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誕生於國貨為傲的年代、原本是贈品,如今市值上萬的娃娃──大同寶寶

2021-01-20

企業行銷經典之作

「企業玩偶(Mascot)」是公司常見的行銷手法,讓玩偶作為角色行銷與產品代言人,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臺灣最長壽也最成功的企業玩偶,非大同寶寶莫屬。


究竟將近半世紀以來,為什麼大同寶寶能夠廣受男女老少喜愛?特別是臺灣四、五年級生心中難以忘懷的童年回憶?大同寶寶又是如何在商場上脫穎而出,進而歷久彌堅、深植民心?時至今日,歷代公仔仍能吸引不少愛好者不惜重金收藏?


這就得從大同寶寶誕生的時代背景說起了。

 

2020 年 9 月台北世貿 3C 資訊展(Source: 作者提供)

大同寶寶常和大同電鍋一齊亮相,2020 高雄燈會(Source: 大同公司網頁)
 
大同寶寶常和大同電鍋一齊亮相,2020 台中燈會(Source: 大同公司網頁)
 

大同寶寶兒童舞台劇(Source: 大同公司網頁)
 
台南百年老屋「筑馨居」的懷舊老物收藏櫃一隅(Source: 張瑜娟提供)

「南唐榮、北大同」的風光時代: 臺灣傳統製造業的斷代史篇章

每每提及大同公司,第一聯想到的頭號產品,莫過於大同電鍋與電扇,但其實百年前,大同原本是以營造業起家。大同的前身為「協志商號」,於日治時期大正七年(1918 年)由林尚志等人創立。這間商號做過行政院中央大樓、新店溪堤防等著名工程,1939 年另闢「株式會社大同鐵工所」,開始投入重機械領域。


三年後,林尚志將事業交棒給獨子林挺生,後來歷經二戰與國民政府遷臺後,協志商號改名為「大同製鋼機械公司」,因應轟炸後的重建、鐵道車廂的百廢待舉,大同開始投入鑄造固定設備,承包逾五百輛車廂修復工程,為日後家電工業的發展奠下了基礎與契機。[1]

 
商標由林尚志的「志」圖像化變形而來

除此之外,林尚志分別於 1942 年創立「大同初級工業職業學校」(今私立大同高級中學)、1956 年設立大同工業專科學校(今大同大學),首創建教合一,培養相關專業的人才,兩所學校都 由林挺生擔任首任校長,並身兼「教授校長董事長」三職。


從校訓和公司經營理念同為「正誠勤儉;工業報國」,可看出當時 1950 年代的臺灣,處於戰後的進口替代時期,對工業發展具有高度的需求,也因當時大同主要的三項產品為電扇、電表(與日本東芝 Toshiba 技術合作)及馬達(與美國西屋 Westinghouse 技術合作)    


打入家電業一舉成名

1960 年代,傳說中的大同電鍋問世,在原本以大灶燒柴為主的臺灣廚房,掀起了一場「電器化的革命」,締造了今日臺灣炊煮文化的特色,至今,大同電鍋仍是華人廚房中不可少的廚房家電。


事實上,大同電鍋剛面世時銷量並不突出,但在 1970 年代短時間內就成了臺灣廚房的新寵兒,不論是阿嬤家的廚房、北漂青年外宿,還是辦公場所的茶水區,都能看到大同電鍋的蹤影,它同時也是出國留學生必帶的烹煮夥伴,儼然成了大同集團最具代表性的產品。


在那個講求勤儉持家的時代,大同電鍋與鑄造電扇,都以永不改型、堅固耐用打響名號。據說當時「電鍋、電扇與縫紉機」是嫁女兒的三大嫁妝,大同公司的產品就佔了兩席,可見有多麼深受國人的愛戴。


後來,大同陸續生產了收音機、電冰箱、黑白及彩色電視機等家電用品。1969 年,第一代大同寶寶 51 號與廣告曲〈大同歌〉誕生,大同搭上 臺灣戰後經濟起飛的浪潮,與家電市場供需的勢頭,一舉成為第一間 股票上市的民營公司,也是第一個提供員工認股的公司,即「工者有其股」。


