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SDGs】便利和環保我全都要!從飲料杯開始,改造臺灣消費環境的「好盒器」

吳冠賢 2021-05-02
首圖來源:好盒器臉書專頁

人類正站在全球氣候劇烈變遷、自然資源漸枯竭、生物多樣性耗損、疾病頻仍等關鍵十字路口上。為此,2015 年時,聯合國發布了「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poment Goals, SDGs),敦促全世界在 2030 年以前為地球與人類社會努力,邁向永續。百靈佳殷格翰與故事 StoryStudio 攜手響應聯合國 SDGs,用故事來讓 SDGs 在臺灣的發展有根可尋,讓發展被記錄、被看見並可被壯大,與臺灣社會一同實現永續發展。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訂定後,三大國際永續發展研究組織共同發表《2050 世界願景 (The World in 2050, TWI2050)》,根據《TWI2050》,國家要落實永續發展目標,需進行六大轉型,其中,建構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系統,提升經濟體的資源使用效率是永續轉型關鍵之一。而循環經濟也是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能輕鬆完成的永續改變。
 

沒有人真的惡意想要破壞環境。


好盒器的創辦人宋宜臻坦白的說。


這正是宋宜臻創辦好盒器的初衷──與其指責他人行為不環保,她真心理解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的種種困難,透過克服這些阻礙,好盒器達成減少資源浪費,促進更永續的消費生產習慣。最終的目標,就是讓人們不需要在環保以及方便之間做選擇。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或許首先該釐清:環保為什麼會如此不便?


線性的消費與生產習慣造成經濟與環保兩難的陷阱

現行社會的線性生產與消費方式,或許就是關鍵原因。循環台灣基金會(以下簡稱「循環台灣」)執行長陳惠琳解釋,線性經濟就是沿著開採、製造、消費、拋棄的單行道前進的發展模式,除了大量超載的資源耗用以外,也會排放環境無法負荷的廢棄物。


循環台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琳(Source: 故事編輯部)

過去至今,這都被視為經濟發展的「必要之惡」。採取這種路線的業者廠商,往往不需要為這些必要之惡買單,但反映在氣候變遷、環境破壞時,反而是全民都付出了代價。而重視環保的業者,生產過程則會真實反映所有內外部成本,售價經常比較昂貴,正如循環台灣溝通行動專員劉李俊達總結:「不是環保太貴,而是汙染太便宜。」[1]


意識到外部成本只是第一步,循環台灣相信,唯有系統性地採用循環經濟[2],以最少的資源創造最高的價值,讓物品能夠長遠使用以及循環,也只有從源頭減少廢棄物產生,才有可能達到「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永續發展目標)」的第 12 項目標:「確保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


SDGs 是聯合國大會於 2015 年所提出,包含了 17 項觸及社會經濟、生態環境以及公共治理面向的目標,期望能夠整合性地促進各個面向的永續發展。這些目標提供一個指引,讓政策規劃者、企業、社會組織等不同角色能夠有所參照。


陳惠琳引用唐鳳政委的看法,說明 SDGs 提供了一個國際共通的語言,雖然每個國家面臨的問題各自不同,但能夠透過 SDGs 的概念,理解其他國家的行動者努力背後的意義。


和循環台灣一樣,對線性生產消費抱持疑慮的好盒器,此刻也正積極行動,促進改變。

 

設計一套管理系統,創造人、嶼、物共好的良性循環

好盒器的兩位創辦人宋宜臻與李翊禾,大學畢業後進到 3C 產業擔任產品設計,第一線見識到線性經濟如何造成資源浪費,甚至將生產者所付出的心血勞力視為敝屣。且儘管市場早已飽和,公司為了維持營運卻不得不想辦法促使消費者汰換手上的產品購買新品,繼續這個迴圈。她們清楚自己無力改變現實環境,只好黯然離開。


但過去所受的工業設計訓練,還是讓他們覺得「手癢」,想要動手設計製造有益於社會的產品。2016 年年底,她們創立了人嶼物股份有限公司,實現想像中島嶼上人和物之間的長久關係。他們觀察生活中的環保議題,選擇一次性容器作為切入點。


根據環保署統計,臺灣一年使用 15 億個一次性飲料杯,一天平均大約是 410 萬個杯子。與此同時,兩人也發現,其實許多臺灣人家中都有環保杯,只是很少使用,追根究柢,還是因為不方便,畢竟當免洗容器便宜又便利到理所當然時,誰還想持續攜帶或清洗環保杯呢?


於是,好盒器團隊設計了一套租借飲料杯的系統,使用者可以「甲地租,乙地還」,也不必清洗容器。第一步就與臺南正興街的商家合作,減緩這個觀光區垃圾過量的問題。2017 年,好盒器的「正興杯杯計畫」正式啟動。


好盒器(Source: 好盒器)

在正興街累積的第一線經驗以及意見,幫助好盒器逐步改良借杯服務。借還模式的改良就是經典範例。最初,好盒器採取押金制,但徒增許多金流管理的成本,也降低使用意願。接著,他們嘗試了會員制,讓消費者用手機登錄會員,店家則雲端紀錄會員以及借走的杯子的編號。但正興街大多數為首次拜訪的觀光客,現場要登錄會員會造成不小的時間壓力。最後,好盒器決定改採「良心制」,不用任何的登記、紀錄,讓使用者使用完容器後自己歸還。


有趣的是,三個階段的容器遺失率都只有 6%,使得好盒器相信使用者並非貪小便宜,而是真的遇到不方便歸還的狀況。好盒器在擴展營運時,也延續這個信任的精神,並未向使用者收取押金。


