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開拓新生活的唐人群像

張哲翰 2024-12-14

在這片早已是唐人、日本人等各方族群聚集交易的大員地區,1624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以此為基礎,逐漸建設起熱蘭遮市鎮,過程中,來自各地的人仍不曾間斷地聚集,其中便包括來此開闢生活的唐人,就像是 1630 年代受到巴達維亞委託的甲必丹蘇鳴崗以及其所招募來臺開拓耕地的唐人們,還有在蘇鳴崗之後,持續協助唐人移民臺灣的領袖茂哥;再加上,1644 年明政府滅亡之後,持續的戰亂,使得更多唐人湧入臺灣。除了上述經營農業生產的唐人,也有關於生活各方面經營者,如砌磚工人、石匠、船伕、獵人、商人、釀酒者等,這些人大多是男性。
 

一、搬有運無,趨利近益-商人

來自於荷蘭的日耳曼籍傭兵、測量員司馬爾卡頓(Caspar Schmalkalden)隨著軍隊來到東亞後,即以文字與手繪記錄下他的所見所聞,最終在 1648 年 6 月 29 日到達臺灣。他的文字與插畫記錄,匯集出版成為《東西印度驚奇旅行記》(Die Wundersamen Reisen des Caspar Schmalkalden nach West- und Ostindien 1642-1652)。其中,他不僅描繪了唐商的模樣,也在插畫旁留下他的文字作為註解:「一位中國商人。如果想要尋找的、昂貴的商品,你可以到我們的領地去,那裡有真正的絲綢、純淨的瓷器。」在他的描述中,中國商人就是絲綢、瓷器等歐洲人需求、珍稀、昂貴之商品的中介人,可以猜想他的身著華麗程度。

手持傘具 頭上髻有髮髻 身上穿著寬袖口的長布衣
下身的裙 腳上穿著白色布長襪與鞋子 一手拿著摺扇與腰間的吊墜
另外,在 16 世紀末到 17 世紀初率領著船隊繞過好望角來到東亞的浩特曼(Cornelis de Houtman),在印尼萬丹(Bantam)記錄下唐商貿易的情況。在插畫中我們看到位居中間與插圖左側的兩位唐商正在交談,可能是在進行交易;而中間唐商身後,則是跟著宛若伙計的角色拿著持秤,正在量商品重量的模樣。

頭上髻有髮髻 身上穿著寬袖口的長布衣只是稍微袒胸 下身的裙帶有多層的摺
 
腳部則是光腳 一手拿著傘具  
頭上戴著斗笠 身上外衣是寬袖口的長布衣,外衣內有一件有領口的服裝 下半身為褲裝與草鞋
   
手上拿著摺扇    
荷蘭畫家安娜·戈萊(Anna Goelet)於 1682 年的畫作《巴達維亞城的新大門一景》(Gezicht op de Nieuwe Poort te Batavia)中,繪畫的左下角也可以看到騎馬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官員與唐商及其僕人正在溝通。

髻有髮髻
寬袖口的長布衣
裙帶有多層的摺
腳上穿著草鞋
僕人幫忙拿著傘具
雖然,繪畫的描繪中,不同唐商在服飾、傘具的華麗程度有所不同,但是穿著寬袖口的長衣、多摺的裙子與如影隨形的傘具,則是這些唐商共有的現象。根據翁佳音的研究,不論是拿著摺扇,又或者是拿著傘具,穿著寬袖口的長布衣,對於當時的唐人來說,就是一種身份象徵的代表,區別商人與伙計的身份差別。也因此,我們能從上述諸多圖像上,看到商人這一群體的許多類似服裝形象。

至於,腳上的穿著,有鞋履、有草鞋、有赤腳,未必相同,仍有幾些特性有跡可循。像是在地方上居住較久的唐商與外來的唐商,會有赤腳或草鞋與鞋履區別。在臺灣早期的鞋履,主要可以分為無筒平底的「鞋」、達官貴人穿著之雙層底的「舄」、適合正式場合之長筒的「靴」、休閒時穿著近似拖鞋的「履」等;只是對於大部分的臺灣人而言,民眾仍是以赤足為主,適合於城鎮之間崎嶇的鄉間小路,尤其在下雨天泥濘的路面上,穿鞋反而腳步黏滯,不利行走,可以說赤足與臺灣生活、工作環境有著密切關係,僅有在特別的時刻才會穿著鞋子,像是烏布鞋;而經濟條件較佳的人家就會穿著棉布製或錦緞製的鞋子、靴子,屬於一種身份的象徵。
 
鞋履 赤腳 草鞋
唐人商人
故事StoryStudio插畫自繪
唐人伙計
故事StoryStudio插畫自繪
 

二、小本生意為謀生-百工

為了活下去,因而下海來到臺灣,他們頻藉著自身的技藝尋求安穩的生活,其中包括砌磚工人、石匠、船伕、獵人、釀酒者、攤販等。網巾是明代不分貴賤都會穿戴的頭部服飾,尤其是在家居、鄉紳耆老聚會等較為放鬆的地方,或是獨自工作時,男性會只戴網巾表示輕鬆,也便於行動,然而到了明清鼎革之際,網巾的穿戴則更顯得是一種身份認同的標誌。也因此,在中國傳統禮數難以要求的時期、國度,當一些服制講求不那麼嚴格的場所,網巾則是一位男性常見的裝扮,尤其在海外的工作場所,像是巴達維亞。

隨著荷蘭東印度公司來到巴達維亞的外科醫師沃特·舒頓(Wouter Schouten),他在這裡進行各種素描創作,畫中不乏各種唐人男性與女性的姿態、服飾、以及與不同民族的互動等。
 
挑著重物的唐人1 挑著重物的唐人2 挑著重物的唐人3
坐在木桌前吃著米食或麵食的唐人 吹著嗩吶與打著響板的樂師 攤販老闆
在安德里斯·貝克曼的另一幅畫《巴達維亞市場》(Een marktstal in Batavia)中,則可以看到木桌上有著各種豐富的熱帶水果,至於攤位的老闆,則是帶著網巾、留著小鬍子與長指甲,與上述付出勞力的老闆有著明顯的不同,雖然無法看到更多這位老闆身上的部件,但已可推測不同性質的攤位,擁有不同形象的唐人老闆。

故事StoryStudio插畫自繪
故事StoryStudio插畫自繪
故事StoryStudio插畫自繪
文章資訊
作者 張哲翰
刊登日期 2024-12-14

文章分類 故事
標籤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故事電子報📬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