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種樹不只保護環境,還養得起一隻足球隊?這家企業證明植樹的好處遠勝過你想像

謝易軒 2021-07-22
石川 Shihchuan, via flickr)

過去二十年,臺灣海平面以每年 3.4 公厘的速度不斷上升。聽起來似乎還不算太驚人?但事實上,出於洋流與地理位置的關係,臺灣海平面上升速度是世界平均的兩倍,若海平面持續上升,到了 2050 年,臺灣許多重要城市的精華地區都會成為一片汪洋──臺北的總統府、彰化 Google 資料中心、臺南的安平古堡、高雄駁二藝術園區,都將沉沉沒入水中。[1]


這只是全球氣候暖化造成的諸多後果之一。

 


種樹是緩解氣候變遷最簡單、便宜又有效的方式

臺灣近來嚴重的乾旱、美國加州與澳洲燒不完的森林野火、中國與日本大片氾濫的洪災、北極圈驚人的 38 度高溫、肯亞 70 年來最嚴重的蝗災,以及因野生動物失去棲地而更趨兇猛的全球性瘟疫等,這些危機隨著氣候變遷惡化迫在眉睫,全球各國都在找尋減碳、拯救氣候的方法,從研發節能裝置、發展再生能源到碳捕捉科技等,人們急切地想要找出挽救大氣的解方。但其實,有一個最古老又簡單的方式,能夠解決氣候變遷的難題──那就是「種樹」。


樹(Source: @S@ndrine / CC BY 2.0

2019 年,權威科學期刊《科學雜誌》(Science Magazine)刊登最新研究,證實種樹是所有抗暖化的方法中,最便宜又有效的方式。地球目前還有九億公頃、等同近 250 個臺灣大的閒置土地可以用來植樹,若能順利種好種滿,將能吸收大氣中 1/4 的碳。[2]


不過,早在這篇研究問世的 35 年前,一個住在臺東的小學生就曾在報紙投書,大聲疾呼保護森林與樹木的重要性。在當時好山好水、草木蔥籠的臺東,連指導老師都不解一位在地小孩何以對環境如此擔憂。事實證明,他早早預見了地球的困境。


這個小男孩就是陳宇華。2015 年,年屆不惑的他創立了志在種樹救地球的社會企業「綠色冀泉」。陳宇華打趣說,小學投稿後,自己的文筆沒有進步太多,但回首年幼的自己,發現當時就在冥冥中寫定了將來要做的事。


創辦綠色冀泉的六年來,他們在全臺 130 所學校種下了 12,600 棵樹。陳宇華選定了臺灣牛樟樹來種,不只因為牛樟樹是臺灣原生種,容易種植也不會對在地環境造成外來壓力,更因為它目前亟需復育。


 
綠色糞泉的品牌標誌(Source: 綠色冀泉社會企業

牛樟樹被稱為「森林裡的紅寶石」,全世界只有臺灣能見其蹤影,從海拔 200 公尺到 2000 公尺都能自然生長,曾經遍及臺灣。然而,因為牛樟樹的經濟價值極高,全樹都能利用,尤其它生產的牛樟芝具有極佳療效,價格不菲,讓山老鼠趨之若鶩,大肆盜伐,現已成為需要保育的物種。


牛樟樹介紹(Source: 綠色冀泉社會企業

運用創意,種樹費時也能成為一門生意

種樹固然重要,但一棵樹的養成曠日費時,從育下樹苗到長成大樹,動輒數年甚至數十年,綠色冀泉的目標又在於野放樹木長年生長,即使在樹長成後也不會加以砍伐。身為一家社會企業,光憑種樹要如何獲利與生存?


面對這個問題,陳宇華搬出了臺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來比較。過去 27 年,長期投資台積電的報酬率約 275 倍,讓人嘖嘖稱奇,有的基金甚至在 60 多年間獲利高達 1200 倍,但是若跟種一棵樹比較,這些數字都不值一提。


根據印度加爾各答大學(University of Calcutta)學者的研究,一顆 50 年成樹所衍伸的減碳、防止空汙與土壤侵蝕等環境價值,高達其最初成本的 6000 倍,這還不包括木材、景觀、遊憩與醫療等價值計算。


除了創造無形的環境價值外,陳宇華也運用商業頭腦與創意來維持企業運作。他決定不自己投資苗圃,而是與苗農合作,用 60 元的價格買進樟樹苗,然後以 120 元提供給在城市利用閒置陽台育苗的人。


12 至 18 個月後,他們再花 240 元將長大的樹苗買回,接著以 480 元賣給樟樹最終落土的場所,目前這些種植處大多是學校或荒廢不用的校園。在長大的過程中,樟樹不停掉落的樹幹與枝葉,都能夠用來製作茶葉、精油及木製品等產品,為學校與公司帶來收入。


「我希望在植樹的過程中,能讓越多人參與越好,在經過城市的時候,他們的陽台借我育苗,同時增加了城市的綠色面積,減弱都市熱島效應,帶來『類綠建築』的效果。」


陳宇華期盼如此一來,不只綠色冀泉能從樹苗幼時便有固定的收入,苗農、都市育苗家與最後種樹的學校,也都能受益。


牛樟樹小苗(Source: 陳宇華

在陳宇華的計畫裡,似乎總是有多個目標同時並行,參與的各方也能達到多贏。在成立綠色冀泉之前,陳宇華在保險業工作了 20 年,保險業除了讓他學到「風險管理」的重要之外,更啟發他思考什麼樣的工作方式能夠「努力三、五年,風光三、五十年」。