事業蒸蒸日上的大同,重電與家電業雙管齊下,與時下位於高雄的「唐榮鐵工廠」齊名,有著「南唐榮、北大同」的美譽。


昔日員工的光榮感:拜訪退休資深職員楊伯伯

我曾訪談一位從大同公司退休逾 20 年的職員楊伯伯,他於 1969 年進入公司服務(也是大同寶寶的誕生元年),主要負責馬達廠的生產管理部門。楊伯伯一待大同就是 30 年,1998 年底退休。回憶起在大同工作的時光,楊伯伯的面容與談話裡滿是光榮感,客廳的展示櫃中還擺著 59 號與71號大同寶寶。


楊伯伯家中客廳展示櫃的珍貴收藏(Source: 楊伯伯提供)

楊伯伯家中客廳展示櫃的珍貴收藏(Source: 楊伯伯提供)

紅頂商人林挺生時代的大同

楊伯伯憶起在大同當主管時,每週都要到大同工學院(今大同大學)上經營學課程。此外,還得每半年到一年前往「大同在職訓練中心」中堅幹部班受訓七天。結訓時,董事長林挺生會在檯前致詞,詢問學員有無問題,如果都沒有問題, 這個學員就可能會變成董事長的「機要秘書編號 X」。


機要秘書得早起做事、半夜回覆訊息、送公文和特定單位連絡等,還要等到老闆晚上十點休息後,才能回家,通常回到家已經半夜 11 點了,「很辛苦捏!」楊伯伯感嘆。

 
公司學員合照(約 1973 年),前排至中為已故大同前董事長林挺生
攝於大同工學院樓梯口(Source: 楊伯伯提供)

1977 年大同公司人事調派令(Source: 楊伯伯提供)

林挺生(右)頒發〈員工職能表現成績獎〉予楊伯伯(左), 約 1998 年(Source: 楊伯伯提供)

雖說年輕時在大同服務的日子很辛苦,但楊伯伯卻十分讚賞公司的福利制度,認為以當時的臺灣而言,是相當先進的另類福利制度。


當時的員工可享有住宅貸款福利,即「工者有其屋」──15 年無息住宅貸款,15 年後就是你的房子,一個單位只供一個名額,僧多粥少,楊伯伯有幸得到名額,他笑說:「其實他就是要綁你的人,像賣身這樣哈。」


此外,楊伯伯表示,公司會從薪水扣一定的比例為養老基金,這麼做一方面能減少當月支付員工的薪資,另一方面退休員工的養老基金也有著落了。這其實對楊伯伯來說就是 30 年「被強迫存款」的積蓄,當時的他就已經相當節儉,還要起家、養育四個小孩,覺得薪資還可以更好,但每月還得被抽 4% 薪水,總是有些怨嘆。


到了楊伯伯退休後,15 年無息住宅貸款的財產權落到員工手中,也領回一筆養老基金,讓楊伯伯有個生活無虞的退休生活,宛如「民營企業的公務員」。

 

另外,當時大同公司也有發放教育津貼,讓讀私校且成績優良的小孩,減輕註冊費負擔。楊伯伯年輕在公司熬的辛苦時,還會投稿到《大同生活半月刊》,增添點稿費收入。在「不流行」勞保的時代,大同仿效日式企業的管理方式,融合華人家族治理的慣習,在當年的臺灣是數一數二超前時代的作法。  


大同歌中的卡通身影:大同寶寶身世之謎

1960 年代正值 臺灣經濟起飛,工業成長超越農業、實施九年國教,人民的生活條件慢慢穩定,人們開始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去購買家電等新興科技產品,為日常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此時,也是黑白至彩色電視的轉換時期,電視上最琅琅上口的廣告歌莫過於第一代〈大同歌〉:


