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究竟是殘酷的征服者,還是推動宗教自由的先驅?
歷史上對他的評價總是充滿爭議,但他的蒙古帝國確實影響了後世數百年,甚至啟發了美國憲法。
成吉思汗和宗教自由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
本文將深入帶你揭開這段影響世界的歷史謎題。
如果要票選歷史上全世界影響力最大、爭議性最高的帝王,成吉思汗絕對能排進前三名。他所建立的蒙古帝國,歷史評價長期呈現兩極分化,即便在其故鄉蒙古也一樣。
成吉思汗在各個文明中的評價
伊斯蘭世界:「上帝之鞭」與蒙古征服的創傷記憶
在伊斯蘭世界,成吉思汗被稱為「上帝之鞭」,被視為對穆斯林的懲罰。他的軍隊曾大規模屠殺穆斯林,其孫旭烈兀更於 1258 年攻陷巴格達,終結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政權,使伊斯蘭世界從此失去了精神領袖。然而,蒙古帝國後來的伊斯蘭化,也促進了伊斯蘭教的傳播與發展。
俄羅斯世界:「韃靼桎梏」與莫斯科崛起
在俄羅斯的觀點裡,蒙古人的統治被稱為「韃靼桎梏」(Tatar Yoke),被認為導致俄羅斯長期落後於西歐。然而,蒙古人選擇莫斯科大公國作為代理統治與稅收中心,也間接促成了日後莫斯科的崛起。
中國與蒙古國的觀點轉變
在中國史觀中,元朝被視為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逆流,漢文化和儒家思想遭受打壓,科舉制度一度廢止。然而,蒙古人的征服卻結束了中國長達百年以上的南北分裂,為現代中國領土的形成奠定基礎。
蒙古國自己在 1924 至 1992 年的社會主義時期,將成吉思汗視為封建領主,禁止公開崇拜。直到 1992 年民主化後,他才逐漸被重新尊為民族英雄。

蒙古帝國創建者-成吉思汗的肖像畫 (source: wikipidia)
魏澤福筆下的成吉思汗與蒙古帝國
美國學者傑克・魏澤福(Jack Weatherford)是近年來研究成吉思汗最受歡迎的作者之一。他先後出版三部關於蒙古帝國的著作,廣受好評。
《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創造者》
魏澤福在 2004 年出版的此書中指出,蒙古帝國實行了通用紙幣、國家位階高於教會、宗教自由、外交豁免及國際法等理念,對歐洲產生極大的啟發。此外,印刷術、火藥、指南針三大科技在此時傳至西方,促成了後來西方在文學、戰爭與航海方面的進步。這本書出版後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數週。[1]
《成吉思汗的女兒們》
魏澤福的第二本著作(2010 年)強調了女性在蒙古帝國歷史中的貢獻,尤其是成吉思汗的女兒們在政治聯姻中扮演的角色,例如成吉思汗去世後,兒媳脫列哥那、孫媳斡兀立・海迷失的攝政亂局,以及兒媳唆魯禾帖尼如何鞏固拖雷後裔的權力。書中還提到滿都海可敦如何輔佐年幼的丈夫把禿猛可,重振蒙古皇族。[2]
《征服者與眾神:成吉思汗如何為蒙古帝國開創盛世》
魏澤福 2016 年出版的第三本書則從宗教自由的觀點,重新檢視成吉思汗與蒙古帝國的興衰。他指出成吉思汗推行宗教自由的法律,影響了美國建國者湯瑪斯・傑佛遜,並被體現在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條款中。
書中提到成吉思汗晚年在阿富汗與多位宗教人士討論,試圖尋求更深層的生命意義。他雖然允許各宗教自由信仰,但也強調國家權力凌駕於宗教之上,甚至處決自稱高於國家的宗教領袖闊闊出,開啟蒙古統治者限制宗教力量的先例。

