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前人搶劫,後人賺錢──四處劫掠的維京人,其實是擴張北歐貿易網絡的大功臣?

2020-12-26
Hans Dahl / CC0

征服英格蘭的諾曼人

諾曼人(Normanean)有時被看作是維京人,雖然這兩個族群之間不容易做明確的區別,但諾曼人曾四處侵略卻是歷史事實。


例如在 1066 年,諾曼第王朝開創者「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拿下了英格蘭,就是最著名的事例(這一連串的戰爭稱作「諾曼人征服」)。「征服者威廉」即是亞奎丹公爵威廉(Duc d'Aquitaine Guillaume)。


如前所述,掠奪和交易實為一體兩面,因此諾曼人的征服也意味著他們貿易活動範圍的擴大。


圖 6.1 標示了諾曼人的征服地和其路徑。從這幅圖中可以得知,諾曼人主要使用海路,但有時也會利用陸路,在歐洲不同地區之間移動。


圖 6.1諾曼人的征服地和路徑

諾曼人從北方的海上經由海路入侵地中海。這條海上路徑在往後的歷史中,成為北歐諸國前往地中海從事海運時實際使用的通道。日後英國、荷蘭甚至是瑞典等國,在進出地中海時所使用的路徑,其實早由諾曼人預先鋪好了。諾曼人在地中海所建立的國家,以兩西西里王國最為人所知。

 

建立「北海帝國」的丹人

其他還有從九世紀起就開始侵略英格蘭、並在其東部地區定居下來的丹人(Dane或Dani),他們居住的地區稱作丹麥區(Danelaw)。


雖然之後英格蘭人曾統一過不列顛島,但丹麥—挪威國王丹人斯文一世(Svend I)在新一輪的猛攻之後,終於在 1013 年登上英格蘭國王的寶座。


到了斯文一世的繼承者克努特一世(Cnut I)時,成功將國家擴張為北海帝國。然而好景不常,帝國在克努特一世過世後迅速土崩瓦解了。丹人建立的王朝在統治上相當具有個人主義色彩,因此國家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著克努特的個人能力來支撐的。北海帝國的迅速覆亡,究其原因還是在於沒有一套完善的法制架構。


克努特一世(Cnut I)(Source: WIkimedia

諾曼人和丹人原本就相當重視個人之間的連帶關係,因此由他們建立的國家通常都帶有個人主義特色。所以只要國王一過世,國家往往就容易陷入崩壞的危機。


雖然我們在提到英格蘭時,總會有一種這是由盎格魯撒克遜人所建立的國家的錯覺,但我們不能否定,這片土地也可能是由維京人的克努特一世和諾曼第公爵威廉等,從大陸地區直接統治的王國。


此外,日本人對維京人的印象,通常建立在丹麥維京人上,但我們也不應該忘記瑞典維京人(瓦良格人,Varjager)的存在。當丹麥維京人向西前行時,瑞典維京人正往東開拓。

 
瑞典維京人(瓦良格人,Varjager)(左)(Source: Wikimedia

瑞典維京人於九世紀後半葉征服了諾夫哥羅德(Novgorod)公國,在從英國到東歐的廣大區域上進行商貿活動。雖然本章不對這段歷史做進一步的介紹,但希望讀者們能記住,瑞典維京人也是推動了歐洲商業網絡發展的「移民」。


維京長船──維京人縱橫四海的靠山

當我們仔細檢視維京人的活動區域時,一定會對它的遼闊印象深刻。這個範圍以北海和波羅的海為中心,遠達地中海、黑海和裏海。


維京人使用的船隻叫做「維京長船」(Longship),它是一種吃水較淺而細長的船。長船上原來裝有船槳,但隨著時代演進,之後則改為帆。


維京長船(Longship)(Source: Wikimedia

關於長船,研究波羅的海貿易的專家 David Kirby 和 Merja-Liisa Hinkkanen 做過以下表述:

 

「被釘子牢牢固定住」的北歐人(諾曼人)長船,無疑是令無數沿岸居民們心驚膽跳的夢魘。另一方面,從可以望見商船那寬大船首的岸上眺望,船隻的風采則為冰島詩人們帶來了創作的靈感。

詩人們讚美長船就像「胸部豐滿」的女性,是航行在運河上的倩影。在吟唱詩人(skald)的作品中,細長而富有伸縮性的軍船,到了十三世紀的「薩迦」裡,也只能讓道給身形巨大的長船。 1000 年前後,於斯沃德海戰(Battle of Svolder)中,載著奧拉夫.特里格維松(Olaf Tryggvason)在波滔中赴死的長蛇號(Ormen Lange),以及從 1262 到 1263 年之間,奉國王哈康四世(Haakon IV)哈康森(Haakonsson)在卑爾根建造的「克利斯廷號」等船隻,全長都在二十五公尺以上。 從 1000 到 1300 年間,普遍認為被丹麥和挪威國王所徵用的長船,平均每艘船的規模都擁有二十到二十五個船室,船上有六十到一百位船伕(船室為船中的一個區域,藉由緊鄰的兩組肋材和梁柱繫在一起做出隔間)。 1000 年前後,於斯沃德海戰(Battle of Svolder)中,載著奧拉夫.特里格維松(Olaf Tryggvason)在波滔中赴死的長蛇號(Ormen Lange),以及從 1262 到 1263 年之間,奉國王哈康四世(Haakon IV)哈康森(Haakonsson)在卑爾根建造的「克利斯廷號」等船隻,全長都在二十五公尺以上。 1262 年時,挪威的哈康四世率領著上述大小的船隻至少一百二十艘,開始對蘇格蘭發動大規模的戰爭。[1]

