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犯罪暴力、女體剝削、真人真事搬上銀幕──假社會寫實之名的臺灣黑電影

2021-01-26

蔡揚名,《錯誤的第一步》,1979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1979 至 1983 年間,臺灣曾經出現以犯罪暴力、女體剝削為主的「社會寫實片」,從 1979 年《錯誤的第一步》首開先例以監獄和妓女戶為背景,片中對於犯罪的陰暗想像,彷彿為當時大環境的集體焦慮開啟了刺激與宣洩的大門;之後,由《上海社會檔案》(1981)所掀起的女性復仇系列,不僅在題材形式上極盡羶色腥之能事,不少學者甚至視這個後來暱稱「臺灣黑電影」的類型,為「臺灣新電影」黎明升起前的黑暗谷底,不值一提。


回顧這段「臺灣黑電影」暴起暴落的前後歷史背景,七○年代中後期至八○年代初期,臺灣社會正好面臨著經濟型態轉型、政治權力轉移以及世界經濟政治轉變的過渡期,從 1975 年政治強人蔣介石過世、中美斷交、第二次石油危機、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江子翠分屍案……,那段期間臺灣電視媒體的新聞畫面,其實完全不亞於大銀幕上的感官刺激──政治局勢衝突激盪、社會事件暴烈血腥、國際情勢動盪不安、黨外運動風起雲湧,民間瀰漫一股焦躁氣氛。


於此時異軍突起的本土自製社會寫實類型電影,大量充斥著犯罪、暴力、裸露身體等元素,短短數年迸發出一百一十七部作品,成為臺灣電影史上最罕見的類型。


被視為「臺灣黑電影」濫觴的《錯誤的第一步》,於 1978 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開拍,1979 年上映,由蔡揚名導演、朱延平編劇,馬沙、楊惠珊、梁修身、王莫愁、李小飛主演。


全片根據男主角馬沙(本名劉金圳)的同名自傳性小說拍攝而成,內容講述馬沙幼年時因家境貧困,十三歲就開始在萬華寶斗里妓女戶擔任保鑣,十八歲時誤殺了客人而入獄服刑十五年,出獄後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並將從前的墮落生涯寫成書。這本個人懺悔自白式的傳記發行後,引發社會各界的討論,導演蔡揚名也因而對書中極具真實性的描述感興趣,在與當事人接觸之後,不僅買下電影版權,也決定由馬沙自己擔任男主角。


《錯誤的第一步》男主角馬沙(Source:春山出版)

兩人的合作除了《錯誤的第一步》,同年亦完成了《凌晨六點槍聲》,故事依舊以犯罪者的自白懺悔為主題,延續了此種犯罪系列的發展。


《錯誤的第一步》拍的雖是社會陰暗面,但仍帶有濃厚「警世」意味,這點與當時的電檢政策和保守風氣有關,片尾還是得要有某種正面的教化意義,馬沙浪子回頭的行為,當年還獲得中和國際青年商會表揚。電影公司則在宣傳上強調影片的「真實性」,所描述的妓女戶、監獄景況均源自主角的親身經歷,以男主角馬沙的「黑社會」背景勾起觀眾對黑街的好奇。


但《錯誤的第一步》在 1979 年三月上映前夕,卻爆發影片為虛構而非真實事件,馬沙出面說明致歉,新聞局也下令《錯誤的第一步》上演時不得使用「真人實事搬上銀幕」等字樣,做為影片上映時的宣傳。

 
《錯誤的第一步》電影海報(Source:春山出版)

雖然風波連連,但《錯誤的第一步》不但在票房上獲利,並獲選該年度影評人協會十大佳片,與胡金銓的《山中傳奇》、李行的《小城故事》、劉家昌的《黃埔軍魂》、徐克的《蝶變》、王菊金的《六朝怪談》等片並列。


《錯誤的第一步》的成功,先是帶動了所謂「真人真事搬上銀幕」的改編風潮,片商陸續推出強調內容為社會暗黑面的「寫實性」影片︰《斷指老么》、《落翅仔》、《落翅的海鷗》等片,《斷指老么》(1979)由金聖恩編導,喜翔、謝玲玲、劉尚謙主演,上映宣傳時強調是由記者報導的真實事件拍攝而成,內容描述大學生誤入歧途,淪為販毒、賭客、男妓的墮落歷程;《落翅仔》、《落翅的海鷗》兩片則均是以少女誤入歧途的悽慘遭遇為題材,根據真人真事短篇小說〈落翅仔〉拍攝而成。


前者由孫聖源編導,李烈、周邵棟主演,後者由徐學良導演,張盈真、秦風主演,兩片同時於 1979 年十一月上映。同年還有改編自吳祥輝同名自傳小說的《拒絕聯考的小子》,以及隔年據十三號水門案改編而成的《少女殉情記》。

 

一時之間,報紙社會版中的案件,駭人聽聞也好,離經叛道也罷,都成為社會寫實片取材的養分來源。這樣大量改編真實事件的現象,在五○年代臺語片時期、七○年代邵氏寫實電影也出現過,像是臺語片《運河殉情記》、《基隆七號房慘案》 ,邵氏的《天網》、《成記茶樓》等,主要都是希望藉由轟動一時新聞事件的改編,獲取一定程度的觀眾注意,票房保證之外,也滿足了觀眾的獵奇窺探慾望。


