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臺灣通史】那些披荊斬棘的人們

當世界的浪潮拍打海岸,有人選擇轉身離開,有人卻披荊斬棘、逆流而上。

從熱蘭遮城的砲火,到東部開墾的汗水;從陳永華推動的屯田製糖,到劉銘傳架起的鐵路與電報線——臺灣的歷史不是一條筆直大道,而是一段段不平凡的跋涉。

這些人或許名字不常出現在教科書,卻在亂世中咬牙撐住,把不可能變成現實,把荒野變成家園。

他們不只是歷史人物,更是走在我們前面的旅人,「那些披荊斬棘的人們」故事,就此展開。
 
【臺灣通史】熱蘭遮城全方位解析:位於安平海岸的軍事堡壘,如何成為臺灣歷史浪潮的見證者?
座落於安平海岸的熱蘭遮城,自 1624 年荷蘭人領臺之初就開始建造,歷經十年的建造才終告完工,作為歷史的見證者,究竟臺灣歷史的浪潮在這座城上留下什麼樣的痕跡呢?
【臺灣通史】屯田練兵、蓋廟興學:一代軍師陳永華,奠定臺灣數百年統治基礎
陳永華以「鄭氏諸葛」的形象深入人心,受到開創鄭氏王朝的鄭成功賞識,連橫則也評價陳永華的人格特質與統治建設都和諸葛亮相等。那麼,究竟陳永華是何方神聖,何以得到各方如此高度的肯定?
【臺灣通史】是饒富遠見的先驅者或帶來混亂的野心家?劉銘傳在臺灣的六年風雲
劉銘傳做的不只是蓋鐵路,還有諸多現代化建設都是在他擔任臺灣省巡撫任內開啟的,可說是一位影響臺灣史甚鉅的人物。
【臺灣通史】廢渡臺禁令、開啟臺灣邊區治理:牡丹社事件後的沈葆楨與對臺政策
沈葆楨針對臺灣的現況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僅廢置渡臺禁令、決議開山撫番,並且調整長期以來行政區等,對臺灣影響深遠,連橫在《臺灣通史》也盛讚:「沈葆楨締造之功,顧不偉歟!」
【臺灣通史】蓋了清代臺灣南部最大水圳,臺灣總督也敬他三分──鳳山知縣曹謹與曹公圳
「曹公」究竟是誰呢?甚至在鳳山當地設有一座曹公廟,廟裏頭還有著臺灣總督佐久間佐馬太致贈的匾額。
【臺灣通史】三任臺灣知府,五入噶瑪蘭,建設噶瑪蘭廳的最大推手──楊廷理
清代的臺灣官員中,曾經有一個人 3 次進出臺灣,擔任過 3 任臺灣府知府。直到今天,在臺灣有不少的廟宇仍保有他的牌匾,在宜蘭市昭應宮甚至有奉祀他的神像,影響力可說十分強大。
【臺灣通史】原來臺灣東部人不少!從原住民、荷蘭到日本人,人群雜沓的東部拓墾史
回顧漢人移民在臺灣拓墾的歷史,俗稱為「後山」的花蓮、臺東是最晚被納入官方統治,也是漢人移墾風潮最晚展開的地區。
【臺灣通史】「開蘭第一人」吳沙是拓墾蘭陽平原的先驅,或侵占原住民土地的侵略者?
提到宜蘭拓墾的歷史,許多人馬上就會想起擁有「開蘭第一人」稱號的吳沙。
其他專題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