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1930烏山頭】花園村往事:從好友伊東兄弟的視角,重新認識八田與一

2020-09-26
〈八田與一肖像畫〉,伊東哲繪,現藏於嘉南農田水利會

八田與一於 1886 年生在河北郡花園村字今町(現為金澤市今町)的富農之家。今町位於金澤市中心沿著北國街道東北方約八公里處的平野部,是盛產花卉的地方。


而筆者伊東家就位在今町往東步行約十分鐘即可抵達的花園村字八幡(現為金澤市花園八幡町)。大約四年前(2005 年),筆者回到了故鄉,忙於修復舊式農家建築的住家,以及整頓周邊環境。


在整理土藏(譯註:日本傳統建築樣式。在土牆上塗抹石膏的建築工法,主要作為倉庫使用)與閣樓時,找到八田與一和伊東家之間的往來資料。好似窺見了八田與一年輕時的樣貌與為人,著實有趣。


位於花園村的八田與一家。(Source:謝金魚攝)

八田家與伊東家的淵源

筆者以圖表標示了八田家與伊東家之間的關係。八田家第五代子孫四郎兵衛之妹壽壽嫁給了伊東家第十三代子孫平右衛門,因為夫婦倆並未生下子嗣,故從八田家領養了姪女つね(Tsune)為養女,又從二日市的龜田家招贅了外次郎為女婿,外次郎亦改名為第十四代平右衛門。


八田家的第六代子孫八田四郎兵衛育有誠一、又五郎、智証、友雄、くん(Kun,姐姐)、與一。與一和伊東つね(Tsune)之女てる(Teru) 屬堂親關係。てる生了平盛、哲、政外、寬治、外喜雄共五位男孩,而平盛就是筆者的祖父。


與一出生於 1886 年,而平盛出生於 1887 年,比與一小一歲。兩人均畢業於今町尋常小學校與森本高等小學校,並進入石川縣立金澤第一中學校就讀。當時的花園村,能進入中學校讀書的也不過兩、三人。與一是八田家第三位進入一中就讀的學生,而平盛亦是伊東家第一位一中生,必定受到與一不少照顧。


當時第一中學位在本多町,據說與一多半徒步上學,若逢冬季才會寄宿於金澤。筆者猜想小他一個年級的平盛,應該也是時常和與一邊聊天一起上學去的吧。


八田家與伊東家之關係圖

與一之兄戰死,令政外感傷

1904 年 8 月 24 日,與一的四哥友雄在日俄戰爭的旅順之役中戰死,享年二十三歲。伊東家的三男政外(時年九歲)在暑假的日記中寫到:

 

「晚飯過後,八田家的人來告知說友雄已經死了,讓大家都嚇了一跳。我想睡覺,但總想起友雄戰死的事情,睡不着。若真的睡著,也會夢見他,一整天更是睡不好。好難過。」

對於政外的祖母つね來說,聽聞八田老家前途看好的年輕侄兒突如其來的噩耗,想必是傷心欲絕的。政外的日記除了表達自身的感傷外,我想也連同祖母的悲嘆一併呈現了出來,清楚傳遞出八田家與伊東家關係的緊密。


年輕同儕相偕攀登立山

1904 年,與一進入第四高等學校就讀。平盛則是從一中畢業後,繼承家業專心務農。


平盛寫於 1906 年的日記還保留至今。從內容得知平盛和與一時有往來。有時是平盛拜訪與一「暢談」,或借讀《太陽》雜誌第一卷全部的期數和《席勒物語》,以及兩本滑稽書(譯註:江戶時代後期所流行的輕小説。主要以滑稽的會話描寫人物);有時兩人亦會相約一起去森本看戲。


1906 年,八田與一(時年 20 歲)、伊東平盛(時年 19 歲)、伊東哲(時年 15 歲)以及當時仍為一中生的平盛表弟木谷彌一(時年 18 歲)共四人,相偕攀登立山。那次登山之行的情況敘述如下:

 

7 月 11 日,與一造訪平盛相談登山事宜,並於 24 日確定成行。

25 日當天早上,平盛一行人整理好裝備正準備出發之際,與一卻睡晚了,甚至表示想要退出此次登山行程。但因木谷彌一已在津幡車站等待,是故不得不成行,就讓與一先行前往富山等待會合。但是平盛等人沒有趕上預定搭乘的火車班次,抵達富山時已近二時許。隨後一行人從富山步行六里路至登山口處的蘆峅,那裡正在舉行祭典,他們便駐足觀賞樂舞。

