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我們需要的是一臺冷氣或是 26 度的恆溫空間?」──改變線性消費的「循環經濟」

2022-06-23
Noah Buscher via Unsplash)

你有想過為什麼,燈總是用一用就壞嗎?為什麼當需要「照明」時,我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買一個燈」,而不是「找別人提供燈光」?事實上,這都與至今的經濟發展模式有關。這種模式雖曾一度為人類社會帶來榮景,卻早已開始讓我們備嘗艱辛──
 
1950 年代以來,戰後嬰兒潮帶動經濟發展,綠色革命提升農業生產,全球不只是 GDP 成長,連污染也同時呈現指數成長。人類當前面臨最嚴重的四大環境議題,包含生物多樣性消失、土地濫用、氮磷負荷量過高與氣候變遷;另一項同樣影響全球甚巨的問題──空氣污染則尚無法被量化。
 

「我們需要的是一臺冷氣或是26度的恆溫空間?」──改變線性消費的「循環經濟」01
中國華北上空的空氣污染(Source: public domain)

 

面對這些危機,「要怎麼活得更永續」成為全世界關注的議題。2015 年,聯合國從社會、經濟、環境、治理面向,訂定了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全球永續發展的推動提供共同方針。SDGs 同時著提醒我們,經濟活動、社會需求與環境往往是一個循環。如果只看 GDP,其實無法衡量經濟產值之外,其他更多重要的事物。
 
「循環經濟」正是一套試圖將社會各個面向納入考量的經濟模式,藉由提高系統整體的資源使用效率,讓經濟成長與自然資源耗用及環境衝擊脫鉤。除了直接對應 SDGs 第 12 項目標「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也是實現其他永續發展目標的關鍵。
 

不斷生產、不斷耗費資源的線性經濟

工業革命以來,全世界最主要的發展模式是「線性經濟」,意指產品的生命週期呈現單向的「原料開採、產品製造、消費、拋棄」。這過程無法有效率地利用開採得來的原料,產品製造中造成的污染也未被計算入生產成本,如此不僅耗竭了地球有限的資源,也嚴重衝擊環境。
 
線性經濟極大化了產品生產的速度,卻不重視資源效益。循環台灣基金會特約講師劉李俊達舉例,製造手機的過程中,會造成 72 公斤的碳排放量──是產品本身的好幾倍。而手機的平均壽命大約是 48 個月、平均換機週期則是 18 個月,「汰舊換新」中,其實是不斷消耗資源、製造廢棄物。
 

「我們需要的是一臺冷氣或是26度的恆溫空間?」──改變線性消費的「循環經濟」02
線性經濟之下製造了許多廢棄物(Source: John Cameron via Unsplash)

 

那麼,資源回收就行了嗎?讓我們繼續以手機為例──手機的回收率約 16%,其中能回收的材料價值更少於 1%。事實上,資源回收僅能保留原料的價值,卻仍無法避免產品重新製造過程中所消耗的資源。
 
「回收很好,但不是根本之道」劉李俊達強調。
 

走向循環經濟的三大策略

「重新設計一套經濟和產業系統,讓資源能夠以最有價值的方式再生」,就是循環經濟所希望達成的願景。要從線性轉型為循環經濟,循環台灣基金會指出三大策略,包含「系統性合作」、「高價值循環」和「產品服務化」。
 

「我們需要的是一臺冷氣或是26度的恆溫空間?」──改變線性消費的「循環經濟」03
線性經濟(左)與循環經濟(右)示意圖(Source: Original: PennineFoxhound Vector: Clonewayx Catherine Weetman / CC BY-SA 4.0)

 

其中,系統性合作是透過重新規劃,整合物質流、知識流與金流,促成產業內外的合作。劉李俊達比喻,「循環經濟就像打麻將,上家不要的東西,下家可能要,大家一起胡。」產業鏈中對於某些企業而言不再有價值的東西,卻可能對別的企業很有用處。藉由兩端媒合,便能提升整體的資源使用效率。
 
例如中油永安天然氣接收站不再需要的廢氣冷排水,就轉由當地漁民拿來養殖石斑魚,促成天然氣廠與當地養殖產業共榮。這即是系統性合作中,「產業共生」的意義──「一家企業運用另個企業未充分利用的資源,創造更多價值。」
 
不過,無論是一顆蘋果(也就是生物資源)或一支蘋果手機(也就是工業產品),它們的價值都會隨著生命週期而衰減。尤其在線性經濟中,不斷摧毀產品價值,促進消費者購買、才能獲利的邏輯之下,產品的生命週期其實很短。相較於此,循環經濟的第二個策略:「高價值循環」,則是要在產品的每個階段,都盡可能保留其價值,這麼一來也能延長生命週期。
 
