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害怕別人覺得你的想法不夠實際」,坐在圓凳上,拿著麥克風,好盒器團隊的共同創辦人宋宜臻懇切地說。
好盒器團隊經營循環杯超過七年,推動以租用的環保杯取代一次性的免洗杯,更已經是 7-Eleven、麥當勞、 Foodpanda 等大型企業的合作夥伴。創業至今,宋宜臻和團隊夥伴當然面對過許多現實層面的考驗,但對於有意投入環保、永續相關產業的後進者,宋宜臻卻建議,千萬不要因為自己一開始的想法還不夠實際而裹足不前。
聽到宋宜臻這句話,共同主講的 PackAge+ 配客嘉執行長特助林佳葇在一旁點頭。林佳葇的團隊專攻循環包裝,主力尤其放在減少網路購物等過程中使用的一次性包材,成立迄今也已經超過四年,合作對象更包含全家便利商店、Uber Eats、Uniqlo 等,同樣也是相當成功的社會企業。
兩人之所以抱持同樣的念頭,是因為他們在創業之初,也都只有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從不切實際的點子開始滾動
以好盒器為例,宋宜臻和夥伴本來的想法相當單純:他們發現臺灣推動環保杯已經超過二十年,卻一直沒辦法真正普及。他們心想,這會不會是杯子的設計出了問題呢?因為本身是學設計出身,所以覺得或許自己可以想想辦法。
於是,他們首先設計一組杯具,參與高雄設計展,在展覽現場也得到一些業界人士的回饋。接著,他們從自己所在的臺南市區開始找小商家一間一間談合作,終於在正興街商圈找到三間飲料店願意跟他們一起嘗試。
宋宜臻分享,「當年也是傻傻的,以為好像不難」,真的開始做了之後,他們才發現有許多實際的問題:舉例而言,飲料店家跟物流業者都向他們反映,會希望杯具可以堆疊、重量越輕越好,才方便堆放跟運送;但同時,清洗廠卻希望杯具要夠重,才能充分浸泡。在雙方矛盾的要求下,宋宜臻和夥伴必須發揮巧思,並幾經試驗;以杯子的輕重問題為例,他們最後仍然選擇降低杯子的重量,但另外專門設計一組有重量的籃子給清洗廠,運用籃子將杯具壓到水面下。
配客嘉的林佳葇也分享了類似的摸索歷程,她笑說,團隊一開始也是什麼都沒有,「只有熱血跟情懷」。他們團隊最早只是學生時期的商業競賽隊伍,在比賽中提議將使用回收寶特瓶製成的帆布袋供貨給電商,作為環保包材。但實際開始運作之後,他們也遇到許多具體的細節問題,比如:物流的習慣是用麥克筆在包裝上寫字,標示配送區域,但循環袋上一旦寫字就很難重複利用;同樣,物流公司會在包裝上貼寄件單,但也會留下殘膠,造成重複利用的困難,然而如果換成不易留殘膠的材質,可能反而導致連寄件單本身都黏不上去。除此之外,配客嘉一開始規模還不夠,無法廣泛設點,消費者經常找不到地方歸還包裝,商家有時也不太樂意在店面放那麼大的箱子占空間……
這些「實際」問題,兩個團隊事前都不知道,但結果證實這其實也無妨。宋宜臻解釋,他們創業第一階段的重點,就是「先找到一個地方打造循環模式的樣本,做了很多嘗試、修正,把樣本磨成成熟狀態」,實作途中遇到問題,再來一個一個解決都不遲。「過程中與社會對話,實作中給人家使用,參展、做論壇、得到回饋──透過蒐集意見逐步修正,才有力量跟其他單位串聯,進而放大影響力」,宋宜臻這樣回顧他們的創業過程。
不依賴消費者,直接讓店家做出改變
而從兩個團隊嘗試解決的實際問題來看,他們主要的精力都投注在產品設計以及與合作單位協調上,這樣的工作重點,不同於外界一般對於環保、永續推動者的印象,似乎總是強調喚起民眾對環保議題的關注。為此,對談的主持人、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的執行長陳璽尹也特別詢問兩人對消費者端的看法。
聽到主持人這個問題,林佳葇的回答相當迅速而且肯定,第一句話就說:「我們不要靠消費者的意識。」她補充,這並不是因為消費者的意識不重要,但現在推動永續時最主要的瓶頸並非消費者的意願,而是整體而言,能否提供更為環保、永續的選項給消費者,讓消費者有辦法選擇,最好還能讓消費者「無痛」轉換。
甚至,配客嘉團隊目前的方案中,有些甚至並不需要讓消費者「選擇」──消費者不需要有所改變,改變的是店家。林佳葇以團隊與服裝品牌 Uniqlo 的合作為例,Uniqlo 從去年開始,所有從總倉配送到門市的訂購產品,都不再使用一次性包材,而改用配客嘉所設計的循環包裝。衣服配送到門市之後,消費者前來領貨,根本不需要知道途中改用了循環包材,當然也就不需要仰賴消費者的主動選擇。說到這裡,林佳葇又再度以「無痛」為關鍵詞:「消費者是無痛的,沒有改變消費方式──我們比較在意如何在既有的路徑中讓消費者無痛。」
好盒器的宋宜臻也同意林佳葇的說法,並且用了同樣的詞彙:「要更大規模減少廢棄物,就需要可以無痛進入大家的生活。」她舉的例子是團隊與天母棒球場的合作──以後天母棒球場商家販賣的飲料,通通都會使用循環杯盛裝,直接取消免洗杯的選項,同樣不需要消費者主動做出任何選擇。
零廢棄革命尚未成功,仍需你我共同努力
講座接近尾聲時,宋宜臻特別提到,他們唯一需要消費者幫忙的地方,是如果他們在網路上、在其他地方看到有人質疑這些改變時,可以「幫我們去跟可能抗拒的消費者對話」,像是反問質疑者:「你去百貨公司用也是用人家用過的餐具啊,怎麼會覺得循環杯不乾淨?」有消費者做後盾,能讓經營方、比如天母棒球場管理者不會只聽到單一反對的聲音,不會因此走回頭路,這些是目前真正需要消費者共同參與的地方。
總結來說,現在這個時代,環保運動需要的已經不只是喚起大眾關心而已。消費者意識固然可以帶來協助,但宋宜臻和林佳葇兩人都認為,目前最大的目標,反而是與各個店家、廠商合作,打造循環的「基礎建設」,讓循環、永續的工作得以更順利地運行,讓更多有意願、有能力投入的單位可以串聯,持續將規模做大、進而降低各方參與的成本──我們需要的,是更多人帶著原先看似「不夠實際」的想法,投入循環經濟的各個不同環節,共同解決過程中一個又一個的實際問題。
本文為【〖Start Green 永續綠行動〗永續1+1實踐綠生活第一步】專題文章
人類正站在全球氣候劇烈變遷、自然資源漸枯竭、生物多樣性耗損、疾病頻仍等關鍵十字路口上。為此,2015年時,聯合國發布了「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poment Goals, SDGs),敦促全世界在 2030 年以前為地球與人類社會努力,邁向永續。
More SDGs ⇨ https://storystudio.tw/sdgs
百靈佳殷格翰與故事 StoryStudio 攜手響應聯合國 SDGs,用故事來讓 SDGs 在臺灣的發展有根可尋,讓發展被記錄、被看見並可被壯大,與臺灣社會一同實現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