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我們也曾用過墨西哥銀幣!在「四萬換一塊」之前,臺灣人皮包裡裝什麼錢

涂欣凱 2021-12-06
底圖為 1976 年,臺灣銀行在春節時期於臺灣地區各地分行辦理掉換紅色的新臺幣十元新鈔。(Source: 國史館)

最近蔚為話題的公視歷史劇《茶金》中演到了戰後的幣制改革,各方人馬針對「四萬換一塊」的劇情爭論不休,在社群上掀起無數論戰。

 

事實上,除了舊臺幣、新臺幣,臺灣還曾使用過各式各樣神奇的貨幣:墨西哥來的銀幣曾是臺灣人的心頭好?為什麼日本時代從使用銀券改成發行金券?到底什麼是「銀銅雙本位制度」?

 

除了新、舊臺幣間的變革,這塊土地上還曾有過哪些沾滿錢味的故事呢?今天,就讓我們帶你走一趟錢幣的旅程。

 

第一張底片:世界錢幣隨著海流,在此齊聚

在這裡要先說明一下,我們現在所稱呼的「臺灣」,通常指的是臺灣本島、澎湖群島以及周圍的綠島、蘭嶼、小琉球等島嶼。不過,事實上澎湖群島比臺灣本島還要更早被納入中華帝國的統治之中,在南宋至元朝時期澎湖就設有官署──澎湖巡檢司,因此澎湖率先使用來自中國的銅錢和銀兩,被納入中國的貨幣圈。而在臺灣本島,最早期原住民除了以物易物之外,精美的貝殼或珍珠也可能被當作貨幣流通。

 

隨後,臺灣貨幣的秩序隨著大航海時代來臨,面臨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匯流至臺灣進行貿易與設立據點,各種不同的貨幣也隨之在這塊土地上流行。

 

像是來自中國沿海的商人,用的是中國的銅錢或船型的銀錠(也就是俗稱的元寶),西班牙和荷蘭商人帶來各自鑄造的銀幣,日本商人也攜來日本的銅錢。而在這些來自外國商人、令人目不暇給的錢幣中,又以西班牙的銀元最強勢。

我們相信「人文知識」是重要的
我們相信「認識歷史」該是全民運動
我們相信「脈絡與思辨」才能好好理解世界


——每日 5 元,今天就成為「人文知識」的守護者!——

支持故事

單篇購買文章請點此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