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故事
熱門搜尋
臺灣
SDGs
旅遊
飲食
性別
訂閱
所有文章
文章專區
最新文章
專欄作者
檔案專區
活動
影音
看全部分類
專題特輯
專題特輯
所有專題
每月關鍵字
台灣風土誌
故事餐酒館
Editor's Pick
看全部分類
關於故事
關於故事
認識故事
成為作者
加入團隊
訂閱支持
定期支持
訂閱電子報
看全部分類
商業合作
商業合作
銷售簡報
合作案例
看全部分類
看・這些人
帝王將相
革命家
王子
公主
皇后
歐洲名人
希特勒
拿破崙
伊莉莎白一世
臺灣
鄭成功
林獻堂
蔣經國
宋美齡
蔣介石
孫中山
中國
曹操
毛澤東
袁世凱
慈禧太后
唐太宗
行行出狀元
農民
文豪
攝影師
科學家
運動員
醫護人員
看全部分類
國民歷史課
臺灣史
史前\海洋
清領時代
日本時代
戰後時代
看全部分類
看・這些事
天災人禍
災難
戰爭
COVID-19
文青日常
藝術/設計
閱讀
音樂
影視/電影
生活大小事
移民/遷移
新聞/媒體
法律
飲食
科技
主義/思想
法西斯主義
轉型正義
資本主義
女性主義
政治/國際
共產黨
國民黨
伊斯蘭
納粹
神聖羅馬帝國
看全部分類
看・這世界
Asia。亞洲
越南
泰國
韓國
日本
香港、澳門
中國
Europe。歐洲
英國
荷蘭
希臘
義大利
德國
Americas。美洲
墨西哥
古巴
加拿大
美國
Taiwan。臺灣
臺灣
高雄
臺南
嘉義
臺北
基隆
看全部分類
看・這時代
臺灣分期
戰後時期
日治時期
清治時期
鄭氏時期
荷西時期
英國王朝
都鐸王朝
金雀花王朝
西元世紀
20世紀
19世紀
18世紀
17世紀
16世紀
中國朝代
春秋戰國
唐
魏晉南北朝
三國
秦
世界大代誌
文藝復興
冷戰
工業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看全部分類
所有分類
會員專區
首頁
專題特輯
朝向臺灣的意志:李登 ...
朝向臺灣的意志:李登輝一〇〇
重新認識李登輝,以及臺灣的一百年
一百年前的冬天,有位男孩出生在臺北州的三芝庄。
當時,他的家人或許沒想過,眼前這位看來其他人沒什麼兩樣的嬰兒,有天將會經歷生命中許多驚濤駭浪,克服一個又一個的難關,走過其他人未曾走過的路,最後成為了國家的領導人。
這位男孩的名字,叫做「李登輝」。
對這位前總統的生平,你也許有些了解;對於他執政的年代,你或許還有些印象;對他的理念與行動,你與你身邊的人,可能有著各式各樣不同的評價。
少年時候的李登輝,是個專注於學習的年輕人,他曾就讀於京都帝國大學的農學部,立志要成為學者。但在 1972 年,快五十歲的他,卻以政務委員身份入閣,發揮農業經濟學專長,開啟他往後數十年的政治之路;1978 年,他開始擔任臺北市長,幾年之後轉任臺灣省政府主席,更成為總統蔣經國欽點的副手。在蔣經國逝世之後,他在眾所矚目與多方壓力下,繼任了總統的大位。
而後的故事,你可能或多或少都知道了。在他的任內,結束了動員戡亂時期,以及為人詬病已久的「萬年國代」。1996 年,在中共飛彈的威脅下,他當選臺灣第一任公民直選的總統,又在四年之後,見證臺灣民主政權的和平轉移。
不過,政治上的活躍表現,只是李登輝人生的面向之一。
受到日本教育影響,李登輝從年輕時就開始練習劍道與柔道;在美國攻讀博士期間,他還發展出第二專長——高爾夫球;卸任總統後,他投入源興牛的養殖與開發;在他的晚年,對於物聯網(IoT)等先進技術,更是滿懷興趣。
走過一百年的李登輝,是位複雜而多面的人物。
他曾對訪問者說:「我做事、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所展現的面向非常多,也就是我必須克服各式各樣的問題。」
而在歷任臺灣領導人中,他應該也是最熱愛閱讀的一位。
他擁有一個巨大的書庫,幕僚回憶,「一走進去,就宛如墜落書海」,也是因為書、因為閱讀,他從年輕時候開始,就對自己的生命,有著哲學性的深度思考。
他曾說:「從十五、六歲開始,我就迫切思索自我與死亡兩個問題。我發現,要了解自我的『死』,才能產生真正具有肯定意義的『生』,至於自我『死』以後的我,就是自我提昇到存在的層次。」
他引用哲學家沙特的話:「人由於命定是自由的,把整個世界的重量擔在身上,他對作為存在方式的世界和他本身是有責任的。」
把公共責任放在自我生命之上,追求更高的自我實現,他認為,這才是人生真正的意義。
後來,他把這樣的想法,濃縮成了「我不是我的我」一詞。
以這樣的概念出發,他曾期待新時代的臺灣人,能在精神層面上有所提升,基於自由意志、公民意識的結合,脫離被過去束縛的狀態,對臺灣民主產生堅定的認同。
他說:「只要我們對民主價值沒有失去信心,只要我們的民主運作不脫離常軌,只要我們的法治秩序有效健全起來,二千三百萬人終將把認同臺灣視為理所當然。」
「屆時,民主臺灣將以更堅定的步伐,走向正常化國家的目標,最後成為一個完全的民主國家。」
從殖民時代到民主自由,李登輝的一生,可以說見證了臺灣多樣而重層的歷史。
在他一百歲的這一年,我們準備要帶你重新認識這一位前總統,也是透過他,重新認識臺灣的一百年。
此時此刻,重新認識李登輝,不是為了重複威權時代的領袖崇拜,不是為了重回謁陵落淚的黨國時代;而是為了開啟民主時代的歷史記憶、哲學思辨、價值探索與公民對話,為了共同思考這個國家的過去與未來。
這是李登輝的一百歲,也是臺灣的一百年。
【本專題與李登輝基金會合作】
我們相信「人文知識」是重要的
我們相信「認識歷史」該是全民運動
我們相信「脈絡與思辨」才能好好理解世界
>>>
用行動支持《
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
一起灌溉臺灣的人文土壤!
