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Editor's Pick 02】休假無罪

瘋狂的補班年過後,重新思考休假的意義
對許多上班族來說,大概再也沒有什麼,是比假日補班更痛苦的了。

去年年底(2022),隨著行政院人事處公布新一年的行事曆,網上隨即哀號四起。畢竟攤開班表一看,今年足足有六個補班日,超過三分之二的連假假期得被「禮拜六上班」的陰霾玷汙,心情簡直不痛快到了極致。所幸到了十月,我們終於揮別所有補班日,迎來了年前最後的連假假期。

然而,你知道我們習以為常的「週休二日」,實行至今也才不過二十年嗎?

關於休假,這是臺灣人最敏感也最不敏感的神經。一方面,我們總是精打細算今年能放幾天連假、要補多少班;但另一方面,臺灣勞動者們也依然苦於瞠目結舌的高工時、以及忙到永遠休不了的特休。在「上班」與「假期」永無止境的拔河中,人人都為「假期」搖旗吶喊,但最後勝利的,似乎總是「上班」這一頭。

說到底,在人類最早的軌跡中,工作、休息本就無所區分。農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勞動產出與生存息息相關。一直到城市崛起、工業革命,固定的工作時間、休息與假日,才成為絕大多數人的生活節奏。然而 ,隨著新科技、WFH、與新形態的工作產生,我們或許也能對這個與生存息息相關的問題,有更多的理解與想像。

每個月一次,故事編輯部將為沒有時間看文章、或是被臉書河道淹沒的你推出閱讀精選輯 Editor’s Pick,帶你從編輯的眼光,再一次認識這些或許看過、或許沒看過的好文章。

十月份的 Editor’s Pick,我們想為你獻上新專題「休假無罪」。希望這些文章,能讓你對工作或休息的意義,多了解那麼一點點;或至少讓你放下負擔與焦慮,能開口請假的勇氣,也能多上那麼一點點。
 
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個穿梭世界的入口,當指尖一按、滑鼠輕點,我們便在真實人生中沒有機會造訪的異時空相逢。

每一篇文章,也都是一把觀察世界的放大鏡,文字引領我們走進生活中未曾察覺的細緻紋理,你會發現,歷史遠比想像中近。

但是,你或許被以下幾個苦惱困擾多時:
1. 每天上班上課,累得要死,故事網站文章那麼多,要從哪裡看起啊!
2. 這篇文章好精彩,我還想看同主題的其他文章,哪裡找?

不要擔心,「 Editor's Pick|編輯精選重溫」正式登場!每個月故事編輯部將從過去的網站文章中,策劃一個線上主題特輯,帶你從編輯的眼光,再一次認識這些或許看過、或許沒看過的好文章。

想知道舊文如何迸發出新滋味、新視野嗎?歡迎訂閱故事會員,再逛一次,這間擁有上千件展品的故事博物館。

十月份,我們將為你帶來的是──工作與休假特輯!

 

為什麼要上班
他只感覺像一根麻木的柱子,被責任、義務、期待,釘在高級 L 型辦公桌前,燈火通明,從早到晚,一週五天。這樣的生活人人稱羨,但於他、於公司、於整個社會,都沒有任何意義。
 
2022 年的足球世界盃,因產石油而富裕的卡達作為主辦國,斥巨資打造了世界級的比賽場地。但這些奢華富麗,其實都是外籍勞工的血汗澆鑄而成的。只是,流油到富的中東國家居然需要壓榨勞工,怎麼會這樣呢?
 
在臺灣,罷工這個詞總是距離我們非常遙遠,似乎只有在大眾交通工具發生罷工時,社會才有所討論反應。不過,距今 95 年前,在總督府眼皮底下,臺灣人居然發動了一場全島罷工——
 

 

老闆我要休假
如果翻開 1990 年的報紙,你會發現當時的政府正在推行一項「惡政」,不僅產業界一致反對、民眾與公務員怨聲載道,中央與地方還為此隔空對嗆。這項惡政就是:週休二日。
……嗯?嗯????
 
睽違三年之久,颱風終於在今年(2023)夏天再度登陸臺灣,而人們晚上八點守在電視機前,等待宣布放假或上班的回憶也再度湧現。但仔細想想,為什麼政府機關要特地制定一個「颱風假」?有颱風假之前,人們遇到颱風又該怎麼辦呢?
 
雙十連假結束之後,大家引頸期盼的假期就是元旦連假與農曆新年了。不過,今天的我們能放到這兩次假日,還是多了點意外成份,因為在日治時期,你只能選其中一個年來過。
  
 
用生命在寫工作報告
從十八世紀開始,越來越快的生活步調、更緊迫的工作要求,都導致人們出現各種身心疾病。當時的醫生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某位醫療傳教士的答案是——東方養生密術。
 
臺灣真的是一座過勞的鬼島嗎?中研院人社中心的研究員蔡明璋將中、日、臺、韓四個國家放在一起評估對比,發現「地獄朝鮮」才是全東亞最過勞的國度,而這也與四個國家的經濟型態有關。
 
工作帶來的傷害,可不只單純的過勞,然而面對這些職業災害,我們又該如何是好?事實上,上個世紀初的美國肉品工廠惡劣的工作環境,就引發過類似的爭議。但從爭議爆發到政府正視職災危害,已然過去了 60 年。
其他專題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