大同大同國貨好,大同電視最可靠
大同冰箱式樣新,電扇電鍋洗衣機
家家歡喜人人愛,品質優秀最老牌
大同大同服務好,大同產品最可靠

1969 年,大同寶寶與大同歌一齊登場。這首歌以童音配唱,搭配天真無邪的卡通身影,於晚間新聞的黃金時段播送,傳唱一時。歌詞仿效七言律詩體裁, 揭示當年大同所欲展現的國族認同、各式家電、服務周到、產品牢靠等公司形象。


當時,大同站穩家電市場的風口,推出滿萬元贈送限量的大同寶寶一隻,得到大同寶寶的民眾通常會把寶寶放在電視上裝飾,不僅是一種炫耀,也是一般民眾從勞工階級躍身為中產階級的身分象徵。


而大同喊出「國貨好」、「Made in Taiwan」的口號,恰恰填補二戰後臺灣國族認同的缺口,並以消費、使用國貨作為一種愛國的實踐方式。這與日本 1952 年恢復主權後,日本家電業者強調「Made in Japan」的行銷方式 如出一轍 。


大同寶寶的正式名稱為「大同健兒」,胸上的號碼為公司的創業年數。第一隻大同寶寶發行於 1969 年,編號 51,這隻大同寶寶大概 20 公分高,材質是軟膠,外型閉眼沉思,頭盔後有投幣孔的造型。起初,這隻大同寶寶因反應不如預期,僅生產兩百多隻,後來改良成「張眼」的版本,也就是我們現今熟悉的樣貌。


如今距離大同寶寶上市快半世紀,物以稀為貴又逢懷舊風潮,大同的歷史價值被重新審視,最初的閉眼寶寶反而在古玩收藏界中呼聲最高,甚至連大同公司都曾在一百周年時,喊價 30 萬台幣來尋寶,但仍是有價無市。


第一代編號 51 閉眼寶寶(Source: 大同公司)

為什麼是「橄欖球員」造型?

不過,為什麼大同寶寶是橄欖球員造型呢?臺灣最熱門的球類運動不是棒球嗎?  


除了大同寶寶外,1960 至 1990 年稱霸臺灣乾衣機市場的「臺灣電熱工業」,推出的企業玩偶「台熱牌米老鼠」,也同樣以橄欖球員為造型。


手持橄欖球的台熱牌米老鼠(Source: 50 年代博物館-經典企業玩偶故事[2]

有一種說法是,因為當時盛行橄欖球。臺灣最早的橄欖球活動是在 1910 年代由日本人引進臺灣。 起初少有臺籍人士參與,直到 1945 年日本人撤離臺灣後,才轉為以臺灣人為主體的運動。


1969 年,臺灣代表隊首次赴日參加第一屆亞洲盃橄欖球錦標賽,風行一時,而此年正是大同寶寶誕生元年。再者,根據大同公司的說法,橄欖球隊的精神是強調分工合作、不畏艱難、團結協力,正巧和大同的標語「正誠勤儉」互相呼應。


設計對白:寶寶被抄襲,但是寶寶不說

但坊間還有另一說法是,其實大同寶寶的造型是拷貝日本插畫家内藤ルネ(Rene Naito,1932-2007)的作品橄欖球男孩,内藤ルネ其他插畫作品也有出現輪廓設計和橄欖球男孩(也就是大同寶寶)如出一轍的角色,由此可證,此造型設計出自同一人之手。[3]


至於大同寶寶到底是抄襲,抑或是委託設計,目前並沒有看到公司的相關說明。


「卡娃伊」始祖之稱的内藤ルネ作品-橄欖球男孩(Source: 內藤作品集官網[4]
 
《Charmant 三重奏系列》由左至右為白金漢衛隊、巴黎人、法國水手(Source: 內藤作品集官網)

號號不等值:從萬元的贈品到單獨販售

古董的價值除了商品絕版、不可再生的稀有外,更是具有特定時代的文化意涵。在臺灣的古董玩偶收藏界中,大同寶寶無疑佔一鐵席,也是復古懷舊餐廳的必備擺設。楊伯伯說:

 

