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臺灣通史】島民日常

歷史不只是戰爭與英雄,還藏在一碗熱湯、一場婚禮、一杯微醺的酒裡。

走進島民的日常,我們想看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政令,而是我們的祖先怎麼過日子。

比如乾旱時,原住民會怎麼跳的祈雨舞、婚禮上那張不能少的聘書、鳳梨怎麼從鄉間果園一路闖進外銷市場;也會遇見古人如何對抗瘟疫、怎麼吃檳榔、喝酒、看戲、穿新衣。甚至,就連房子怎麼蓋,都藏著祖先和土地的默契。

這些故事像藏在舊皮箱裡的風景老照片,色彩斑斕、有點發黃,卻讓人一看就想問:「啊,那時候的人,怎麼活得這麼有意思?」

邀請你一起打開這扇被歷史課本遺忘的小窗戶,走進那個還沒有捷運、沒有網路,卻有笑有淚、有節奏的日常時光。
 
【臺灣通史】久旱如何才能逢甘霖?交給賽夏族的傳統祭儀「祈天祭」
臺灣的乾旱通常發生於5月梅雨季之前的冬末春初時節,是臺灣各地的不同族群都會面臨到的問題。漢人面對乾旱會舉行祈雨法會,那原住民會有什麼樣的對應儀式呢?我們以賽夏族為例,看看原住民文化中的祈雨祭儀。
【臺灣通史】在國家覆亡之際寫下的深切想念: 明末文人徐孚遠的顛沛人生與他寫給朋友們的詩
徐孚遠是一位活動於明朝末年的文人,活躍於當時的「幾社」、「復社」等文社中;並且在明朝覆滅之際,選擇挺身抗清,從此輾轉流離二十年。
【臺灣通史】從張燈結綵到一紙書約──古早臺灣人的婚禮是什麼面貌?
作為全臺灣最早開發的地區,相較於其他地區,臺南更是保留了許多傳統婚姻禮俗與文化。回顧歷史,過去日治時期的文史研究者連橫,就在《臺灣通史》的〈風俗志〉中記錄下了許多臺灣的婚姻禮俗。
【臺灣通史】等了140年,正牌臺灣進士和最早的新竹之光──鄭用錫
真正的臺灣第一進士普遍被認為是來自新竹的鄭用錫,當時新竹地區隸屬於淡水縣。即便每次考試臺灣都保障數個舉人保障名額,但是在施琅攻臺過了足足一百四十年,臺灣這才誕生了第一位本土培育的進士。
【臺灣通史】戲曲爭艷、違禁者罰戲:清代臺灣盛況空前的戲劇產業
清代官員的記載中,民間的戲劇風潮就像迷信與賭博一樣都是令人頭痛的治安管理問題。在過去,戲劇屬於大眾娛樂,而當我們今天回頭凝望戲劇這篇窗口,我們則可以看見屬於大眾的歷史。
【臺灣通史】不愛織布卻有精妙的刺繡手藝?來看清代臺灣服飾的演變
《臺灣通史》記錄了不少清代臺灣的服飾製造工藝,我們能從中一窺當時的服飾產業發展——最有趣的是,即便篇幅不多,但相關內容卻透露了東亞海域的貨運交易網絡及帝國的統治策略。
【臺灣通史】300年前臺灣人的穿搭,不只長袍馬褂,還有西洋潮流服飾與在地品牌!
《臺灣通史》的〈風俗志〉與〈工藝志〉,就有設立章節來特別描述當時臺灣人的服裝與織品。雖然書裡所提到的服裝資訊有限,並大多著重在清代,但身為時代的見證者,仍可以提供不同於現代所認知的各種細節。
【臺灣通史】「坐北朝南」或「坐東朝西」?不只美觀,清代臺灣建築大學問
房屋市場總是推崇坐北朝南採光好、坐西朝東富貴家等概念,不過我門也被各種風水流派及說法敘事搞得眼花繚亂。那麼,到底什麼方位的坐向才是所謂「正確」的呢?
【臺灣通史】食療、驅邪、收驚、禱告:那些古早臺灣人面對疾病的方式
當從海的彼端橫越黑水溝來臺的先民們,面對疫病問題,在現代醫學知識尚未被認識的時刻,宗教信仰、神怪傳說便成為填補疾病認識空白之處的另一種重要方式。
【臺灣通史】吃完會紅脣黑齒,卻是良藥與宴客伴手禮:清代臺灣檳榔的奇妙功用
現代的我們經常對檳榔有著負面印象。可是你知道嗎?檳榔在清代臺灣可是治病良藥,也是重要場合的社交幫手。究竟清代的臺灣人是怎樣運用這種神奇的果實呢?
【臺灣通史】曾外銷全世界的臺灣NO.1:微酸甘甜的鳳梨,打造水果王國的黃金傳說
2021 年成為熱門關鍵字之前,其實臺灣鳳梨早已經歷過了大起大落,慣看秋月春風。甚至被許多臺灣人所遺忘或不知道的是:在一段時間以前,臺灣的鳳梨罐頭曾經是全球鳳梨罐頭出口量最大的國家。
【臺灣通史】宴客和祭祀不可或缺的角色:小小酒杯,藏著臺灣百年來的常民生活
從拜拜挑哪種酒的討論,可以看出臺灣人的飲酒習慣,從早期米酒為主發展到多種酒類、品牌齊放的幸福光景。古早臺灣人有哪些酒可以選擇呢?又臺灣神明為什麼也愛喝酒呢?
【臺灣通史】田地分為幾種、種哪些作物?清代臺灣農業知識大公開!
日治時期文人連橫的記載中,清代臺灣的農業足以使人們無缺糧之憂,在飲食上既豐腴又富饒。不過,這般富庶的農業景觀,是怎麼發展出來的呢?
其他專題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