然而,當擴展營運至正興街外,人們的活動範圍不限於一條街,良心模式也不適用了。杯子的租借流向,於是更加仰賴專業的管理系統。反覆修正改良的資料管理系統,其實就是好盒器主要的產品特色。


宋宜臻認為,只有妥善的盤點管理物品的狀態以及去向,才能有效利用物品,避免物品閒置造成浪費。透過這個系統,掌握店家的庫存以及最有效率的配送量和頻率,好盒器才能有效地串起杯子在消費者、店家、清洗業者或物流這些角色之間的流通聯繫。


聆聽各方的需求,溝通促進合作機會

好盒器的容器循環仰賴許多角色投入合作,才能有效達到垃圾減量的目標。除了消費者之外,店家、清洗業者和物流業者等,都是需要積極溝通的對象。

最初,好盒器需要對外說明自己計畫的可行性。在正興街接受合作前,好盒器的理念雖然普遍受到鼓勵,卻也因為這種服務模式相當新穎,沒有區域願意冒險嘗試。正興街的計畫因此具有示範的作用。


使用者最在意衛生安全,好盒器就在正興街推出透明可見的玻璃杯,讓使用者能一目瞭然杯子的潔淨程度,再從旁教育清洗消毒程序的資訊。累積了一定的信任後,容器材質則換成較輕便容易收納的PP耐熱塑膠,方便清洗廠商以及物流業者的作業流程。


正興街的好盒器(Source: 好盒器)

除此之外,他們也設計了許多小道具來協助輔助流程,降低使用者以及店家的任何使用阻礙。例如飲料店因為人事流動率高,教育訓練的成本是店家很常見的考量,好盒器便製作護貝的小卡讓店員對於借杯流程一目了然。在與便利超商試辦的合作計畫,團隊也為了「萬能」的店員設計了不會增加工作負擔的機制:將一臺手工打版的自助借杯機放在店裡,讓民眾自行掃描 QR code 借用杯子後,店員只需要照平常自帶容器的流程處理民眾的點單即可。


現階段,他們專注於降低進入的門檻,增加任何可能合作的機會,但對好盒器而言,良好的溝通也包含理解對方的難處,就算被拒絕,他們也不會讓對方覺得有壓力。


好盒器的理念(Source: 好盒器)

眾人齊心協力,打造臺灣循環大平台

在全球趨勢下,越來越多組織投入環保以及循環觀念的實踐,包含企業組織以及城市治理。在臺灣,政府部門的觀念也正在轉變,不再只是推廣回收,而是從源頭做起的鼓勵垃圾減量:環保署的 KPI 從「資源回收率」轉換成「資源利用率」;有些地方政府正考慮在夜市設置租借容器的站點,而非增設資源回收箱,都是顯例。


為了因應歐盟所提出的「碳關稅」可能造成的產業衝擊,立法院也正準備修法要開始向企業徵收碳稅或是排碳費。而包括日本和韓國等 125 個國家都已經承諾會在 2050 年達到碳中和[3]。連中國也承諾於 2060 年達成這個目標。而臺灣呢?循環台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琳笑著說:「我們應該不會想要輸中國。」


循環臺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琳(Source: 故事編輯部)

臺灣以製造業為主,碳排大約有一半都是出口產品所造成,但臺灣也有優異的技術實力,應該要更積極的開發環保的減碳產品。為了促成臺灣的循環經濟相關產業共榮,循環台灣也提供平台讓相關企業和研究單位能夠交流經驗、串聯以及合作。


「我們沒有競爭的本錢,也沒有競爭的意義。」宋宜臻說。不約而同的是,好盒器也強調合作的重要,他們謙稱自己只是拋磚引玉,期待自己的模式能夠為不同地區所參考使用,強化每個社區內部的物品循環以及垃圾減量。


目前,好盒器的會員總共有約 1.3 萬人左右,其中約有 4000 名會員是在臺南長期穩定的使用者。好盒器的營運也以臺南為主,包含飲料店和餐廳的店面有 45 間,此外,他們與桃園市政府、臺中光田醫院、高雄的大港開唱音樂祭、臺南地區的 FoodPanda 等單位都有長期或短期的合作,也盡力擴展自助歸還站的站點,足跡遍布全臺。


透過真誠的互相理解、溝通以及合作,讓和氣不只生財,也能催生出環保循環的新可能,達到生活中能夠自然而然的落實環保負責的消費。


本文由故事 StoryStudio 編輯部與百靈佳殷格翰共同製作


[1] 近幾年美國以及德國政府公布了一噸碳所造成的環境成本,大約是 6600 台幣。而以筆電為例,製造一台筆電的碳排放大約是 135 公斤,也就是大約有 900 元的碳排成本原本沒有被算在筆電的售價中。這只是排碳的成本,實際上使用自然資源(如水以及能源)或是排放其他物質也都各自有不同的成本。


[2] 循環經濟由產品服務化、高價值循環以及系統合作三大策略所組成。產品服務化推翻消費者必須擁有產品的觀念,反而提供產品背後真正的需求,例如以照明的服務取代燈泡販賣,就不須設計不耐久的產品促進消費,而有更強的動機讓服務設備保持高價值以利持續使用;而提供服務的過程就會需要與不同專業者合作,以照明而言就有電氣管線、修繕等。另外,一個企業生產過程中所製造的副產物對另一個企業或許是可用的資源,合作互通有無也能減少原物料使用以及廢棄物排放。


[3] 碳中和是指碳排放量與碳減排量達到正負相抵,使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的淨增加等於零。

文章資訊
作者 吳冠賢
刊登日期 2021-05-02

文章分類 副刊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