隨著《錯誤的第一步》、《斷指老么》中對於賭博、犯罪的炒作,隨之而來的則是一發不可收拾的賭片風潮和誤入歧途的青年,賭片系列如《賭城風雲》、《賭國仇城》、《十張王牌》、《掃蕩大賭場》、《王牌大老千》、《賭王鬥千王》、《賭王鬥千王續集》、《賭命一條龍》、《黑色大亨》、《賭王千王群英會》、《戒賭》;墮落系列如《街頭小霸王》、《帶槍過境》、《江湖小浪子》、《單挑》、《被判死刑》、《被遺棄的女人》、《火拼浪子》、《西門町小子》等,一時之間,骰子與子彈齊飛,銀幕上盡是黑暗與犯罪的深淵。


女性的復仇

1981 年《上海社會檔案》上映,將社會寫實類型風潮推向了另一個高峰。《上海社會檔案》由永昇公司出品,王菊金導演,張永祥編劇,陸小芬、崔守平、張富美主演。影片取材自中國傷痕文學作品,時空背景設於中國大陸,內容描述一名不斷遭受共黨幹部強暴欺凌的女子,因自覺身體受辱不見容於社會而自我放棄、終至自毀的悲慘故事。


永昇公司在此之前,剛以譚詠麟主演的《假如我是真的》獲得口碑票房的一致好評,所以才決定製作《上海社會檔案》,本是希望延續《假如我是真的》的成功模式,拍攝一部帶有反共色彩的影片,然而《上海社會檔案》遊走在電檢邊緣的暴力與裸露,卻成為另一個更有「看頭」的賣點,上片時還另加上了「少女初夜權」的片名副標題,指涉片中聳動的強暴情節和情色意味。


《上海社會檔案》不但讓當時仍是新人的陸小芬因為本片一炮而紅,大膽的裸露鏡頭,狂野而歇斯底里的形象也打破愛情文藝片中唯美溫婉的女性典型,帶動後來一系列女性復仇片。除了陸小芬之外,楊惠珊、陸一嬋、陸儀鳳等女星也分別以魔鬼身材和露胸刺青的大膽作風,成為銀幕「復仇女神」。


接下來,《癡情女豔煞》、《地獄來的女人》、《女王蜂》、《女性的復仇》、《瘋狂女煞星》、《失足夫人》、《失節》、《女子感化院》、《癡情奇女子》、《槍口下的小百合》、《憤怒的玫瑰》、《瘋狂少女營》、《黑市夫人》……等,社會寫實類型開始走向女性的復仇之路,單從上述片名的慘烈,即可略窺片中女性的受虐及反擊的暴烈程度。


《瘋狂女煞星》電影海報(Source:春山出版)

其中,1981 年由蔡揚名導演,楊惠珊、馬沙、陸儀鳳主演的《女性的復仇》可說是集大成之作,片中融合了黑道、販毒、賭博、色情等社會寫實類型的主要元素,片尾一場受虐女性群起反擊,以各種奇怪的方式獵殺男性的復仇女大反攻,讓人嘆為觀止。


在女性復仇類的黑電影中,男性多如野獸般原始,似乎每一個都被肉慾所驅使;女性則一開始大多是單純平凡的良家婦女,在遭到暴力欺凌後,搖身變成手持利刃、裸露身體的復仇女煞星。《霹靂大妞》(1982)中的銀霞與趙樹海,可說是最佳範例,原本清純文靜的銀霞,意外遭到強暴後性情大變,遇到對她稍加親近的男性,就會濃妝豔抹、凶性大發,而在公園裡閒逛的趙樹海,看見落單的銀霞就想上前欺侮,彷彿一看見弱女子,體內的「動物性」就會發作。


而復仇女神身上常有刺青或受難傷口,例如《女王蜂》陸一蟬胸口的玫瑰刺青、《上海社會檔案》陸小芬胸前的傷疤、《女性的復仇》楊惠珊的獨眼,藉此標示她們已非良家婦女,以及心理狀態上的改變。此外,女性復仇黑電影經常以挑戰電檢尺度的女性身體大量裸露為訴求,攝影機位置與剪輯技巧經常對身體進行分化、分割,是另一種對女體的意淫窺探。  

 

本文收錄自春山出版,《看得見的記憶:二十二部電影裡的百年臺灣電影史》,原標題〈每個時代都需要重寫自己的記憶〉
跟著各擅勝場的作者兼導遊,遍覽百年臺灣電影史:從一八九五年電影發明與日本殖民同時來到臺灣、五〇年代臺語片興起、六〇年代主流彩色國語片及非主流電影實驗並起、七〇年代鬼片武俠片愛情片鄉土紀錄片百花齊放、八〇年代解嚴前夕黑電影新電影接力出現,到九〇年代戒嚴結束創作者終於可以在大銀幕討論白色恐怖。

本書為春山出版與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合作成果。我們認為,電影是富含歷史價值的文化資產,既反映又保存了時代。二十二部臺灣電影,就像二十二面記憶的鏡子,映射出時代的光影。電影史不該只是電影史,也是文化史,更是我們應該共同珍視的「看得見的記憶」。
文章資訊
作者 楊元鈴
刊登日期 2021-01-26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