吃水淺的特點,讓船隻利於在河川移動,而龐大的身軀,增加了可以乘載的人數。這些都讓維京人一旦化身為驍勇的戰士時,往往是勝利女神眷顧的一方。維京人之所以如此令人聞風喪膽,原因恐怕也出自於他們所使用的船隻。


「商業復興」與維京人

這裡再來談一下在前一章介紹過,由比利時歷史學家皮雷納提出的「商業的復甦」。


根據皮雷納的見解,歐洲在七世紀以後,因受到伊斯蘭勢力進入地中海的影響,導致商業活動大幅衰退,成為以農業為中心的社會。這讓歐洲人幾乎斷絕了和遠方從事商貿活動。


但就在進入十一到十二世紀後,伊斯蘭勢力逐漸退出地中海,維京人對北海和波羅的海的掠奪也告一段落,歐洲周邊的海域終於迎來和平的時代。


雖然在前一章已經指出,皮雷納誤判了伊斯蘭勢力所擔負起的角色,但在這裡必須說,他還過度低估了維京人做出的貢獻。


在皮雷納還在世時,或許維京人就只有掠奪者這個形象。然而時至今日,學界的主流觀點已經認同維京人以商人角色活躍於英國到俄羅斯之間廣闊的商業網絡上。


儘管事情的分析觀點存在著時代的限制,但皮雷納對如此廣大的商業網絡一無所知,造成「商業的復甦」從前提上就是一個漏洞百出的觀點。

 

地中海的商業並非復甦,從某個程度上來說是持續著。包含北海、波羅的海在內的商業圈,則有賴維京人的經營,開發出許多新的商業路徑。


正如 Viking 一詞所示,維京人在歐洲,尤其是北歐地區移動然後定居下來,並在北歐各地進行商貿活動。維京人可說是構築了北歐商業網絡,當之無愧的「移民」。


如果沒有維京人,歐洲商業圈的命運應該會大為不同。雖然皮雷納認為維京人的存在對商業帶來負面的影響,但我想強調的是正向的那一面。


例如在十一至十二世紀時,漢薩同盟在北歐逐漸嶄露頭角。該同盟是一個以北海、波羅的海沿岸的德國城市(呂貝克、漢堡、布萊梅、羅斯托克等)為核心,由商人和都市所集結而成的商業聯盟。


同盟成員使用一種從船首到船尾,宛如將堅固的堡壘安裝在船身上半部的柯克船(Kogge)。一般說來,柯克船比維京人的長船更加牢靠且高大,這在戰爭中具有絕對的優勢。


漢薩同盟的柯克船(Kogge)(Source: Wikimedia

漢薩同盟的商人會為了在維京人開拓出來的路徑上進行商貿活動,而使用柯克船。從這層意義上來看,要說讓漢薩同盟大顯身手的路徑,是由維京人所打造的也不為過。


荷蘭商人是漢薩同盟的繼承者,他們不止擴充了以波羅的海為中心的貿易網絡,還前進亞洲和新大陸。歐洲範圍的擴大不在地中海,而是從波羅的海和北海等,位於歐洲北方的海洋邁出步伐。由上述內容來看,從長期來說維京人的活動,為歐洲帶來了走出去的契機。

 
本文摘自聯經出版《移動的世界史:從智人走出非洲到難民湧入歐洲,看人類的遷徙如何改變世界!》
只要理解「人類的移動」,就能看懂世界史的變遷!
文明興亡 × 全球貿易 × 文化交流 × 技術革新 移民走出來的世界史!
本書聚焦於目前世界上討論熱度最高的「移民」一詞,由經濟史專家玉木俊明為讀者帶來一場生動易懂的世界史課程。
歷史上,「移民」絕非僅是為了追求個人的利益或目的而移居他處。自古以來有許多人是因為受到戰爭影響、政治迫害,甚至以奴隸的方式成為「移民」。這些人雖然遍嘗艱辛,但也同時將自己所擁有的技術和文化傳播到移住地,為當地社會貢獻出新的變革。世界史正是由這些「移民」們的積累所形成。
用「移動的人=移民」的觀點來看世界史,就能理解人類是如何創造和傳播文明,同時清楚認識到,世界是怎麼樣邁向一個整體的過程,並進一步去探索當代世界性問題的源頭。


[1]《歐洲北方之海──北海、波羅的海的歷史》(暫譯),玉木俊明、牧野正憲、谷澤毅、根本聰、柏倉知秀等譯,刀水書房,2011 年,頁 125。

 

文章資訊
作者 玉木俊明
譯者 林巍翰
刊登日期 2020-12-26

文章分類 故事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