26日,天公作美,他們雇用嚮導並走了八里路到室堂。接著離開室堂轉往地獄谷賞景之際,天候驟變,一行人在猶如冬日般的暴雨中回到室堂,並輪流看顧營火驅寒。

27日,天氣放晴,當正要前往雄山時卻又再度下起大雨,一行人被嵐霧繚繞,完全看不清四周景象。最後總算順利攀越,並參拜了雄山神社,然後下行至立山溫泉夜宿。但下榻處宛如豬舍一般,一行人只能驚魂未定地勉強度過一夜。

28 日,在雨中行向富山,但15歲的哲疲憊不支,已無法步行。平盛留下陪伴哲,但與一和木谷彌一則繼續往前行。平盛不得已雇了一輛車,總算趕上兩人,一行人便從富山搭乘火車踏上歸途。

年輕夥伴間毫無顧慮、略顯忙亂的模樣,讓人不禁會心一笑。而與一賴床又想失約的舉止,也和日後的偉人形象稍有出入,可以說和現代年輕人並無不同。


1907 年,與一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土木科就讀,遠離金澤後,自此與平盛之間的交流紀錄也逐漸減少。


八田與一寫給伊東哲大哥伊東平盛的信件。(Source:謝金魚攝)

與一和政外造訪尼加拉

在日記中悼念友雄之死的少年政外,一中畢業後進入金澤醫學專門學校就讀,並於 1921 年前往美國留學。於 1922 年 6 月 19 日印有尼加拉郵局(加拿大 Niagara, Canada)戳章的明信片上,寫著如下文字:

 

「敬啟者,臨時決定與八田等人同行,自芝加哥出發前往紐約。」

1922 年,八田與一為了調查水壩與採購大型機器前往美加視察,當時似乎和政外一同造訪了尼加拉。政外因帶了相機,所以留下照片數張。其中一張相片,是與一站在電車軌道前的身影。


還有政外於紐約和八田同宿一間飯店房間時所拍攝的窗外風景。當時的政外已修完外語課程,或許對與一的視察之行提供了協助。意氣風發的專業技術者與具有旺盛好奇心的耳鼻喉科醫學生,兩人在異鄉究竟交流了什麼樣的對話呢?


1925 年,政外在美國還未完成學業,卻因罹患肺結核而逝世。遺體在當地火化後,骨灰被送回了日本,並在自家舉行葬儀。與一也傳來了慎重的電唁內文如下:

 

「政外君 客死異鄉,感慨萬端,深表遺憾,謹此致哀。八田與一」

招聘畫家伊東哲至臺灣

伊東家的次男伊東哲自一中畢業之後,進入東京美術學校(現東京藝術大學)西洋畫科學習,在本科畢業後又繼續升學進入研究科就讀。


1916 年,伊東哲仍在學中,其畫作「夫婦」即入選第十屆文展(譯註:「文部省美術展覽會」的簡稱,由日本政府機關文部省所主辦的官方展會),在這之後,其作品也陸續入選第一屆、第二屆、第四屆、第七屆與第八屆的帝展(譯註:「帝國美術展覽會」的簡稱,前身為「文展」。文展在由「帝國美術院」主辦後改稱為「帝展」)。1997 年,石川縣立美術館開辦了「伊東哲與石川洋畫的先驅者們」展,展覽手冊中這麼介紹了他:

 

出身於本縣的畫壇之星,他若能持續創作,深信早以常態展出畫家之姿聲名遠播。

然而 1927 年,於第八屆帝展中展出的畫作〈沉思的歌星〉,卻大大地扭轉了伊東哲的命運。這是因為他啟用了柳原白蓮做為畫作模特兒的緣故。柳原白蓮是大正天皇的表妹,嫁予九州煤礦大王為妻,但卻和年輕的律師私奔,並且還在報紙上刊登與丈夫斷絕關係的聲明,為當時喧騰一時的緋聞事件。


〈沉思的歌星〉畫作中,白蓮身穿黃色打掛(譯註:日本和服的一種,原為武家女性的禮服,現在多於婚禮等正式場合中穿著)佇立在林中。這件打掛是大正天皇的生母也就是白蓮的姑姑柳原愛子所贈之物。哲遭受強烈抨擊為沽名釣譽之徒,因而退出日本畫壇。


〈沉思的歌星〉的複製品。(Source:謝金魚攝)

隔年 1928 年,哲接受與一邀聘,前往臺灣嘉南大圳組合烏山頭出張所(譯註:辦事處)赴任。與一提供了住宿與薪資,並無限制地提供他法國製的繪畫用品。在臺灣自由創作的日子,想必讓哲重新振作了起來。

 

在那之後,伊東哲受邀前往中國,擔任國立北京藝術專科學校的教授。日本戰敗後,他在千葉縣的中學校擔任美術教師,1979 年,得年 88 歲的伊東哲與世長辭。


哲所繪製的烏山頭水庫工事畫以及與一的肖像畫,至今仍展掛在烏山頭的八田技師紀念室,而此肖像的複製畫亦展示在金澤故鄉偉人館。另外,入選文展、帝展等代表畫作則捐贈給了石川縣立美術館。