其實一個產品能否再生,絕大多數在設計階段就已被決定,因此我們更需要一套為了實現循環經濟的「循環設計」方法,確保資源的價值在產品材料、設計、維護、商業模式等面向,都能盡可能保留或再生。以豬隻的利用為例,傳統的加工過程往往製造糞尿、體溫等有機殘餘物,但它們其實還能透過沼氣生成和堆肥系統,被活化為燃料和肥料。又或是透過重新設計商業模式,豬隻許多部位也能被精煉為高價值的生技原料。
 
最後一個策略「產品服務化」,則更著重在思維與商業模式的改變。傳統上,交易雙方買賣的是「產品」本身。產品賣得越多、企業賺得越多,有時企業甚至會刻意限制產品的壽命,確保消費者繼續回購。在這個模式中,為了一直生產產品,資源不斷被消耗、廢棄物則不斷增加。
 
循環經濟欲推動的「產品服務化」卻反問──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臺冷氣機,或是26度的恆溫空間?企業其實可以不再賣「產品」,而是提供消費者「服務」。消費者購買的是「使用」而非「擁有」。
 

 

產品服務化:不再擁有燈,而是租一道光

漾拓公司的「光源出租」服務,就是產品服務化的一個例子。
 
我們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燈具壞了之後,後續的回收程序令人頭痛,既不想亂丟垃圾,卻也不知道該如何正確處理。的確,目前臺灣並沒有相關法規和專門配合回收的業者,廢棄物往往無從處理,造成環境污染。
 

「我們需要的是一臺冷氣或是26度的恆溫空間?」──改變線性消費的「循環經濟」05
燈泡廢棄物(Source: John Cameron via Unsplash)

 

為了促進資源更有效的循環,漾拓改變商業模式,只租給客戶「照明服務」。前期的建置、中後期的維修和回收等工作,都由漾拓來處理。比起企業自己花大錢建置照明設備,又反覆損壞、拋棄、回購,這麼做能更長遠地保留資源價值。「我們把節能的利潤讓給客戶,這個利潤給我們當租金,如此一來達成雙贏」漾拓公司總經理鄭加新說道。
 
除此之外,一般產品損壞後通常會進到資源回收廠,然而,許多產品並未以「循環」的需求來設計,因此即便到了資源回收階段,也很難拆解,這使得傳統回收流程十分複雜且勞力密集,更未必能達到資源循環的效果。
 
有鑑於此,漾拓不斷調整燈具的設計、材料和組裝方式,盡可能簡化,以便維護和回收重製。鄭加新示範,經過一次次改良的燈具,十分容易拆卸、更換並重組;損換的燈具更只要簡單通過公司的機器絞碎,就能重新製作成新的一組燈殼。
 

 
 
(↑↑漾拓改良燈具前後↑↑)

 

循環經濟的關鍵:消費者和供應鏈的改變

循環經濟指向永續發展的願景,在現實中會遇到什麼困難?
 
劉李俊達認為,舊有的模式其實需要花很大力氣才能翻轉:「我們太習慣買東西,商業運作太習慣『越消耗、越賺錢』。」在這之中,身為消費者可以反省自己的需求,其實使用「服務」能省下更多原物料,例如大眾運輸工具、服務載具等。鄭加新也進一步指出,「消費者的感受,是最大的挑戰。」只有當消費者願意在行為上徹底改變,循環經濟才有可能。
 
除了消費者這端,產品的供應鏈也必須一起合作。不只是重新設計產品生命週期、商業模式,最好能從產品設計到回收一條龍。因為如果最初的設計做不好,後續就沒辦法回收。例如,每個飲料商用不同顏色的瓶子,其實會增加回收商的回收成本,這凸顯了整個供應鍊必須一起改變。
 
循環經濟既然是社會整體模式的變革,社會中每個行動者的作為與不作為,都是影響的關鍵。「『經濟』需要所有人的支持和改變,才會活絡。」鄭加新說道。
 

本文內容來自【對話行動 ── SDG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系列講座】

人類正站在全球氣候劇烈變遷、自然資源漸枯竭、生物多樣性耗損、疾病頻仍等關鍵十字路口上。為此,2015 年時,聯合國發布了「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poment Goals, SDGs),敦促全世界在 2030 年以前為地球與人類社會努力,邁向永續。
More SDGs ⇨ https://storystudio.tw/sdgs

百靈佳殷格翰與故事 StoryStudio 攜手響應聯合國 SDGs,用故事來讓 SDGs 在臺灣的發展有根可尋,讓發展被記錄、被看見並可被壯大,與臺灣社會一同實現永續發展。
參考資料
  1. 線性與循環經濟。循環台灣基金會。https://circular-taiwan.org/linear_economy/
  2. 企業轉型循環經濟路徑圖。循環台灣基金會。https://circular-taiwan.org/practice/roadmap/
  3. 租一道光!解決最大的小事。循環台灣基金會。https://circular-taiwan.org/case/colorpark/
  4. 【循環經濟】中油冷排水變漁民新活水,永安石斑魚鑽石身價的秘密。(2017年4月29日)。農傳媒。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23985
文章資訊
作者 李嘉
刊登日期 2022-06-23

文章分類 副刊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