現在一個古董寶寶甚至可以賣個 5 位數起跳。

胸前數字小一點的寶寶,連盒子、說明書都可以再加個幾千,還比大同公司現在被大家戲稱的「水餃」股還值錢。


公司並非每年都有發行,產製大同寶寶的數量與材質也不一,市場價格亦有所不同,如 51 到 73 號為老膠材質、72 號只出瓷器、80 號後為新膠;56、65 與 66 號因逢石油危機未生產、64 與 67 號是最稀有的;


據說 73 號當時公司錯把號碼印在背後,在市面上流通僅約兩千隻,也是最多山寨的一號;[5] 而 74 至 79 號則是停產,因公司為了省下模具錢,這幾年都改印「TATUNG」,若看到這些數字的寶寶一定是假的;


綠色則是大同高中與大學的吉祥物,只有畢業生才能獲得的非賣品。[6]還有瘋狂收藏家不惜砸百萬, 甚至千萬來蒐集「一條龍」的滿櫃寶寶。[7]


綠色大同寶寶(Source: 大同大學官網)

結語

在大同的輝煌時期,公司職位一位難求,能進得了大同,是件相當令人欣羨的     事。楊伯伯服務過大同,並帶著光榮感退休,看著大同從輝煌、動盪到日漸萎靡,心中還是有些不捨。他感慨地表示:「2011 年左右大同開始走下坡,最主要是面板的市場競爭,大同曾經的金雞母-華映,以百億為單位虧損,直至破產。大同集團沒有跟上時代轉型,很可惜。」


2011 年,大同公司因轉投資通達國際,欠稅上億元。因此,除了公司廠房及生產設備遭到查封,也公開拍賣部分動產來還稅,包括「大同寶寶」系列產品,吸引不少民眾競相投標,19 件商品共標出逾 22 萬元。曾經的「南唐榮、北大同」,如今竟淪落到得拍賣大同寶寶來加減還稅,令人不勝唏噓。


大同公司橫跨日治時期、臺灣戒嚴至解嚴時代,在那個經濟起飛、以國貨為傲的年代,大同寶寶所散發的光榮感,至今還留在四至六年級臺灣人的心裡。如今,家用電視越做越薄,電視機上儼然已無過去大同寶寶的立足之地了,但臺灣人的回憶中依舊為大同寶寶留有一個位置。    

 



[1] 蔡志杰(2007.07.18)大同:從國貨第一品牌到外移(一)


[2] 50 年代博物館-經典企業玩偶故事 https://reurl.cc/x0GzVz (2020.08.31 點閱)


[3]〈原來「大同寶寶」原型的設計者是日本知名插畫家內藤 RUNE 先生!〉,張哲生臉書:https://reurl.cc/6l0E3d (2020.09.10 點閱)


[4] 内藤ルネ《卡哇伊之源》角色/作品(日文網頁)https://reurl.cc/5q5Mgz (2020.09.07 點閱)


[5] 阿布拉懷舊收藏館-大同寶寶 73 https://reurl.cc/m93qx1 (2020.09.10 點閱)


[6] 自由時報(2009.05.31)「蒐藏大同寶寶一定要知道…」(2020.09.10 點閱)


[7] 中時新聞網(2011.04.19)大同寶寶增值 稀有款喊價每隻 4 萬,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fWIf_hz7c8&t=2s

 

參考資料

  1. 李依倩,〈土懷舊與洋復古-流行風潮的年代建構與歷史想像〉,2005 年華文文化研究會議,新竹交通大學,2005。
  2. 秦先玉,〈衍生物、舊東西與變種:臺灣間熱式電鍋炊煮系統,1950s~ 1970s〉,《科技醫療與社會》17: 127-186,2013。
  3. 鄭秀如,〈從「企業偶」形象的視角探討符號與移植痕跡:以「大同寶寶」為例〉,《雕塑研究》21: 43-97,2019。
  4. 鄭健源,臺灣橄欖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13 年至 1980 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論文,2013。
文章資訊
作者 郭育安
刊登日期 2021-01-20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