資產階級轉移到了下層勞動階級,從精緻化發展到大眾化。

 

二十世紀初,被喻為「時裝之王」的法國知名女裝設計師的保羅.波烈(Paul Poiret)將粉紅色、紫紅櫻桃色和珊瑚色等運用在連身裙及時裝上,將粉紅色塑造成女性服飾的潮流色系,影響了人們對顏色的看法。爾後的 20、30 年,戰後美國的市場行銷手法也提倡男女孩服裝顏色不同,以利性別區分,大大強化了粉紅色的「超女性化特質(hyper-femininity)」,比起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被認為奠定了「粉紅色屬於女孩、藍色屬於男孩」的性別刻板印象。


美國兒童服飾廣告時常傳達男孩穿著藍色,女孩穿著粉紅色的刻板印象
圖片取自Peakpx(公開版權)

粉紅色的歷史爭議

粉紅色,不只在歷史發展下被賦予了特定性別符碼,它也被視為歷史上爭議的顏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9~1945),德國納粹就曾以粉紅色大三角形的標誌來識別囚犯中的男同性戀。1970 年代,粉紅色被視為是同性戀激進主義與 LGBTQ 社群的象徵。時尚歷史學家 Steele 博士曾指出,法國過去曾有將愛滋病稱為「粉紅色瘟疫」的說法,正是當時社會基於對同性戀和 LGBTQ 社群的偏見所給的稱呼。


1938年德國薩克森豪森集中營的男同性戀囚犯穿著胸前有大粉紅三角形的制服
(圖片:Flickr)

今日的粉紅色

時至今日,世界各地對「粉紅色」有其不同的意象,像是在日本,粉紅色代表著青春與可愛;而在印度,特別是在西北部的拉賈斯坦邦(Rajasthan),粉紅色是屬於任何性別的顏色,可以很常見到男性穿著粉紅色的上衣、飾品和頭巾(turbans),而不會覺得奇怪。


現代許多男性喜歡選擇粉紅色作穿搭,表示男性也可以穿著和駕馭粉紅(Source: Unsplash

因此,從歷史可以知道,大多是社會決定了顏色的內涵,而顏色本身不分性別,也不該有性別標籤。粉紅色可以是漂亮且強而有力的女權運動象徵,也可以是男性身上時尚有魅力的搭配,它是極具吸引力和情感的顏色,也是適合所有性別的顏色。

 

參考資料
  1. Steele, V. (2018) The History of a Punk, Pretty, Powerful Color. New York: Thames & Hudson.
  2. Nemitz, B. & Schawelka, K. (2006) Pink: The Exposed Color in Contemporary Art and Culture. Berlin: Hatje Cantz Publishers.
  3. Cerini, M. (2018) Refined, Rebellious and Not Just For Girls: A Cultural History of Pink. Available at: https://edition.cnn.com/style/article/history-of-color-pink/index.html 
  4. Bucknell, A. (2017) A Brief History of the Color Pink. Available at: https://www.artsy.net/article/artsy-editorial-history-pink
  5. Broadway, A. (2013) Pink Wasn't Always Girly. Available at: https://www.theatlantic.com/sexes/archive/2013/08/pink-wasnt-always-girly/278535/
文章資訊
刊登日期 2020-04-15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