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美容保養品種類繁多,功效從美白、保濕到抗皺去斑,所有的肌膚問題,似乎都有它相對應的解方;種類以外,價格範圍也很廣,你可以依預算去選擇專櫃或開架商品。因此,該如何在琳瑯滿目的選擇中,選購一款適合自己、性價比高的美保產品,是美保版或 Dcard 上,令少男少女十分困擾的問題。
但是,你知道嗎?這對於 1950 年代,甚至是更早時期的阿嬤級「資深少女」來說,卻是一個奢侈的煩惱。
前情提要:美容保養,與大時代的糾葛
一切要從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臺灣最早的進口美保產品說起。當時日軍眷屬隨著殖民政府來到臺灣,這座島上,也開始引進日本母國製造的保養品,著名的「煉白粉」及「雪花膏」,都是紅極一時的保養聖品。1930 年代前後,臺灣女子教育成熟,女性對於美的追求,伴隨外在美消費的成長,是日治時期臺灣新女性樣貌誕生的助力。
然而,這股追求美麗的風氣,很快就隨著中日戰爭爆發而消逝。漫長的戰爭下,龐大的原料供應壓力逐漸浮現,也導致當時的美容保養品,在維持品質與穩定產量上遭遇困難。 1939 年 7 月,日本國民精神總動員委員會因應戰時需求,在《生活革新指導綱要》中提出「婦女禁止燙髮與其他浮華的妝容、服飾」的生活準則,更直接為當時正在成形中的臺日美保產銷體系,畫下強制的休止符。
二戰結束,日本的進口美保商品,隨著日軍撤離一起退出臺灣。但是,國內美保產業起步緩慢,再加上 1951 年 4 月行政院頒布「禁止奢侈品買賣令」,明文規定不得由國外進口、銷售化妝品與肌膚保養品,種種因素,都不利於臺灣本土美容保養業的發展。
因此,對臺灣 40 - 50 年代的女性來說,美保產品不僅整體來說相當昂貴,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中,還有高調、奢侈的負面觀感,使用的人寥寥可數。可是,殘酷的大環境及現實,並不能阻擋女性愛美的決心。種種限制與禁絕,反而使得差點被遺忘的古早美容保養法重出江湖。令人意想不到的,中藥行因此成為許多本土美少女、美少婦最常造訪的保養品店。
為了探究「資深少女」的保養秘方,故事編輯部邀請到永遠十八歲的招英女士(aka. 我阿嬤)來和讀者分享秘方,也在臺灣中藥舖的要地迪化街,訪問執業超過一甲子的生元藥行李大哥,一起來了解在 40 - 50 年代那個沒有保養品的日子裡,阿嬤的美保小秘密。
明眸皓齒:變美第一步,牙齒記得顧
永遠十八歲的招英阿嬤,第一個和我分享的美容秘方,是牙粉。
「在那個紅色罐子的牙粉出現之前,我們都是在中藥行配的,那種顏色,就像是你抓一把土抹在牙齒上一樣。」
在招英阿嬤 20 歲的臺灣 40 年代,口腔衛生和牙齒整潔,就已經被視為身份和生活態度的一種外在表現,潔白的牙齒,除了代表現代文明形象之外,更被看作是女性魅力展現的重點。阿嬤回憶起自己剛當少女的時候,大家族裡的女性們為了呵護一口好牙,得忍受中藥牙粉濃濃的草本味。這就像是一種長大的象徵,是小孩子們不能嘗試的美麗,以至於有些還沒「被允許」使用牙粉的孩子,會到廚房偷抓麵粉,敷在牙齒上,想要模仿「大人的樣子」。牙粉的成分包含:茯苓、石膏、龍骨、寒水石、白芷、細辛、石燕子、薄荷腦、冬青油、鹽⋯⋯等。
藥行李大哥說,牙粉之所以可以美白牙齒,除了是定期的清潔及基本的美白藥材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加入了促進牙齦氣血循環的幾味藥材,幫助提升口腔內部的新陳代謝,提升牙齦的自癒能力,有了健康的牙齦,那麼牙齒當然也會變得比較漂亮。
一白遮三醜:為了要美白,宮女慈禧通通來
除了乾淨亮白的牙齒外,皮膚白皙也是愛美人士追求的目標,在招英阿嬤當少女的年代自然也不例外。
