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風土誌 第 1 期:奇廟物語
讓故事帶路,從盲拜到懂拜
農曆新年即將來臨,家家戶戶不免俗地開始在走春行程表上排進一間(或很多間)廟宇,全臺各地大廟準備迎來水泄不通的人潮。人們爭相供奉鮮花素果、在神像面前虔誠合十,為新的一年祝禱祈願,求財、求運、求健康或求姻緣⋯⋯
這是每年逢年過節我們司空見慣的風景,但拼命踩點參拜的同時,你,真的知道自己在拜什麼嗎?
你是否想過:在神佛的慈悲微笑背後,其實藏著許多快要消逝在時光洪流中的故事?
廟絕不千篇一律,它們有些不供媽祖、不拜王爺,而是奉狗狗、兔子或前總統(?)等出乎意料的神祇為座上賓;廟也並不只存在於此時此刻,它們往往在獨特的時空背景下建成,跨越了數百年的臺灣史,標誌出一整個時代。
對很多現代人來說,廟是人生遇上困難時才會尋訪的所在,甚至有不少人斥之為封建迷信──然而,廟宇其實反映了臺灣的歷史與文化,換句話說,每間廟都是一座屬於臺灣的時光機。
跨過廟的門檻,你就能開啟一趟穿越時空的旅程。
「台灣風土誌」第一彈「奇廟物語」,故事為你整理了全臺十間特色廟宇、三種參拜組合,讓你從廟看見臺灣獨特的文化和豐富的歷史,從此告別「盲拜」,成為「懂拜」的人。
這次過年,讓我們不只說自己的故事給神明聽,也打開耳朵,仔細諦聽廟宇訴說它們的故事。
.jpg)
參拜組合①:廟宇好吃驚
臺灣人到底有多愛拜拜?根據統計,2022 年全臺灣登記在案的廟宇數量高達 12,200 座以上,很難想像這到底有多少;再跟你說個數字,去年全臺灣的便利商店數量,也差不多是 12,000 間!這些四處分佈的大小廟宇,建構出臺灣文化的形狀,也體現了民間信仰在臺灣人民生活中的重量。其中,包括有多數人印象中,起源於先民渡海來台,隨身迎請原鄉神祇,還有地方民變、戰爭中保家衛國的英雄。
不過,除了這些紀錄了臺灣歷史傳說與故事的廟宇之外,臺灣人總是可以找到理由,為一些特別的人事建廟祭祀。比如源自清代文言小說《子不語》中的天保,最終成了保佑同志戀情的兔兒神;或是在瘟疫中喪命,卻因尚未出嫁而成為孤魂的千金蘇姑娘;甚至就連大家熟悉的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都能成為被祭祀的主角。
「什麼都拜,什麼都不奇怪」,這些意想不到的神明,究竟是怎麼成神的?這個新年,請跟著故事一起來趟吃驚廟宇巡禮!
- 【拜總統】總統也可以變成神?──高雄旗津的蔣公信仰
- 【拜兔神】非典型神明的保佑:同志專屬的月下老人「兔兒神」
- 【拜女鬼】女鬼不回家──姑娘廟傳奇

參拜組合②:全臺各地的汪星神
狗狗是人類最忠誠的夥伴和朋友,與人類的生活日常關係密切。在萬物皆有靈的臺灣信仰背景之下,狗理所當然成為當中最常見的動物崇拜對象。祭祀狗神的廟宇遍佈全臺,有趣的是,每隻狗狗被祭祀的原因可能還不盡相同:他們可能是神話傳說中,幫助二郎神斬妖除魔的嘯天犬,或是在民變、戰爭中英勇護主的無名忠犬,就連跟著主人一起遭遇船難身亡的寵物,也可以成為靈犬被供奉。
每一座汪星神的廟裡,都蘊藏著一段故事,可能是記錄著先民渡海危險,或者見證了移民開墾的發展痕跡。在不同的汪星神廟宇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狗與人類的互動關係,透過習俗中的祭祀行為,更能理解狗在歷史上,被賦予什麼樣的期待與想像。
俗話說的好:「豬來窮,狗來富。」在新年一開始,就跟著臺灣風土誌的腳步,逛逛這些汪星神廟,一起走春迎富、發現更多臺灣的歷史吧!
- 【經典的狗狗廟解析】散落在台灣各地的「汪星神」

參拜組合③:奇廟的臺灣史
每間廟宇,都凝鍊了臺灣史的一部分光陰。
八寶宮裡的公主是沉船事件化形而來的守護神、竹圍福海宮裡住著隨先民跨越黑水溝來臺打拼的神祇、飛虎將軍廟祭拜亡於二戰的日本飛行員、和平島萬善公廟以香火撫慰不幸捲入二二八事件的琉球人,而日月潭玄奘寺則供著國共雙方曾爭得你死我活的高僧舍利。
從 400 年前至 40 年前、自大航海時代到冷戰時期,這些廟宇見證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如何匯聚於這座蕞爾小島,如何在島上迸發出光彩奪目的火花。
就讓我們隆重為你介紹第三種參拜組合:奇廟的臺灣史!
-
【八寶宮,臺灣與世界初相遇】船難的交會:大航海時代,流落墾丁的荷蘭公主
-
【福海宮,漳州人的跨海傳奇】無數神蹟曾在此降臨:超過百年,守護航空城的竹圍福海宮
-
【飛虎將軍廟,在二戰的天空中殞落】成為鬼神的日本飛行員,象徵臺灣人無處安放的戰爭記憶:飛虎將軍廟與杉浦茂峰
-
【萬善公廟,二二八的異人悲劇】他們因中文檢定沒過而客死夢想之地:逃離「蘇鐵地獄」後,沖繩人的環太平洋足跡
- 【玄奘寺,國共的頭骨爭奪戰】唐三藏的頭骨在臺灣?從南京、日本到日月潭,佛教聖物的驚奇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