百年回首
百年臺灣:回首李登輝的人生軌跡
李登輝的許多人生事件,和世界與臺灣的歷史息息相關。
閱讀文章
人生三試煉
朝向臺灣的意志:李登輝與臺灣的 100 年(一)
臺灣的發展與李登輝的人生走向似乎有某種重合。年輕的李登輝全心投身研究農業經濟,立志成為學者的他,卻陰錯陽差走上意想不到的政治之路。
閱讀文章
朝向臺灣的意志:李登輝與臺灣的 100 年(二)
學者出身的李登輝,從誤打誤撞入閣、臺北市長、臺灣省主席,到蔣經國逝世後繼任副總統,在前方等待他的未來,永遠不是一片坦途。
閱讀文章
朝向臺灣的意志:李登輝與臺灣的 100 年(三)
面對國際詭譎多端的情勢與中共武力威脅,以及臺灣正歷經政治轉型的陣痛期,擔任總統期間,李登輝始終貫徹自己身為臺灣人、要一生為臺灣做事的踏實精神。
閱讀文章
你可能不知道的李登輝
童年的巴士、青年的郵輪與壯年的公車:那些令李登輝印象深刻的交通工具
幼時李登輝因頻繁搬家,因此有許多搭乘交通工具的機會。例如修學旅行的巴士、赴日念書的郵輪等,這些經歷也成為他日後在臺北市長任內著手改善交通政策的基石。
閱讀文章
週休二日的崛起!原來職籃、職棒與建國花市,是李登輝從這時候開始推行?
臺灣人現在習以為常的週休二日、職棒與職籃的建立,到各式休閒活動,其實多半是在1990年代左右,由李登輝協助推行發展而起。
閱讀文章
學德文與熱愛哲學的文藝青年:曾夢想開書店的李登輝,從閱讀開啟了人生之路
無論是陪伴度過孤單的童年,又或在政治旅途上指引迷津,唯有身在書海才能讓李登輝依舊倍感安心。而年輕時的他,甚至一度想要開設一間書店?
閱讀文章
活動特區
李登輝一〇〇紀念系列活動:臺北場
【活動起跑講座】李登輝與臺灣的一百年 2023.7.15(六)
→
活動已結束
【系列講座】李登輝的難題 2023.7.22(六)
→
活動已結束
【教師工作坊】形塑臺灣百年印象 2023.8.01(二)
→
活動已結束
【百年巡迴展】臺北場 2023.7.16 (日)- 2023.8.13(日)
臺北總圖,免票觀展
李登輝一〇〇紀念系列活動:高雄場
【系列講座】出版李登輝 2023.9.9(六)
→
活動已結束
【教師工作坊】形塑臺灣百年印象 2023.8.27 (日)
→
活動已結束
【百年巡迴展】高雄場 2023.8.22 (二)- 2023.9.17(日)
高雄總圖,免票觀展
李登輝一〇〇紀念系列活動:臺南場
【系列講座】永遠的農業人 2023.10.14(六)
→
活動報名頁
【教師工作坊】形塑臺灣百年印象 2023.10.15(日)
→
活動報名頁
【百年巡迴展】臺南場 2023.9.26 (二)- 2023.10.29(日)
台南總圖,免票觀展
李登輝一〇〇紀念系列活動:桃園場
【系列講座】李登輝與民主化以及民主未竟之路 2023.11.25(六)
→
活動報名頁
【教師工作坊】形塑臺灣百年印象 2023.11.18 (六)
→
活動報名頁
【百年巡迴展】桃園場 2023.11.07 (二)- 2023.12.10(日)
桃園總圖,免票觀展
我們相信「人文知識」是重要的
我們相信「認識歷史」該是全民運動
我們相信「脈絡與思辨」才能好好理解世界
——每日 5 元,今天就成為「人文知識」的守護者!
其他專題
2024 的 9 頁故事
2024 的熱門文章回頭來看,都和時勢緊緊相扣,身為故事讀者的你要是錯過了,不如就用 9 篇文章回顧大起大落的一年,用歷史來許下更好的未來。
查看更多
【夾縫中的異音】絕處縫聲的第三勢力
故事 StoryStudio 為第三勢力掛上大聲公,在過去的回想與未來的迴響中,與每一位讀者公民來共思未解命題:「臺灣的第三勢力該何去何從?」
查看更多
百年好市:高雄設市百年的人群聚集記
港都x人x百年高雄
查看更多
從臺北出發的第一步
查看更多
【Editor's Pick 08】少年,維持著煩惱
歌德究竟多煩惱,才可以寫出《少年維特的煩惱》?切・格瓦拉到底多無聊,才會跑去搞革命?從古至今,名為「青少年」的煩惱從沒停過。升學考試、破處迷思、社群焦慮,年輕人 ...
查看更多
【Editor's Pick 07】諧音梗會不會 Taiwan?
雙關除了諧音之外,還包含更多意義——它可以是祝福、嘲諷,也不能忽視當下的語境,它反映出不只一種現象,更能拓寬我們對同一件事情的理解。
查看更多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免費訂閱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