說到美白,招英的故事就像是一千零一夜的童話一般,好像怎麼多都說不完,「大家都有自己的秘方啊,年輕的時候就是聽媽媽說,後來交朋友了,朋友也會互相分享,但是都大同小異,沒有現在這麼複雜啦!」
招英說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白散」和「玉容方」,至於詳細的配方,她笑說自己年紀大,已經記不太清楚了,只記得因為當時家裡人口多,幾乎都是請中藥行定期幫忙配好方子,磨成粉狀送到家裡來。「就裝在罐子裡,阿婆(招英阿嬤的阿嬤)都會收到高高的櫃子上,怕小朋友亂用啊!我媽媽和我,每次都像領零用錢一樣,排隊去阿婆房間拿。」後來請教李大哥才知道,阿嬤口中如此珍貴的美白保養品,應該就是有名的「八白散」和「玉容散」。八白散的成分有:白丁香、白僵蠶、白牽牛、白蒺藜、白芨、白芷、白附子、白茯苓,正因為這八味藥材都是以「白」字開頭,所以得其名。
據說這張方子最一開始,是金代宮廷女子們,用來洗臉的美容秘方,除了可以清潔皮膚外,更有潤澤肌膚、防止粉刺和淡化斑點的功效。
而「玉容散」,相傳是清光緒年間,借鑒八白散配方,由御醫李德立結合多位太醫院醫生,為慈禧太后特製宮廷美白面膜。從金代宮女晉身為清代太后御用品,當中的成分更是複雜,除了白牽牛、細辛、鴿條白、白蓮蕊、白芷、白術⋯⋯這些較常聽到的美白藥材外,李大哥說,不同中藥行的藥師也會根據自己的知識功力加入獨門秘方,一帖玉容散裡至少都有超過二十種以上的藥材!但大抵而言,玉容散主要可以溫經、驅風、活絡筋脈,促進臉部血液循環,達到美白、去粉刺的作用。
蜂蜜雞蛋全都試,少女的平價保養實驗室
正如現今的美容保養品因成分等級而有價格落差,古早時代也是如此,除了上述珍貴的中藥方外,40、50 年代的女性小圈圈中,也流傳一些比較「親民」的美保秘方。
「那些比較貴的,因為還年輕,一個月能用上一次就算不錯了。可是這樣哪夠,當然會自己想一些有的沒的方法啊。」
阿嬤口中「有的沒的方法」指的是一種糯米粉面膜,主要的成分有:糯米粉、蜂蜜、食用油和水,找到一定的比例攪拌而成,如果家庭情況允許,配方裡的蜂蜜就會多一點,如果手頭比較緊,那可能一點都不放。甚至有人還會到家裡的雞舍偷拿雞蛋,加一點蛋白進去──反正只要最後能糊在臉上,配方是什麼基本上沒有硬性規定,成為了當時自製面膜的一種特色,但是功效究竟如何,也就不得而知了。
相較於這種「黑白混」的實驗型面膜,迪化街藥鋪現在還找得到另一種阿嬤級平民面膜「玉肌散」。它的成分單純,取得也容易,重點是和水混合成糊狀就可以使用。據說經常用,連雀斑都可以淡化,讓臉部光澤的像白玉一般呢!
中藥行的美麗秘密,未完待續
從招英阿嬤和中藥行李大哥的敘述中,可以看到這些中藥美保配方,如何在進口美妝保養品不易取得的 40-50 年代社會,陪伴著臺灣少女成長,而傳統中藥行,又如何成為一處在社會鼓吹保守低調與人性愛美渴望的兩者之間,相互調和的場所。
隨著社會風氣變遷,1961 年臺灣政府終於廢止了「禁止奢侈品買賣令」,讓國外進口的美妝保養品開始合法;1970 年代,社會整體消費力提昇,進口美妝保養品也逐漸脫離「奢侈品」的負面觀感,逐漸在社會上普及。1980 年代因應貿易自由化,臺灣政府逐漸降低美保化妝品的進口稅與貨物稅,至 1990年 完全取消(1980 年之前,進口美保品要負擔 100% 的進口稅及 100% 的貨物稅,等於是貴三倍),國外化妝保養品牌瞬間大肆湧入,開啟臺灣美保的新紀元。
曾經在臺灣美容史上不可或缺的中藥行,於是,逐漸消失在大多數人的美保經驗中。
不過話說回來,既然現在市面上主打「天然」的美保產品正在成為新潮流,那麼為何不試試取自天然的中藥材?下次,當你還在藥妝店或百貨五花八門的產品、價格和功效間猶豫不決時,不妨逛逛中藥行,在充滿植物香氣的藥材櫃中,發現另一種美容保養的可能與驚喜。
(本文作者為故事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