「我在想能否能做一件事情,只要前面努力,之後輕輕鬆鬆就能一直延續下去。而且,我還要一次做兩件、甚至三件事。」陳宇華說。


以樹養球,以球養樹,永續循環生生不息

臺東出身的陳宇華,除了種樹救地球之外,還希望能夠貢獻家鄉,推動地方創生。在成立綠色冀泉之前,他原本就持續資助臺東有足球天分卻苦無資源踢足球的孩子。自行創業後,也首先找尋花東地區資源不豐的學校合作。


然後有一天,陳宇華突然靈機一動:何不把種樹跟資助中小學足球隊這兩件事,變成一件事呢?


「以樹養球」的概念於是應運而生,成為綠色冀泉的重要專案。都市的育苗人完成育苗後,由綠色冀泉帶到有足球隊的偏鄉中小學種下,學校除了提供種樹的空間,也帶領小小足球隊員參與種樹,並記錄牛樟樹的成長軌跡。


牛樟樹從樹根、枝幹、葉片到周圍生長的菌菇都能帶來收入,回饋給足球隊使用。綠色冀泉也舉辦多場足球賽事,當球隊每贏得一場比賽,綠色冀泉就為球隊再多種一棵樹,持續回饋樹長成後的收益,如此生生不息,循環永續。

 
「以樹養球」的理念(Source: 嘖嘖

在解釋公司的創辦理念時,陳宇華不只一次提到永續的觀念。

 

雖然一開始只是種樹,但其實我們想做的事情不只如此,是環繞著聯合國所有的永續發展目標。森林與海洋是不可分割的,而森林及海洋與糧食、氣候變遷、人的工作、文化與教育也都相互影響。如果做一件事情,能把很多好的事情串在一起,那會是很棒的事。


聯合國於 2015 年根據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針對環境保護、經濟成長與社會進步三大面向,訂定十七項在 2030 年前各國須努力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其中第十五個目標為「陸域生態:保育和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統,永續管理森林,防治沙漠化,防止土地劣化,遏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綠色冀泉的工作乍看僅針對這項目標努力,實則與第四項「優良教育: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第十項「消弭不平等:減少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甚至第十一項「永續城鄉:建設包容、安全、具防災能力與永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都有所呼應。

 


育苗、種樹、澆水,竟可以賺虛擬貨幣?

雖然已經包含這麼多目標,綠色冀泉的創意並不就此停下腳步。陳宇華觀察到,一棵樹的成長過程牽涉到許多數據,包括它從哪裡來、歷史多長、創造過多少生態價值,都是值得記錄並進一步分析運用。


陳宇華還導入區塊鏈技術,為每一棵樹打造獨一無二的「身分證」,當每每有參與者在一棵樹的長成歷程中有所貢獻,便能獲得稱為「綠金幣」的加密貨幣。


「種多少樹,就流通多少幣,所以不會有炒幣的問題。」陳宇華笑說。


未來,綠金幣能夠用來在綠色冀泉計劃建構的「社企平台」上兌換商品,平台無償提供貢獻世界的社會企業進駐,販賣自家商品。而每棵樹種下、長大、出售的整個過程,也由綠金幣串起,隨時能在綠色冀泉開發的「加樹 APP」應用程式上追蹤查詢。未來的目標,是全民都可以用這個程式為樹定位與建立身分。如此,又是一個循環共生的系統。
 

綠色冀泉加樹 APP 介紹

 

近期,陳宇華又想到了一個新點子。他把事業的下半場與最初的起點連結起來,讓保險業也能為臺灣種下樹苗。政府規定所有汽、機車都一定要保強制險,且不管找誰保,保險費費率都相同。綠色冀泉找上了身兼產險代理業務的科技公司合作,在消費者每次向其購買強制險時,提出一筆金額種樹,並提供客戶那棵樹的資訊,從此能夠透過應用程式長期追蹤樹的動態,提供十足的參與感。


陳宇華說,從公司成立到現在,種了一萬多棵樹,雖然不多,但如果每一個人都願意為自己種一棵樹,臺灣就會多 2,300 萬棵樹。更不用說,若全世界都能一起參與,地球就會變得很不一樣。


「我們是看到氣候惡化的第一代,也是有機會補救的最後一代。」陳宇華充滿感性地說。而種樹,就是他心中的解方。

 


本文內容來自百靈佳殷格翰 Making More Health 2021 臺灣社會企業介紹講座,故事 StoryStudio 編輯部側記。推行超過11年的百靈佳殷格翰 Making More Health (MMH) 計畫,在全球各地找尋社會企業家,一起透過創意來解決社會問題,創造永續性的健康環境、體制與文化,朝向「全民均健」的目標前進。


[1] 《全球暖化下臺灣海平面上升和暴潮衝擊分析》


[2] https://csr.cw.com.tw/article/41056


文章資訊
作者 謝易軒
刊登日期 2021-07-22

文章分類 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