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金雞年,每日一冷的第二篇冷知識雞年特刊還是要繼續和讀者介紹關於雞的冷知識應景囉!
不過這今天這篇的主題是麥克(Mc/Mike)雞。
奇怪?麥克雞塊英文不就是麥當勞的縮寫(Mc)嗎?為什麼還有 Mike 雞的冷知識呢?
別急,我們先來介紹從小吃到大的麥克雞塊(Chicken McNuggets),本篇冷知識週刊一樣會給你滿滿的冷。雞。識!
首先,就先要考驗讀者對於麥克雞塊的愛,大家知道麥克雞塊的形狀都是固定的嗎?而且還只有四種固定的形狀!
根據麥當勞公開揭露的資料顯示,這四種形狀還有各自的名稱。
Bell(鈴鐺) 上方窄,下方比較寬,有點像菱形。
Bone(骨頭) 這一個需要大家發揮一下想像力,把頭歪向旁邊九十度,然後想像一下領結的形狀。
Boot(靴子) 就是像義大利的國土形狀的鏡射版本。
大家看出端倪了嗎?四種都是以 B 開頭的名字!
那為何要用這四種造型呢?為何不是讓雞塊原料進入機器隨意成型再裹粉就好了?
其實其背後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需要確保所有產出的麥克雞塊在炸煮的過程中,在時間一致的情況下,雞塊能均勻地受熱並且熟的剛剛好。如果雞塊們厚薄大小不一,很容易會出現這塊熟了,但隔壁那塊中心竟然還是冷的情形,但若是加熱時間過久,可能又會把雞塊炸焦囉,因此麥克雞塊的造型與大小都必須是同一種標準。
至於有人問說,為什麼不是三種或五種,或更多種造型呢?
每日一冷猜測這可能是因為麥克雞塊最小賣出單位正好是一包四塊。但這問題的真正答案也許就要去問問當初設計出麥克雞塊形狀的人囉。
而網路上曾經也有流言傳出麥克雞塊其實不是用雞肉做的,那到底是用什麼做的!?麥當勞官方之前特地做了一部影片來澄清。
看完了麥克雞塊的冷知識,這邊還有另一個有關麥克的冷雞識要和大家分享。
在美國,有這麼一句諺語「Running around like a chicken with its head cut off.」。其概念,大概等同中文的「無頭蒼蠅」。當我們要形容一個人不知所措、盲目奔走,或許就可以用上這麼一句諺語。而在英國,也有類似的說法「run around like a headless chicken」,意思其實和「無頭蒼蠅」略有出入,指汲汲營營卻漫無目的的做了某件事而不達預期效果的樣子。
不過你知道嗎?這隻沒有頭的雞,確實存在唷!
西元 1945 年,美國科羅拉多州的某位農夫,在準備晚餐時準備料理一隻五個半月大的公雞。沒想到大刀一揮,砍斷雞脖子之後,這隻公雞掙扎了一番竟然又能夠站起來行走自如。農夫看到覺得很驚奇,因此決定留公雞一命。沒想到這一留,竟然讓這隻公雞延長了 18 個月的壽命。
這隻公雞名叫「麥可 (Mike)」。雖然許多人聽聞之後以為是都市傳說而一笑置之,但經過鹽湖城猶他大學的查證,卻證實了這則奇聞。於是,許多人爭相前來觀看這堪稱奇雞的「無頭雞麥可」,農夫主人也藉著收取門票而賺進了大把鈔票,可謂雞的報恩(?)。為了延長無頭雞麥可的壽命,農夫主人會將雞飼料混和牛奶和水,並用滴管注入麥可的食道讓牠進食。可惜在某次的巡展途中,主人將注射器忘在旅館中,以至於讓麥可被食道分泌的黏液堵塞窒息而死。不然,麥可可能還會有更長的壽命。
經法醫(獸醫?)解剖研判,當年農夫的一刀剛好錯開了麥可的頸動脈,並保留了一隻耳朵和部分的腦幹,成就了這隻奇雞。不過「無頭雞麥可」(Mike the Headless Chicken 或稱 Miracle Mike)的存在已形成旋風,力拼黃色小鴨,科羅拉多州的佛魯塔市甚至將牠當作代表動物,並且於 1999 年開始,將每年五月的第三個週末設為「無頭雞麥可日」(Mike the Headless Chicken Day),舉辦許多相關活動(諸如吃雞肉、跳雞舞和扮雞路跑等)來吸引觀光客,當地甚至還設有紀念無頭雞麥可的一座銅像。
如果將「扮雞路跑」活動引進臺灣,不知道能不能吸引參加人潮?或許活動名稱可以結合麥當勞麥克雞塊的促銷活動:「就是愛麥可雞快!」
…
假冷雞識之名行冷笑話之實,Mr. Friday 在此道歉 XD
祝各位讀者們雞年行大運啦,每日一冷祝福大家新年都快樂順利!
[每日一冷編輯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