蒙古聖山-不兒罕合勒敦山,是成吉思汗崇敬的長生天信仰之聖地 (source: wikipidia)
蒙古帝國宗教自由政策的落實與限制
蒙古帝國實施的宗教自由並非完全沒有爭議。成吉思汗曾發布命令,禁止穆斯林與猶太人以割喉放血的方式宰殺牲畜(符合Kosher與Halal潔食規定),因為這種做法違反蒙古人不願讓牲畜血液濺落於地面的傳統習慣。[3]
此外,成吉思汗並未平等地給予所有宗教豁免稅務待遇。根據《元史》,在早期獲得豁免的宗教只有佛教、基督教、道教、伊斯蘭教;而儒家與猶太教則未被視為可豁免的宗教。[4]
美國學者艾騖德(Christopher Atwood)指出,蒙古帝國宗教寬容的政策,主要目的並非追求純粹的宗教自由,而是希望藉由特殊聖人的宗教魅力(Charisma)強化其統治的合法性。因此,某些宗教能獲得豁免待遇,取決於宗教是否能提供統治所需的神聖認證,而非出於公平對待各宗教。[5]
蒙古宗教自由觀念對後世的影響
直到 17 世紀以後,成吉思汗推行的宗教自由觀念才重新受到法國學者關注,並於 18 世紀被北美洲反抗英國的獨立運動領袖借鑑,最終影響了傑佛遜和美國憲法的制定。

阿富汗巴米揚古城遺跡,蒙古帝國重要戰場之一 (source: wikipedia)
結語:成吉思汗歷史地位為何爭議至今?
成吉思汗留給世界的是極為複雜的遺產:他既是一名冷酷的征服者,也是一位推動宗教自由與文化交流的重要歷史人物。他留下的歷史問題與啟發,至今仍吸引著世人不斷重新思考與討論。

阿富汗巴米揚古城遺跡,成吉思汗西征重要歷史地點 (source: wikipedia)
成吉思汗問與答
Q1:為什麼成吉思汗被稱為「上帝之鞭」?
A:「上帝之鞭」這個用語來自歐洲與伊斯蘭世界,具有相當大的象徵意義。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大軍席捲歐亞大陸,所經之地往往伴隨龐大的破壞與恐懼,讓當時的人們覺得彷彿是「上天派來的懲罰」。因此將成吉思汗比喻為「上帝之鞭」,來形容他驚人的軍事和懾服力。
Q2:成吉思汗在蒙古帝國推行宗教自由,實際上是如何實施的?
A:他大多允許被征服地區的人民保留原本的信仰,並沒有強迫改宗。但他也曾對某些宗教儀式加以限制,像是不允許穆斯林與猶太人以特定方式宰殺牲畜。此外,在當時的蒙古帝國,不同宗教所享受到的待遇並不完全一致,有些宗教團體擁有免稅和特權,然而也有團體無法獲得同等優待。
Q3:成吉思汗對現代世界產生了哪些重要影響?
A:他所建立的蒙古帝國讓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更加頻繁,像是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等重要發明等,都多虧東西方交流而更快傳入歐洲,對世界的發展影響頗大。由成吉思汗所推行的宗教自由觀念,也間接影響後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條款中,對宗教自由的保障。
Q4:為什麼成吉思汗的歷史評價如此兩極?
A:蒙古征服過程中帶來了大量死傷,所以許多歷史記載都把成吉思汗描繪成極具破壞力的征服者。不過,他所締造的蒙古帝國同時也促進了歐亞間的貿易和文化往來,帶動了文明的發展。因此,成吉思汗的歷史定位一方面被視作毀滅者,另一方面卻也是推動進步與交流的關鍵人物,這才使得他始終有著強烈的正反兩面評價。
本文內容摘自《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創造者》,文句、段落經故事 StoryStudio 編輯部調整,於 2025-3-19 更新發布。
[1] Jack Weatherford, Genghis Khan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New York: Crown Publisher, 2004).
[2] Jack Weatherford,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 Queens: How the Daughters o Genghis Khan Rescued His Empire (New York: Crown Publisher, 2010).
[3] Johan Elverskog, Buddhism and Islam on the Silk Road (Philadelphia and Oxford: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0), 228–229; Timothy May, The Mongol Conquests in World History (London: Reaktion, 2012), 183–184.該禁令全文參見陳高華等點校,《元典章》(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北京:中華書局,2011),刑部卷十九,典章五十七(第1893–1894頁)。
[4] 宋濂等編纂,《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卷五,第95頁。
[5] Christopher P. Atwood, “Validation by Holiness or Sovereignty: Religious Toleration as Political Theology in the Mongol World Empire of the Thirteenth Century,” The International History Review 26, no. 2 (Jun., 2004): 237–256
.png)
傑克‧魏澤福 著
黃中憲 譯
時報出版
成吉思汗打造的蒙古帝國,構築現代世界的基礎。
全書共分為三個部分,作者以驚人的說故事本領, 將成吉思汗與其後代的事蹟, 轉化為一個個彪炳戰功的故事, 以及他們如何締造並經營這個世上最遼闊的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