1928 年,哲在烏山頭之際,與一寫給平盛的信件有六封被保存了下來。信件裡記下了平盛身為哲的長兄,為答謝與一對哲的關照而寄送百合根給他,而與一則以芭蕉(香蕉)果實回贈。另外,與一在信上還談到了哲的繪畫狀況,也建議哲的夫人一起前往臺灣,這些都可窺見與一細心體貼的一面。


平盛是農家繼承人,個性耿直,似乎常向與一請教有關農業或時局等問題。與一在信中,也慎重地表達了他的看法。1930 年的信上,與一對當時內閣所計畫的黃金解禁政策提出強烈批判,認為這種做法是把沉重的負擔強加在包含農民在內的一般國民身上。


在其他信件上,與一則指出日本農業的困境在於「依照昔日的小農主義方式而引起的問題」,認為「若將現有五千步(譯註:表示面積的度量衡單位,一步相當於一坪)的耕地增加為十倍的五萬步,即能順利推行」,「將務農百姓減少為十分之一,政府必須立即思考其餘九成國民的工作崗位要如何處理」。


當時因連年豐收導致稻米產量過剩,但與一卻認為不久的將來將面臨稻米產量不足的窘境,屆時緊急採取「耕地增成」的措施也來不及了,並因此舉出實際的數據,建議應立即採取減反政策(譯註:日本戰後用來調整稻米生產量的農業措施)。


陳述振興花園村的己見

在 1935 年的信上,與一提到視察完中國福建省的水利事業之後,計畫返回内地(日本)的想法。當時信上寫著

 

「我想找大家聚一聚,聽聽各位對於振興花園村的意見,不知意下如何?另外,召集當時河北郡的學生們將河北郡的發展策略一同兼併進來,似乎也是蠻有趣的作法。」

另外,與一也為石川縣人總是每日膠著在政友會(譯註:戰前日本第一個正式的政黨)和民政黨(譯註:與政友會共同實現兩黨制的戰前政黨),甚至還互扯對方後腿的狀況表達惋惜。


從信件內容中可見與一基於數字來鋪陳合理且大膽的思緒,同時亦可感受到他對於家鄉和故友的溫暖情懷。


與一和平盛,一同探訪兄長智証

與一透過在金澤開業的醫生兄長智証的介紹下,與米村外代樹結爲連理。智証很照顧與一,但 1927 年不幸罹患了嚴重的胃癌。平盛常常去探訪病榻上的智証。9月5日,平盛在日記中提到了如下內容:

 

「八田智証氏生命垂危,為舉辦法事而家族齊聚一堂。據說是胃癌。恭請曉烏氏(譯註:曉烏敏,日本佛教的得道高僧與宗教改革家)講經,結束後亦安排了淨齋(譯註:法事結束後的餐食)。其法名為直心院。公布遺言時,席間坐有自臺灣返鄉的八田與一和自仙台回家的四郎次(譯註:八田四郎次,八田與一的親戚暨鄰居,與八田與一家族感情深厚。),皆潸然淚下。」

平盛在智証的葬儀後,為返歸臺灣的與一送行。15 年後,與一在搭船前往派駐地菲律賓的途中遭到潛艦攻擊,56 歲的他就此和人世永別。平盛於戰後因農地改革而失去了土地、生活勞苦,但仍篤實地從農過活。1959 年,平盛離世,享年 71 歲。


與一在臺的成就,歸功於大膽採納與施行當時最先端的技術,同時他亦期盼改善臺灣農民的生活。其背後不為人知的性格,以及對農民的關懷,從與一和花園村亦親亦友的伊東兄弟間的交流中亦能一一浮現。

 

原文刊載於《北國文華》2009冬季號。

 

1928 年,嘉南大圳總設計師八田與一邀請伊東哲渡海來臺,希望透過藝術創作記錄嘉南大圳的種種。當時伊東哲正處在人生的低谷,這趟臺灣之行不只改變了他,也為那段歷史留下絢麗的紀錄──就是「嘉南大圳工事圖」,書中更附上拉頁大圖以及詳細解析,尤具收藏價值!
分屬叔姪的八田與一、伊東哲,面對橫逆,有著不同的態度,最終都能克服挫折,完成自己的理想,讀了之後,你會發現這本書竟還帶有療癒與激勵效果!

文章資訊
作者  伊東平隆(伊東哲侄孫)
翻譯 池田 Lily 茜藍
刊登日期 2020-09-26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1930.烏山頭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